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28 02:15:00

導語:村鎮銀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鎮銀行發展論文

一、村鎮銀行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作用

(一)村鎮銀行的設立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鎮銀行的設立正趕上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其建立是由于農村地區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以往農民主要是依靠農村信用合作社來解決融資問題,但審批時間長,容易使農民錯過最佳發展時機,使許多農民無法實現投資需求。村鎮銀行向農民提供一定的無需擔保的小額貸款,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資金保證。據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三類新型機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互助社)共籌集各類資本12726.65萬元,其中,銀行資本6480.21萬元,占比50.9%,產業資本1953.89萬元,占比15.4%,個人資本4292.55萬元,占比33.7%。而其資產總額也達到了32446.16萬元,累計發放貸款22008.43萬元。

(二)村鎮銀行的設立有利于促進農村新金融競爭格局的形成,由此形成村鎮銀行與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及各種非正規金融機構同時并存的局面。村鎮銀行的進入對我國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起到促進作用,增加一條支持“三農”的金融渠道,可以彌補商業銀行撤離農村地區所形成的空白,還可解決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因審批嚴格、手續繁瑣、門檻高而對“三農”和中小企業支持不足的問題,有利于“三農”和地方經濟的更好發展。中外資商業銀行進駐農村金融市場,增大了農信社的競爭壓力。由于涉農貸款機構的增多,農信社已經開始主動上門服務了。這對于農信社的發展、進步而言,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村鎮銀行的設立為農村金融創新提供了舞臺。首先,為農產品企業或者個體業主提供金融服務。長期以來,這類企業或者個人融資需求較大,而且基本上是通過民間融資(非正規金融)完成的,村鎮銀行的出現無疑拓寬了融資渠道,從而為形成規模化農業經營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其次,村鎮銀行的出現可開拓我國農村消費信貸需求。農民生活支出中教育、醫療比例較大,村鎮銀行可在這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從而促進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再次,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較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農民擁有一定的閑余資金,村鎮銀行的出現可以滿足廣大農民的理財需求。

(四)設立外資村鎮銀行——匯豐村鎮銀行是創新農村金融的有效舉措。有利于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從“開放”的角度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總體戰略,注重統籌利用國內國際資源,積極引導外資金融機構參與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的試點工作,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并存、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

二、村鎮銀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定位偏離服務“三農”的目標。銀監會《村鎮銀行暫行管理規定》顯示,村鎮銀行是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低收入人群的小額信貸需求一直未能被信用社很好的覆蓋,這是農村金融的空白點,也是最需要解決的難題,村鎮銀行在這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弱。部分村鎮銀行無意“高風險、高成本、低收益”的三農業務,而將目光放在貸款金額比較大的小企業主及出口企業上,某種程度上偏離了當時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

(二)村鎮銀行信譽度不強。商業銀行法規定,村鎮銀行發放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存款余額的75%,如果沒有資金來源,村鎮銀行的貸款業務也無從做起。一些村鎮銀行人士介紹,他們行在村民中的信譽度還比不上其他銀行甚至農信社,吸存十分困難。在我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的南充市儀隴縣,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小額信貸的名義利率是8%,實際利率在13%以上,比村鎮銀行和信用社都高,但農戶卻更愿意到協會貸款,而不是村鎮銀行或者信用社。出現了協會資金不夠貸,村行、信用社資金貸不出的情況。另外,該銀行現在只有一個網點,沒有加入銀聯,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須要到網點來,讓客戶感到不便。

(三)缺乏差別化金融產品,創新性不足。很多村鎮銀行目前開展的貸款業務與當地信用社業務基本重合,由于規模經濟原因,其信貸能力遠弱于信用社。因此,實際工作中常與信用社“撞車”,從而引發村鎮銀行存在必要性的質疑。

