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校本教材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4 09:49:09
導語:語文校本教材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對職業學校語文校本教材建設關注度不高,視為“雞肋”,如何編撰校本教材對于語文教學、專業教學有著重要意義,首先語文校本教材不單純是規定教材簡單延續和補充。也不應該另起爐灶,脫離職業教學的實際。如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并兼顧相關專業特點是筆者思考的問題。旅游管理專業語文校本教材的應定位基礎學科和專業學科的橋梁。
關鍵詞:校本教材;旅游;語言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今后從事導游職業,一名合格的導游必須具備:熟練的景點講解技能,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對于語言知識積累和口頭語言的表達有著比其他專業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設旅游專業語文校本教材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校本教材建設思路上,我從地域文化視角出發,從基本的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的人文內容,然后再回歸語言,讓學生在與語言、人文的不斷對話中,交流、感悟、體驗、品味、積累、運用,從而讓校本教材人文性在語文工具(與導游工作結合)價值的實現過程中體現。
1注重地方方言俚語、口語的搜集
導游語言的運用和日常單純的口語交流又有不同的地方。導游語言“正確、清楚、生動、靈活”、是四大原則。一名旅游專業的學生,經過認真努力的專業學習,從語言表達來說“正確”和“清楚”的目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做到。但是要想做到語言的生動和靈活,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講解有地域特色比較濃厚的景點時,如果能夠穿插一些地方的俚語和俗語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其實好的導游語言應該雅俗共賞,因此校本教材可以有目的的收集一些地方俚語、俗語,并教會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運用。而現在學生成長語境,對方言、俚語這一方面接觸較少,而傳統教材在對地域語言關注不足,校本教材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這樣既更好的傳承了地方文化,也對導游語言有了鮮活的補充。
2編纂的文學作品更接地氣
校本教材可以是對旅游文學作品做深度的擴展,知其首尾、本末。例如筆者在編纂校本教材時,對于漢賦大家枚乘(淮安人)代表作《七發》里面所包含對楚太子所言之美食“犓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胹,芍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鱠。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強起嘗之乎?”筆者特地引申,對本地美食文化的淵源做了介紹,淮安市是淮揚菜發源地之一,美食旅游資源豐富,關于美食文化的介紹的文章書籍汗牛充棟。從《七發》賦對美食的描述可見,早在西漢時期,在江淮一帶人們美食追求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但是00后的學生是伴隨著多元文化成長起來的,喜歡短平快淺的閱讀,追求怪異離奇的情節和搞笑的戲謔語言,而對于真正純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學作品反倒缺乏審美能力和興趣。通過校本語文教材的介紹可以將生澀枯燥古辭賦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美食文化,更加接地氣。即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加深了旅游專業學生對美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導游工作的開展。
3精當選材,補語文教材遺珠之憾
傳統語文教材由于篇目有限,面對燦若星辰的文學作品,難免有遺珠之憾。例如晚明著名園林建筑學家計成所著之《園冶》,與其說是一部介紹園林建筑杰作,不如說是一部文學描繪園林景觀的佳作,通篇體現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觀和情趣。整部書采用以“駢四驪六”為其特征的駢體文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愈非匠作可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須求得人,當要節用。“因”者:隨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斯謂“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疃,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這一段話可謂短短數語,將園林“借景”手法的運用,描繪的淋漓盡致。亦顯出極高的構思手法。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學習園林的構景手法有獨特幫助。學生通過閱讀作品,把作品中所蘊藏的文學知識、園林知識轉化為指導自己今后獨立從事導游工作有效能力,從而掌握運用園林審美的規律,能夠自如地在游客面前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和認識。而不是單純的背誦導游詞。優秀的導游員不單純是對旅游景點簡單的介紹,更是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在景點解說中能把對社會生活和人生的體驗、感悟轉化為自己的生命情愫,和所在景點的特色相融合,并能夠用優美的言語形態展現出來。
4注重文學資源和旅游資源的融合
很多經典的文學資源就是旅游資源。在編撰校本語文教材時,注重文學資源向旅游資源的轉化。例如:一飯千金,胯下之辱等成語,就發生在筆者所在教學地—江蘇淮安。筆者利用校本教材這個平臺對有關民間傳說、歷史典故進行整理和收集、傳承。在作業設置上,根據民間的傳說和歷史典故設計旅游線路,并進行導游詞創作比賽。這樣可以實現文學旅游資源和旅游資源特別是和地方旅游資源相結合。從而找準了語文校本教材建設的切入點和閃光點。
作者:路春濤 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部分前言[Z].2011.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
- 上一篇:高職旅游管理畢業生就業問題探討
- 下一篇:旅游管理問題及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