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生閱讀教學論文6篇

時間:2022-04-13 08:55:02

導語:高中語文學生閱讀教學論文6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學生閱讀教學論文6篇

第一篇

【摘要】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豐富學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和語文寫作水平,從而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成績。本文對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育;有效性

現代高中閱讀教育是高中階段重要的語文教育環節,在高中課程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主要渠道,能力來自于平時閱讀量的積累,重視閱讀教育,不僅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一、影響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因素

(一)學生缺少正確的閱讀方法。一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沒有正確的方法,教師也忽視了培養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不正確會降低閱讀效率,在高中階段低效率會浪費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而正確的閱讀方法首先要選對優秀的閱讀方法,老師的職責就是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游刃有余地浸泡在閱讀的海洋中。事實上,大部分中學生在閱讀上沒有得到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沒有起到好的指導作用,間接地讓學生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在閱讀課上學生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不是涉獵廣泛地來有效閱讀,只讀自己喜歡但缺少營養的書籍,浪費了時間。(二)學生缺少閱讀興趣。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業余生活變得更為豐富,科技電子產品主導了學生的業余時間,學生更喜歡游戲、電影、娛樂等。這就導致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老師的閱讀教育以應試為目的去教學,學生只讀到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閱讀內容單一,不新穎,閱讀過程也是直接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找到問題答案,文章就讀完了,沒有深入。在這種閱讀環境下,學生漸漸地對閱讀就更加不感興趣了。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一)正確認知新課改閱讀標準。閱讀教學是新課改教學的重要試點項目,在開展教學時首先要明確課改對閱讀教育要求,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時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備課工作,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要向科學性、合理性等方向來發展。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上好一節閱讀課。(二)準確把握學生閱讀水平。在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閱讀水平,參照學生的閱讀水平去教學,而不是老師以自我為中心去設計教學速度和教學內容,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國家重新定位了語文課程的內容標準,即使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新的標準教學下也會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偏差得不到消除,教師展開的教學工作就是在浪費時間,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了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根據新課改要求推薦給學生相對應的閱讀內容和優秀書籍。(三)明確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都是老師為主體,老師把講臺變成了展現才華的舞臺,顛倒了主體。這就要求老師要重新認識自我,有正確的教學心態,把閱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學生身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充分保證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的篇目,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水平。(四)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閱讀技巧。閱讀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傳授學生閱讀方法,還要依據學生水平來改變教學方法,給水平層次不一樣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閱讀目標。隨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斷深入,不斷加強目標難度。在教學的同時還要注意方法的結合,做相應的點撥或者示范,讓學生自己發現閱讀的精髓,增強課堂互動性,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實踐機會。比如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下一節閱讀課由學生自己選出喜歡的文章,然后由老師篩選,之后進行范讀,要求學生說明喜歡的原因。文章由學生自己范讀,請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和精讀。這樣一來選到了學生感興趣的文章,一遍范讀后學生腦海里有了基本框架認識和印象,接下來就是將具體內容補充到基本的框架中。精讀環節,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理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有效的信息進行記憶,此時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和非重點有了基本的判斷,在這樣的基礎上老師再次引導學生進行部分精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

三、結語

高中語文閱讀是課改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的基礎之一,更是學習生活中表達交流的基礎。語文課程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聽和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起到正確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更要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提供和制定相對應的有效措施,并對語文閱讀教學環節給予重視。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實現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彬.關于高中語文現代文高效閱讀的技巧[J].中華少年,2017(32).

[2]程志彬.淺析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J].文理導航(上旬),2013(11).

[3]羅回祥.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技巧[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3).

[4]黃菲.高中語文人物傳記文言文閱讀技巧探索[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2).

