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立德樹人路徑
時間:2022-05-31 08:23:14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立德樹人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既是順應教育發展規律的做法,也可滿足培養新時代所需人才的現實需要。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教師要身體力行,在閱讀、寫作及實踐活動中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反復強調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語言和文字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語文的學習和使用是中學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也是在學生心中樹立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1]。對高中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非常重要,高質量的語文學習與熏陶則為塑造學生的健康品質和健全人格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環境。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把握德育契機,整合德育和語文教學,讓課程思政有趣有料,使學生既能充滿興趣地學好語文,又能在語文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路徑
(一)教師言傳身教影響學生
要想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教師必須首先做到以德育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能夠感染學生的個性魅力。在工作中,教師應做到愛崗敬業、身正為范[2]。對高中學生來說,高中學習期間與老師的接觸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多,因此老師會對高中生的行為產生長期且全面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坦誠交流,以此為基礎打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有助于縮短師生交流的距離,使學生處于最佳的身心狀態,同時也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并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最不缺熱血,情緒極易激動,教師可以具體言行影響班上的學生,讓他們知道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理性思考,從容實踐。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工作中必須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可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高低來區別對待學生,這樣就能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他們形成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當下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大有裨益。“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身體力行,才能實實在在地“立德樹人”[3]。
(二)結合課堂教學多方面滲透德育
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現成的材料可用于立德樹人,教師需要做的是,開發好、利用好這些資源,并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理解到位,入腦入心。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德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吸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深刻地感受教學內容蘊藏的教育意義[4]。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或創設情境,或展示史料,使學生在生動的學習場景中自然面然地接受德育。例如,在《荷花淀》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展現白洋淀地區的風景,以美景反襯戰爭的殘酷,從而使學生對課文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會白洋淀人民強烈的家國情懷,并以此為基礎升華心中的愛國情感。
(三)運用寫作教學強化德育成效
寫作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個人觀點的過程。因此,寫作教學也是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首先,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立意的過程中滲透德育。立意是寫作的靈魂,高中生的寫作立意應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近年來,高考作文的主題非常靈活,但從立意上講則變得更為嚴格。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正確立意,提升思想高度,同時以此為基礎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實施德育。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應摒棄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多與學生交流討論,如與學生探討何謂“中華文學精神”,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在觀點和表達上有哪些特點,使學生真正理解“民族文學”的含義,并以此為契機落實德育,發揮經典文學作品的引領作用,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深化德育效果。
(四)利用傳統文化影響學生
為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以德育人、立德樹人,教師必須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學,以此對學生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幫助他們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用傳統文化來教育、熏陶、影響學生,可使他們懂得善待他人,幫助他人,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學語文教學的德育價值[5]。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整合優秀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使學生明確理想抱負和人生發展方向。例如,在某年的語文高考卷中,有一篇閱讀材料名為《愛國科學家鄧叔群》,它講述了科學家鄧叔群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品質,贊揚了鄧叔群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這篇文章對于努力備考的高中學生來說,無疑有著振奮精神的作用,教師可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將學生考試的目的從“修身齊家”拔高到“治國平天下”的高度,鼓舞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開闊胸襟,壯大抱負。
(五)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
高中語文教師要靈活地選用教學方式,并利用多樣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演講、討論、書法比賽和朗誦比賽等,參與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崇高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總而言之,語文既是教學內容,又是學習工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既能使學生習得知識,又能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明確德育的重要地位,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德育、落實德育,并借助語文課堂教學,在與學生的精神交流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確保立德樹人教育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智國.談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基本課型建模的指導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
[2]魏文婷.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13).
[3]范玉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12).
[4]陳繼鋒.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5]趙力燕.探究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語文課內外,2018(10).
作者:董玉德 單位:武威第十八中學
- 上一篇:公立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策
- 下一篇: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