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存款風險范文

時間:2023-06-08 17:4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鎮銀行存款風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村鎮銀行存款風險

篇1

一、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矛盾

(一)沖突的表現及影響

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據2007年頒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看,主要是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對于村鎮銀行的管理,作為國家代表的銀監局完全是依照對商業銀行的管理方式進行,突出表現就是對注冊資本金、存貸比等指標實行嚴格管制。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分散的個體和弱勢群體,農村是欠發達地區。因此“三農”貸款的風險是較大的,要遠大于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的風險。讓村鎮銀行經營風險較大的“三農”貸款,但完全用管理以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的方式對其進行管理。村鎮銀行的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顯然是矛盾的。雖說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可以比以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高一點,但并沒有完全達到讓村鎮銀行值得大膽去冒險的程度。對于這一問題,各地村鎮銀行有著普遍反映。在完全商業銀行行為的管理方式下,出于規避風險的本能反應,村鎮銀行收縮了“三農”貸款的額度,把貸款投放到風險較低的工商業和城鎮里,否則其就無法生存下去。然而,如果村鎮銀行長期如此作為,就會偏離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使國家的設立目的不能完全達到,甚至可以說達不到。

(二)村鎮銀行和銀監局的解決方案

對于當前村鎮銀行的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具有的這種矛盾,應當如何去化解呢?村鎮銀行認為:第一,希望國家能夠主動改變設立目的。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改為服務工商業和城鎮,就違背了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而且這一職能已經有其他商業銀行承擔了,因此,村鎮銀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第二,如果改變設立目的這個辦法行不通,希望國家能夠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松動。譬如在注冊資本金的使用、存貸比的指標限定等方面,能夠給予比經營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相對寬松點的政策。這一要求估計也很難被國家接受。村鎮銀行經營的“三農”貸款風險要比其他商業銀行所經營的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大,卻要求對其風險防范與監管放松點,這是不合情理和不可行的。第三,如果以上兩種辦法都行不通,為了生存,村鎮銀行只能被動地去改變國家為其設立的目的,以工商業和城鎮發展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實地調研也發現,目前,相當部分的村鎮銀行已有這種趨向。但這和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又是相悖的,銀監局也決不會允許。銀監局認為: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設立目的是村鎮銀行產生和存在的前提與依據。管理方式的完全商業銀行行為是為防范金融風險,因此,這兩者都不允許改變。要解決它們間的矛盾,關鍵是村鎮銀行要開發出風險較低的涉農金融產品。但“三農”天生就具有較高風險性,要在短時期內開發出與其相關的低風險金融產品,這似乎也有點不太現實和不可能。

(三)“三農”貸款風險分攤與補償機制

上述解決方案,村鎮銀行是從被管理者的視角提出的,銀監局是從管理者的視角提出的,明顯都有維護當事人自身利益的意圖,皆不夠客觀。因此,它們都不能被對方所接受。但我們也發現這些方案都是圍繞著如何規避“三農”貸款風險設計的。如果能夠提出一種降低“三農”貸款風險的方案,當前村鎮銀行在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所具有的矛盾也就能夠得到解決。為此,我們設計了“三農”貸款風險分攤與補償機制模型。我們設想這一機制的參與者由四方共同組成(見圖1),即國家(包括銀監局在內的各相關政府機構)、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村鎮銀行、“三農”貸款者(包括貸款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在農村地區從事工商業的貸款者)。整個運作流程是:首先,“三農”貸款者向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提出信用保證保險或擔保申請;其次,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對申請進行評估,做出是否接受或擔保的決定;再次,“三農”貸款者持保單或擔保單申請貸款,村鎮銀行接受申請并發放貸款;最后,“三農”貸款者按時還貸,村鎮銀行通知國家,國家向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支付保險費或擔保費。這一機制的核心是讓擔保專業化。雖說“i農”風險大,但卻是可控和可預測的,因此,“三農”保險與擔保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是愿意經營的。據此可以讓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專門負責“三農”擔保,使其也分攤一部分“三農”貸款的風險。關于保險費和擔保費支付問題,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如果“三農”貸款者按時歸還貸款,其保險費或擔保費就完全南國家承擔,作為對因采用這一機制而使信用良好者費用增加的補償。而且從“三農”對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角度看,國家在“三農”貸款中也不能只擔當管理者角色,也應該是義務人和出資者,替“j農”貸款者支付這一機制所產生的保險費和擔保費。如果“三農”貸款者未按時歸還貸款,則由其自己單獨承擔,作為對其不守信用的懲罰。表面上看,這一機制會使國家的財政支出有所增加;但實際上并不會,甚至還可能會使其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貸款風險降低和擔保專業化,會使貸款效率和貸款回收率提高,進而會使村鎮銀行和“三農”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率提高;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做“三農”保險與擔保,也會產生新的稅收貢獻。這些稅收貢獻合起來,足以彌補國家支出的保險費和擔保費。

二、“三農”概念過于寬泛

(一)過于寬泛的表現及影響

“三農”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各地銀監局對此非常重視,始終要求村鎮銀行“j農”貸款必須占其貸款總額的一半以上。調查統計顯示,目前“三農”貸款所占比例在各行最低,但也在55%以上。單從數據上看,達到了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但深入分析看,并沒有完全達到。通常所說“三農”,農民是指戶籍上的農業人口,農業是指動植物的種養及加工,農村是指城鎮之外的廣大區域。當前村鎮銀行的貸款流向主要有三:一是進城創業的農業戶籍人口,二是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業戶籍人口,三是縣城農產品加工企業。比較分析來看,村鎮銀行貸款流向的“三農”只是通常所說“三農”中的小部分,而且是風險較小的部分。村鎮銀行服務的貸款對象是農民——進城創業和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業戶籍人口,是以通常所說的農業戶籍人口為判定標準的;倘若按國家統計局目前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標準——根據居住地看,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就視為非農業人口,其中相當一大部分又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了。村鎮銀行服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這個貸款對象,從其經營產業類型看,是屬于農業的范疇;但從所處地域看,又不在農村范圍之內。分析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當前人們對“三農”概念的界定過于寬泛,村鎮銀行利用這個漏洞來大肆規避“i農”貸款風險。村鎮銀行的這種行為,如果從企業行為的視角看,應無可厚非,因為避險盈利也是村鎮銀行作為企業運作的本性。但村鎮銀行的存在是有一個重要前提的,即國家為其設立了為“j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目的。因此,我們應當更多地從這個視角看。如此,村鎮銀行就有故意躲避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企圖。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果國家對這種行為不予阻止,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就很難達到和實現,其從農村地區吸儲的存款會再次流向城鎮尤其是縣城,所發放的貸款也多會為工商業服務。為此。想要提高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發展的績效,促進國家設立目的的盡快達到和實現,就必須對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i農”做一個清晰的內涵界定,即對“三農”的范圍加以限定。

(二)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三農”概念界定

在經濟大發展快速拉動我圍城鎮化大發展的背景下,整個社會對“三農”的認識也發生了諸多重大變化。如國家統計局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標準,就由按戶籍改為按居住地。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三農”概念界定需要及時應對這些變化,并對“三農”發展中亟需貸款的關鍵點和地方予以支持。城鎮化大發展使農業戶籍人口大量流向城鎮,并在城鎮常住甚至永久搬離農村而在城鎮定居,從事非農產業并以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他們已經成為事實上的非農業人口,所謂的農業戶籍人口已是虛名,不再具有實際意義。與仍在農村地區常住的農業戶籍人口相比,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不再弱勢。因此,從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視角出發,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民”應被界定為在農村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業戶籍人口。農村是與城市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由于縣屬建制鎮的相對落后,我們從宏觀上可以把整個縣域范圍內都視為農村,但縣城必須被排除在外。因為,縣城一般都聚集有眾多的商業銀行,足以滿足農民在此進行各種產業活動的貸款需求,而村鎮銀行的進入只會加劇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因此,從促進農村地區繁榮的視角出發,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村”應被界定為縣城之外的整個縣域范圍。動植物的種養風險比較大,國有商業銀行一般不愿意從事這方面的貸款,可它們又亟需貸款支持。同時縣域外的動植物種養風險更大,村鎮銀行控制起來也更加困難,有些甚至都無法控制。因此,我們可以把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業”界定為縣域范圍內的動植物種養。由于農產品加工的風險相對較小,在縣城經營,向其他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比較容易獲得批準。因此,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業”又應把在縣城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排除在外,把在縣城之外的縣域范圍內進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界定在內。

