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對銀行業效率影響論文

時間:2022-11-13 11:31:00

導語:外資銀行對銀行業效率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資銀行對銀行業效率影響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選取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14家國內銀行1995-2006年的面板數據,就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效率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外資銀行的進入使得國內銀行的資本利潤率、非貸款收益率、利潤增長率、營業費用率降低,由此得出其進入對國有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小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結論,據此提出了我國銀行業應對外資銀行沖擊的對策。

關鍵詞:外資銀行進入效率國內銀行面板數據

我國已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并給予外資銀行國民待遇,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標志著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一個全面開放的新時代。自此,外資銀行將與國內銀行在各個領域和地區展開全面而且激烈的競爭,國內銀行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構建以效率為核心的競爭力。研究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并探討應對策略,對我國銀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相關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對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效率影響問題的研究,可概括為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外資銀行進入有助于銀行體系效率的改進,其通過競爭效應和技術外溢效應對銀行效率產生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作用。Gray等開始對外資銀行進入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其結論是外資銀行進入有助于東道國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RossLevine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認為外資銀行進入是與新技術更優的資源配置和更高的銀行體系效率相結合的,并通過競爭或模仿而迅速傳播。銀行競爭的加劇可以提高國內市場金融服務的質量,這有利于本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獲得資本,從而提高整個銀行體系的效率。在RossLevine研究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外資銀行的進入,通過對市場競爭程度的影響,將有助于提高東道國銀行體系的效率。

第二種觀點認為,外資銀行進入對于銀行體系效率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認為外資銀行進入對于銀行體系效率的影響取決于外資銀行的數量、傳導與示范能力以及東道國金融對外開放的初始條件及本國的監管狀況等等。這種不確定性的核心思想是,外資銀行的進入對于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土銀行效率的改進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外資銀行進入的效率改進會因本國經濟發達程度、資本市場運作情況、金融業發展狀況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Stiglitz,J指出,外資銀行進入給國內銀行、國內企業和政府帶來了潛在成本,使得東道國政府控制本國經濟能力的下降和東道國金融風險增大。國內的葉欣分析認為外資銀行的進入程度與凈利息邊際和市場集中度都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外資銀行進入實際競爭壓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國銀行業低效率的均衡狀態。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國內銀行按股權結構的不同分為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兩組對象,著重考察外資銀行的進入程度對國內不同類型的銀行的影響。

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我國具有代表性的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995—2006年的數據,文中所有的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

(一)變量的假設

因變量。本文用利差(I1)、資本利潤率(I2)、非貸款收益率(I3)、利潤增長率(I4)反映銀行的盈利性;不良貸款率(I5)反映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安全性;貸存款比率(I6)反映銀行的流動性;經營費用率(I7)反映銀行的經營管理效率。

外資銀行的進入變量。對外資銀行進入程度的度量現有文獻常用兩種方式衡量:第一種是用外資銀行數目份額,即外資銀行數量與本國銀行總數的比例;第二種是用外資銀行資產份額,即外資銀行資產對本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比例。一般認為當國內銀行對外國銀行進入的反應迅速時,采用前一種度量方法得到的結果顯著性較強;而當外國銀行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后才開始對國內銀行的定價、利潤等產生影響,宜采用第二種度量方法。鑒于我國的實際更接近后一種情況,用外資銀行的資產份額(Z)作為外資銀行進入程度的度量變量。國內學者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控制變量。宏觀層面控制變量用通貨膨脹率(Y1)、GDP增長率(Y2)、市場集中度(Y3)來反映,銀行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總資產(X1)、經營費用率(X2)、呆賬準備金率(X3)。

(二)模型的描述

在對多元回歸模型具體形式的設定上,現有的文獻不盡相同。由于本文選用的各銀行數據橫截面數據可能存在序列自相關現象或統計關系不夠顯著,因此采取了對原始變量取自然對數再進行差分處理,最后再進行回歸處理??紤]到各家銀行之間橫截面數據的差異,我們采取變截距模型。其次,考慮到通常會遇到樣本個別數據不可得的情況,基于缺省變量可能引起截面截距和時間序列截距的變化,可以采用在模型中加虛擬變量的方法估計回歸系數,我們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模型的具體形式如下:

Djit是對應每一個橫截面樣本的虛擬變量,α0n是這些虛擬變量的參數。其中Iit表示時間t銀行的效率變量;Zt表示時間t外資銀行的進入程度變量;Xit表示時間t本土銀行i的控制變量;Yt表示時間t的國家層面的控制變量;β,γi,δ分別是相應變量的回歸系數;εit是隨機誤差項。

(三)回歸結果與分析

將國內銀行樣本劃分為四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無論從整體擬合優度還是單個外資進入變量的t檢驗值來看,股份制銀行樣本大都優于國有銀行樣本。該結果說明: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首先受到沖擊的是股份制銀行。這主要是由于銀行業對內開放不足,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尚未打破,使得股份制銀行受外資銀行進入的沖擊更大。

回歸結果顯示,隨著外資銀行的逐漸進入,我國銀行業利差(I1)、不良貸款比率(I5)有所上升,同時資本利潤率(I2)、非貸款收益率(I3)、利潤增長率(I4)、營業費用率(I7)有所下降,表明外資銀行進入的“市場競爭效應”、“技術示范效應”、“金融穩定效應”在我國均有體現。

在整個觀測期,資本利潤率、非貸款收益率與外資銀行的資產市場份額均呈現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同時資本利潤率還受到呆賬準備金率、通貨膨脹率以及銀行業自身的集中度的影響,體現了外資銀行進入的市場競爭效應。但利差與外資銀行的資產份額則呈正的相關性,這一現象與一般理論相悖,這主要與我國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市場的特點有關:自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隨著我國金融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強國內銀行業尤其是國有銀行的競爭實力。

外資銀行的進入使國內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安全性降低,從上述表1、2、3中可以看出用以衡量資產質量和銀行安全性的呆賬準備金率(I5)和外資銀行進入程度的變量Z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表明外資銀行的進入使得國內銀行的呆賬準備金率顯著提高。

結論及建議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外資銀行的進入在某種程度上對國內銀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首先,外資銀行的進入對國內銀行業盈利性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隨著外資銀行的不斷進入,將產生技術外溢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內銀行的效率。針對以上情況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樹立以盈利性為核心的現代營銷觀念。首先國內銀行要認清存貸業務是銀行的基本業務,但中間業務與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共同構成商業銀行的三大支柱業務,創造利潤空間較大的仍是附加值較大的中間業務。國內銀行應主動向外資銀行學習先進的業務思路,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采取分步發展中間業務的戰略。

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銀行業的效率不僅受到外資銀行進入程度的影響比較大,而且宏觀經濟因素對國內銀行業的影響也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表明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同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外資銀行,才能盡快將銀行建立成為真正的市場化主體。

必須加大對內開放。2006年我國已經取消各種非審慎的限制性措施,外資銀行享有國民待遇,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資銀行的進入對股份制銀行的影響要大于國有銀行,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國有銀行的壟斷,使得股份制銀行陷入了經營的困境,所以銀行業既要“對外開放、又要對內開放”,才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提高國內銀行業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由實證分析結果得知:外資銀行的進入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國內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都未具備主動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國內金融體制導致銀行業的長期壟斷性,這種結果造成本國的金融企業沒有按照企業的規則運行,因而不可能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必須加快國有銀行的產權改革,使其成為具有真正學習能力的企業。

參考文獻:

1.郭妍,張立光.外資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5(2)

2.李曉峰,王維.外資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科學2006(8)

3.葉欣.外資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