語文教育思想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3 04:04:00
導語:語文教育思想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現代散文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語文教育家。其思想理論體系的構成可以概括為:朱自清超乎尋常地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的嶄新意義上,他鮮明提出作文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技術訓練(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才是語文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雖然講解、分析、辨別、練習早已普遍成為語文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但朱自清則獨具一格地極力倡導“讀”應當成為整個語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變革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了解與欣賞作文訓練技術訓練精讀略讀講讀誦讀
***
引論
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散文領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但我們發現他還是現代中國一位出色的語文教育家。只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總是無法擺脫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散文家的深刻影響,或者說朱自清大量的文學創作尤其是他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掩蓋了他實際上相當豐厚細致的語文教育思想。朱自清1920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師范、揚州第八中學、吳淞中國公學、臺州六師、溫州第四中學、寧波四中等校任教,1925年-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抗戰爆發后,隨學校南遷,任昆明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其教育論著有與葉圣陶合著的《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標準與尺度》和《語文拾零》等。我們把目光從他的散文作品轉移到他眾多的教育論著,明顯可以看到他的語文教育思想自成體系。我想: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今天的眼光第一次審視作為語文教育家的朱自清,不斷地從各個方面來加深對他的教育思想的認識,將十分有助于提高我們目前以及將來語文教育發展解決重大問題的自覺性。我們把朱自清關于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方面的獨特主張和論述,總稱為朱自清的語文教育思想。本文不揣冒味,對此作一初步探討。
一、“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賞文學能力”
的教育目的論
他在《古文學的欣賞》一文中相當獨特地提出了語文教育的兩項目的,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是選讀古書,了解、認識和接受本國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賞作為情感的操練,設身處地地欣賞古文學,弄清古文學的立場或揚棄或清算,培養欣賞力和批判力。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的遠大目標確定在了解本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加強民族意識并以此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水平,這種觀念顯然區別于語文教育就是講授語文知識使學生語文成績考試合格或者語文教育就是一種解析作家作品和語言現象的學術研究的一般觀念。朱自清這種對語文教育目的的嶄新揭示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一種具有特定意義對于前人的舉步跨越。他還認為:中國人雖然需要現代化,但是中國人的現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這表明朱自清正是一位獨尊本國固有文化的理論家。在他看來,本國固有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奔向未來的一個重要依據,而且也是語文教育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目的。在這方面,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獨特地理解為一種繼承文化遺產宏揚民族精神的特殊行為,這顯然體現了他個人的特色。
朱自清所主張的“了解本國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學的篇章字句、語體、詞匯、成語、風格和技巧,設身處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寫作態度、喜怒哀樂愛惡欲。他認為語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對古文學的了解來幫助青年人信古、學古。他說:“有些青年人以為古書古文學里的生活跟現代隔得太遠,遠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們不能也不愿意接受這些……我想從頭說起,盡管社會組織不一樣、盡管意識形態不一樣,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喜怒哀樂愛惡欲總還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雖然對象不盡同,表現也不盡同”。[1]朱自清的這種見解清晰地指明語文教育的使命即要求我們把青年對我國固有的文化精萃的疏遠變為對它的親近。朱自清以為無論古今人物、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可以跨越歷史的長河彼此仍可相互伸展,以此達到青年讀者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著眼于古今情感上的聯系來親近、認識和了解中國固有文化,實際上是從方法途徑方面強調了在語文教育實踐中怎樣達到了解本國固有文化這一目的。