三、吸儲難

(一)吸儲難產生的原因及其表現

本文所說的吸儲難是指吸引個人和企業到村鎮銀行存款難。這是當前村鎮銀行發展中遇到的頭等難題。調查資料顯示,幾乎所有村鎮銀行的存款業務都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的對公存款,占其存款總額的90%左右;個人和企業的存款在絕大多數村鎮銀行的存款總額中所占比例基本都不超過10%。對公存款只是政府的短期支持行為,不具有長期性和可持續性。個人和企業的存款才是村鎮銀行發展的根本所在。吸引不到他們的存款,僅靠資本金和對公存款放貸,村鎮銀行很難發展壯大起來。調查分析個人和企業不到村鎮銀行存款的原因,有營業網點少,存取款不方便;有折無卡,取錢、消費不方便;剩余資金有限,沒有多余資金存放銀行等。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個人和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知度較低。認知度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許多個人和企業沒聽說過村鎮銀行這一新生事物,能夠認識、了解其優點者更是少數;二是許多個人和企業認為村鎮銀行是民辦銀行,發生倒閉的概率較大,而且倒閉后,如果股東無能力支付,他們的存款就無法獲得賠付;三是許多個人和企業認為國有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經營,實力雄厚且有國家做后盾,一般不會倒閉,在其處存款比在村鎮銀行這樣的小銀行要安全、保險。很明顯,個人和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識有許多誤區。但正是這種低認知度,才使許多個人和企業產生了對村鎮銀行的不信任和懷疑,影響了他們往村鎮銀行存款的意愿和積極性,最終導致吸儲難。吸儲的多少決定著放貸能力的大小,吸儲難成為制約村鎮銀行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村鎮銀行要壯大發展,必須突破吸儲難這個制約瓶頸。

(二)解決方式與途徑

解決村鎮銀行的吸儲難問題,我們認為需要通過兩種方式與途徑加以解決:

篇2

1村鎮銀行的業務發展現狀

1.1資金有限,業務開展受到限制

雖然國家一再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些大的銀行基本上都退出了村鎮輻射區,再次重新進入的意愿不高。而且這些大的銀行在城市中的營業網點分布比較廣泛,進入農村市場的利潤不高,這些都導致了它們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積極性不高。相比之下,中小銀行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就使得村鎮銀行的資本金規模較低。而資本金過小,就會使得銀行的業務規模受限,服務對象不能有效擴大,勢必影響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事實上,村鎮銀行作為一個新生的金融團體,所面對的經濟環境相對比較復雜,資金規模比較大的話,就會對銀行的資本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在監管層設立網絡的時候,沒有把村鎮銀行納入銀聯系統之內,這樣一來,村鎮銀行只能吸納本地的存儲,在這個地區進行放貸,一些外出人員在匯款的時候也只能選擇在其他銀行進行。這造成村鎮銀行在業務操作上很不方便,限制了村鎮銀行的吸儲能力。

1.2吸存能力不強

通過觀察村鎮銀行的經營可以看出,其吸存較為困難,這已經成為其發展的一個障礙。造成吸存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作為村鎮銀行,不可避免地會吸納一些民間資本,一些對此不了解的村民就會誤以為是私人設立的銀行,如果在私人銀行里存錢,倒閉了破產了都是極其不安全的,這樣的不可靠導致他們不敢輕易地把錢存進去;其次是村鎮銀行設立的時間還不是特別長,還沒有設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相比之下,肯定不如一些大的銀行的知名度高,缺少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長期累積的信譽,相比之下,農民更愿意到以上金融機構辦理業務,而不愿到村鎮銀行存款;最后,由于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不長,經營的網點有限,最低也是設在了縣城,在鄉鎮里一般是沒有網點的。這樣就會導致存取款都非常麻煩。農民一般都會更愿意去周邊網點較多的農村信用社或郵政儲蓄銀行存款,一般不會選擇到村鎮銀行存款。

1.3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

村鎮銀行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外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見,村鎮銀行也是金融機構,同一般商業銀行一樣,具有高風險的特征,但是村鎮銀行風險的表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村鎮銀行風險表現形式及原因分析

2.1村鎮銀行的利率風險

在市場經濟體制相對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利率的市場變動,這樣就會引起銀行的風險。有的專家學者認為,一些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表現的不是特別明顯,目前我國銀行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在現實需要的基礎上制定調控的,相當于利率風險被鎖定。就村鎮銀行而言,銀監會在現階段對其發展采取比較嚴格的調控措施,利率風險并不十分明顯。

2.2村鎮銀行的操作風險

這個風險主要存在于由于銀行在機構的設置以及銀行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方面的原因,還有就是銀行本身經營方面的風險。作為村鎮銀行,一直沿襲著以前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在那些經濟條件不是特別發達的地區,工作人員的素質不是特別優秀的話,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但是事實上,存在大的操作風險一般都是由于銀行自身的業務操作,這是銀行自身的風險,屬于可以控制的風險。

2.3村鎮銀行的信貸風險

所謂的信貸風險主要是借款人本身存在的還款能力的問題,包括他們的還款意愿,還有在內外部經濟環境內存在的一些不確定性,還有就是借款人可能存在一定的違約行為。如果單從理論方面看,信貸風險主要在貸款之前存在的風險逆向選擇,還有貸款發生之后存在的道德風險。在銀行自身發生了信貸業務,就會產生一些信貸風險,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2.4村鎮銀行的經營風險

從國家公布的數據來看,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貸款率遠遠高于平均不良貸款率。涉農貸款不良率較高是因為農業受自然災害與市場影響較大,是高風險產業。村鎮銀行的立行宗旨卻恰好是立足“三農”,這導致其貸款品種多是高風險品種,貸款也大多投向高風險領域,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3村鎮銀行業務的風險控制對策分析

3.1擴大資本規模

作為村鎮銀行,要積極的吸納民間資本到農村金融行業,不斷鼓勵一些民間資本投入到村鎮銀行的建設中來,可以讓其以入股的方式實現。這就使得那些愿意為“三農”服務的投資主體進入了農村市場。實現了資本構成的多元化,擴大了資金來源。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地吸引當地政府的支持,讓它們入股,這就能看到當地政府對村鎮銀行發展的一個基本態度。消除了公眾對這個事件的顧慮,把銀行的信譽度也提高了。還能通過吸收財政存款解決吸存難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但在經營中要堅持發起銀行的控股地位,避免政府過度干預。

3.2健全農業保險制度

農業保險主要是針對農業生產者在從事一些養殖業和種植業過程中,防范自然災害的一種風險。農業保險的外部性比較強,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銀行肯定是不愿意農民在其地投保,但是如果只是依靠市場防范是根本沒辦法完全解決的,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運用法律規范的方式促進農業保險行業的發展,為農業保險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3.3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銀行業的性質就決定了其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防范、管理和化解風險是其不變的主題。預防風險,降低風險,把風險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為銀行的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經營效益。這樣能防范銀行的經營風險,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切實防范各種類型的風險。還可以建立一個科學管理的模型,不斷加強對風險的預警和分析工作的開展,提高信貸業務的監管水平。村鎮銀行在推進風險管理的時候,要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運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斷強化分析其風險應對能力。尋求其在運營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通過資源管理和組織架構等技術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3.4加強村鎮銀行的法制化建設

