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案例分析

時間:2022-08-22 08:42:46

導語: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案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案例分析

一、引言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后,學生取得了具體的進步和發展;課堂是學習的場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有效的課堂教學是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采取一定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和能力。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語文學習是國人接觸本國優秀語言和文化的主要方式,其地位是重要且特殊的,但如今的教學現狀卻不是如此,尤以高中為甚。在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高中是一個學習科目最多、學科作業最重、學習壓力最大的特殊階段,他們面臨的是公正且殘酷的高考淘汰制度,各科目在課時、課外作業上展開激烈的競爭,數理化因其難度較大占得很高的地位,而隨之受打壓的就是我們都自認為相對簡單不用花費太多時間的語文科目,因此,如何在各科激烈的競爭中以較少的投入取得有效的進展是高中語文課堂面臨的最大問題。

二、高中語文課堂現狀

教師授課形式單一死板。雖然新課改提倡高中語文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要堅持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充教分調動其積極性,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在高考繁重的教學任務壓迫下,新課改成效并不明顯。單一的“滿堂灌”模式能完成教學任務,也能向學生傳授知識,但這種模式下的教學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無效”的,往往時間浪費了,學生成績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聽課學習積極性低。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在高考的必考科目中難度相對較低,不用花太多時間學習,有的甚至說不聽語文課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分給了數學、英語等其他科目,不僅在語文課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課下也沒有給語文科目空出點時間。這種狀態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處于尷尬的境地,不僅不利于建設高效課堂,連最起碼的有效性也達不到,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因此,我認為,學生固然很重要,但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三、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方法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離開了科學性,藝術性便無從談起;科學性脫離藝術性,很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很難收到上佳的教學效果。[1]高中教師,其專業知識和文化科學知識水平毋庸置疑,但如何把其擁有的知識和教材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文化素養,則需要具有獨特且嫻熟的授課藝術。掌握好的授課藝術,便會使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達到完美統一,從而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來分析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引起意向——教學導入要獨特且富有吸引力

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導入也是一樣。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就像藝術表演中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最短時間內把學生注意力從課間的興奮中轉移過來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的最好方式,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會為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一個好的開頭必須緊密聯系教學目標、本節課的主題、情感的色調、教材的基點等因素,并力求使其自然、新穎、形象、多樣,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2]導入雖不是一堂課的重點,但卻是一堂課成功的開始。例如,《鴻門宴》教學案例中的導入,這位教師并沒有直接說:“上節課我們講了……,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而是首先提問了兩個問題:1、項羽之所以能夠舉辦鴻門宴這場生日patty,最主要憑借的是什么?2、如果你是當年赴鴻門宴的劉邦本人或其他諸侯,通過你的觀察和感受能告訴我們當時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情嗎?第一問語言鮮活、生動富有時代氣息,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當時的形勢是項強劉弱,憑借的就是“實力”,話語權、主動權和生殺大權全在于項羽,也與以后項羽兵敗自殺的結局作鮮明對比。第二問是讓學生在充分預習和閱讀的基礎上培養他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調動其身心感官進入到鴻門宴席特定的情境中,把文章情節的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給表達出來,這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也滿足聽的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心理期待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渲染力能讓師生進入忘我境界。這種提問式的設計理念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使學生能圍繞問題,積極思考,主動地探求教材中的知識,從而完成了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第一步。

