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設成就范文

時間:2024-03-06 17:3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生建設成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民生建設成就

篇1

關鍵詞:城鎮化;人民文化生活;以人為本

引 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各地城鎮化建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城鎮化建設使人民的經濟條件得到了提高,隨之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就變的越發強烈。而城鎮化建設中對人民文化生活的建設工作的忽略導致人民的文化生活相對匱乏。怎樣加強和改進人民文化生活的建設,使城鎮化建設更為完整、全面成為當下城鎮化建設工作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一。

1 背景與意義

縱觀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6-2000)政府主張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走合理發展中小城鎮的城鎮化發展道路;第二階段(2001-2005)政府強調要兼顧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鎮的協調發展,解除了對于大城市的發展限制,從允許農民工進城到鼓勵支持態度的轉變,推動了城鎮化的加速發展;第三階段(2006-至今)政府主張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關于城鎮化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十七大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十提出“新型城鎮化”,是在未來城鎮化發展方向上釋放出了“轉型”的“新信號”。

在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道路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策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我國各地的城鎮化建設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績。總看我國這些年城鎮化建設的工作以及所制定的相關政策,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的重心是在“戶籍改革、經濟改革、”三個方面。三方面工作取得成績使更多的人擁有城鎮戶口,享受更加完善的福利待遇。招商引資,加強城鎮經濟建設,給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人均收入。有效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土地增值收益足額返還農村,推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林地經營權資產的資本化轉變,允許農民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林地經營權依法出租、轉讓、抵押。城鎮化建設的成績我們必須肯定,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不足之處我們也不能逃避。城鎮化的建設改變了人民原本的生活方式,改革注重經濟等物質方面的提高,卻忽視了人民的精神需求。因此人民的文化生活方面也是城鎮化建設中不可獲取的部分,也是現在較為不足急需補漏之處。

2 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的實例分析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對的提高。但隨之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城鎮化建設改變了人民原本的生活方式。政府有償征用農民土地,進行統一規劃,修建工廠、企業、居民樓等,改變了人民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習態。人民的收入提升了,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生活變得相對匱乏。新興城市居民難以快速融入新的環境中,無法找到社會認同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情緒,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城鎮化建設缺乏對人民文化生活的建設和協調。

2.1 城市人民文化生活建設

濟南市為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濟南市現轄6個市轄區,3個縣,1個縣級市,分別是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章丘縣級市。以下以歷下區為例,對歷下區人民文化生活的建設與發展進行詳要分析。

歷下區位于濟南市市區東部,總面積100.89km2,總人口96萬。歷下區設有泉城廣場、歷下廣場、歷下文化廣場等多個大型休閑文化活動廣場。廣場的修建對于城市而言是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對外體現。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廣大市民而言則是一個提供生活休閑、娛樂以及文化交流、傳播的公共場所。以泉城廣場為例,泉城廣場由趵突泉廣場、濟南名士林、泉標廣場、下沉廣場、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四季花園、文化長廊等十余部分。趵突泉廣場、泉標廣場、下沉廣場、濱河廣場是泉城廣場中空地面積較大的四部分。平日經常有各政府部門在此以多種形式進行文化宣傳、教育。比如:交通安全教育宣傳、無煙日公益宣傳、消防教育安全宣傳等等。此類宣傳教育不盡可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知識,提高人民自身文化素質也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清晨、夜間,其便成為居住在周圍的老百姓的休閑、活動場所,是人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長廊,主要展示山東歷史名人和地域歷史文化。長廊內設有大舜、管仲、孔丘、孫武、墨翟、孟軻、諸葛亮、王羲之、賈思勰、李清照、戚繼光、蒲松齡等12位山東名人塑像,墻面則由14幅名為《圣賢史跡圖》的浮雕組成將山東璀璨的歷史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于本市的居民而言這是一個普及本土知識的極佳場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成人在此為青少年講解山東歷史。對外來旅游、參觀人群而言,這里更是宣傳山東璀璨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