篇3

村鎮銀行發展存在的難點

——結算系統不暢。目前,村鎮銀行與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尚未連接,未設置金融機構聯行行號,使清算、匯兌等業務無法辦理,這也限制了村鎮銀行存款的增長。此外,村鎮銀行的業務處理系統是基于簡單聯結的內部網絡,與外界相關機構和發起行沒有實現相應的網絡連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兌、信用卡及網上銀行等業務難以開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業務正常開展。

——資金籌集難。村鎮銀行地處農村貧困地區,由于這些地區受地域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而且,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較短,農村居民對其缺乏了解,與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相比,農村居民對村鎮銀行的認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鎮銀行網點少,現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對絕大多數農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結算系統不暢,同業拆借難以進行,村鎮銀行不能發行、買賣金融債券,融資渠道受限。

——風險控制難。一是服務對象風險。銀監會強調,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由于這些類型的貸款風險高、數額小,村鎮銀行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為農民,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在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加之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多以信用貸款為主,極易形成信貸的道德風險。二是自身經營風險。村鎮銀行尚處于萌芽階段,規模尚小,實踐證明:規模過小的金融機構難以存活。作為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會碰到所有在農村地區開展業務的商業銀行同樣的問題,如貸款風險偏高、呆壞賬可能性比較高等。

——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貨幣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的《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雖然解決了村鎮銀行開戶、資金清算、存款準備金和征信、統計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但急需解決的央行再貸款、銀聯入網等問題仍未得到明確。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鎮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卻沒有享受到與農村信用社一樣的待遇,相關行政性、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免和涉農資金存款的支持都沒有體現。如政府沒有出臺與村鎮銀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險、稅收減免、財政補貼、貸款利率及信用擔保、法律環境等政策,由于業務開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村鎮銀行的業務開展。

村鎮銀行發展對策

——村鎮銀行應加強自身建設。一是引導有實力的投資者注入資本,進一步拓展籌資渠道。二是貼近“三農”、服務“三農”,這是村鎮銀行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村鎮銀行要立足縣域,吸收城鎮閑散資金,重點支持農戶、種養大戶、涉農企業和農村“龍頭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符合當地“三農”實際需要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三是應優化選址,村鎮銀行要建在所在的縣(市)城區,以便在支農貸款發放上實現中心輻射,由近及遠,由點帶面,層層覆蓋。形成“將農村資金留在農村,將城市資金引入農村”的新機制。村鎮銀行應持審慎經營的原則,加快業務創新步伐,拓展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四是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村鎮銀行要加強信貸產品創新,積極探索貸款方式,不斷拓寬業務空間,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五是加強風險管理。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資本額度低,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審慎經營才能確保村鎮銀行的穩健發展。村鎮銀行從組建之日起就應強化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并要推進市場運作,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六是加強人員管理,吸收優秀的金融人才進入村鎮銀行。

篇4

關鍵詞: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風險問題

一、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現狀分析

(一)村鎮銀行設立背景

過去幾十年發展,我國銀行體系在農村服務上氣勢不足,97年前后大多商業銀行撤出農村,取消縣級分支向居民貸款,僅保留吸收存款功能,實際通過銀行系統轉移資金,造成農村資金流失。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不僅沒有對農村金融市場輸血,反而不斷抽血,使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逼近邊緣地帶。

農村金融體系特有的平均貸款少,家庭儲蓄少,資金盈利率低,農業生產周期季節性特征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農村農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尤其有限。

在江蘇省某縣的一次調查中,選取245戶農戶2005-2007年的借貸情況。其中非正規借貸中主要來源于親戚朋友,大多數的借款是無息或低息。所以在借貸中立有字據的比率較低,需要支付利息的比率也相應較低。

同時在貧困地區存在著一定的金融抑制。在調查樣本中,2007年有借貸需要的農戶有147戶,能夠從金融機構貸得所需金額的農戶為72戶,有16戶貸款需要得到部分滿足,其余農戶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存在著明顯的供給約束。

另外在農戶借貸用途方面,得到貸款支持的農戶中,35.2%的農戶最優先用于建房、看病和教育等生活消費,53.9%的借貸農戶最優先將貸款用于生產投資。以往農戶現實的資金需求較多用于生活消費的現象有所改變,較多的農戶在獲得貸款之后不再優先選擇滿足其生活需要,而是用于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從目前農村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當前農民對金融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貸款需求也越來越多,額度也在擴大。所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創新農村信貸模式也越來越重要。

(二)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2006年底,政府為了抑制上述現象,對農村銀行業準入規則作出重大調整,放寬準入資本范圍,支持和引導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各類金融機構。07年初,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從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區)開始試點。07年03月01日,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解決農村金融邁進第一步。10月,銀監會擴大試點范圍,由原來6省(區)擴大至全國31省(區、市)。截止2010年,共有300多家村鎮銀行成立,預計今年村鎮銀行的設立數目還會進一步提高。

如今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由主要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構成的正規部門;由農村扶貧社、農民互助儲金會、國內非政府組織、國外NGOs和國際組織等組成的非正規部門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小貸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

村鎮銀行的興起旨在從根本上緩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有效增強對農戶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完善農村金融體系,而村鎮銀行的發展中必然會面對眾多機遇以及挑戰。

二、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問題

村鎮銀行進入農村市場,面臨的風險很多。截至2007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貸款率高達16.4%,其中農林牧漁貸款不良率27.1%,農戶貸款不良率12.8%,均遠高于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7.5%的水平。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存在以下風險:

(一)信用風險:金融機構的債務人無法如期支付利息或者償還本金,造成金融機構損失。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信用風險,通常期限越長,面臨的風險越大。

解決措施:加強銀行對授信業務的政策性指導,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實施標準化的信貸管理流程,在貸款過程中仔細估計貸款人的盈利能力,從多方面深入評估其還款水平。同時深入群眾,鼓勵群眾自我監督,互相監督。最后對關注類貸款客戶進行有效監管,督促它們合理經營,努力還貸。

(二)流動性風險:金融機構遇到突發大量現金需求,如存款人大量提取現金,必須以資產變現處理。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吸收存款有限而貸款需求無法滿足,極易形成過高的存貸比,造成流動性風險。09年1月5日開業的雙流誠民村鎮銀行,3月底的存貸比就達到97.35%,6月底進一步攀升到106.71%(其間向母行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拆借5000萬元)。09年末,存貸比為74.83%,低于75%。但其實際存貸比為104.40%,因為有1億元的存款是年末突擊從其他銀行轉入,后迅速轉走。

解決措施: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加強對存貸款比例、備付率等流動性指標的檢測,時刻關注各行流動性風險程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適當增加自有資本,積極引導農村私人企業入股,擴大知名度,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面對過高的存貸比,村鎮銀行應該積極吸收存款,加強金融創新,以新穎的服務項目和高水平的服務能力贏得存款人的信賴。

(三)操作風險:由于剛剛興起,并處中國不發達地區,村鎮銀行設立以來普遍面臨著人員少、專業技能弱的問題,村鎮銀行大部分人員缺乏豐富的銀行實務經驗和業務知識,極易產生操作風險。

解決措施:進一步強化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密切監測風險變化情況,建立反洗錢制度,對接觸和使用銀行資產的記錄進行安全監控,同時定期對交易和賬戶進行復核和對賬。最后對在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增強操作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增加優惠措施,積極引進專業人才,以外部資源擴充內部實力,也是村鎮銀行可選之道。

(四)政策性風險:農業作為弱勢行業有很大風險。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強,抵御能力弱,出現風險損失慘重。同時農村特殊性,很多企業技術落后卻是地方的“香餑餑”,因為他們可以增加稅收帶動經濟,地方政府會給予照顧,然而一旦出現風險,他們會慘不忍睹。

