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前景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4: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鎮銀行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村鎮銀行前景

篇1

其實,村鎮銀行與其他銀行分支機構存在明顯的差異,它屬于一級法人機構,主要為農民和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其出資人一般是境內自然人、境內外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法人,而且普遍設立于農村地區,建設時還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從目前情況看,為了完善農村金融市場,促進農村金融發展,村鎮銀行應實現可持續發展,但由于村鎮銀行面臨眾多的發展阻礙,再加上全面推動村鎮銀行發展,高效提升服務效率并非易事,所以相關人員還需再接再厲。

一、村鎮銀行面臨的困境

(一)定位存在偏差,辦行效果不佳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村鎮銀行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部分村鎮銀行表面上接受政府的補貼,但實際上市場定位、運營情況等和政策性目標脫軌,而且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村鎮銀行大多將資金集中于可盈利的優質項目。其實,村鎮銀行定位存在偏差,辦行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因為村鎮銀行現行制度不合理。具體而言,村鎮銀行資金不僅源于國內外產業、銀行資本,還包括民間資金,所以經營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定位也就偏向于盈利。另一方面是因為股權設置,換言之即是民間資金為村鎮銀行提供了相關服務以及便利,也會被發起人制度制約,致使村鎮銀行無法脫離現有的金融機構,獨立存在、運作。

(二)吸收存款不足,貸款需求過大

由于農民的收入來源較為單一,而且受地域環境、自然條件等的限制,所以他們的收入普遍不高,而且農民的閑置資金較少,再加上村鎮銀行設點不多,社會公信力不大,部分農民對其不太信任,所以從農民手中吸收存款的難度較大。另外,由于國家十分重視“三農”,而村鎮銀行建立的目的是為農業提供服務,所以很多需要貸款但在原有的金融機構得不到貸款批準的農民就會將目光投向于村鎮銀行。然而由于村鎮銀行吸收的存款不多,閑置資金較為缺乏,所以農民群眾較大的貸款需求會給村鎮銀行帶來較大的發展壓力。

(三)風險隱患較大,抵御能力較差

其實,村鎮銀行的風險主要源于農民貸款后沒有能力償還,或者沒有償還的意識。現今,村鎮銀行主要為農民和農業提供信貸服務,而一方面農業受自然環境、?夂蟣浠?等影響,農民收入不太穩定,而國家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使農民對其較為依賴,甚至認為貸款等同于補貼,另一方面我國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存在較多的漏洞,無法為農民提供確切、有效的保障。因此,當農民收入較少,有些人會選擇不償還貸款,另外由于部分農民的道德素養較低,還會出現貸款不認、欠賬不還等現象,致使信貸道德風險的產生。

二、村鎮銀行的發展路徑

(一)明確自身定位,優化服務效果

現今部分村鎮銀行定位不明確,而實際上,無論是村鎮銀行的初始設立意圖,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目標都應始終堅持支持農業發展、服務于“三農”等理念,堅持小額、流動等原則,并面向廣大農村地區,不斷優化、完善信貸體系,建立特色服務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村鎮銀行的發展之路困難重重。除此之外,為了優化服務效果,一方面村鎮銀行相關人員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深入分析市場需求,結合自身優勢,致力于挖掘優質、有潛力的客戶,彌補市場空檔,另一方面還應加強信用審查力度,也就是說除了貸款人的收入水平、日常開銷等,還應調查他的家庭環境,性格特征等可能會影響還款的次要因素,以此避免蒙受損失。

(二)強化宣傳力度,提高信貸能力

為了解決資金供求問題,村鎮銀行應致力于增強社會公信力和提高信貸能力。其實,增強社會公信力就是讓農民信任并認可村鎮銀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僅可以借助電視、微博等媒體平臺,加強宣傳力度,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還可以開展一些優惠活動,提高自身關注度,并強化支農力度,爭取獲得廣大農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其實,村鎮銀行提高信貸能力的關鍵在于吸收存款,而在獲得農民信任的基礎上,吸收存款的難度將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此時增加農民收入才是重點,而增加農民收入難度極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是一方面,農民群眾加強創業力度、增強創新意識、積極發展新農業是另一方面。

(三)加強人才培養,引進防控機制

村鎮銀行為了防控風險,一方面可以引進防控機制,創新貸款制度,這也就意味著村鎮銀行應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村鎮銀行相關人員應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嚴格制定相關規章制度,防止因信貸人員道德素養問題或主觀評估失誤而導致的風險出現;第二,引進一些較為成功的模式與機制;第三,加強貸前審查,貸后追蹤力度。村鎮銀行可以安排兩到三位工作人員負責審批貸款,并對貸款人貸后的償還能力等進行進一步地跟蹤調查。而且為了加強效果,應實行連帶責任制,即當貸款人無法償還時,相關負責人應承擔一定比例的連帶責任。同時,村鎮銀行還應加強人才培養力度,以此確保上述措施的實施效果,并達到提高銀行辦事效率以及質量的目的。

篇2

一、農村金融機構的分類

自2006年底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鼓勵農村金融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并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將農村金融確定為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口徑,農村金融機構分為兩大類,一是農村合作機構,二是農村新型機構。農村合作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新型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其中,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均是指由原農村信用社通過改制達標以后形成的農村金融機構。而農村新型機構則是利用現行新的農村金融政策組建的新設農村金融機構。