歷下區內設有13個街道辦事處,如:泉城路街道辦事處、大明湖街道辦事處、千佛山街道辦事處、趵突泉街道辦事處、解放路街道辦事處、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燕山路街道辦事處、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等。每個辦事處均管轄若干的社區,每個社區均有其自己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辦事處)。社區辦事處服務于社區,服務于人民,以千佛山街道辦事處所管轄的佛山苑社區辦事處為例。佛山苑社區辦事處為社區修建佛山苑社區文化休閑公園。不僅美化了社區,也同文化休閑廣場一樣,豐富著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公園內設有各類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知識宣傳欄和報紙賞閱欄,提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各種健身器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業余生活提供便利。社區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就是服務于社區,服務于社區居民,因此在居民文化生活方面工作人員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工作人員常在社區內舉行各種文化活動如:少兒書畫、朗誦比賽,老年廣場舞比賽、健康講座等活動,有效地了解社區情況的同時更加融洽了社區氛圍。社區辦事處常年在社區舉行各類評選活動,如五好家庭、先進標兵、健康老人等,并倡導社區居民踴躍參加。這樣的評選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居民的個人素質、修養也提高了整個社區的整體形象。社區辦事處常與省市電視臺、廣播電臺合作,使各類電視、廣播節目走進社區,走進百姓,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消夏晚會、各類民生節目等,在娛樂居民的同時服務于居民的各類文化活動。

2.2 鄉鎮人民文化生活建設

與城市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相比鄉鎮的人民文化建設則顯得略遜一籌。雖然城鎮化建設不斷發展但在人民文化生活建設方面無論硬件還是軟件條件上都不足以滿足時下人們的需求。以下將以濟南市仲宮鎮為例,闡述我的觀點。

仲宮鎮,地處濟南市向南12km處。北依濟南,南靠泰山,是濟南市的南大門。全鎮占地面積約256km2,下轄129個行政村,人口約10.5萬,是濟南市較大的鄉鎮之一。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仲宮鎮響應國家號召,遵循國家政策,在全鎮開展城鎮化建設。昔日的尖頂瓦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棟棟規整的居民樓。鎮政府招商引資,開辦企業、修建工廠、發展旅游業。使致務農人數逐日遞減,人民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城鎮化在經濟上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人民的文化生活建設,卻被大大忽略。仲宮鎮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可供人民休閑娛樂的的公共場所,更不用說設備完善的休閑文化廣場。城鎮化建設改變了仲宮鎮人民原本的生活方式,卻沒有做好相應的后續工作,原本每日下地耕作的中老年人群如今因為生活方式改變整日唯有坐在樓下納涼,與城市居民相比,其文化生活十分匱乏。2006年,仲宮鎮政府修建了仲宮鎮最大的商業街“上海街”可至今商業街任處停滯狀態。原本規劃的健身廣場也遲遲不得動工。居民社區文化設施不完善,鎮政府文化建設工作缺乏,大大影響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這不僅不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大大影響了整個鎮的文化形象。

3 提高鄉鎮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的三點建議

3.1 加強政府投入

政府部門應加大對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的各項投入,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民文生活化服務體系。增加對人民文化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修建可供人民群中開展文化活動的公共場所等設施。提高文化宣傳、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和質量,切實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多層次、多元化、高質量、全方位的文化服務。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自身素質和精神生活質量。

3.2 深化體制改革

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原則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多單位配合的人民文化生活管理體制。通過深化改革,消除束縛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的體制,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改善黨對人民文化生活建設工作的領導,進一步轉變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加強組織建設,增強服務功能和自律功能,提高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搞好知識傳播、輔導培訓等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群眾參加活動,更好地承擔起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責任和義務。

3.3 強化人才隊伍

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加強政府宣傳文化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思想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熟悉人民文化生活管理工作的領導干部隊伍。加強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改善宣傳文化隊伍知識結構,培養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有耐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復合型人才。