解決措施:農村脆弱性是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政府和銀行的合作改善。從眼前來講,最可行的是村鎮銀行要加強農村產業發展的研究。一旦國家政策嚴格實施,它們可能瞬間倒閉,風險很大。村鎮銀行必須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嚴格把關,遠離這類風險產業。

三、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我國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多維風險,自成立以來在很多方面無法實現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有效競爭。目前在存貸款、政府政策傾向、系統建設金融創新和專業人員素質上難以滿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一)我國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存貸款方面:我國村鎮銀行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存款有限而貸款需求無法滿足,極易形成過高的存貸比,造成流動性風險。

一方面,村鎮銀行吸收儲蓄有限。農民收入低,閑置資金少,而各大銀行存款利率相近,農戶常將錢存入大型金融機構;再者村鎮銀行剛剛起步,營業網點少,競爭力不足,在數量上不能滿足居民需要。

另一方面農村放貸需求較大。村鎮銀行的設立目標即為“三農”服務,所以很多在原有金融機構得不到貸款的企業和個人紛紛轉向村鎮銀行,過大的資金需求量增加了村鎮銀行的負擔。

2、政府政策傾向:自2006年來政府大力扶持村鎮銀行,村鎮銀行得以快速發展。但在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政府支持的地方。如:目前村鎮銀行營業稅率為5%,企業所得稅率25%,遠遠高于農村信用社的3%和12.5%。最后,當前村鎮銀行在很多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自己的存款機制,無存款保險,也沒有征信系統,很多方面都力不從心。

3、系統建設:村鎮銀行難以與其他金融機構抗衡的原因。村鎮銀行是新生事物,正處于運營初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問題。網點少,設備有缺陷,甚至連ATM機和銀行卡都沒有。對于在外務工或求學人群,無論是向家里匯錢還是儲存閑置資金,村鎮銀行都無優勢。另外村鎮銀行不能加入大、小額支付清算系統,也不能進行票據結算等,運行呈“孤島”狀。

4、金融創新:如果村鎮銀行一味遵循現在的經營模式,始終呆板進行現在的存貸款方針,那么村鎮銀行將難以擔當解決農村金融困境的重任。就目前形勢看,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很多制約因素限制了村鎮與其他機構抗衡。

5、專業人員素質:村鎮銀行設立以來一直面臨人才短缺的狀況,但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機構,它的發展離不開具有專業技能和豐富執業經驗的人才。由于當前農村金融環境欠佳,物質條件不如城市優越,金融資源也不如城市那么豐富,很多高素質人才會選擇到城市發展,這直接導致村鎮銀行人力資源的欠缺。

(二)綜觀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面對各大村鎮銀行普遍存在的過高存貸比,村鎮銀行設立時應當適當增加自有資本,同時政府應鼓勵農村市場中的個人和企業參股。一般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等資金比較充裕,如果其村鎮銀行的投資定會給村鎮銀行注入新活力。

2、政府應當對村鎮銀行免征或者減征營業所得稅。在邊遠地區,應實行差別準入制度,制定符合當地經濟形勢的進入準則。最后政府應該輔助村鎮銀行完善相應制度,引入存款保險,巨災保險等,對村鎮銀行申請加入銀聯網或者征信系統給予支持,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其健康發展。

3、村鎮銀行應合理利用周邊資源,努力與政府或者監管機構溝通,在政策的扶持下逐漸完善系統建設,同時在能力范圍內擴大機構影響力,在《陽光村鎮銀行:尋找“扶貧”與“盈利”的平衡點》中孔新忠行長在陽光村鎮銀行成立一年來,關注農戶需求,努力掌握第一手信息,從而贏得大家的信任。最終建立與當地原有的金融機構的競爭優勢。

4、村鎮銀行產生的特殊背景。努力辦好職責內工作,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的贊許,同時積極拓展自己的業務,設計出針對性的服務,如:對特困個人給予優惠,進而改善生活;對需要學費的貧困學生設置專門學生貸款,鼓勵其好好學習。最后村鎮銀行可以設計出一些類似國際微金融機構的政策,實行小組聯保,互相監督降低信息不對稱,利用村鎮鄰居的軟信息優勢。

5、村鎮銀行在招收員工時應該適當給予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努力壯大員工資源。當然,村鎮銀行的員工不僅要熟悉金融業務,還應該熟悉農村市場。所以建議在招收專業人才的同時可以適當放一些名額,用于招收熟悉農村市場的個人,以“農民信貸員”的身份出現,這樣有利于擴大在農村中的影響力,讓農民對“村鎮銀行”這四個字更加熟識,方便后期業務的開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村鎮銀行門戶省略/

[2] 數據來源: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0-2000,2001-2005,2008,2009,2010,2011年度

[3]中國地方金融網省略/

[4]南方報業新聞 2010年04月12日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J10版:專題《問診村鎮銀行》

[5]李萌《村鎮銀行四年回顧及展望》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農村金融》

篇5

村鎮銀行是農村金融體系中的新成員,在對農村提供社區上被寄予厚望,其設立之初的市場定位是充分滿足農民、農村和農村經濟建設需要。但從近幾年的發展看,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更趨向于縣域中小企業、中高端客戶,偏離了原先設立的戰略目標。主要原因有:(1)社會認可度較低農民認知度不高,難以開拓市場。農民思想文化水平有限,絕大多數農民對其缺乏了解,與其他成立已久的農村金融機構相比,農民對村鎮銀行的認知程度比較低。另外,由于目前村鎮銀行的網點很少,沒有進入“銀聯”系統,無法進行異地存取款,給外出務工人員帶來不便,使之對農民的吸引力大大減小。由于存款來源受限,制約了村鎮銀行貸款業務的開展,對于開拓市場和擴大業務范圍帶來了困難。(2)缺少差異化經營,外部壓力較大農村金融市場成本較高,相對于縣域,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鎮銀行在農村設點交通、供電、供水、電纜維護和現金安全等方面成本較高,另外,“三農”貸款維護成本較高,風險大,村鎮銀行只選擇其中有擔保的客戶開展貸款業務,深入挖掘“三農”市場缺乏動力。(3)利潤驅動,脫農化趨勢顯著由于村鎮銀行是以安全性、流通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自擔風險、自負盈虧,會使村鎮銀行在運行中逐漸偏離公益性目標。村鎮銀行包含了國內外的銀行資本、國內的產業資本以及民間資金,這些資金無一例外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與承諾服務“三農”的根本宗旨很明顯是相互沖突的。如果國家不給予政策上的引導或扶持,這些村鎮銀行難免會動搖甚至背離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市場定位,目前各村鎮銀行所發放貸款的脫農化趨勢逐漸明顯。

二、對河北省村鎮銀行的對策和建議

村鎮銀行要明確市場定位,以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為辦行宗旨。結合自身的實際細分市場定位,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政府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采用多種宣傳方式提升公眾知名度針對知名度不夠的現狀,村鎮銀行應大力加強市場宣傳,在當地電視、報紙等媒體投放廣告,突出國有商業銀行控股背景,給儲戶以安全感。為了落實服務“三農”戰略,村鎮銀行要與鄉鎮直部門、村委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利用基層網絡向村民作宣傳,定期派人了解農戶的貸款需求,甚至現場辦理小額貸款手續。在加強宣傳的同時,一定要在服務上保證品質,切實為廣大農戶提供簡單流程融資,逐步提升品牌影響力。

2.盡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和存款保險制度農村金融機構具有先天弱質性,本身規模小,盈利能力不強,承載的風險卻過高。農業收成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遇上大型風災、水災可能就顆粒無收,所涉及的農業貸款肯定無法償還,金融機構由此承擔巨大風險。當前農業政策性保險缺位,直接制約了村鎮銀行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盡快加以建立完善。主管部門可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讓農村儲戶放心到村鎮銀行存款,加強與商業銀行的業務合作,擴大金融供給規模。