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提出語文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接受文學,培養欣賞力,培養批判力。他說:“接受文學,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場,再弄清楚古文學的立場。所謂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別出那些是該揚棄的,那些是該保留的……自己有立場,卻并不妨礙了解或認識古文學,因為一面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古人著想,一面還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場上批判的。……這‘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重要的關鍵,也就是所謂‘感情移入’。”[2]這段話今天看來似乎相當普通,但其體會切身,因而其意義也就不同尋常。它指出了欣賞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立場,并且作品的立場和讀者閱讀時自我的立場更不能混為一談。這里清楚地說明以堅定的立場和批判力對待文學是培養學生欣賞文學能力的第一要義。這種說法反映出欣賞能力培植的關鍵又在于對作品的感情移入即設身處地地體味原來作家作品的喜怒哀樂。這樣特殊的意義,理應真正深刻地通過語文教育的課堂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這些體現中國最主要的文化歷史內涵的作品從培養學生的欣賞力批判力的角度出發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倘若真正著眼于發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那么朱自清的這些見解是頗為嶄新的。
朱自清實際上以此肇開了語文教育之目的在于了解本國固有文化之先聲,并深刻認識到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與語文教育的緊密聯系。從他的論述來看:語文教育必須以了解本國固有文化為基礎最終使學生達到能夠欣賞文學的目的。概言之,“了解與欣賞”即構成了朱自清語文教育目的論的中心內容。朱自清本身就是一位精通中國固有文化的學者,因而極為尊崇以語文教育來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同時朱自清又是一位注重寫作藝術力量的文學家,因而他也要求語文教育承擔培養學生欣賞文學分析文學的能力的任務。由此可見朱自清與眾不同的理論特色。
二、“作文訓練、技術訓練”的教育內容論
朱自清把作文訓練確定為語文教育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他說:“寫作是基本的訓練,是生活技術的訓練——說是做人的訓練也無不可。”[3]他認為,學生通過寫作能力的培養,會增長文學運用和認識社會人生的知識經驗,因而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可見寫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朱自清顯然排斥長久以來以思想訓導作為語文教育的主體內容,他高度肯定了寫作能力培養的社會功能。他尖銳指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詞匯、字句、篇章、聲調里。”[4]這里朱自清集中地否定了一些教育者對于思想訓導的偏重,它攻擊這種偏導而極力張揚包括詞匯、字句、篇章、聲調在內的技術訓練。他欲匡正語文教育中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的作風的貧乏和單一,使語文教育的建設真正具有內在精神。在他看來:僅僅接受文化思想遠遠不能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古書的能力、理解古書的語言形式、篇章結構、句式體裁的能力。因此朱自清進而提出“技術訓練”。這兩方面即構成了他的語文教育內容的框架:特別強調學生在接受寫作能力培養的同時尤其迫切需要切實加強學生運用文字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這些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
(一)作文訓練
朱自清認為學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脈不清層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亂用標點符號。朱自清是一位很有見解的語文教育理論家,他對學生的作文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
“學生的寫作往往抓不住題目,他們往往寫下些不是支離便是寬泛的廢話,在開篇時尤其如此。此外,層次的雜亂、意思的貫聯,字句重復,也觸皆然。……他們對于標點符號的使用很不在意……標點符號表明詞句的性質,幫助達意的明確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一樣,決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無的玩意兒……多半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輕視或認識不足,隨處亂點。其實不充分利用,寫作的效果便會因此減少。”[5]