篇2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適應性;支持系統

作者簡介:成華威(1973-),男,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保障與農村社會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C912.81;C976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1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05-49-02

一、社會支持

首先,化解新生代農民工與市民之間的矛盾。農民工對城市的貢獻,一直被隱藏在城市繁華的背后。如今,城市建設及工廠的用工荒,讓人們認識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農民工的重要性。盡管存在工作崗位的競爭等對市民不利的因素,但要理性、客觀地評價農民工在城市的打拼。有了農民工的參與,城市才有更多的高樓大廈,市民才有更舒適的生活。化解矛盾一是要做好輿論導向作用。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兩個節目最引人矚目,一個是旭日陽剛的《春天里》,唱出了農民工城市打拼的辛酸,另一個是深圳農民工的街舞團,跳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的熱情和時尚,這兩個節目通過春晚傳遞到千家萬戶,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關注,提高了城市打拼的農民工形象。媒體應更多地進行諸如此類的宣傳、報道,除此,在深度上,要加強對農民工等眾多社會問題的挖掘,分析其真正原因,減少市民對他們的誤解。同時,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性聯誼活動,以緩解各階層之間的矛盾。通過聯誼讓農民工與市民一起去體驗、去感受,通過他們的親身接觸,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加互信。新生代農民工屬于弱勢群體,需要有愛心的市民幫助他們在城市里過上更好的生活,公益性活動就是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建立起比較穩定的城市社會關系,讓他們通過活動增加抵抗未知風險的保障能力,讓他們有空間尋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建立幫助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的體制和機制。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需要當地城市和國家不斷完善我國城鄉管理體制,不斷解放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并加強對他們權益的保護,積極做好這種人口流動的保障工作,這有利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消失,有利于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將近1億的新生代農民工更好的生活,有利于他們能夠分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體制和機制是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的外部動力,有效改善體制與機制中不利于農民工適應城市的問題,能夠加快新生代農民工市民轉化,使之真正成為城市建設的核心力量。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城市資源共享模式。新生代農民工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一個城市如果不能吸引足夠多的農民工,說明這個城市的經濟環境不好,沒有足夠的崗位,或者城市發展本身有問題。盡管城市能夠吸引足夠多的資源,但如果沒有公平、公正、公開的資源共享模式,也留不住人才、勞動力、資金等重要稟賦要素。建立一套對農民工公平的用工環境、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嚴格執行各種法律、政策,能夠有效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得到公平的對待,保障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第四,完善城市社會支持新生代農民工系統。農民工屬于城市弱勢群體,他們在城市打拼承受著沉重的家庭和心理負擔。完善城市社會支持系統就是要求城市能夠從農民工切身利益出發,完善城市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各種支持,包括工資福利待遇、合法權益、社會參與度等,加快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身份轉變工作,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二、建立增強新生代農民城市適應性的社會支持系統

(一)政府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從中央政府角度來看,全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形成數量巨大、涉及領域廣、特征明顯的社會階層,這個階層的形成對我國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也存在很多問題,單就其城市適應性問題而言,要積極推動其適應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會,這就需要從全國范圍內放寬戶籍制度的硬性管理辦法,提高農民工最低工資,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相關福利待遇,幫助他們構筑起有力的政策保障環境。從地方政府角度看,要根據中央政策,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農民工具體政策。各地區有各地區的具體情況,有的是農民工輸入地,有的是輸出地。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農民工輸入與輸出基本持平,農民工就業壓力和工資水平居全國中等水平,吉林省對待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性問題的關鍵是貫徹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尤其是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力度,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術水平,增加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放寬新生代農民工城市低保、醫保等參保要求,力爭覆蓋全省農民工。同時應繼續加大相關政策的制定,尤其是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戶籍管理制度、城市福利待遇制度及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加快研究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在經濟上、社會地位上、心理上不被市民排斥,不被城市系統排斥,能夠真正享受到與市民一樣的權益,享受到城市建設的成果和福利。