3.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村鎮銀行的扶持力度村鎮銀行作為現代商業銀行,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將會極大制約其業務開展,損害了村鎮銀行的獨立性與安全性。因此,可放松管制給予“行號”,讓村鎮銀行加入現代結算系統,增強對儲戶的吸引力。中國銀聯應支持村鎮銀行開辦銀行卡業務,給予一個可承擔的特惠收費,讓村鎮銀行也可加入銀行卡大家庭,大大擴展其服務半徑。在稅收方面,財政部可給予所得稅、營業稅的優惠。

篇6

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對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破解農村融資難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資金來源不足、金融人才匱乏、盈利能力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制約著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為此,需要通過創新融資機制、監管機制、保障機制、內控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來推動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村鎮銀行;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24004401

[HJ1mm]

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末,全國有2945個鄉鎮沒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仍有20個省(區、市)的708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服務。自2006年銀監會開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以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獲得了較大程度的發展。2009年初,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信陽,作為農業大市,信陽市對改善農村金融供給有著迫切需求和愿望。截至2011年4月底,信陽市有固始天驕村鎮銀行一家開業,另有3家正在籌備中。固始天驕村鎮銀行由鄂爾多斯東勝農村商業銀行發起創立,注冊資本3000萬,存款余額16875萬元,貸款余額13951萬元。

1制約村鎮銀行持續運營的因素

1.1資金來源不足,村鎮銀行面臨可持續發展問題

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是開拓貸款業務的基礎。政策規定,村鎮銀行可以吸收社會公眾存款,但由于村鎮銀行是新生金融機構,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相比,其知名度與信譽度相對較低,農村居民對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信任,不敢、不愿意到村鎮銀行存款。資金來源不足,造成村鎮銀行難以擴大貸款規模,從而制約了利差收入,在規模小、業務有限的背景下,村鎮銀行難以獲得必要的利潤以支持其長期可持續發展。

1.2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需要大量懂經濟金融與計算機的高級專門人才。但由于村鎮銀行大都地處于縣城及鄉鎮地區,由于薪金待遇、職業發展、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工作,造成村鎮銀行難以以較低成本招募到高級金融管理人才。同時,由于盈利能力有限,村鎮銀行工作人員數量不足,難以開發農村客戶,同時貸后管理也很難。按照目前的情況,每個鄉鎮有1名信貸員才能較有效的開發客戶、進行客戶信用調查與信貸檢查。這就容易造成村鎮銀行信用風險較高的問題。同時,由于專業人才缺乏,村鎮銀行的操作風險也較高。

1.3缺乏盈利能力

由于資金來源有限,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難以形成規模,從而難以減低單位信貸成本與管理成本。同時,由于縣域經濟較為落后,縣域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造成村鎮銀行難有高效益的項目與企業來支撐。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利潤率低,許多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貸款戶本身盈利就有限,從而難以給村鎮銀行有較好的回報。同時,由于農村地區居住分散,有的離村鎮銀行所在地很遠,造成村鎮銀行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從而嚴重制約著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

1.4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村鎮銀行承擔著彌補商業性金融在農村地區網點不足、農村金融服務不充分的社會責任,在支持三農發展的過程中,理應受到有關優惠政策的支持。但目前,村鎮銀行按照商業銀行的要求繳納5%的營業稅和25%的所得稅,比農村信用社高出一倍,稅賦負擔較為沉重。同時,由于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村鎮銀行難以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彌補其高昂的成本。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孟加拉格萊珉銀行銀行的名義貸款利率需要達到33%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但目前村鎮銀行的放貸利率平均不到12%,從而嚴重限制了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制約其三農信貸的能力,將會造成村鎮銀行逐漸偏離政策設立的初衷。另外,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采取了多項優惠政策,包括農業銀行享受扶貧貼息等,但村鎮銀行缺少相關的政策優惠。

2創新機制推動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

2.1融資機制

解決村鎮銀行資金缺少問題,除了其自身規范經營,壯大實力之外,地方政府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應當給予積極幫助。一是要盡快由監管機構出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融資細則,規范其向商業銀行貸款融資。二是給予村鎮銀行同等待遇,允許其加入同業拆借市場,擴大融資渠道;給予更多的支農再貸款支持。三是創新農村擔保抵押機制。在擔保方面,建議設立農戶和農村小企業擔保基金,資金可以來源于財政扶貧貼息資金,也可以來源于會員單位繳納會費。對實行會員制的擔保基金要以民間資本為主體。探索建立擔保機制,逐步擴大農村抵押擔保品范圍。探索開展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建立公開透明的農村土地使用權、林權、湖泊、牧場及其他不動產的抵押登記、交易制度。

2.2監管機制

目前,各地籌建和成立村鎮銀行的熱情高漲,機構數量將會不斷增加,由于村鎮銀行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等特點,加強監管和風險防范任務日益繁重,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一是在機構設立的審批上堅持“低門檻、嚴監管”的基本原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開展工作以來,現已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對符合準入條件的要鼓勵設立,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但由于村鎮銀行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按照審慎金融監管的要求,對其日常經營、產品創新、風險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等方面加強監管,幫助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二是進一步

明確監管職責。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人民銀行等部門對

村鎮銀行的監管職責、監管范圍、監管方式、監管協調等內容,做到各部門監管職責清晰、監管協調關系通暢。監管部門要從提高監管服務的高度出發,推動村鎮銀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各項規整制度。三是按照分類監管的基本原則,對村鎮銀行的網點布局進行科學規劃,要求村鎮銀行在金融服務薄弱的鄉鎮及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對于村鎮銀行要區別于其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科學制定監管指標、監管流程和風險處置措施。

2.3保障機制

新設立的村鎮銀行由于成立時間短,由于融資限制,機構規模與資產規模都比較小,在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條件下,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由于村鎮銀行肩負著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需要政策上的扶持與引導。一是實行優惠的財政稅收支持政策,在營業稅、所得稅征收方面,給予一定期限的減免,實行財政貼息政策惠政策,對村鎮銀行發放的“三農”貸款給予一定的財政貼息,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提高提高村鎮銀行的風險覆蓋能力。二是實行有差別的貨幣政策,對村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可以實行不同于商業銀行的差別政策,在再貸款方面,可以對“三農”貸款占比高和貸款利率優惠的村鎮銀行,給予更多的支農再貸款支持,以此來增加村鎮銀行的可運用資金規模,提高其信貸支農的規模。三是實行有差別的市場準入政策。對綜合評級高的村鎮銀行機構,可以考慮其在分支營業網點的設置上適當放寬條件。四是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步伐,積極為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提供擔保服務,降低貸款損失風險。五是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涉農小額貸款發放獎勵機制,由地方財政出資建立獎勵基金,分年度獎勵發放涉農小額貸款比例高的村鎮銀行。

2.4內控機制

內控監督不足,容易引發內部人控制風險。村鎮銀行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構,明確內部控制職責、流程等方面的內控制度,開發與引進現代金融風險防范與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建立理事會、監事會等制度來合理約束理事長的權限,切實維護廣大股東的利益,及時處理出現的經營風險事件。要切實防范操作風險,通過嚴格選拔工作人員、加強內部員工崗位培訓、實行輪崗、不同崗位互相監督、合理授權等方式,切實提高村鎮銀行員工的操作水平,杜絕因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損失。

2.5退出機制

一是應建立地方政府、人民銀行、銀監部門等相關部門職責清楚、相互配合、快速反映、聯動有序的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從風險的監測、風險處置的組織領導、風險情況的上報、實施救助申報程序、條件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學、嚴謹、可操作的應急方案。二是制定各級政府及央行風險救助辦法,明確實施救助的范圍和條件,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三是盡快出臺合作金融法律,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把村鎮銀行和規模較大的農村資金互助社納入存款保險機制,保護存款人及公眾的利益。四是暢通退出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金融機構破產法律制度,保證破產金融機構的穩妥退出,減輕機構的退出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避免發生經濟震蕩。

參考文獻

[1]何學松.基于金融生態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生態經濟,2012,(5):343347.