(二)明釋內容,調適形式——用恰當的方式闡釋

教學內容明釋內容是如何傳授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調適形式是針對不同的課文形式、不同的學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們更好的掌握這節課的內容,包括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學習內容、教師結合教材與學生展開對話、教師循序善誘的指導學生學習。語文是一門開放性、人文性較強的學科,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各抒己見,其中穿插著教師的點評和總結,將會大大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例如,2004年11月獲韶關市中語會論文評比一等獎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課例:師:大家思考一下,感覺哪句寫得比較有氣勢?可自由發言,能展開辯論更好。(約一分鐘后,學生舉手)生:第一句。你看“大、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幾個詞用得很好,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開篇就定下了這種高昂的氣勢。生:我不同意。我覺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三句更有氣勢。你看這三句分別從形、聲、視等角度結合起來寫,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生:(略顯激動)那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分寫。第一句是總寫,集中寫。師:兩位同學都很有見解,也講得有道理,其實這兩句都體現了本詞“豪邁奔放”的風格。大家說對嗎?生:(異口同聲):對!生:老師,這里的“風流人物”與“浪花淘盡英雄”中的“英雄人物”相同嗎?生:(忽的站起,大聲說)當然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通用了。雖然它們都有“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的意思。但在這里蘇軾所指的“風流人物”是周瑜,他年輕有為,文武雙全,有膽有識,哪能與一般英雄人物相提并論呢?生:(反應很快)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你說來說去還不是在解釋“英雄人物”,沒有說服力。師:(微笑著說)那么,怎樣才更有說服力呢?想一想,能否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生:(沉思了一會)啊,我明白了,下文不是寫到了小喬嗎?難道不是用來襯托周瑜嗎?美人配英雄。也就是說,蘇軾心目中的風流人物除了文武雙全之外,還得懂點兒女情長,剛柔相濟。(鼓掌)生:(點頭,若有所思)噢,我明白了。師:你們倆的理解真透徹。沒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說的是周瑜文武雙全,而“小喬初嫁了”則是寫他的柔情了。同學們認為是這樣嗎?生:(對老師的說法不同意,大膽質疑)老師,在初中,我們學過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里的“風流”也是說“柔情滿懷”嗎?師:(略作沉思后微笑著說)這是一種可貴的質疑精神,請大家想想,詞里的“風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原詞,認真對比一下是否相同。然后自由發言,談談自己的看法。(約一分鐘之后,學生舉手)生:“風流人物”,不能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毛詞中的“風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流人物”,毛詞中的“風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才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鼓掌)這種教師和學生對話式的課堂討論法,不僅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們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思考和溝通的能力,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從而提升了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但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很好的掌控全局,否則會使課堂紀律亂如“一鍋粥”。

(三)關注結果——有效的反饋是完整教學的完美收場

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于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如果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出新、課堂氛圍的濃烈,力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有些“虛假”的公開課,這樣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3]關注結果即這堂課即將結束,學生知道了什么、懂得分享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這才是完整教學的完美收場。例如,一位林慶章老師《竇娥冤》的教學案例: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必修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竇娥冤》,新教材節選了除了第四折之外的所有內容,篇幅很長,生字、詞較多,有些語句距離學生年代久遠,理解困難。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教學,那么這篇文章至少要用四課時,光閱讀課文就會用一節課的時間,可能還不包括作相關練習的時間;而且這么做的話,學生很可能不感興趣,無法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這一模塊學習的是中外戲劇,每篇課文都是名家的經典劇本。于是我將學生分成四個活動小組,每組演一個部分的內容,正好平均分配,從楔子到第三折,每一組參演一部分,演哪一個角色自己報名;接著提出具體要求,不要求將文本材料背下來,但是要求將劇中語言翻譯成現代漢語,并將較復雜的劇情加以概括;然后同學們再評選出哪一組演得最好。給他們兩天的時間準備。這樣一布置,學生立即就有了興趣,下課之后,紛紛到課代表那報名參演,課下認真準備。等到上那節課的時候,各組的同學輪番上,通過表演的方式將劇情一一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而沒有上場的同學在下面觀看得津津有味。這樣《竇娥冤》的戲劇情節就被同學們掌握了,在這個過程中,劇中人物形象也比較深入學生心理,以后進行下一階段教學時,學生們就會有話可說,有感而發。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反饋效果,學生不但對這種晦澀難懂的元雜劇文言文產生了興趣,掌握了具體情節,而且對這篇課文所處的模塊中的其他課文的學習理解也有很大的幫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大大提升了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進程中,高中語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深入探究語文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4]因此,高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把引起意向、明釋內容,調適形式、關注結果三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調節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其語文素養,從而使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備注:本文所有教學案例均來自網絡。

作者:郜培芳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注釋:

[1]沈龍明、陳玉根、王玉燕等編著:《高中語文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年版。

[2]高帆:《拿什么吸引學生: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精彩細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3]崔允漷:《有效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殷大榮:《優化教學方法,構建高中語文高校課堂》,學周刊,2016年,第15期,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