注:以上數據摘自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編寫的《2010年云南省金融運行報告》。

二、農村金融機構現狀

截至2010年末,全國村鎮銀行數量達到了349家,距中國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要設立1027家村鎮銀行的目標仍相距甚遠。

云南省近幾年加大了農村金融建設力度,大力增加農村地區銀行業網點,并加強監管,提高管理水平,使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明顯改善,存貸款規模已經躍居全省各銀行業機構之首,整體實力有所增強。2010年,云南新設村鎮銀行4家,批準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達到228家,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覆蓋面和水平穩步提升。全年農村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占全省近兩成,其中,農村新型機構資產總額達27億元,發揮作用日益增強。

三、投資農村金融機構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一)投資對象選擇分析

1.法律政策規定。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監會令[2008]年第3號)有關規定,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要求在農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聯合社基礎上以新設合并方式發起設立;貸款公司由單個境內外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全額出資設立;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由鄉(鎮)、行政村的農民和農村小企業按相關條件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由有符合條件的發起人或出資人發起設立,發起人或出資人包括:自然人、境內非金融機構、境內金融機構、境外金融機構和銀監會認可的其他發起人或出資人。

2.初步結論。根據上述規定,民間資本具有投資資格的農村金融機構僅包括兩種,一是在農信社重組成立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時擇機進入;二是在村鎮銀行組建時,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而對其他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民間資本則不具備投資主體資格。

(二)投資股比選擇

1.法律政策規定。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中,單個境內非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銀行股本總額的10%。

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且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銀行股本總額的20%,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銀行股本總額的10%。

2.初步結論。根據上述規定,民間資本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投資比例只能限定在10%以內。

(三)其他限制性規定

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持有的股份自銀行成立之日起3年內不得轉讓或質押。

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已滿足當地農村資金需求的,其富余資金可投放當地其他產業、購買涉農債券或向其他金融機構融資。

村鎮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對單一集團企業客戶的授信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5%。

(四)基本結論

根據上述分析,在農信社重組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民間資本投資農村金融機構的選擇范圍基本可以確定在村鎮銀行單一目標上,投資股比為10%以內。此外,因村鎮銀行的貸款范圍主要限定在當地,如果民間資本和商業資本、工業資本在投資地沒有很好結合的涉農項目,則會缺乏金融鏈、產業鏈的連環支撐,導致綜合效益下降、投資風險上升。因此,民間資本投資村鎮銀行的行為應定性為財務投資,即以獲得投資分紅為目標。

四、投資村鎮銀行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一)云南村鎮銀行發展現狀分析

截止2011年4月,云南省已設立8家村鎮銀行,分別是玉溪紅塔區興和村鎮銀行、文山民豐村鎮銀行、曲靖惠民村鎮銀行、昭通昭陽富滇村鎮銀行、祿豐龍城富滇村鎮銀行、楚雄興彝村鎮銀行、麗江古城富滇村鎮銀行、大理海東村鎮銀行;而按照銀監會計劃,到2011年末,云南省內村鎮銀行將達到125家,覆蓋云南省全境129個縣(區、市)。

(二)村鎮銀行優惠政策分析

2009年財政及稅務部門積極扶持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了《關于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對農戶、農村企業及中小企業貸款實行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頒布了《關于實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的通知》,其中規定:凡達到監管要求并實現上年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3類機構,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財政按照上年末貸款余額的2%給予補貼。

(三)村鎮銀行發展機遇分析

農村金融作為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在不斷推進的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城市化進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廣大的農村和縣域地區金融體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型銀行管理的垂直化和機構職能的扁平化使得其大量機構和業務,尤其是資產業務在范圍上迅速脫離農村和縣域,在經營對象上迅速脫離中小企業和非強勢行業。這些行為的結果是,一方面在農村和縣域形成了較大的金融供給真空;另一方面,由于這些機構的負債業務在全國大部分農村和縣域地區并未同步收縮,造成農村和縣域金融資源不斷向發達地區和行業轉移,因而扮演著“抽水機”的角色。

二是,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由于在理順治理結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高業務創新能力、提高人員素質等諸多方面存在諸多短期無法突破的問題,雖然具有先發優勢,但村鎮銀行憑借其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簡潔高效的運行機制,在農村和縣域地區仍然存在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四)各類銀行發展村鎮銀行的動機分析

1.建立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業務轉型的重要手段。由于傳統銀行業務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對優質客戶、優質項目,銀行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弱,收益空間正被逐步壓縮。各銀行逐漸意識到應進行戰略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而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蘊藏著巨大的金融需求,是商業銀行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和實現業務轉型的有力依托,村鎮銀行又正是實施這一戰略的最重要的載體,所以各銀行在設立村鎮銀行方面表現積極。

2.突破區域限制,間接布局擴張的有效途徑。由于區域性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開設分支機構受到資產規模、監管評級、盈利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外資銀行在華的分支機構設置和營業規模受到監管當局限制,因此,設立村鎮銀行就成為上述銀行規避政策限制,實現跨區經營,間接布局擴張的重要途徑。