[2]賈蕊.優化村鎮銀行的金融生態問題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5155.

[3]胡春湘.我國中部地區農村金融生態發展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4143.

[4]何學松.河南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運營偏離與發展障礙[J].經濟導刊,2011(5):2021.

篇7

【關鍵詞】村鎮銀行 經營發展 問題與建議

1.村鎮銀行成立背景及優勢

長期以來,農業發展一直面臨著有效投入不足、農村金融市場體系改革滯后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國家扶持“三農”政策也得不到有效落實。以忻州地區為例,當前,除農業銀行外,各大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金融網點主要集中在市區,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農戶貸款方面現階段只有農信社和郵儲銀行在經營,而郵儲銀行貸款又很少,與農民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這不僅導致全社會直接用于“三農”的金融資金份額占比小,甚至出現農村資金外流,用于城市工商業發展的不正常現象。因此,發展村鎮銀行是大勢所趨。

2006年12月,國家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調整和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門檻。2007年1月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為村鎮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國已先后設立了100家村鎮銀行,實收資本超過40億元,存款余額130多億元,貸款余額超過90億元,累計發放農戶貸款50多億元,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70多億元,多數村鎮銀行已經實現盈利分紅。在這種形勢下,陽泉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與各股東融資共計5千萬元人民幣作為注冊資本,在忻州市成立了山西匯民村鎮銀行,位于原平市,是該轄區唯一一家坐落在市區內的村鎮銀行。

村鎮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有其自身優勢:一是擁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屬于一級法人機構,決策鏈短,程序簡潔,在貸款審核、發放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二是發起條件較寬松,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村鎮銀行,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在鄉(鎮)設立村鎮銀行,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相對于商業銀行最低要求的“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五千萬元”,村鎮銀行設立的條件顯然更為寬松。三是沒有不良背景,村鎮銀行一般由優質的商業銀行發起,產權明晰,無歷史債務和遺留問題,運作靈活輕巧。

2.村鎮銀行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吸收公眾存款困難,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第一,村鎮銀行作為新生事物,由于成立時間短、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社會公眾對其缺乏了解和認可,認為將存款放在村鎮銀行有風險,不如其他銀行安全,造成吸收社會公眾存款困難。第二,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小、網點少、人員及經費有限,同時缺乏現代化金融服務手段,對儲戶的吸引力較小。第三,村鎮銀行面對的客戶主要是鄉鎮小企業和農戶,這些單位和個人本身收入水平不高,閑置資金較少,客觀上制約了存款的增長。另外,由于目前村鎮銀行還不能直接進入銀行間市場進行資金拆借,向其他銀行進行場外拆借的成本又相對過高,因此,目前村鎮銀行資金來源主要依賴股東企業的存款,社會公眾存款短缺現象相對嚴重,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及其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力度。

2.2農村地區固有特性造成村鎮銀行經營風險增大

第一,農村生產經營存在高風險,農業歷來屬于弱質產業,基礎設施落后,技術水平低,受自然條件和市場供求影響大,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貸款的歸還。第二,由于國家法律制度的約束,農村的土地和房屋不能作為抵押品,農戶普遍缺乏有效的擔保和抵押物品,單純的信用貸款將使得客戶違約后的強制執行沒有保障。第三,涉農金融機構的農戶信用資料不健全,缺乏科學統一的信用登記評定標準等。這些因素造成村鎮銀行對農戶貸款的回收風險增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經營發展。

2.3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功能不完善

第一,金融產品較單一,村鎮銀行目前開辦了存、貸款和結算三大類業務,受網絡系統建設影響,如匯民村鎮銀行辦理的結算業務量較小,中間業務諸如代銷基金、債券,理財產品銷售,保險等暫時沒有開展。第二,在貸款風險識別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擔保和抵押物品,村鎮銀行“篩掉”了許多有迫切貸款需求的農民。第三,擔保和抵押手段創新不足,不能有效解決農民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物的現狀,從而不能滿足農民的融資需要。

2.4政策支持不足,稅負較重

第一,政府雖然出臺了一些針對存在銀行的扶植政策,如提供一次性開辦費和風險補助金、免收注冊登記費等,但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第二,村鎮銀行的稅收負擔與信用社相比較重,如匯民村鎮銀行營業稅稅率為5%,所得稅稅率為25%,而農村信用社營業稅為3%,所得稅稅率為17%。第三,由于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一些指標如發放農戶貸款的占比等,沒有達到人民銀行發放支農再貸款的要求,因此農村信用社享受的支農再貸款、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村鎮銀行并沒有途徑獲得。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及稅負和優惠政策的不一致,使得村鎮銀行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嚴重缺少競爭優勢。

2.5人才儲備不足,專業能力較弱

受村鎮銀行成立時間短和自身特點的制約,在現有條件下,并沒有吸引大批優秀的人才加入。以千山金泉村鎮銀行為例,包括高管和普通員工在內共有員工37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有銀行工作經歷的8人,有專業技術職稱的7人,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存在專業不對口、專業能力不強、經驗欠缺等問題,在提供優質服務、開拓客戶資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3.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的對策建議

3.1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一是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加強宣傳,人民銀行充分利用在社會公眾的威信,對村鎮銀行進行扶持,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增強大家在村鎮銀行存款的信心。二是支持村鎮銀行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增設分支機構,擴大儲蓄資金來源。三是適當放開“發起人”的制度限制,引導有實力的投資者注入資本。四是明確村鎮銀行的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資格,增加資金補充渠道。

3.2完善監管體系,防范風險

一是人民銀行要指導村鎮銀行建立嚴格規范的貸款準入制度、資產分類制度和資本補充、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制度。二是建立審慎的運營監管制度,考慮到村鎮銀行經營的高風險性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的特點,在資本充足率標準、貸款流動標準和流動性比率等方面應采取更為審慎的原則。三是發展農業保險,實現風險分擔,減少村鎮銀行貸款風險。四是建立統一標準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機制。

3.3加強經營創新

一是加大產品創新,實現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差異化定位,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二是加強與其他銀行機構的戰略合作,達到資源共享,提高自身的服務范圍和能力。三是采取更為靈活的擔保方式和擔保品,引導農戶開展聯保貸款,有效解決農民融資需要。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人民銀行應在支農再貸款、貼息貸款方面給予支持,允許村鎮銀行在利率定價方面有更大的自。另一方面在村鎮銀行發展初期,財政、稅務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在稅負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

3.5加強人才培養

篇8

關鍵詞:村鎮銀行;角色定位;縣域本土銀行

金融與經濟相互依存、促進和制約,經濟繁榮的背后離不開金融的蓬勃發展,金融改革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一員,以服務“三農”為旨,立足縣域經濟,地方政府在其發展中應正確扮演好管理、引導、宣傳等角色。

一、縣域金融與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1.資金外流明顯,信貸投放不足

四川省大竹縣具有一定代表性,以該縣為例,存、貸款的增量及增幅極不均衡,存款逐年創新高,貸款增長卻很緩慢,近5年存款凈增77億元,貸款僅凈增23億元。監管當局對存貸比指標的監管紅線為75%,該縣2010年末銀行業存款138億元,貸款41億元,存貸比不足30%。按一般規律及實踐經驗判斷,該縣存款資金在當地運用很不充分,同時,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和營運水平尚未達到最佳狀態。

從存、貸款與GDP關系看,該縣貸款總量僅占GDP的四分之一,也說明當地信貸投放嚴重不足。

2.資金供給不足與資金需求旺盛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銀行存款資金呈剛性增長態勢,可用資金充裕,但事實上整體存貸比卻低于30%,如按存貸比監管指標計算,尚有62億元資金可用于貸款投放,以合理配置經濟資源,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新興產業項目的引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的活躍,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消費的換檔升級,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日新月異……無不孕育著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和巨大的資金需求。可見,由于銀行業資金運用的巨大空間沒有打開,必然導致合法融資渠道對有效資金需求供“血”不足,當正規金融不能較好地滿足當地旺盛的資金需求時,極易誘發“高利貸”等危害金融安全的非法活動,一旦泛濫必然會嚴重擾亂地方經濟秩序,影響安定團結。

