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均陶作品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
時間:2022-09-25 08:31:21
導語:淺談均陶作品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宜興均陶在世界陶瓷藝術之林獨樹一幟,以獨一無二的堆花技藝和豐富的釉色變化而為人所喜愛,給人以極大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本文以均陶作品“古韻牡丹梅瓶”為例,淺談其造型裝飾和人文意境。
關鍵詞:宜興均陶;古韻牡丹梅瓶;文化寓意
均陶遠在宋代就著稱于世,在陶瓷藝術之林獨樹一幟。宜興均陶美在釉色,有藍均、紅均、銅均、白均等數十種,經過燒成后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色澤,有“灰中見藍暈,艷若蝴蝶花”的美稱,可謂美不勝收。與其他陶瓷藝術品一樣,均陶也有屬于自己獨特的裝飾技法———堆花,堆花全憑藝人拇指的功力,藝人將色泥堆貼在坯體上,呈花鳥、山水等不同畫面,呈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藝術特色,給人以極大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宜興均陶品種眾多,以大件實用陳設為主,各式陶臺、花盆、花瓶、水盆等,大之數尺,小之盈寸,歷經風吹雨打后越發光亮,發展至今更是擺脫了傳統實用器的范疇,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品,賞用皆宜。“古韻牡丹梅瓶”(見圖1)是一款花瓶,可用于插花,放置于茶室或書房中,都是很好的裝飾品,錦上添花,展現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審美。此瓶在造型上采用日用陶瓷器重“罐”的造型,罐是十分常見的陶瓷日用品,從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到漢代青瓷,罐一直與其他缸、盆、缽等并存于世、流傳至今。此瓶瓶身相較傳統罐式更為高挺,但以罐為藍本,肩部豐腴飽滿、短頸、鼓腹下收、平底,整個瓶身高聳舒展、張弛有度,充分體現出罐式的挺拔敦厚。
短頸纖細,瓶口外延突出,中和了瓶身的敦厚,給人以優雅之感。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結構精妙、古色古香,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罐形設計一直十分出彩,瓷都景德鎮的青花、五彩瓷罐十分出名,在國內外一些博物館均有收藏,在《中國古陶瓷鑒賞》一書中,也刊登了多種代表不同造型、裝飾的罐類作品記錄,可見罐形設計在中國陶藝中的重要地位。作品采用堆花的裝飾技法在瓶身塑以梅花、牡丹花紋,使花紋浮于壺身,給人以豐富的層次感,立體生動。在花紋的創作上,作品將抽象與具象相結合,將現實中的自然之物通過藝人的觀察感悟、提煉總結,化為極具民族特色的花紋,花紋線條優美流暢、典雅高貴、縱橫瓶身,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牡丹梅花圖”,意境深遠、清美雅致。梅花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飄落在鮮有人路過的山嶺間、園林徑旁,散發著幽幽暗香,美麗動人。梅花之美不僅在于外表,還在于其品格。梅花在冬天開放,不與百花爭春、不與群芳斗艷,她甘于寂寞、獨自盛開,體現出高潔傲岸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氣質,是堅貞不屈的人格象征。牡丹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詩人梅堯臣曾以“白云堆里紫霞心,不與姚黃斗色深”,描繪了紫斑牡丹的特質和風韻。
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其花開時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寓意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牡丹高貴的氣質以及姹紫嫣紅的花色給人以富貴吉祥之感,因此牡丹也被賦予吉祥祝福的寓意。作品以抽象提煉的手法將牡丹和梅花化為曼妙生動、舒卷自如的吉祥花紋,給人以輕靈飄逸之感,仿若在風中輕舞,又不乏風骨,整體花紋分布有致、布局合理,將梅花的疏影橫斜、暗香動人,牡丹的高貴艷麗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們帶來視覺觀感上的享受。在釉色的使用上,瓶身底色選擇赭色,沉穆淡雅,給人以古色古香之感,牡丹和梅花花紋采用黃色,給人以清新亮麗之感,色澤搭配和諧,視覺感極佳。唐代晚期司空圖在《韻味說》中強調,藝術創作應使藝術形象“近而不浮,遠而不近”,才能使作品具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韻”是中國文學創作的重要范疇,但個人認為,藝術是相通的,“韻”在陶藝創作中同樣適用。
均陶作品“古韻牡丹梅瓶”整體造型華貴、裝飾精美,彰顯出韻高清致、典雅大方的風骨和神韻,可謂美不勝收。宜興均陶作為世界陶藝中的重要分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其造型裝飾藝術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更深受中國美術史、文學書畫史發展的熏陶,不斷融合,“古韻牡丹梅瓶”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與詩歌書畫藝術的交融,在作品本身之外呈現出別樣的韻致,融合了多種文化內涵,韻味深厚。藝術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宜興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具有天然雅致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深厚的人文環境,宜興均陶深受這種氛圍的影響,日益發展,呈現出如詩如畫般的藝術風格,渾然天成,達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惠清.從“佛手梅樁壺”窺見紫砂花貨的藝術特征[J].江蘇陶瓷,2013(5):39,43.
作者:張琦
- 上一篇:群眾文化藝術創意與策劃
- 下一篇:蔣光慈小說藝術風格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