3.填補金融空白,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考量。目前中國農村金融薄弱,隨著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重心轉向城市,農村甚至出現大量市場空白,大多數鄉鎮只有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而郵政儲蓄基本上“只存不貸”,成為農村金融資源向“城市化”轉移的渠道,致使農業項目得不到信貸資金支持,這正是吸引銀行進入的主要原因。

(四)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作為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在開辦初期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困難導致虧損,但從總體上看,由于村鎮銀行作為法人機構決策高效,在資產業務定價上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且作為服務特定地域的社區型銀行,其地緣優勢突出,能夠充分地發揮“小銀行”優勢,從全國已經設立的村鎮銀行來看,其在設立后短時期內基本可以實現盈利。如2010年末,光大銀行發起設立的韶山光大村鎮銀行當年實現利潤總額210萬元,撥備后及稅后凈利潤103萬元;2010年2月,國開行出資的7家村鎮銀行實現整體盈利;由于采用了基于企業的現金流和還款能力發放貸款的創新方式,匯豐村鎮銀行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實現盈利。

現以富滇銀行設立的村鎮銀行為例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截至目前,富滇銀行已成立3家村鎮銀行(如下表所示),已獲云南銀監局批準籌建2家村鎮銀行(昆明滇池富滇村鎮銀行、曲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獲董事會同意出資設立村鎮銀行1家(昆明金殿富滇村鎮銀行)。根據《富滇村鎮銀行發展規劃綱要》,富滇銀行將在此基礎上繼續籌建北京門頭溝、盤龍區、怒江等村鎮銀行,即2011年底村鎮銀行總數將達到10家。

富滇銀行已成立村鎮銀行情況表

單位:萬元

截至2010年底,3家已成立村鎮銀行財務狀況如下表所示:

富滇村鎮銀行財務狀況表(2010年12月31日)

注:[1]麗江古城富滇村鎮銀行在設立運行4個月后即實現賬面盈利,至2011年3月末已實現盈利120萬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盡管各家銀行在經營范圍、盈利模式、經營目標上存在較大差異,但富滇村鎮銀行基本上可以實現當年投資當年盈利,甚至在運營滿兩年后,凈資產收益率可達到10%左右。

為判斷富滇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我們與銀行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進行了對比,以2010年12月31日為基準,A股16家銀行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A股16家銀行類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列表(2010年12月31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成立的富滇村鎮銀行當前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基本為全體上市銀行的一半左右,但是,若排除全國范圍經營的銀行,僅與區域性經營的上市銀行(如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相比,則收益率水平相差就沒有那么懸殊了。若加之村鎮銀行尚屬新鮮事物,成立時間短,客戶資源未全部打開,成長潛力尚未完全釋放等因素,則可基本判定村鎮銀行前景看好,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

五、投資選擇

1.金融業作為資源稀缺、門檻較高、壟斷性強的行業,與其他產業相比,其盈利能力始終處于上游水平,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此,民間資本應抓住機遇,加大對金融板塊的投資力度,增強在金融領域的話語權,為真正實現產融結合、商融結合做好準備。

2.鑒于近年來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明顯改善,存貸款規模已經躍居全省各銀行業機構之首,整體實力不可小視,有興趣的民間公司應密切關注其重組事宜,爭取擇機進入,擴大自身的金融投資力度。

篇3

金融業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自宣布將有5家民營銀行試點運行的消息之后,輿論一片歡呼。3月11日下午,銀監會舉行了民營銀行試點方案新聞會。銀監會表示,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分別花落天津、上海、浙江、廣東。

民營銀行破冰前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在國家工商總局獲得名稱核準的民營銀行就超過70家,首批試點名額的爭奪可謂戰況慘烈。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初期放行的民營銀行只有5家,并且頒發有限業務牌照。

本次民營銀行有四種經營模式分別是:“小存小貸”(限定存款上限,設定財富下限);“大存小貸”(存款限定下限,貸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貸”(只對法人不對個人) ;“特定區域存貸款”(限定業務和區域范圍)。

這次的試點對于我國銀行業乃至金融改革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這意味著對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政策“玻璃門”已拆除。建立民營銀行打破中國商業銀行業單元國有壟斷,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民營銀行發展壯大,將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更有效地配置市場資源和金融人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牌照作為稀缺資源,在享受的同時,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首批試點的五家銀行盡管采取不同的商業模式,但卻都在監管部門基于保護存款人和消費者利益的考量下,被要求承諾風險責任自擔。而且并不是進入試點名單的企業一定能獲批成功。尚福林表示,5家試點銀行將按照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的原則來審慎地推進。至于何時能掛牌營業,主要取決于這些銀行的條件是否成功,掛牌營業的時間主要取決于這些試點銀行自身。

雖然只有少而又少的5家,并且只是發了“準生證”,距離真正成立還需一定的時間,但有評論指出,這是打破中國銀行業壟斷、推動中國銀行業真正走向市場化的里程碑之舉。因為自1996年第一家由民營資本作為主發起人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成立之后,在近18年的時間里,民生銀行成唯一的民營銀行而孤獨地存在。這次5家民營銀行的試點運行將打破這種局面。

