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09 03:21:00

導語:外資銀行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資銀行改革論文

銀行業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改革中最緊迫、最重要和最棘手的問題。對中國而言,金融改革是“背水一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是一場“輸不起的實戰”。

中國的銀行業改革之所以舉步維艱,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兩個“兩難”:一個是效益與風險的兩難,另一個是改革緊迫性與完善制度環境長期性的“兩難”,也就是“快”與“慢”的“兩難”。

我想講的主要有三點:(1)現有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所存在的問題;(2)應對之策:大力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和民營投資者;(3)國際經驗與未來銀行治理模式的選擇。

國有銀行的基本現狀可以用“高、低、差”來形容:不良資產比例高,資本充足率低,盈利能力差,公司治理結構落后。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大政方針已定,打算采用三步走的戰略:商業化、股份化、上市。堅持國有股份占主導的前提下實現商業化經營,通過內部改造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益。

但可以斷言的是,即使國有大銀行上市,只要銀行的產權結構仍沒有什么變化,經營決策權由國有大股東的人來掌握,管理體制就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就不可能提高效率。因而,現有國有銀行的改革目標和方式將會遇到三個問題:(1)國有股東控股導致產權不清,外部監督不力,軟預算約束問題;(2)導致銀行內部治理結構與真正的現代銀行治理結構“貌似神異”,從而不能真正的改善現有銀行內部的治理結構。現在中國的A股市場1000多家上市公司,好公司沒有多少,其原因就是它們只是想圈錢,公司的治理結構沒有發生什么變化,股市沒有起到篩選企業、篩選管理人員的作用;(3)現有的改革模式也不能解決當前完善外部制度環境的長期性和加速銀行改革、提高銀行效率所面臨的矛盾。

銀行業的技術特點導致銀行具有三大風險:經營風險大、道德風險大、外部危害性風險大。銀行業的技術特點所造成的高風險,決定了銀行業的發展對外部制度環境的高度依賴性。那么,如何在銀行業所具有的“三高風險”、當前銀行改革存在的兩個“兩難”、以及對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的這些約束條件下,使得股份制改造后的國有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盈利動機,堅持市場行為而不是政府行為,真正改變銀行治理結構,即使在當前經濟制度環境不健全的條件下,降低改革的社會風險呢?我們認為,首先要打破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走向“一股獨大”的公司治理形式,積極引入多元戰略投資者,這包括民營投資者,特別是大力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政府不再干預銀行的經營活動,從而真正營造起適應現代經濟條件的治理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建議并不需要國外股份獨大,而是國有股份、外國戰略投資者股份,以及非國有股份三方中的每一方都不超過50%。這三者之間由于利益的關聯和沖突,使得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既會相互合作,也會相互監督與牽制,形成一個穩定的三方制衡體系。外國投資者及非國有資本的主要目標都是為了追求利潤,它們會聯手抵制非市場行為,提高公司治理結構,從而真正實現銀行的商業化運作;在銀行的發展戰略上,國有與外資兩方會著重考慮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它們也會聯手對非國有股東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進行牽制;同時,在涉及民族感情與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國有與非國有的民族資本又可以聯合起來對抗外資。

綜合所講的內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來進行總結,即打破一種局面,引進兩類股資,形成三方制約,達到四個有利:有利于解決國有股份制上市企業外部監督不力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國有銀行管理水平和改善國有銀行內部治理結構,引入金融產品創新,引進現代金融管理人才;有利于解決當前銀行業改革所面臨的效益與風險、改革緊迫性和完善制度環境長期性的兩個兩難選擇;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現代銀行制度,最終實現整個銀行業的產權明晰、商業化經營的目的,從而最終有利于國民經濟長期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