政府的行政力支持。有了好的政策關鍵要靠政府認真的執行。規范政府行政力的執行,讓政府真正從城市發展和農民工權益的角度出發考慮涉及農民工的政策,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福利待遇等問題,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采取財政補貼的辦法,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幫助他們創業。

(二)社區支持

首先,要充分發揮社區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加快適應城市社會的積極作用。社區是與新生代農民工接觸最多的基層組織,因此,發揮好社區的基礎性作用,尤其是針對該區域的新生代農民工建立一套有效的社會溝通渠道,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社會關系,讓他們融入到社區的生活中,有助于新生代農民工加快適應城市的生活節奏,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可,增強自信心。

其次,社區要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涉及農民工權益的各項政策。國家和當地政府的各項有利于農民工的政策需要通過社區來具體執行,社區在新生代農民工心目中就是黨和國家的代言人,社區如何對待他們,就是黨和國家如何對待他們,因此,要高度重視社區在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各項政策過程的基礎性作用。當地政府應把社區納入政府日常考核體系中加以管理,確保中央和當地政府的各項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最后,社區要積極主動地做好新生代農民工相關城市適應性工作。社區要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加快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城市社區帶給他們的溫暖,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激發他們積極融入城市社會的熱情,減輕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幫助他們建立與用工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聯系,通過社區對接,保障新生代農民工的權益不受到侵害。

(三)組織、單位的支持

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的生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僅需要中央、當地政府、社區的全力支持,還需要社會上的組織、單位加以支持。社會組織、單位除政府系統之外,還包括公益性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國際組織等,這些組織、單位對新生代農民工加快適應城市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例如: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宣傳,就需要媒體相關單位和組織,他們是化解新生代農民工與市民之間隔閡的重要力量,通過媒體的正面宣傳、深度報道,能夠增加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過程中的支持力量,并引起社會對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狀態加以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社會組織、單位要積極做好政策的承接,緊緊圍繞當前加快推進農民工各項優惠政策的推進,只要整個社會都動員起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利于新生代農民工的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四)民間社團的支持

民間團體是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之外重要的支持力量。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性過程中存在心理障礙等問題,民間心理救助團體就幫助他們開通熱線,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性過程中存在找不到對象的問題,民間團體就幫助他們牽線搭橋,讓他們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當新生代農民工要自己創業,就有民間資本形成投資團體,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夢想。民間團體正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加快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幫助他們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適應體系。很多時候由于政策的缺失,民間團體能夠彌補政策缺失帶來的不良后果,保障了我國社會的穩定。

要積極推進民間團體幫助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這項工作,從政府層面要給予積極的支持,從民間角度,要建立活躍的民間團體管理制度,不能過于限制他們的公益性活動,尤其要推動跨地區、跨國界的公益性社會,從世界范圍內幫助新生代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和工作。目前,有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出國打工,他們兼具新生代農民工與外出務工者雙重身份,其心理和環境的壓力比國內的新生代農民工還要大,除了當地大使館和中資機構的幫助外,跨國界的社會團體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幫助當地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到當地的社會,減輕了他們的心理負擔,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五)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支持

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支持需要建立在外因與內因的基礎之上,外因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涉農組織能夠真正建立起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自我的機制,在思想上積極做好引導;在行動上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完善的機制,不斷完善適應城市過程所需的文化和心理素質,提高適應城市的基本生活能力;在資金、項目上要優先考慮,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過程中能夠通過自我提升,實現適應程度的加深。內因是新生代農民工對適應城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正確的看待,主觀上要積極向上,力爭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身份的轉變和經濟地位的升級。很多新生代農民工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一些企業的中級管理者,甚至企業的老板,在城市適應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事業,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責任編輯:吳之銘)

參考文獻:

[1] 景曉芬.“社會排斥”理論研究綜述[J].甘肅理論學刊,2004,(02).

