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導入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2 01:29:00
導語:語文新課導入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但在導入新課這一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有些教師卻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認識不足。不少教師把導入新課的功效局限于激勵、喚醒、鼓舞,實際操作時只注意發揮它由課間活動導入到課堂教學的過渡作用,多以教師的主體活動如朗讀激情、實驗激趣、故事明理、懸念設奇等作為載體。其間雖然也有學生的部分活動,但往往只是作為上掛下聯的必要手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心態多處于被動調節的狀態,對學習活動的參與也多屬于被動參與的性質,待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升溫,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逐步啟動,真正進入積極參與的狀態,中間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因此,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不得不考慮導入新課時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使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較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水平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暢通,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綠色生態環境”。教師要有與學生平等的角色意識,努力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一進入課堂,教師就要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的拘謹心態。同時,教師在設計導入新課的學習活動時,要照顧到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盡量讓大部分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不能一開始就把學生問倒了,一開始就把學生難住了。學生一開頭就碰了壁,要讓他再進入積極參與的狀態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位教師借班執教觀摩課,上《鸕鶿》第二課時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聽課,大家的心情有點緊張吧?老師帶大家來做幾次深呼吸,把這緊張的心情平靜下來。(帶學生做深呼吸)怎么樣,心情平靜下來了吧?(學生點頭)我們四年級同學的心理素質真不錯!下面哪位同學把剛才自己心理變化的過程簡單地說給老師聽聽?
生:上課了,有很多老師坐在后面聽課,我的心情很緊張。后來,老師帶我們做了幾次深呼吸,我的心情才慢慢地平靜下來。
師:誰能在最后一句中用上《鸕鶿》這一課中的一個詞語?
生:我的心情慢慢地恢復了平靜。
師:(板書“恢復”)非常準確!你能說說“恢復”的意思嗎?
生:就是回到原來的樣子。
師:能不能根據“恢復”的意思,說說你的心情剛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生:上課前,我的心情是平靜的,上課后我的心情變得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生:現在又恢復了平靜。
師:說得很好!《鸕鶿》這一課最后一句說“湖面恢復了平靜”,從這句話中你能不能推想一下剛才湖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上述片斷中,教師把導入新課與“課前預熱”有機地結合起來,針對有很多老師聽課,學生心情有點緊張這一特定情境,找到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言語交際訓練”,并巧妙地抓住了“恢復”這一關鍵詞,課始就營造了一個小小的教學高潮,為課堂教學創設了輕松的氛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
一位特級教師曾經這樣說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是演員與觀眾的關系,而是導游與游客的關系。教師只是引導,大好的風光還得由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賞。因此,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給予足夠的參與時間,促使學生主體積極參與,使學生一開始就能進入一種狀態,整堂課能始終保持一種亢奮。
一位教師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在導入新課時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用手帕蒙住兩個學生的眼睛,分別讓他們來“貼鼻子”。結果,一個學生把鼻子貼到了嘴巴上,另一個則貼到了眉梢上。同學們笑得前仰后合,課堂上樂成一團)
師:現在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他倆都貼錯了?
生:因為他們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見!
師:對!他倆的眼前是一團漆黑,什么也看不見,當然貼錯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自由地飛行呢?飛機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安全地飛行呢?(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教師的問題上,有部分學生已偷偷地打開課本)
師:這堂課我們學習《蝙蝠和雷達》,課文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這位教師的導入設計很有價值。首先是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來喚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戲這一焦點上,有利于在短時間內提高全班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其次是借助游戲,巧設懸念,先聲奪人,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欲探尋究竟,教師揭題,水到渠成。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表面上只是字面上換了個位置,而其實際意義何止于此。
三、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力度
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導入新課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落腳點也在這里。當前,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存在著程式化的傾向,好像語言文字訓練只是新授、鞏固階段的事,導入部分則不用擔此責任而且也難擔此責任。其實,只要把握教材特點,精心設計安排,導入新課階段同樣能把學生主體的語言文字訓練落實到位。請看一位教師教學古詩《山行》的導入設計:
第一步: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了《宿新市徐公店》、《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梅花》這三首古詩的題目,要學生背誦這三首古詩。
第二步:在學生背誦古詩的基礎上,教師要學生進一步思考回答:這三首古詩分別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學生沉思片刻后紛紛舉手回答。(生答略)
第三步:教師出示《山行》全詩,范讀以后,要學生想一想:《山行》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古詩,很快便理解了全詩的大概意思。
以上教例中,教師沒有過多敘述,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讓給學生用來背誦。理解、復習古詩,并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學生不僅受到背誦、理解、語言表達等多項語言文字的訓練,還通過相似學習內容的遷移,落實了學法指導。自學時,學生由于有前三首古詩的理解作鋪墊,通過“寒山”、“霜葉紅于二月花”等詞句,很快判明《山行》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這樣,語言文字訓練具有相當的力度,學生的主體活動也得到明顯的優化,達到了“課伊始,練已精”的境界。
總之,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參與;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為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變以學生“洗耳恭聽”為主為學生積極思維為主;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上一篇:語文興趣培養教學論文
- 下一篇:語文創造性思維訓練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