浙商的民營銀行夢

據銀監會的消息,商匯、華北、均瑤、復星、阿里巴巴、萬向、正泰、華峰、騰訊等民營資本將參與試點工作。在這首批民營銀行中,浙江占據2家,分別由阿里巴巴和萬向、正泰和華峰作為發起人;上海占據1家,由均瑤、復星作為發起人。這6家當地大型企業,均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其負責人籍貫均為浙江人士。

浙江民間資本雄厚,“民資參股銀行”開放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民企創辦銀行”的憧憬由來已久。1996年,民生銀行破繭而出,成為中國民營銀行的先行者,民間資本的屬性讓它成為中國金融開放的一個特殊標志。

早在5年前,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便籌劃布局金融業。2008年11月,華峰集團成立瑞安華峰小額貸款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小貸公司。尤小平坦承,當初成立小貸公司,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沖著能夠轉制村鎮銀行。

而10多年前,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就曾表示,工業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須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杉杉控股對于設立民營銀行的追逐也一直沒有停止。據了解,杉杉已經成立專業團隊“華商金控”小組,緊鑼密鼓地籌備民營銀行,并將銀行定名為“民眾銀行”;杉杉擬借鑒尤努斯的國民銀行模式,將其打造成為實體經濟和中小客戶服務的品牌商業銀行。此外,杉杉還希望借助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在自貿區與境外金融機構合作開展金融服務。

除了杉杉控股外,奧克斯集團等也有意申請民營銀行,并成立了金融板塊的工作團隊。不過,與本次民營銀行“破冰”相比,以往民營企業進軍銀行業,幾乎都是通過“參股”形式,而并非發起設立銀行的形式。

民營銀行成長的煩惱

中國銀行業目前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6%,中國銀行業的回報率相當可觀。豐厚的利潤無疑也是民營企業懷抱著銀行夢的根本契機,不過一些桎梏條件的出現又讓人感慨民營銀行“生不逢時”。

首當其沖的便是利率市場化的推行結束了銀行“躺著掙錢”的時代。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銀行以后會越來越難做。實際上銀行業對民營資本吸引力最大的是在前幾年,那時都覺得銀行是“香餑餑”,民營資本呼聲很高。但現在民營銀行真要推出來的時候,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中國銀行業也許正面臨一個高風險時期。

篇4

今天我們召開全縣金融工作會議的目的,就是要認真總結年工作,部署安排年工作。等會,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同志和市金融單位的領導將分別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家報告全縣的金融工作情況。

一、年全縣金融工作回顧

年,我縣金融系統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增加信貸投入,不斷改善金融服務,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金融業得到發展壯大。

(一)金融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存貸款增長較快,截止去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1.2億元,比年初增加21.9億元,增長16.9%;貸款余額52.17億元,比年初增加13.73億元,增長35.7%,存貸比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縣政府提出的新增10億元的信貸目標。特別是信貸投放有新的突破,在全國信貸投放新增額比上年減少18%的情況下,全年累計發放貸款35.8億元,增長17.7%,貸款新增額比上年度增加3.55億元。

(二)信貸投放趨向合理均衡

年,在央行前后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兩次加息的緊縮背景下,全縣金融機構圍繞中心,迎難而上,在優化信貸結構中用好、用足、用活信貸政策,信貸投放更加合理均衡。全力保障重點項目資金供給,落實貸款13.2億元,其中縣農發行向縣生態產業園發放貸款1.5億元。有力支持優勢產業升級,推動打火機、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如縣農業銀行向龍豐實業等7家打火機企業注入資金6750萬元。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金融機構與全縣44家規模企業建立了信貸關系,年末貸款余額達2.65億元。其中,縣農業發展銀行向太平飼料、憶江南米業、亞牧動物藥業、精華農產品等企業發放貸款7450萬元;縣農村信用社向60戶生豬養殖戶發放貸款1790萬元。努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發放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及個人貸款。縣農業銀行發放個人和小企業助業貸款年末余額1.55億元,凈增0.92億元,其作法被總行推介。縣中國銀行存貸比增加18.8個百分點,以“信貸工廠”模式發放專業市場和個體工商戶、住房、汽車消費貸款1億元,其作法被省分行推廣。華融湘江銀行積極克服重組改革中的困難,向偉特家具等10家重點企業發放貸款余額1.03億元,該行的存貸比高達78%。同時,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企業信貸投放,全縣共收回“三高’信貸1.3億元。其中,縣農業銀行收回8900萬元。

(三)金融改革創新深入推進

一是金融改革繼續深化。原城市信用社通過資產重組,成立華融湘江銀行,金融綜合服務水平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縣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化,風險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全市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于12月18日開業,當月為“三農”經濟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28筆3158萬元。二是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縣工商銀行開展小企業網絡循環貸款等業務,共發放貿易融資2900萬元。縣農業銀行在全國農行系統率先推行白金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年內共發放白金信用卡220戶,累計授信約1.5億元,實際用信近億元,該經驗在全國農行系統推廣。三是金融服務更加高效。縣農村信用聯社“中小客戶貸款營銷中心”自成立以來累計發放貸款8.1億元,得到人民銀行長沙中支和陽市中支的肯定和推介,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等6家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宣傳。縣建設銀行通過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向客戶發放擔保貸款7340萬元。縣郵政儲蓄銀行將“銀行”背到廉橋藥材市場,組織專門貸款審批班子,自帶復印機、打印機等工具,當場審核授信,共對103戶經營戶授信4280萬元。同時,全縣金融機構支付結算更加完善。網上銀行、自動存取款轉賬業務大幅增長,“超級網銀”業務取得初步成效,全省“農村支付環境示范縣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