[2] 文小勇、石穎.“三農”問題:社會公正與社會排斥[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5).

[3] 潘澤泉.社會網排斥與發展困境:基于流動農民工的經驗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7,(02).

篇3

根據縣文明辦《關于開展“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我鎮中國幸福家園建設實際情況,決定在全鎮開展以“愛護新的家園、改進生活習慣、培養文明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進一步推進我鎮全民素質提升工程工作的實施。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抓住災后恢復重建和全域建設中國幸福家園契機,適應新家園建設形勢,順應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新期待,大力開展以“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為主題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群眾珍惜物質家園建設成果,養成健康文明生活習慣,融入現代文明生活,弘揚和傳播良好社會風尚,促進“三基地一窗口”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國發展模式、發展道路勃勃生機的窗口),展示全縣恢復重建后的現代文明新景象。

二、活動目標

1、建設新家園。要抓住恢復重建和建設中國幸福家園契機,引導群眾自己動手、共建家園,切實搞好房前屋后清潔衛生,維護好公共場所環境秩序,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全縣環境面貌的改善,做到村容整潔,環境優美。

2、倡導新生活。適應群眾求知、求樂、求美、求富、求健康的需要,廣泛普及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的科學知識、醫療衛生和健康知識,大力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引導群眾主動移風易俗,轉變陳規陋習,樹立遵紀守法、勤勞節儉、清潔衛生、珍惜健康、保護環境等觀念,養成現代生活習慣。

3、弘揚新風尚。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重點,以提升全民素質為目標,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群眾形成知榮辱、講正氣、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促和諧的社會風尚。

三、活動內容

l、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主題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形成與災后恢復重建巨大成就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抓住“三基地一窗口”建設契機,充分利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歷史進程、建設成就、巨大變化及生動事例、先進典型,利用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生動實踐,培育群眾感恩奮進精神,引導群眾珍惜物質家園建設成果,愛護好、維護好新家園。

2、大力開展環境治理活動。根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整潔”和中國幸福家園建設的要求,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標準,加快鎮村環境治理活動。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七進”活動,廣泛開展“美環境、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大力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繼續強化對“亂吐、亂扔、亂倒”行為的勸阻和治理,組織群眾清理垃圾、污水、雜物,開展植綠護綠活動,避免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亂貼亂畫等現象,引導全鎮群眾自覺維護好新村新房的清潔衛生、環境秩序,推動全鎮城鄉環境面貌的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3、大力普及文明禮儀知識。通過宣傳欄、廣告牌、村(居)民學校、宣傳單等形式,大力普及社會禮儀、生活禮儀、職業禮儀常識,普及健康衛生知識、環境保護知識,引導群眾增強村容整潔、環境保護意識,養成文明衛生習慣。通過文明禮儀知識宣傳、不文明行為勸導、星級文明戶創建、愛國衛生運動、植綠護綠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扶貧幫困活動等,增強干部群眾的公德意識、文明意識、環保意識。組織發動群眾,制定《城鄉居民文明衛生公約》、《村規民約》、《職業規范》、《行為守則》、《衛生保潔制度》等,引導群眾在生活實踐中自覺遵守、自我約束、自我提高,增強學文明、講文明、傳文明的自覺性。

4、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文明村鎮、文明樓院、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選擇一批恢復重建工作扎實、成效顯著,以及中國幸福家園建設中確定的“幸福村莊”,要啟動“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按照“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總體要求,進行文明村鎮創建培育。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充分發揮道德協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革除陋習,形成與新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四、活動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各村(居)委會、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按照“三基地一窗口”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實際,認真制定關于“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活動實施方案,迅速作出安排布置,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篇4

為了使調研結論更加真實、更加全面,調研團隊選取了中山市東區、石岐區、古鎮鎮、民眾鎮、坦洲鎮為研究對象,采用查閱文獻資料、走訪當地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深入調研。其中,問卷發放1 000份,收回有效問卷732份,調研結果如圖1所示。1民生土程連貫性強,注重民眾參與,充分體現了民眾需求   