作者:宋艷茹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第二篇

【摘要】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閱讀教學發生了一系列實質性的變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僅要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促進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在高中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在品味涵養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激發濃厚的閱讀興趣。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本文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長久以來,語文科目在高考中一直都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但因此也導致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在語文教學中過度重視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培養,使很多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當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積極倡導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課堂模式,探尋出一種適合學生以及時展需要的教學方式。同時,師生間共同合作,才能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越來越多的高中教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學方式,這就造成了教學形式的多種多樣,但實際上教師卻忽視了課堂內容的教學,多數是“有其形而無其神”,照葫蘆畫瓢,并沒有達到真正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只是注重新穎的課堂形式,通過運用各種教學形式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的初衷雖然是良好的,但是卻沒有將與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充分地融入課堂中,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很難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最后結果差強人意。(二)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當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傳統的,一般都是教師在教,學生一直都處于聽和學的狀態,在整個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是教師,學生的思路要一直跟隨著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變動,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是處于被動的位置。但是在學習語文閱讀的時候,學生對每一篇閱讀文章都要進行認真的了解,并且對這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是學生該做的全部都讓教師替代了,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進行閱讀鑒賞的時間都是非常少的。(三)教師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鑒賞閱讀的能力,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但是由于高考指揮棒導致部分教師將閱讀教學的重點完全放在了分數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就是針對平時會考到的題目進行專門的講解,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都以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為主。在對文章進行鑒賞時,更傾向于教授學生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提高審美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性探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針對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并給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一)教師加強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指導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一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過程,教師需要靈活運用自身的學習理論,創設合適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在閱讀互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要研讀閱讀教學的相關著作,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方面,教師仍然要不斷學習,汲取經典案例中的教學策略,經過改良后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在不斷學習中,與學生共同進步。(二)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分組或以其他形式對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帶領同學們走進作品,真正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級上冊的王羲之所寫《蘭亭集序》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對這首詩進行翻譯以及賞析,最終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充分地表現出了他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并且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供后人進行啟迪、思考的中心思想。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整體的教學氛圍也會變得更加的活躍,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學習中,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主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自身教學特點和學情設計最佳的教學方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則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主動性,適應不同的教學情境,與同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在不斷合作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仍然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系統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宇.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1).

[2]王帥.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課外語文:上,2017(6).

[3]郝穎慧.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5).

作者:展穎穎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第三篇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縱觀近年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一直存在著過于看重知識的積累,而輕視能力的培養;過于強調教師的講解,而輕視學生的分析的情況。在新課改的呼聲下,很多語文老師也做出過大量的探索,例如嘗試改進傳統的以課內閱讀為主的教學方法,強調課外閱讀積累的重要性;把閱讀教學列為一個單獨的母題,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等一系列的改進措施。

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做法

閱讀是一個通過識認文本,來搜集、整理信息,最終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來感受、體驗、欣賞文本,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有效的信息,能夠捕捉文本的深意,形成整合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的去理解文本,最終形成高效閱讀的能力,是一個需要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思考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做法,可供大家參考。1.運用精練、生動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美味的飯菜,也要有食客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再好的教學,也要有傾聽者才能完成它的任務。一節好的閱讀課,語文教師首先做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開對文本的審美閱讀。一篇閱讀材料,學生剛剛接觸,可能沒有什么感覺,也懶得去讀,這時,語文教師就需要用生動的、有感召力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弦,吸引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例如,閱讀《杜甫傳》時,因為內容量大,學生有可能一翻書頁就望而卻步了,這時,就需要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話語去導讀這篇文本,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一千年前,有一位平凡的父親,他甚至不能讓兒女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卻留下了千百篇不朽的詩章;一千年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雖然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可做一個詩人卻不是他的夢想;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經歷,這個詩人又是誰呢?”我想,有了這番煽情并引人思考的導入,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大大的提高的。2.圍繞文本,整體把握,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閱讀是教學的基礎。在這個根基打穩之后,老師才能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這時,圍繞文本展開的提問,就成為第二個教學重點。對于提問,有的老師事先沒有深入的準備,想到什么就問什么,這是斷斷不可取的。還有一些老師,按照一個套路去提問,不論什么文本,都是同樣的幾個問題,了無新意,更別提針對性了,學生聽著也是味同嚼蠟。切實有效的做法是: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意識,所提的問題要有典型性,而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能體現出文本的重難點內容,用高效能的“主問題”來代替那些低效能的“碎問題”。3.品詞嚼句,深入研讀,挖掘作品內涵。好的閱讀,離不開“咬文嚼字”。好的高中語文教師,也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學會正確的咬文嚼字。一篇優秀的作品,一定會有多處語言優美、哲思深刻的句子出現。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句子,并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品評這樣的句子。為了使這個過程變得更有趣、更有效,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節:“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就是教師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一篇文本中那些有吸引人并引人思考的句子,并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這樣的過程勢必引發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思潮。4.拓展延伸,善于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中國畫的技巧講究“留白”。高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指導也需要適當的“留白”。閱讀教學的留白不是教師不講到位,也不是留下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繼續做題。而是建立在挖掘已有文本內涵基礎上的啟發學生后續閱讀的一種拓展。這種方法能夠告別已有目標窄化的閱讀缺陷,能夠創設閱讀的外延性。