(四)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堅持以構筑金融安全區為目標,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縣委縣政府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工作,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支持金融工作、保持金融安全和強化金融信用做出具體規范。成立了金融債權清收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著手開展金融債權維護工作。深入開展信用市場、信用鄉鎮、信用社區創建活動,“誠信東”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堅決打擊和果斷處置非法集資,有效預防和遏制了非法集資犯罪行為。同時,全縣金融機構以防范職工道德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為重點,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責任追究,杜絕了金融案件和重大差錯事故。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金融業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對地方經濟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的一年。各家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市場營銷,努力增加信貸投放。縣農信社、工行新增貸款創歷史新高,縣農發行、中行在支持重點項目和縣域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縣農行、華融湘江銀行、郵儲銀行貸款實現了較快增長。縣金融辦、人民銀行切實發揮職能,加強服務,積極推動。應該說,成績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對此,我代表縣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金融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很多。一是調整信貸結構的內在動力不足。我縣生產資源、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傳統產業和房地產項目盈利水平較高,從貸款收益角度來說,各銀行機構平衡收益和風險,更愿意將大部分貸款投向傳統產業、房地產、規模以上企業和大項目。對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投資熱情低,信貸結構優化受到阻力。二是銀行信貸相對集中。據統計,全縣46家1000萬元以上的借款企業年末貸款余額18.9億元,占全縣貸款余額的36.2%。銀行信貸的過度集中,導致較多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得不到有效的信貸支持。三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和銀行放款難矛盾并存。一方面,是大部分中小企業運行不規范,自身條件差,達不到銀行放貸的基本條件,融資難度仍然較大。另一方面,由于融資渠道的限制,大量的銀行資金找不到好的貸款項目。此外,金融市場體系不夠健全,金融業整體服務水平有待提升,金融核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進一步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年主要目標和任務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東重返全省十強、進軍全國百強的關鍵之年。總體上看,我縣面臨的發展形勢依然比較復雜。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蘇,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土地、資金等經濟發展要素供給趨緊。在年的前兩月,央行已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一次加息,再過2天,也就是3月25日將啟動今年第三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已進入“從緊”周期。對此,我們既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又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以更加有效的工作,全力做好今年金融工作,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縣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和上級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為主題,正確處理實施宏觀調控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以落實貨幣信貸政策、調整信貸結構、改善金融服務、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防范金融風險為著力點,確保金融平穩運行,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奮斗目標是:(1)實現新增貸款性業務比年初增長15億元以上。各銀行機構新增貸款預期目標為:縣農業發展銀行2億元,縣工商銀行2.25億元,縣農業銀行2億元,縣中國銀行2億元,縣建設銀行2.25億元,縣農村信用社2.5億元,縣郵政儲蓄銀行1億元,縣華融湘江銀行1億元。(2)新增1-2家小額貸款公司,爭取設立1家村鎮銀行。(3)打好清收盤活攻堅戰,完成清收不良貸款2億元。

實現全年發展目標,重點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爭取規模,擴大投放,努力做大金融蛋糕

保投入,是加快發展最重要的一環。就全國而言,面臨投資升溫可能演變為過熱、物價上揚可能演變為通脹的壓力,國家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但對東而言,我縣的經濟總量和投資規模還不夠大,各方面加快發展的需求和愿望非常迫切。各金融機構不能簡單片面地搞“一刀切”,要做到有保有壓,有退有進,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在信貸投放總量上求得突破,確保信貸投放合理增長。一要切實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供給。今年,我縣重點建設項目達87個,資金保障任務十分艱巨。各金融機構要幫企業多想辦法,保證重點建設項目不斷“糧”。特別是要有效滿足生態產業園、開發區等園區建設的信貸資金需求,對邦盛鳳凰城、盛風農機、星沙物流、恒源五金等入駐園區的企業要加大資金注入,力爭在骨干龍頭企業的培植上盡快實現大的突破。二要圍繞工業項目加大投入。各金融機構要適應形勢要求,發揮融資主渠道的作用,主動調整經營戰略,降低門檻,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進行新的市場定位。對大量吸納就業,有市場、有前景、有效益的優勢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信貸支持。重點扶持以東億電器為龍頭的打火機企業,以興工焦化、聚能焦化為龍頭的煤焦企業,以松齡堂為龍頭的中藥材加工企業,以中亞王子、發仔王為龍頭的皮具箱包生產企業。三要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當前金融服務民生的重點就是支持新農村建設。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扶持,推進農業經營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縣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要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著重支持黃花菜品種改造、生豬、楊梅、葡萄等重點農業基地建設。四要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要把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作為金融創新的主攻方向,做到中小企業信貸產品進一步創新、信貸手續進一步簡化、信貸額度進一步提高、信貸服務進一步優化,更好地支持和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對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消費大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要嚴格控制,減少房地產企業信貸支持。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及產業升級,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外引內育,培育產業,努力做強金融機構