長久以來語文教育過程中的作文訓練大多有忽略文脈和標點的傾向,朱自清這些言論可謂切中時弊。人們注重的是文章寫作的思想和意義,而不是它的文脈條理、標點符號。朱先生這番話自然是一種倡導,即為糾正語文教育的作文訓練中散漫無紀的忽視文脈和標點的毛病而建立起一種新觀念:學生作文必須以文章條理清晰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為最首要的條件。
朱自清尤其強調當時語文教育中所存在的幾種奇特現象:一是學生錯誤地不自覺地把作文當作了說話的記錄,使語脈蒙蔽了學生自己,因此造成層次技術拙劣。二是教師在授譯講書過程中多說不相干的閑話,也給學生作文思路帶來壞影響。三是學生閱讀太少或不仔細,并且過分依賴說話。朱自清在這里尖銳地批評了教師講課閑話過多影響學生作文文脈和學生閱讀太少導致作文過分依賴說話的不良傾向。他還以一種犀利的目光發現學生寫作中所隱藏的通病:即學生把作文與說話等同。在朱自清看來:(1)作文不是說話,必須剔除一些無用的廢話。(2)作文是用文字記錄下來,并不同于說話,它必須讓人讀了覺得文字的好處。
朱自清提出的作文訓練顯然注重這兩大主要內容:一是解決學生作文的文脈條理,二是幫助學生弄清作文不同于說話。朱自清實質上是以文章寫作的結構形式(即所謂文脈條理)對作文訓練提出了極高要求,這是一個相當明晰和重要的見解。
如何進行作文訓練?朱自清的主張獨具一格:(1)通過朗讀、誦讀的幫助提高寫作。他提出:“該讓他們多多用心誦讀各家各派的文字,獲得那統一的文字或語脈(文脈)。……因為朗誦對于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6]朱自清希望學生通過朗誦的訓練獲得清晰的文脈。他設想:“要訓練文脈,得用宣讀文件的聲調……若從小學時代起就訓練這種正確的朗讀,語脈混入文脈的情形將可減少,學生作文也將容易進步。”[7]對于作文,朱自清出人意料地強調的一個重要問題卻是“讀”(朗讀誦讀)。他認為,“讀”是幫助學生作文的良好形式,依靠著讀的因素、功能可以使學生至少在語脈、文脈方面得以明晰,亦就讓學生最終區別了作文和說話。其次是朗讀誦讀的作用還在于學生通過“讀”的長期積累幫助他們在作文方面突然閃光的自覺的藝術創造。(2)從報章文體開始學習,從小的范圍著手,最好從寫新聞短論開始。他主張:“必須從報章文體學習……從小的范圍著手,揀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問題練習寫,象關于學校中的伙食問題,你要抓住要點,清清楚楚的寫出來。”[8](3)多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朱自清認為:“實際生活中說明文和議論文比敘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而且一面也可以訓練他們的思想。因此應該多練習這兩種文字。”[9]這種練習的方法是:“給學生一些熟悉的小題目……或者給一些時事題目,讓他們擬演說辭或壁報文字,假想的讀者是一般民眾……這才可以引他們入勝。”[10]
朱自清在強調朗讀誦讀對作文訓練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時,提出了兩個關于題材和文體寫作實踐的觀點。一個是,他認為學生應當從寫作新聞短論開始,選擇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小范圍的題材內容來作文。這種做法的意義是:讓學生作文切用、感到親切、并且有效。另一個是,他主張應讓學生多加強議論文說明文的練習。他的結論是:這兩種文體不僅實用,而且它可使學生通過這些文體的實踐深入到現實內容,加大學生認識社會人生的廣度。這些論點足可證明作為作家的朱自清往往以語文教育如同創作自持,以作家注重題材和文體的見解來談論作文訓練,恰恰顯示了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作文訓練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在朱自清看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決不可忽視。第一,重視學生在完成作文時講究清晰的文脈條理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第二,特別要認同朗讀誦讀與學生作文的不同尋常的密切聯系。第三,從新聞短論入手,激發學生從小處著筆,切近生活和自我。第四,注重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讓學生在這種體驗中獲取更加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思想認識。
(二)技術訓練
朱自清認為,技術訓練是語文教育核心內容之一。與此有關的是他在《了解與欣賞》一文中有一段別開生面的見解:
“了解與欣賞為中學國文課程中重要的訓練過程。兒童從小就能對于語言漸漸的了解,不過對于文學的了解必須加以強制學習的訓練。……了解是分析原文的意義并加以批判……而欣賞就在正確的透徹的了解之中。欣賞并不是給課文加上‘好、美、雅、神妙……’一類抽象的多義的評語……得從詞匯和比喻的選擇、章句和全篇的組織以及作者著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些創新的或變古的獨特的東西。”[11]
這里所謂的“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的涵義,也就是注重讓學生弄清文章的修辭語匯、組織結構和作者旨意。朱自清在語文教育里倡導技術訓練,表現出他堅定獨立的教育觀念。事實上,忽略語文自身的內涵而傾斜于思想意識的訓導的觀念顯然需要糾正過來,語文教育對結構、字義、詞匯、段落、句式等文章技術方面的漠視確實讓朱自清有些不滿了。他提出了“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它包括:(1)注重字義。(2)了解與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其實表現特殊的心理狀態。(3)講清段落。“要能顯示原文的組織和發展的次序”。[12](4)講清主旨。“提醒學生注重重要詞句和指導學生研究全文主旨如何發展。”[13](5)弄清組織結構。“說明這種文章組織的變化,是了解與欣賞范圍內極重要的事。”[14](6)講解詞語。(7)講清比喻典故例證。
- 上一篇: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論文
- 下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