三、結語

一節好的高效的高中語文閱讀課,成功于教師創設的良好閱讀環境,得益于教師設計的有針對性、典型性的問題。只有靈活、多元、豐富的閱讀課,才可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并真正實現有效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領域,還有很廣泛的探索空間。它需要廣大的高中語文教師,本真“求真、務實、探究”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的積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將得到大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柴樹梅.關于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3(9).

[2]吳嗣君.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6(1).

作者:劉桂華 單位: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第一中學

第四篇

【摘要】相對而言,高中生已經擁有看自己成熟獨特的思想,知識積累也較為豐富,且具備一定的閱讀表達才能,特別是在“自主學習”日益成熟的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培養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夠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閱讀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深化閱讀教學的意義,提高閱讀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一、高中生問題意識的薄弱現狀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了一些這樣的阻礙問題意識培養的現象:第一,不能發現疑問,學生總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對于習題式的題目也是能夠順利作答,但學生在接受答案時,表現出來的卻知識接受,對答案的產生從不做思考。特別是在學生高中時代,由于升學的壓力學生每天需要做的習題量無數,習題完成后就會有一步叫做對答案,這一環節的學習顯然是不經思考的,許多高中生盲目相信標準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標準答案會產生依賴心理。教材中編寫的很多含義深刻和模型性多義性的閱讀的文本,學生就很難產生問題意識。第二,學生不敢提出疑問。很多學生都是有問題但不敢說出來,一是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水準,教師懶得解答,二是怕自己提出問題遭到周圍同學的嘲笑。甚至一些同學對提出問題產生無所謂的態度,這樣就會阻礙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有些學生是因為在對教師提出質疑時,教師表現出來的置之不理與冷漠的態度,使得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受挫。第三,不會深刻分析問題,一些學生都運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語文,頭腦中裝滿了高考的知識點,很少主動去了解有關文章作者的相關內容,也很少對于文章相關的課外延伸內容進行探究,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解答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只能通過作者的語言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老舍的教《想北平》中,學生可以根據作者的只言片語體會到作者對北平的情感。但作為教師在對學生做出閱讀指導時,卻不能讓其僅是將理解停留在語言表層,要引導學生提出有探究性的問題。了解作者產生這種情感的根本原因,其實只要這樣的問題一確立,答案就會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表現出來。學生通過對作者的深層了解也不難發現,北平是老舍的故鄉,在那個時代,國家形勢的危急,使得作者產出的不僅是對家鄉單純的懷念,更是對整個民族的憂患。這些答案都應當讓學生經過探討與研究得出。

