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困難與出路綜述
時間:2022-06-04 03:04:00
導語:民生新聞困難與出路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開播為標志,中國電視媒體業掀起了電視民生新聞熱。電視以其傳播內容的貼近性,傳播方式的互動性,傳播視角的平民化和播報方式的靈活性迅速拉近了與本地電視受眾的心理距離,贏得了可觀、穩定的電視收視群體。毫無疑問,電視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境,亟待我們妥善解決。
第一,電視民生新聞內容日漸膚淺。電視有別于傳統新聞高高在上和嚴肅正統的話語風格。它以平民化的視角和價值取向吸引普通觀眾的注意。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電視媒體往往刻意追求題材的“小”和視角的“低”,致使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內容日漸膚淺。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量沒有多少新聞價值的瑣事、雜事充斥我們的電視。一些諸如鄰里糾紛,街頭打架,夫妻矛盾,被騙被盜的事情頻頻出現在電視上。這些新聞除了滿足一些受眾的好奇心、窺視欲以外,并沒有為受眾的生活提供多少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電視民生新聞大行“新聞娛樂化”之道。
第二,電視同質化問題嚴重。民生新聞多反映某一特定區域的百姓生活,它平民化的視角和巨大的親和力讓觀眾找回了“認同感”和“方位感”,使新聞真正回歸普通民眾。然而,民生新聞的這種地域性雖是優勢,但同時也是局限??上攵?,每天發生在一個地方,具有新聞意義的事件畢竟是有限的,在民生新聞欄目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內容和欄目設置的雷同化變得日益不可避免,多個欄目搶同一個新聞題材的事情經常發生。,另一方面,同質化的節目內容容易導致觀眾的視覺疲勞,使觀眾多樣化的需求僅僅局限在較為單一的層面。此外,在電視民生新聞中,主持人處在節目和觀眾的中介位置,地位十分重要,這就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利用自己本身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引導廣大觀眾思考如何正確地實現自我需求,如何正確地看待新聞事件。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注意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和特色,以此吸引受眾,帶動節目收視地增長。
第三,電視角色常常越位?,F在有不少百姓悟出一個所謂的竅門:有事情找記者,想打官司找記者,業主搞開發商必定找記者,小區糾紛找記者等等。許多民生新聞欄目的制片人感嘆:“現在的電視新聞媒體與其說是在做新聞,不如說是在做“保姆”。什么尋人、找物這樣的小事都來找媒體,有時候連婚介、求職這樣的事情都做起來了?!?/p>
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們大力提倡法制化社會的今天,作為重要的社會教化力量,媒體在用道德規范社會秩序的同時,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什么事都包辦,更不要越俎代庖干預到其他部門的正常運作。要妥善解決當前電視存在的諸多問題,促使這一事業能夠長期、健康地發展,筆者認為,應該重點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處理好短,碎,快的新聞與深度報道的關系。在當今這個信息產品高速生產的時代,廣大受眾不僅需要短小、即時,碎片化的信息,而且需要媒體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社會事務。尤其是當前民生新聞的一部分觀眾群文化水平不高,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分析能力也不足,這就更加需要我們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提供適量的深度報道新聞,滿足他們思想、行為、決策的需要。因此,筆者認為,電視民生節目要快慢結合,長短合理搭配,張馳有度,除了報道新聞事件的具體現象,還要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把握事件今后的發展方向,努力將電視做細做透,為受眾的決策提供依據。
第二,民生新聞要進行公共新聞地升級。公共新聞最早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其主要內涵為提倡關注公共領域的公共事務,鼓勵廣大民眾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去,提倡媒體的接近權。媒體要努力搭建公共平臺,有效促成政府、媒體與公眾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協商,共同探尋出公共問題的解決辦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社會公共領域也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事務公式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因此,當前中國的社會環境已經為“公共新聞”地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準備,“公共新聞”發展所需要的媒介生態環境已經漸漸成熟。用電視民生節目的接近性、平民化視角吸引廣大觀眾,再用公共新聞的相關原則有效提升的內涵和深度。此舉已經漸漸成為電視新聞傳媒在意識到民生新聞危機后,尋求自身的創新和突破,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一劑良藥。
第三,電視民生新聞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重視與新媒體的互動合作隨著媒介融合進程地加快和新媒體技術地快速發展,電視民生新聞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努力借助各種新興媒體的傳播優勢,努力擴大傳播的渠道,增加傳播的信息量,縮短傳播的時間。
在面對一起突發事件時,電視媒體的轉播設備可以第一時間進行信息的傳輸,于此同時網絡配合視頻和文字進行同步直播,廣大手機用戶也將通過手機接收現場實時信號的傳輸。通過這層層交叉的覆蓋,受眾可以根據接收到的信息,通過自己持有的各種便攜設備與電視媒體開展積極的互動,他們提供的新聞線索和素材有時甚至能推動事件的進程。這樣,一個多元互動的新形態的組建,將會改變電視的形態,促使其朝健康方向發展。
- 上一篇:領導在雨季造林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領導在林地保護暨良種補貼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