首先,要繼續做好外地金融機構引進工作。要通過委托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引進異地銀行,拓寬我縣中小企業和重點項目貸款渠道。這方面,前幾年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如開發銀行貸款、農業發展銀行全省打包式貸款等,今年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重點是以土地儲備方式爭取省農業發展銀行10億元貸款支持。第二,要繼續抓好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組建工作。爭取設立1個村鎮銀行并試點推廣,逐步解決農村金融網點布局不足及不合理的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信貸支持。要以小額貸款公司為平臺,引導民間資本投身地方發展,做好新增1-2家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工作。第三,要做好現有金融機構的提升發展工作。各金融機構要適應政策環境、競爭環境的新變化,學習借鑒省內外發達地區和同行業先進單位的發展經驗,完善經營和管理機制,改進服務手段,不斷做強做大,努力把自身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

(三)注重創新,提升質量,努力做優金融服務

一是創新金融產品。試點并逐步推出以農村土地、林地、水域等經營權為抵押物的擔保方式創新,大力推廣各種形式的聯保貸款,將行業協會、農業企業、農戶、財政等納入信貸聯結范圍,推進信貸產品創新。要結合我縣實際,試點并推廣“出口小企業貸款”、“農村經濟組織貸款”等業務,廣泛開展貿易訂單質押、礦山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方式。二是改善金融服務。加大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業務的推廣力度,不斷推進業務電子化。加強支付結算、現金供應、國庫服務、外匯管理等領域的服務方式創新。在全縣逐步實現國庫集中支付。今年,要在全縣每個村推廣安裝“POS”機,方便居民存取款和轉賬,改變農村居民辦理金融業務不方便的局面。三是加大宣傳力度。縣人民銀行要牽頭組織開展“金融知識、金融產品進農村”宣傳推介活動,推動改善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

(四)整合力量,加強監管,努力做好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人心才能安定,經濟才能穩定。今年要重點做好兩件事。

第一件事,深入開展良好金融生態縣域建設活動。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在全縣開展“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縣域”建設活動,主要內容是“三個三”。即以打造“農戶信用工程”、“企業信用工程”、“市場信用工程”三大工程為主線,著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改良“政府融資平臺”、“擔保融資平臺”、“私人融資平臺”三大融資平臺為重點,增加有效信貸投入。以實施“金融債權維護”、“金融知識宣傳”、“規范中介機構”三大配套為手段,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東縣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縣實施方案》已經縣委常委會研究通過,即將下發實施,請各單位根據方案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抓緊落實。

篇5

今年年初國務院確定“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改革原則后,中國農業銀行(下稱農行)的股份制改革就只剩下一個制度:如何彌合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原則之間的分野。

農行正在試圖給出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財經》記者獲悉,農行已制訂《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總體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并在八個省級分行展開試點。

這一方案的核心是“一行兩制”的城鄉聯動經營模式。所謂“一行兩制”,是指在一級法人體制下,根據農行在城鄉金融業務上的不同特點,以縣域支行為平臺,再造一套適用于“三農”和縣域業務發展的、有別于城市業務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

農行有關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行兩制”的總體設想是“一級法人,雙線經營,分別核算,統籌發展”。他透露,農行將重構服務“三農”的組織模式,打造成為中國惟一擁有農業信貸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的大型商業銀行。

目前農行已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八個省級分行的部分縣域支行展開試點,包括福建、湖南、吉林、四川、廣西、甘肅、安徽和重慶。試點從今年10月啟動,歷時三個月。試點結束后,農行將據此對總體方案進行補充和修訂,并于明年初在全行全面推廣。

在專家看來,較之此前關于農村金融的種種設計,農行的嘗試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根本問題仍然沒有厘清,即并未徹底劃清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界限,從而為事后的損失追補預留了空間。雖然“一行兩制”模式是期望在一個機構內部平準損失,即支持“三農”的風險在一個法人內部化解,但亦說明其可能做不到真正完全的商業化。如果金融機構完全以市場化原則運作,在包括中西部在內的農村地區,必然會有一些農村金融的有效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由此可見,僅僅宣傳商業化的農村金融,是不全面的,”世界銀行高級專家王君強調,“農村金融的供給和需求,不可能也不應該由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完全承擔,更重要的是從公共利益的角度,戰略設計公共政策(包括財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有效結合,而這一問題并非不可能操作。”

行中之行

在“一行兩制”構想下,農行根據“三農”和縣域客戶信貸需求時間急、金額小、用信頻、期限短的特點,在“三農”和縣域業務的評級、授信、擔保、定價、流程、審批、授權、激勵、風險分類、損失核銷等方面,建立一套有別于城市業務的組織運營體系。其主要思路是:以縣域支行作為開展“三農”和縣域業務的經營載體,推行適度分權的“三農”信貸業務模式,下沉信貸業務決策中心。由一級分行結合實際,靈活確定二級分行和縣域機構信貸業務審批權,在縣支行和二級分行設立信貸業務審批審查中心。區分經濟環境和管理能力,授予二級分行500萬元-3000萬元“三農”信貸業務審批權;授予縣域支行農戶貸款審批權10萬元-50萬元,個人貸款審批權20萬元-200萬元,小企業貸款審批權100萬元-500萬元左右;授予絕大部分二級支行和分理處農戶貸款審批權3萬元-10萬元。

