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蘇詞意象品析
時間:2022-09-04 04:41:31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蘇詞意象品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意象分析既需要教師把握詩詞主題,又需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科學的設計。以蘇軾詞為例,對蘇詞中常出現的意象“夢”進行深入探知,明確了蘇詞意象分析的價值,分析了蘇詞中“夢”意象的表現,最終通過辨析探明蘇詞中“夢”意象的緣起:創作習慣的沿襲、個人遭遇的浸染、儒釋道思想的集成。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蘇詞;意象;“夢”意象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更要強化審美體驗導向,通過具體意象的分析來增進學生對詩詞本身的理解,幫助其把握詩詞主旨與內涵。[1]本文以文學大家蘇軾的詞為例,重點聚焦蘇詞中的“夢”意象,并展開相關研究,以求引導學生在積累優秀詩詞資源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培養其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
一、明確蘇詞意象分析的價值
在古詩詞教學中,意象分析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詩詞,其意象之多、內涵之豐都值得深入分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心理和情感。(一)體悟詩人情感歷程。王國維曾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詩人以詩詞為載體,將個人情感賦予所見景物,以達到“詩言我心”的目的。蘇軾亦是如此,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如喪妻,如貶謫,奠定了其創作的基調。因此,在詩詞教學中進行專項意象分析,將有助于學生快速抓住詩人創作的關鍵情感點,了解詩人的創作初衷,進而引領其借助意象管窺詩人獨特的情感歷程。如蘇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詩人所寫月的行程實質上是個人情感的遷移歷程,在輾轉無眠之后收起“兼懷子由”的情緒,道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哲思,而朱閣、綺戶、無眠(的人)也正呼應了當時詩人的思念之情。(二)感受詩詞文化意蘊。蘇軾的詞作之所以流傳不衰,很大程度緣于其所傳遞的文化意蘊。而意象則是文化意蘊的直接載體,故而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意象,感知詩詞深處的文化意蘊。高中語文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之一是“解意象,品詩歌”,這就充分說明了意象教學的重要性。如蘇詞《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句,其中的“流水”“白發”“黃雞”都是比喻時光流逝的意象(其中“流水”句系反其意而用之),這些意象的連綴與表達傳遞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慨嘆。作者在此反用典故“黃雞催曉”奉勸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三)培養詩詞鑒賞能力。詩詞教學中,通過分析意象,能夠達成對詩詞更為精準深刻的鑒賞。意象教學法的運用能夠逐步培養學生鑒賞詩詞的技巧與習慣[2]。一是培養“由景入境”的能力。這里的“景”是獨立的、碎片化的“意象”,如蘇詞中常出現的“酒”“月”等都是具體可感的意象,而“天宮”“夢”等則是相對虛幻的意象。教師可利用虛實意象連綴的意境,誘導學生由景入境,讓其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的真實心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降低詩詞鑒賞的難度。二是培養詩詞審美與想象能力。高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雖然逐漸成熟,對事物的認識更加理性,但是由于其生活經歷與古代詩人差異很大,故而他們理解某些詩詞意象后并不能立即感同身受。這時,教師如果能緊抓意象進行重點分析,消疑解難,就能幫助學生迅速從專業的視角鑒賞詩詞之美。而將意象之美轉化為意境之真,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其在思維的空間里揣摩詩人心境,知其意,頌其詩,完成對詩詞的全面把握。
二、分析蘇詞中“夢”意象的表現
如上所述,蘇詞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蘇詞豐富的意象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夢”。在蘇詞中,“夢”的意象是真實的,是其坎坷人生的真實寫照;同時,“夢”的意象又是虛幻的,飽含著其有志不能酬的無奈慨嘆。對蘇詞中的“夢”意象進行分類解析,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進而從蘇詞中參悟詩詞美學,感知人生奧妙。(一)“夢”為真:利用意象抒寫真情。蘇軾是極重情義的人,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與友人的交往中,他時常真情流露[3]。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真實中又透露著某種遙不可及,故而詩人常用“夢”這一意象來抒發情感。一是愛情之“夢”。蘇軾的婚姻變故較頻,但每一段感情在他心中都分量相當。當妻妾接連離世,蘇軾的愛情之“美”轉而變為“憾”,無可彌補,于是他只能將真情寄于夢中、寫入詞作中以表“欲求不得”的苦楚。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蘇軾以直呼的語氣開篇,“十年生死兩茫茫”,他與愛妻生死相隔,互不相知,由此也開啟了他夜里入夢與妻子相逢的場景描寫。“小軒窗,正梳妝”,“軒窗”“梳妝”等意象寄寓了詩人至純至真的情感,這既是詞人夢境中所見,更是其在現實中無法企及的愿望的折射。通覽全詞,上片以“千里孤墳”來表現現實生活之苦澀,下片則著力勾勒“夢”境,結尾用力宕筆戳破這“夢”———“明月夜,短松岡”,意象反差之間極言情感之苦澀。