三、解決村鎮銀行運行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充分認識村鎮銀行的獨特性,明確村鎮銀行的定位。組建村鎮銀行有一個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已經富裕起來的群體扶持弱勢群體的指導思想適時組建村鎮銀行,讓具有優勢的金融機構把信貸支持延伸到村鎮,并通過股份制吸收和引導民間資本,從而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務,讓貧困農民盡快富裕起來,讓弱質產業盡快升級換代,讓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決策。當前農民狀況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民,農田不多,收成不好,沒什么技術,也沒有打工的經濟來源,勉強維持著生計。二類是正在脫貧致富的農民,他們從事個體經營,成為種植、養殖大戶,已經解決溫飽問題,成為農村經濟活動中的有生力量。三類是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他們辦企業,辦商場,辦學校,從事一切有利可圖的規模化的經營活動,基本實現小康水平,走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前列。村鎮銀行的根本任務,是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首先應該為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農村最貧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幫助,否則,它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村鎮銀行。

(二)加強監管。村鎮銀行市場定位與政策目標的差異應得到及時矯正,否則,試點效應一旦擴散,再來進行規范就比較被動。要從農村經濟平衡發展的大局出發,站在國家的整體利益上,定位貸款的投向。金融監管部門應設立相應的指標體系進行年度或階段性考評,對不符合市場定位要求的村鎮銀行提出改進措施,直至責令退出農村金融市場。村鎮銀行的組建和運行雖然是經濟現象,但要看到它關系到民生問題。

(三)制定適當的優惠政策,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性發展。要建立健全村鎮銀行相關法律法規,對村鎮銀行實行適當的優惠政策,比如推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減免稅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給予政策性貸款利差補貼、允許申請央行再貸款、提供征信服務、及時解決支付結算等方面的障礙問題,等等。對外資金融機構組建或參股我國村鎮銀行,要積極引導鼓勵,并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術和小額信貸經驗,來增強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

(四)產品及服務創新。要推出適合農村中低收入階層的產品,沒有好產品的推出,就沒有生命力。村鎮銀行可以在尋求合作的道路上積極探索,主動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聯系,了解當地重點發展農業產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同時與當地經濟合作組織接洽,把握本地農村經濟發展特征和農戶金融需求特點,針對不同需求的農戶和農村小企業,探索并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另外,除有貸款的需求外,部分農民也有理財需要,村鎮銀行可借鑒城市銀行的理財經驗,設計適合農民的理財產品。在提供金融服務上,應把村鎮銀行建設成為“田野上的銀行”,讓農戶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銀行。在村級層面將金融與生產、流通、采購結合起來,更有利于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創新。在降低信用風險方面,對村鎮銀行來說,可以由三個途徑來強化這方面的工作:提高信息的對稱程度;創新擔保方式;與專業合作社進行融資擔保合作等。村鎮銀行要真正深入基層,了解收集大量客戶資料,降低因對客戶信息的不知情而導致的信貸風險;尋求和開發新的擔保方式;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貸款時可要求專業合作社提供擔保等。

(五)放開農村信貸利率限制。放開利率限制是農村金融得以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為基準利率的0.9~2.3倍。對于信貸供給方,關心的是成本收益,考慮到農戶居住偏遠、分散,借款額小、借款頻率低等因素,要想使農村金融商業化可行,2.3倍的貸款利率上限還是太低,應該實現利率市場化。對于信貸需求方,最迫切的問題是“貸款難”而不是“利率高”。

(六)建立農村存款保險體系,規范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我國目前沒有存款保險制度,一直由國家承擔隱性擔保。在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所有制和產權制度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再由國家承擔隱性擔保已不合時宜,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勢在必行。在鼓勵發展各種農村金融機構的同時,為保護存款者的合法權益,可先在農村試點,探索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功能一起被認為是支撐金融安全網的三大基本要素,它可以提高存款人對農村金融體系的信心、抑制個別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通過該制度,運用存款保險機制對有問題的農村金融機構采取及時監測和早期糾正措施,有效防止農村金融機構只能存活、不能退出市場的情況發生,促進農村金融機構規范健康發展。

總之,發展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廣大農村地區不同需求的農村金融,需要打開思路,勇于創新和探索,走出新的路子,創造出可持續的多種新模式來發展農村經濟,建設新農村,這對于整個金融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

摘要:本文分析村鎮銀行試點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及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村鎮銀行;農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