與貸款審批權限同步下放的,還有“三農”和縣域客戶信用等級認定權限及貸款定價權限,同時授予一級分行一定的信貸產品創新權和相應的管理辦法、操作規程制定權。此前,與工、中、建等其他商業銀行一樣,農行基本實行省級分行以上的中央集權式信貸審批模式,東部地區的二級分行有一定審批權,中西部二級分行基本沒有審批權。

目前,農行已經設立了農業信貸部,定位于縣域業務綜合經營管理部門,統籌管理分散于公司業務部、機構業務部等各部門的所有縣域信貸業務;在27個一級分行設立了農業信貸處,歸口管理轄內縣域信貸業務;所有大部分涉農占比較高的二級分行均設立了農業信貸科,定位于縣域業務經營中心,“使二級分行成為權力中心,主要負責營銷縣域信貸業務,了解縣域金融需求,配合總行、一級分行開發特色產品。”

“新的一行兩制模式,其核心就是深化扁平化改革,適度放寬二級分行經營權限,下沉經營重心,縮短經營鏈條,提高服務效率。”周清玉稱,這些二級分行的風險管理模式也相應作出調整,比如推行風險定價,全面推行風險經理派駐制、獨立審批人制,并建立不同于城市行的等級評價體系及績效考核機制。

“新的模式相當于事業部制,實行專門會計科目,對‘三農’和縣域業務的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支出盈虧等項目進行單獨歸集統計,準確核算經營成果,并計劃每年向國家有關部門、股東和社會公眾報告農行服務‘三農’的有關情況。”農行計財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方案》將縣域支行分為四類,即糧棉大縣支行、貧困縣支行、和青海地區支行、經濟強縣和大中城市郊區支行;不同類型的縣域支行實行差別定位,確定相應重點服務領域。

“由于農行涉及整體改制并面臨上市,在《方案》里,農行服務‘三農’的定位并不是包打天下的,而是瞄準縣域經濟的中高端客戶,包括重點農戶中的養殖、種植大戶。雖然對城鄉客戶采取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但仍要堅持商業化和可持續性發展。”周清玉稱。

農行還將增設鄉鎮營業網點,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小額信貸服務功能的縣域網點,重點發展農戶、個體戶、微型企業和小企業的小額信貸業務;在網點覆蓋不到的地區,由客戶經理組提供流動金融服務;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擴大設立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試點的規模。

根據《方案》的規劃,未來三年內,農行的農村網點將超過1.6萬個,投放到縣域的自助設備不少于6000臺,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基地的服務覆蓋面達到50%以上,對全國千強鎮的支持面達到50%以上,直接對農戶的信貸服務覆蓋面達到30%以上。

回歸“三農”之路

自2005年起即反復醞釀改革方案的農行,一直在商業化運作與政策性業務的兩難選擇中徘徊不前。除了財務問題,如何服務“三農”,一直被認為是農行改革中最為棘手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農村金融的性質。”世界銀行高級金融專家王君曾經在《財經》撰文表示,一旦將農村金融理解為政策性業務,需要仰賴政府補貼,就必然會產生逆向選擇,無法分清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業性虧損的責任。

正是基于此,分拆方案是一種界限清晰的選擇,亦多為學者推崇。其中包括按照區域分拆、按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分拆、按涉農業務和非涉農業務分拆,不一而足。然而,在現實考慮中,涉及員工安置、財務調整等巨大的利益重組,最終并未被采納。

在2006年7月的農行分行長會議上,時任農行行長楊明生重新提出“農行要留在縣域農村金融領域”。事后看來,這一定位最終使得農行避免了被分拆的命運,但并未從根本上回答如何面對“三農”的問題。

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包括農行在內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直在撤離農村市場。1998年到2001年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應撤并了3萬多個縣及縣以下的分支機構、網點。其中農行由于網點最密,撤減的網點數量也最多,從6萬個撤減到目前的約2.5萬個,在崗員工數量也減少了19萬,達到當前的45萬人。

大撤退的結果是,農行目前雖然有55%的貸款分布于縣域,但只是存量,且大部分貸款集中于經濟金融發達、“三農”問題并不突出的“三大板塊”,即珠三角、長三角和渤海灣地區。目前支撐農行盈利的主要支柱,仍然來自“三大板塊”和城市業務。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大板塊”創造經營利潤占全行近70%,加上其他大中城市的業務,比重占到80%左右。

在這一背景下,一種意見認為,農行在網點收縮后,已經將面向“三農”的低端業務讓給農信社、農業發展銀行和郵儲銀行,本身的絕大多數業務都是商業可持續的;而且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其盈利前景也是可以預期的。

農行有關人士亦向《財經》表示:“從同業以及農行部分經營行的發展狀況看,‘三農’和縣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貸市場,只要控制好收益和風險的關系,商業銀行是能夠取得經營效益的。”他同時強調,現階段農行將不再撤并機構、分流人員。