二、高中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創造問題的環境。情境教學的理念提出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在實行時還是會出現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創造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問題中的矛盾和困惑,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內心中想要探究出答案的愿望激發出來,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程度以及學習的動機是需要教師的幫助才能激發出來的。也只有將學生的這種愿望激發出來,才能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2.打好知識基礎,領會提問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進行學科融合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的關鍵是學生有著長期積累形成的基礎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新的知識產生思考,也只有思考的產生才能夠促使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學生如果對文言文的知識一無所知,那么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就相當的困難,只有學生對于文言文中所包括的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了解,才能對文言文的講解產生自己的問題與思考,才能有助于教師實現文言文教學。不然,文言文的任務型教學都很難實施。因此,教師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另外,就是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基本能力的訓練,語文學科中學生基本能力包括語言運用能力、寫作能力、鑒賞能力等。教師可以通過對詞組、長短句分析的方式以及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摘錄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了,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也就會豐富起來。此外,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單純是對這一學科的學習,還有各類學科對語文學科會產生多多少少的影響,教師要注重這些學科相互滲透的知識點,運用其相關性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問題由誰提出來并不是最關鍵的,從特技教師黃厚江說,“最根本的是弄清問題是為誰而提出的。因為,即使問題是由學生提出,而目的卻只是為了教師教學意圖的實現,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多大意義;即使問題是由教師提出,但卻是為學生的學習而問,那就很有意義。我們認為:只要是立足于學生的學而問,不管由誰來問,都應該肯定其價值。”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問題,也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有高下,深淺,問題是不是學生提出來并不重要。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高明的教師總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方向的引導,教師在學士提出問題時會保持自身明確的觀念,不輕信學生的觀點,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時,教師還應當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完善問題本身,深刻地帶領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薛學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7,(10).

[3]歐陽文.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4]胡艷玲.關于中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2).

作者:楊富英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第五篇

【摘要】新課改的推進,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將學生的文學素養放在重要的位置。語文閱讀作為高中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其對學生閱讀能力及文學修養的提升具有關鍵的作用。微課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紹了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學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創新,其中微課就是一種。微課的突出之處,在于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教學手段,能夠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轉換為直觀、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模式。除此之外,微課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一、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現狀

(一)對微課的認識不足。目前來說,微課還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很多教師對微課的認識還不是十分深入,只有很小比例的教師能夠將微課真正運用到語文閱讀的教學實踐中來。教師未能充分利用微課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現為創造視頻的能力及相關技術運用能力的不足,例如制作的視頻鏡頭單調、畫面不穩定或模糊,從而不能將微課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二)閱讀教學目標受到約束。高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閱讀及探索能力。然而,現階段大部分微課的主要目的仍是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在開課過程中未能實現學生和微課的結合,這使得微課比較欠缺個性化和探索性,學生在利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依然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及能力的改善,也使得學生主動利用微課進行學習的積極性較弱。(三)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有限。高中生的識別能力和自主選擇能力還相對較差,在做出選擇時比較容易受到外在物質的干擾。目前,微課的質量參差不齊,微課體系還不健全,微課在閱讀課堂中的應用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這就使得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夠體系化、全面性。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深入了解閱讀的歷史背景。對于那些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閱讀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現實中很多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較差,對文章內容不能快速地理解,這就需要學生對課文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正確的認識。微課的運用,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教師在講授課文內容之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和文章內容相關的素材,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等。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以將曹雪芹的人生經歷、寫作的歷史背景等制作成小視頻,或者從原版《紅樓夢》電視劇中截取該部分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更好地理解林黛玉的謹小慎微、賈寶玉的舉止輕佻的原因。(二)實現讀寫結合。語文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大量的高質閱讀能夠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閱讀能力的改善也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利用微課時,既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錄制成視頻,也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錄制成視頻,當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參考自身的體會進行寫作,這種做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還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資料,實現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比如《蘇武傳》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精神,在學習完該課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一些和該主題相關的其他寓言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內涵,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能夠為作文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三)巧用微課挖掘文章主題。高中生正處于思維發育階段,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閱讀課文時可能不能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主題,加之自身知識體系的不健全,還可能會出現主題理解錯誤的現象,微課的利用則可以將課文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進行深入地理解。比如在學習《赤壁賦》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相關的學習視頻,將赤壁的壯觀景象真實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赤壁的雄偉壯觀,從而增加語文閱讀課堂的趣味性。在微課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方式。(四)利用微課構建教學情境。高中語文閱讀課程的開展,需要重視學生對文章感情的體會。情感有利于推動學生加強對真理的追求,從而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升,而情境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刺激人心中的感情。微課在語文閱讀課中的應用形式主要表現為短小的視頻,這種方式的特殊之處就在于能夠幫助教師構建一種和文章內容契合的情境。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時,并非全班學生都去過北京,因而有些學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有關故都秋天景色的描寫,這也就使得有些學生對文章蘊含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此時,如果教師將故都秋天相關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就能很容易地將學生帶入到清靜、悲涼情境中,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涵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語文閱讀教學中微課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教師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通過微課引入課文背景的介紹,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興奮的狀態中完成閱讀學習。

參考文獻

[2]趙慧麗.微課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9).