二是友情之“夢”。蘇軾一生因“變法”諸事多次受到貶謫,由“廟堂之高”直落“江湖之遠”。蘇軾的心境也因之變得孤寂凄涼,靜默之時,他常常懷念既往的友誼,對友人之念也愈發深沉。蘇軾在《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中,以記“夢”為主,著墨勾勒了夢里好友相聚之情境,字句之間洋溢著詩人與友人相逢后的歡愉,其后也表現了作者遭到貶謫后與好友難以聚首的苦悶與寂寞。與《江城子》幾乎一致的是,“覺來幽夢無人說”的結尾破夢讓一切希望破滅,重回現實之冰冷。正因詞人往日與妻友生活處交之甚,故而夢中之景、意象極有可能是詩人所親歷,現實之“真”與夢境之“真”構成了詩人真摯愛情、友情的全部,可為利用意象抒寫真情的經典范例。(二)“夢”非真:利用意象表達愿望。坎坷的生活經歷讓蘇軾有了更多苦悶掙扎之后的期待,于是他便將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償的想法作為愿望寄托于“夢”中,然而“夢”中的實現并非真實。這種非真夢境,對于始終徘徊于寂寞深處的蘇軾而言,算一種心理補缺。一是以“夢”寫山水之游。如《歸朝歡•和蘇堅伯固》中,蘇軾因夢而入詩意無瑕的境界,“雪浪搖空千頃白”讓迷幻的意境成了亦假亦真的美好存在,更是詞人無拘無束、放飛自我的內心體現。然而蘇軾也清楚,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不真實的。此類詞作,蘇軾大多以夢中游仙為題,抒寫郁郁不得志的現實處境,其中透露出他對現實遭遇的不滿。二是以“夢”釋懷。“烏臺詩案”后,蘇軾因受貶謫而往黃州,原來抱有的“致君堯舜”的理想被擱置。蘇軾如同瞬間夢醒一般,心中的理想大廈岌岌欲傾,于是蘇詞中不斷可見“人生如夢”的嘆惋。蘇軾在痛徹中頓悟,在與莊子的神交中尋得心靈的棲息。蘇軾在其詞《南歌子•帶酒沖山雨》中曾用“求田問舍笑豪英”表明自身認知的轉變———蘇軾不再努力去做英豪,一個“笑”字盡顯其態度。面對難以預測的人生,他選擇退而求其次,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享世事清凈。另外,蘇詞還將夢里“思鄉”之情、“人景”之美、“器樂”之樂寫入詞中,其詞作的意象因此極為豐富。蘇詞的審美價值在于其洋溢著豐富的人生氣息,或悲或喜,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高中語文教師應重視意象的精準定位和分析,幫助學生在學習蘇詞的同時習得意象分析之法,提升詩詞鑒賞能力。
三、理解蘇詞中“夢”意象的緣起
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意象分析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鑒賞蘇詞時,教師首先要對蘇軾鐘情的意象“夢”作深入探討,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詞作背后,給學生感悟蘇詞提供導引。“夢”幾乎是蘇軾一生波折經歷的代名詞,從創作習慣到個人遭遇,再到文學思想的形成,凡有情感處,皆有“夢”。(一)創作習慣的沿襲。在古詩詞中,凡當“情到深處”“可望不可即”時都會出現“夢”,可以說,“夢”已然成為我國文學意象中的鮮明標識,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從莊子的“莊周夢蝶不知物我”,到杜甫的《夢李白二首》,再到李煜的“閑夢遠,南國正清秋”,都將“夢”作為意象或情感點。李煜之詞,因其故國淪喪、身陷囚牢而將哀國之思附于“夢”中,表面寫歡,實則表現內心無法止歇的亡國之痛。陸游之詞則將“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寄于夢中,“鐵馬冰河入夢來”一句體現尤切。相比這些詩人,蘇詞雖有不同,但卻也是久經痛楚后的人生體悟,并沿用“夢”這一意象作為表情達意的載體,進而練就隨緣隨遇的思想境界。當然,詩詞創作必與個人閱歷、思想等有莫大的關系,雖皆為“夢”,但“夢”意各有不同,這也正是詩詞的魅力所在。(二)個人遭遇的浸染。非憂憤無以成詩。蘇軾一生的坎坷經歷既是其情感起伏的誘因,又是成就一代文豪的決定因素。縱然仕途不達讓他身心俱疲,尤其是“烏臺詩案”讓其徹底陷入人生的谷底,貶謫黃州后的蘇軾無論生活環境還是精神世界都陷于極度掙扎中。壯志難酬、莫須有的誣陷、親友離去,加之因“元祐黨人”事件流放海南,讓其徹底改變了對“功名利祿”的認知,變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蘇軾在經歷“烏臺詩案”后,又一次涅槃重生,宦海沉浮皆是夢,“萬事到頭都是夢”。由此來看,這些個人遭遇的累積與浸染,為其人生烙上了“豐滿”的印記,凡喜怒哀樂處,皆為“夢”生處。(三)儒釋道思想的集成。從學術視野來看,蘇軾一生汲取儒、釋、道思想精神,并終成大家。早期,蘇軾在政治上始終保持進取心態,心懷天下蒼生,故而早期蘇詞中有不少反映的是蘇軾濟世安民的愿望與作為。其后,蘇軾經歷人生的滑鐵盧,從巔峰直落谷底,他不得不從佛學中尋找對抗現實痛楚的辦法,加上思考人生、參悟佛理,蘇軾在佛理中覓得良藥,尤其將“一切皆空”“諸法空”等思想融入創作,終有“萬事到頭都是夢”的感慨。在他看來,大千世界、千光萬彩只不過是表象,苦樂虛空才是人生真諦。當然,從其體悟中我們也感受到了詩人的苦悶與空寂。
四、小結
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要想深度品賞古詩詞,我們就要從其表面意象中挖掘詩人寄寓其中的情感,進而感知意象、吃透詩詞。蘇詞在宋代乃至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故而蘇詞的鑒賞與教學必然要還原蘇軾所處的時代,走進蘇詞與蘇夢,品析意象,引導并培養學生認知意象、闡釋意象、把握意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才權.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策略新探[J].教學與管理,2017(31).
[2]王玉.讀韻尋眼體境悟情———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6(9D).
[3]趙芳.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曲鑒賞管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5).
作者:彭芳 單位:安徽省亳州市亳州二中
- 上一篇:建筑工程預結算管理的加強措施
- 下一篇: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思維訓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