盡管如此,整體改制畢竟未能劃清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金融的界限。2005年末,農行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仍設有機構3160個,在地區有各類機構502個。由于地區沒有設立農發行和農村信用社,農行是惟一的農村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政策性的公共服務職能。

農行內部的資料也顯示,農行在中西部的部分縣域保留分支機構是以自身虧損為代價的,到2005年底,農行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支行虧損面高達34%。農行行長項俊波在今年年中的分行行長工作會議上亦明確表示,在592個國家貧困縣及、青海等其他一些特殊地區,基本不具備商業化經營條件。

為此,農行在相關調研報告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緊研究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專門用于補貼特殊地區網點;或者出臺針對這些地區分行的特殊政策和辦法,妥善解決其可持續發展問題。

“財政資金怎么和金融手段結合,哪種模式最適合中國國情,尤其是西部地區,值得深入研究;首要一點是,相應權責利是否明確,在現行機制下恐怕很難。”財政部有關人士向記者坦承。

“農行此次的《方案》區分了可以盈利和不可盈利的地區,已經優于原來籠統的劃分方式,但西部地區并不一定全是商業不可持續的。這和效率、控制成本能力有密切關系,而且需要相當大動力并且取決于市場競爭壓力。這個壓力來源于開放的市場,不盈利就從市場退出,否則在現有未界定清楚責權利的情形下,無論哪個機構承擔面向‘三農’的政治責任,都可能必然虧損。”王君亦分析稱。

在他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應包括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礎設施的供給(包括現代化的有擔保的交易框架、農村征信體系、通過其他零售渠道例如小賣部等發放貸款以及提供商業化的農業保險)以及由財政出資,對那些必要但是卻不盈利的農村金融供給提供補貼。“補貼的者可以通過招標競爭,但切忌不能通過低利率發放農貸的辦法補貼,而是對交易成本補貼,對最終消費者補貼等,從而發揮補貼的效用最大化。”王君強調。

激勵之道

在盤根錯節的背景下,農行的“一行兩制”方案有著明顯的“中國特色”。“既力圖遵循商業化原則,又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要求,是一種可以操作的方案。”一位接近農行的人士如是稱。

農行四川分行信貸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目前總行對試點基層行的權限、費用、人力資源的配置都已給予支持,各項措施已經落實到實施階段,包括機制調整、人員配備、人事結構調整、工作傾斜重心等,進展明顯。

據悉,四川農行把全省186個縣級支行劃分為丘陵類、山區類、平原類、資源類、貧困類五類,分別制定不同考核指標,并調劑5億元貸款規模用于“三農”業務,150萬元費用用于三個試點的二級分行(綿陽、巴中、資陽)。同時開始對其網點設施的改造,正在著手有針對性制定一些產品以及管理辦法,“整個對于‘三農’的審貸流程、風險控制流程包括會計科目的核算全部在改造之中”。

但上述人士也表示了一定擔憂,“明年一旦在全行推廣,‘一行兩制’的難處可能會凸顯,即在城鄉兩套資源配置方式中怎么協調配置全行資源,以及具體的操作管理辦法如何制定”。而所謂資源配置,包括信貸資源、經濟資本、財務費用、固定資產購置、網點設置和人員配備等等。近年縣域行基本沒有新增貸款計劃,財務費用缺口大,固定資產配置失衡,人力資源緊張。

“全行資源中城鄉業務各配給一半,至于能不能全部滿足,城市業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資源的供給和發展永遠存在一個缺口的問題。”農行總行前述人士 坦承。

不過,在他看來,截至9月農行縣域貸款的數據已基本接近縣域貸款占整體貸款規模50%以上的目標,“說明在配給上應完全可以實現。”

截至2007年9月底,農行存款余額51744.85億元,貸款余額34445.22億元,其中縣域貸款16320億元(含涉農貸款11310億元),比年初增加1832億元,占全行各項貸款余額的47.38%。不良貸款余額下降44.2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11%。經營利潤705.68億元,同比增幅65.76%,幾乎完成全部年度計劃。

對于農行提出的縣域信貸管理體系,《財經》特約研究員陸磊評價說:“從貼近縣域基層角度看,下放審批權限、獨立審批人制度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但需要強調的是,權力下放會產生風險,內控制度設計很關鍵。”比如,由于天災人禍等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如何劃分責任?如果超過風險容忍度,由哪一級行承擔責任?“如果由支行承擔責任,它一定承擔不起,后果就是惜貸、不作為而帶來信貸萎縮;如果由一級法人承擔責任,基層行就會有放貸沖動而大批特批。”

陸磊稱,“一行兩制”能否有效實施,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激勵基層縣支行服務高風險、高成本的“三農”業務,以及對基層客戶經理的責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

據了解,針對上述問題,農行也正著手構建城市業務和三農業務并行的“雙百分制”績效考核體系。所謂“雙百分制”,周清玉解釋說,“就是城鄉兩個業務各100分,各占全行總資源的50%,城市業務做得再好也只能得50分,如果農村業務做得不好,相應的資源就調整獎勵到其他做得好的支行。”

在陸磊看來,獎懲考核機制很關鍵,否則沒人愿意做支農業務。“可以結合農行股份制改造相應建立一個正向的激勵制度。”他認為,股權激勵是一條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