作者:曹艷華 單位:天津市寶坻區職工中學

第六篇

摘要:散文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重要培養學生的欣賞、理解、審美能力,尤其是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因此,應該加強對散文閱讀的教學,但是當下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存在著很大的缺點,所以,必須要采取有效地對策加以改進。本文主要圍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瓶頸及對策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瓶頸,然后提出加強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瓶頸對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在傳承中國的悠久文化,尤其是散文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有幫助,但是由于當下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的審美教學存在著一定的瓶頸,不僅缺乏重視,而且沒有科學的審美教學培養目標,影響到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促使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效果得到提升[1]。

一、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瓶頸

首先,在審美培養中,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對高中語文散文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進行文章的分段講解,主要讓學生了解散文的中心主旨大意,缺乏審美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難免忽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在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審美教學目標,影響到了學生閱讀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其次,缺乏對學生閱讀審美過程的重視以及支持,在目前高中語文散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的是學生的閱讀結果,而不重視對于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審美培養,一般來講,當下教師教育關注的就是學生分析問題是否正確,答案是否與標準答案一致,在這種閱讀目標培養下,難免導致學生在閱讀中也忽視了審美能力,而單純為了提高語文成績,進行散文的閱讀。甚至部分學校為了提高教學的成績,要求學生對于散文閱讀進行有側重點的閱讀和分析,導致學生很難培養自身的散文閱讀審美情趣[2]。最后,缺乏科學合理的閱讀評價。高中的學生本身在進行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很難準確的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大意,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一旦教師不能夠給以正確和積極的評價,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喪失對于散文閱讀的興趣。若教師只是根據答案進行散文的講解,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一定的限制,無法進行個人思維的想象,降低了學生的主觀性,使得學生在散文的閱讀中,無法對自身的審美與閱讀能力進行鍛煉與提升[3]。

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能力培養的有效對策

第一,要創新語文散文閱讀的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能真正的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要把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并針對性的開展散文閱讀教學,注重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比如說在對《荷塘月色》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其作為一篇優秀的散文,可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甚至可以是背誦,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不斷閱讀或是背誦,使學生能夠明白該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內涵,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技巧。在這篇課文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們掌握住景色描寫的相關特征,并且能夠利用景色來抒發自身的情感,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4]。第二,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審美能力。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太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應該必須要加強散文閱讀學習過程,同時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掌握住散文閱讀的要點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了解散文的表現形式,這樣學生才能夠漸漸的掌握住散文閱讀的審美分析過程,從而不斷提高散文閱讀技巧,進而培養自身的散文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對本篇文章中的重點以及所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并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緒變化,也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分析與教師的指導中,能夠掌握該種類型文章的審美技巧。第三,教師要給予科學準確的教學評價。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其評價對于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把握住科學準確的評價方式,能夠在進行散文閱讀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積極的發現學生散文閱讀的不足以及優勢,這樣才能夠及時的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是在散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內心活動,經過認真的剖析,學生才能夠了解散文閱讀的分析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5]。第四,審美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審美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短時間的問題而是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解讀示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慢慢的學生就會“照貓畫虎”,增強自身的散文閱讀能力,準確把握散文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升審美能力。例如,學習荀子的文章《勸學》,學生建立起來基本的審美標準以后,就能夠在閱讀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韻律之美、節奏之美、結構之美、藝術之美,逐步增加他們的體驗,漸漸提升他們自己的審美能力。

三、總結

在高中教學中,散文閱讀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著重把握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所以,面對當下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瓶頸,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審美教學目標,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散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學,另外最重要的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夏曉云.試論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快樂閱讀,2015,(18):52-53.

[2]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5,1(5):50-53.

[3]李靜.高中語文的散文閱讀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究[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6,(23):288-288.

[4]丁永輝.“四招”解決“七百字瓶頸”——例談700字瓶頸的“治療方案”[J].應用寫作,2015,(11):47-49.

作者:王云專 田婷婷 單位: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