3.村鎮銀行資金短缺與同業資金富余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縣域本土銀行以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主,它們是真正的縣域金融主力軍。仍以大竹縣為例,農村信用社存款市場份額23%,位居第二,貸款市場份額達到58%,存貸比近72%,而郵儲銀行雖然存款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其存貸比卻僅為4.18%。可見,只有本土銀行才能擔當起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其他商業銀行則將籌集的資金存放上級行統一調度安排,從而造成當地資金嚴重外流。由此,矛盾顯而易見:一方面,村鎮銀行雖然比較優勢明顯,但卻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村鎮銀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小銀行”,顯著優勢在于機制靈活、決策高效,能充分借鑒發起銀行的各種優勢,業務品種豐富、內部控制有效、運作管理規范,沒有歷史包袱,沒有臃腫的機構和人員,監管當局放寬容忍度,實行差異化監管策略,鼓勵增資擴股及外設分支機構,國家給予優惠政策等等,都給村鎮銀行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良機,因此完全有能力用夠用活政策、用好用足資金,但由于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籌集困難,業務規模不大,嚴重制約其資金供給水平,正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其他同業與此相反,雖然資金籌集量很大,但受體制機制、信貸規模控制等因素影響,不敢用、不想用,形成可用資金“富余”、“抽血”不“輸血”、多取少予的局面,而農村信用社體制不順、歷史包袱沉重、風險控制水平低下、存貸比接近監管紅線等因素決定其未來信貸投放增長空間較小。

二、對策與建議

1.堅定信心,不等不靠,做實村鎮銀行

村鎮銀行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充分利用優勢與便利條件,做好服務“三農”這篇大文章,即使暫時規模不夠大,但“有為才有位”,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讓公眾和政府目睹其強大與過人之處。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主動出擊,利用自身比較優勢選好支持項目,做好信貸投放和風險控制;二是借助發起銀行資源,在內控有效的前提下,盡快開通銀行卡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業務品種和營銷渠道;三是樹立品牌意識,科學投放宣傳廣告,提高公眾認知度;四是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工作,爭取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與支持。

2.政府傾力打造幫扶,做大做強村鎮銀行

一是抓好宣傳配合,當前村鎮銀行普遍面臨的難題是公眾認知度不高,甚至有人將其與過去農村“三金三亂”相提并論,或者認為是私人銀行,存款不保險。因此,地方政府應通過各種會議、各類媒體正面地大力宣傳報道村鎮銀行,樹立公眾信心,消除群眾等待觀望情緒,盡可能引導民間閑散資金進入村鎮銀行。二是地方政府主導,信守招商引資承諾,綜合運用行政手段,鼓勵地方財稅資金和其他專項資金存入村鎮銀行。同時,要積極引導各企事業單位到村鎮銀行開戶和辦理支付結算等業務。三是地方政府應將村鎮銀行的發展放在比其他商業銀行更為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為其提供更多優惠政策或創造便利條件,譬如政府支配資金存放銀行的選擇、虧損或微利期間房產稅的減免優惠等,都應給予村鎮銀行最大限度的政策傾斜。

3.創新激勵機制,改進考核方式

地方政府可通過科學制定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來激發銀行資金對當地信貸需求的興趣,側重對存貸比、存貸增量比兩項指標進行考核,以此激勵各家銀行在控制風險并遵從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當地資金運用比例,壓縮不必要的“富余”資金,以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加大對村鎮銀行資金籌集的支持力度,做大村鎮銀行規模,減少資金外流,才能增大縣域資金的有效供給,地方經濟的穩健、快速發展才能得到保障。歷史經驗表明,地方政府重視并大力扶持本土銀行,就相當于給地方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篇9

一、基本情況

唐縣匯澤村鎮銀行由內蒙古鄂爾多斯銀行發起設立,總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鄂爾多斯銀行投入法人資本金1500萬元,持股30%;9個自然人共同籌資3500萬元,持股70%,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股份制銀行。該行于2011年5月10日試運營,同年10月30日正式開業。從近半年來業務經營和發展情況看,匯澤村鎮銀行呈現如下特點:

(一)決策鏈條短,貸款發放靈活,較好地滿足了客戶需求。據調查,匯澤村鎮銀行辦理貸款最快只需幾個小時,最慢不超過4天。在貸款期限上,匯澤村鎮銀行設有多個一年以內期限檔次,真正成為農村居民和中小企業的救急資金。

(二)信貸業務發展較快,支農支小效果明顯。截至2011年10月底,匯澤村鎮銀行已發放貸款3545.4萬元,其中小企業貸款260萬元,個人消費貸款2785.4萬元,保證貸款500萬元。貸款對象全部為中小企業和個人。

(三)貸款以存單質押形式為主,資金運用偏向中長期。到2011年10月底,共發放存單質押貸款3045.4萬元,占全部貸款的85.9%;中長期貸款3285.4萬元,占92.7%。

(四)利率執行符合國家規定,銀行自身效益尚未體現。據調查,匯澤村鎮銀行存款利率按基準利率執行,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適度上浮,最高為12%,最低為5.99%,在當地金融機構中屬于最低的。截至2011年10月底,全行各項利息收入為71萬元,支出為131.5萬元,扣除各種手續費支出及固定資產折舊,實際虧損38.9萬元。

(五)成功接入人行大、小額支付系統,已基本實現異地支付、結算無障礙操作。目前匯澤村鎮銀行已接入人行大小額支付系統,可直接辦理資金匯劃,同其他銀行一樣享受人民銀行現代支付體系帶來的資金匯劃便捷,對提高村鎮銀行的同業競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受信貸規模控制,貸款余額難以有效放大,融資力度與自身經營效益均無法實現最大化。按宏觀調控與新機構風險控制要求,匯澤村鎮銀行到2011年底的貸款規模為2600萬元,但截至2011年10月份,匯澤村鎮銀行各項存款8635.3萬元,存貸比最高只有30.1%,資金有效運用率很低。

(二)社會公信度不高,吸儲難度大。首先,村鎮銀行設立于縣城,這些地區受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其次,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農村居民普遍對其感到很陌生,有些人認為,村鎮銀行是“私人銀行”,不知什么時候就會關門“黃了”,對村鎮銀行一直持懷疑和觀望的態度,相比之下更愿意將錢存到自己熟知的大型金融機構。再次,村鎮銀行由于剛剛起步,營業網點少,金融產品單一,現代化金融手段相對落后,存貸款利率與各大銀行整齊劃一,無明顯優勢,缺乏對絕大多數農村居民的吸引力。

(三)商業化的經營取向與政策性要求存在矛盾,村鎮銀行設立與發展方向出現偏差。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是設立在農村地區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但是,村鎮銀行在經營上的定位是商業性金融機構,這就決定了它必須按基本的商業邏輯進行經營。村鎮銀行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各發起人必然會把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自身最終的追求目標,當面對服務對象是弱勢群體的農民、弱質經濟的農業和農村時,商業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將日益凸顯,出現在爭取最大化盈利的過程中背離支持“三農”的初衷,服務對象以盈利性較高的城市中小企業貸款為主而非以農戶貸款為主的局面。同時因設立初期的財務難以支撐各項工資福利、房租水電等經營成本,這些都會使村鎮銀行日后在盈利與支農的平衡中發生偏離。因此,如何做到既讓村鎮銀行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又保證其服務“三農”的宗旨不動搖,就成為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繞不開的難題。

(四)業務種類和服務方式單一,缺乏有效的金融創新。與現有的金融機構比,村鎮銀行無論是貸款、中間業務還是銀行卡業務均過于單一,產品同質化,缺少特色;同時村鎮銀行不能加入銀聯,不能發卡,難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結算方式單一,不能提供多品種、高效率的結算服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鎮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五)貸款集中度高,小額分散經營意識不強,經營風險較高。從匯澤村鎮銀行運行情況來看,單筆貸款的最大金額為500萬元,已達資本金的10%;最大10戶貸款總額為2214萬元,占全部貸款的62.5%。貸款集中度過高,一旦發生呆壞賬,會對村鎮銀行帶來較大沖擊。

(六)資金運用議價能力低,利率執行過于單一。村鎮銀行成立伊始,既想以低廉的資金使用價格吸引優質客戶,建立穩定的客戶群體;又想實現收益覆蓋風險,實現資金收益最大化。但受自身條件限制,對較大型的優質客戶缺乏吸引力,只能是靠低利率吸引客戶,資金單邊定價現象突出,村鎮銀行基本無議價能力;對農戶貸款,議價能力雖較強,但考慮到貸款風險大、管理成本高,村鎮銀行貸款的款積極性不高。

(七)懂業務、熟悉農村金融市場、擁有大量客戶資源的人才短缺。由于當前農村金融環境欠佳,村鎮銀行工資福利待遇不高,交通不如城市順暢,金融資源也不如城市豐富,很多高素質人才會選擇在遠離農村的城市發展,這直接導致村鎮銀行人力資源的欠缺。雖然匯澤村鎮銀行新招聘的員工多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從業經驗不足,特別是還不擁有固定的客戶群,這為新成立的村鎮銀行開辦業務帶來一定不便。

(八)縣域金融生態環境欠佳,貸款潛在風險高。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一些借款戶信用意識、法律意識淡漠,欠賬不還,簽字不認,逃、廢、賴債之風不同程度存在,信貸資金安全面臨很大挑戰。相對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內控和安防能力相對薄弱,應對農村市場錯綜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能力不夠。

(九)優惠扶持政策難落實,削弱了村鎮銀行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村鎮銀行是新生事物,經營管理和監督權力分散在銀監會、人民銀行和省級以上政府多個部門手中,國家優惠和支持鼓勵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存在環節多、過程長、操作難等問題,很難完整、順暢地落實到村鎮銀行的經營過程中。

三、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因地制宜開展業務。村鎮銀行資金規模小、現代化服務手段相對落后、輻射范圍窄、單筆貸款規模不適宜過大;機制靈活、決策鏈條短、貼近基層。這些先天條件決定了其適宜在中小客戶群中尋找發展空間,不切實際地追逐大客戶只能使村鎮銀行失去固有的優勢。定位中低端市場,尋找和培養穩定的客戶群體,以小額分散經營方式贏得利潤最大化,是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社會公信度。一是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向公眾宣傳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和目的,介紹村鎮銀行開展的相關業務,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二是設立村鎮銀行分支機構,擴大服務半徑。三是村鎮銀行職工應深入“三農”的各個觸角,及時了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引導他們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并通過村鎮銀行得到信貸支持。四是加快村鎮銀行基礎設施建設,以現代化的手段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的加盟。

(三)放寬貸款規模控制,提高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建議對開業前三年的村鎮銀行不受規模控制———即使控制也應是寬松的政策,重點解決“三農”資金供需矛盾、新銀行業務拓展問題、資本金保本增值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四)逐步開展業務創新,設計出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一是豐富貸款產品。要不斷探索研究“三農”金融產品需求,以客戶為中心,量身定做特色產品,進行產品創新、細分,以推出符合農村客戶需求的多樣化金融產品。二是創新經營方式。村鎮銀行可以嘗試與當地政府部門、農村互助會、擔保中介機構等部門合作,本著“共同經營,共擔風險”的原則,引入資質良好的第三方中介機構,降低信貸風險。

(五)推行商業化利率,提高村鎮銀行資金的議價能力。只有保證村鎮銀行貸款利率能夠抵補風險和成本,使村鎮銀行對弱勢群體貸款有利可圖,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欠發達農村地區。建議放寬對村鎮銀行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控制,按市場供需情況、風險覆蓋能力自主定價。

(六)建立審慎的運營監管制度,提高風險抵抗能力。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村鎮銀行的監管力度、要求、標準適當放低些,以便村鎮銀行順利渡過適應期。比如資本充足率標準應該高于其他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分類標準和流動性比率應更高,以保障其運營更安全,努力減少因運營不善可能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沖擊。

(七)以“本土化”為重點,建設符合村鎮銀行發展需要的干部職工隊伍。村鎮銀行高管人員以及重要崗位人員的選配要堅持“本土化”原則,著重將有基層工作經歷、熟悉當地工作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鎮銀行任高管人員,以防“水土不服”。員工不僅要熟悉金融業務,還應該熟悉農村市場,建議在招收專業人才的同時可以適當放一些名額,用于招收熟悉農村市場的個人,以“農民信貸員”的身份出現,這樣有利于擴大在農村中的影響力,讓農民對“村鎮銀行”這四個字更加熟識,方便后期業務的開展。

篇10

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3月創建成立的全省首家村鎮銀行,是西峰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與轄區內5戶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和76位自然人出資3000萬元組建的股份制金融企業。截至20__年4月底,全行資產總額3.1億元,負債總額2.6億元,存款余額2.6億元,貸款余額2.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333.9萬元,實現利潤總額1990.5萬元,稅后凈利潤1522.9萬元。各項監管指標均達到了良好銀行監管標準,服務“三農”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連續兩年榮獲市企業家協會“優秀企業”稱號,被西峰區委、區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突出貢獻單位”。

村鎮銀行的成功組建和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導、服務支持和模式創新,基本經驗和體會是:

第一,加強協調,引導扶持是瑞信村鎮銀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瑞信村鎮銀行從起初籌建到開業運營,始終加強與市、區黨政部門和當地企業的協調溝通,多方宣傳,爭取政策,尋求支持。在籌建階段,西峰區政府專門組織召開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村鎮銀行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財政撥付籌建費用15萬元,建委、工商等相關部門特事特辦,全力配合選址、辦證等相關事項,公安、消防、工商免除登記費用3500元,國稅部門批準瑞信村鎮銀行享受與農村信用社同等稅收優惠政策。在開業運行中,區政府協調有關單位盡量將農口資金存入村鎮銀行。市、區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村鎮銀行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

第二,依托城市,面向農村是瑞信村鎮銀行生存發展的現實基礎。從慶陽市情看,農村經濟相對薄弱,農戶收入水平較低,相當一部分農民進城經商打工,農村資金流入城市的現象較為嚴重。如果單純從服務農村經濟的角度考慮,將村鎮銀行設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偏遠鄉村,勢必導致村鎮銀行存款來源少,業務發展慢,最終會影響村鎮銀行支農效能的發揮。鑒于此,他們提出了依托城市、面向農村、服務農民、輻射農業的籌建思路,把瑞信村鎮銀行設在了慶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峰城區。正是這種區位優勢,使瑞信村鎮銀行吸收存款有了來源,拓展業務有了市場,其業務在短期內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支持“三農”奠定了資金基礎,起到了城市資金流向農村,依托城市反哺農業的作用。

第三,多元注資,科學構架是瑞信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村鎮銀行是由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共同出資組建的,其中銀行資本占25%,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出資占23%,自然人出資占52%。這種資本組合與結構,有利于規避銀行機構作為發起人控股過多,把村鎮銀行視為自己的分支機構控制決策、干預經營的負面影響,有利于促進民主管理、科學決策的法人治理架構形成,有利于更多的企業法人和自然人股東關注村鎮銀行的經營,支持村鎮銀行的發展。一些企業法人股東將原在其他銀行機構開立的結算賬戶撤銷,在村鎮銀行重新開戶,一些股東把自己的錢轉存到村鎮銀行,并積極向親朋好友宣傳村鎮銀行業務,吸攬存款,介紹貸款,為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發揮了引導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