調研結果顯示,中山市委市政府及各鎮區政府部門在實施“民生土程”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自2013以來,中山市大部分民生土程是由市民投票選出,其內容涉及全民治安、水環境整治、交通建設、食品安全、醫療服務、學前教育、社會保障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各個方面。群眾表達的渠道暢通,民主參與機制得到了有效延展,將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施政出發點,將少’一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實施民生土程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培育了公民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據調查,群眾最關心、訴求最強烈的問題,如綜合治水、道路暢通、醫療服務、助困養老等需求,均被相關部門列為重點督辦的民生土程編入土作計劃。如中山市東區花苑社區向社區居民公示民生實事的計劃及進度,并設置問題反饋渠道,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社區建設與發展的權利,切實解決居民實際需求。再如石歧區的“居家養老”服務,東區花苑社區的“陽光雨露”土程,坦洲鎮順利完成“農保轉城保”并實現全覆蓋。以及其他各鎮區完善設備并建設了多功能的老人活動中心,都直接惠及弱勢人群。保障民生,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

2民生土程明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環境,增強了   

社會便利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中山居民中有88. 65%的市民對本區域民生土程建設和取得的成果表示滿意。其中“道路交通問題”和“社會治安系統”的認可度較為突出。以民眾鎮為例,2014年民眾鎮黨員干部在“下基層,進萬家”活動中了解到群眾反映最強烈、需求最迫切的問題之一就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當年鎮委鎮政府就將“六百六路、最后一公里”納入該鎮十大民生土程,列為重點督辦任務,在投入約5 000萬兒對六百六路進行全面改造的同時,著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近期“最后一公里”之打寶路的建設完土,得到了周邊居民的熱烈慶祝,民眾鎮政府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民生土程答卷“最后一公里”土程不但是民眾鎮的重點民生土程,也是整個中山市的重點民生土程。在石岐區,調研團隊通過查閱石岐區民生土程建設負責人提供的關十民生土程的資料,例如“石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簡報’“石岐區興中少’一場城管土作站正式啟動土作簡報’“城管公安聯勤土作點土作制度”等,對石岐區民生土程的發展歷程有了清晰的了解。由此,也理解了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的原因:社會治安體系的不斷完善,如東區的“垃圾屋改造”“心愿墻,‘義剪屋,“自愿管家,‘小區封閉式管理”鄒口光雨露土程”等民生土程的實施,推動了社區各方面的發展,提高了社區及周圍民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了社區及周圍民眾的生活環境。早在2010年古鎮鎮政府就全力推進“三個一”民生土程,即“人人有一份土作、人人有一份社保、人人有一份醫保”。這項惠民土程使全鎮約6萬名農村戶籍人員正式享受基本門診醫療保險待遇,從而使該鎮“門診有保障、住院有統籌、重大疾病有補充”的醫療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居民幸福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3民生土程建設切實促進了鎮區經濟發展,優化了社會結構,保障了區域經濟穩步增長    接受問卷調查的市民中,有36. 20%的市民認為民生土程建設“有利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24. 30%的市民認為是“吸引資金,促進鎮區建設和改革”;有19. 80%的市民認為是“吸引更多的外來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有17. 10%的市民認為是“提高本鎮區的知名度”(見圖2)。以古鎮鎮為例,實地調研古鎮鎮可以發現,古鎮鎮許多突出的建設成就,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公園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宜居環境的不斷優化,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和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優化了古鎮人口結構,不斷激發社會活力,使古鎮創新創業氣氛濃厚,經濟發展動力十足。此外,古鎮鎮在教育方面全力投入,從2007年開始實施的十五年義務教育到近年來設立的社區學院、村辦幼兒園等,為古鎮長遠發展和人才引進提供了保障。這些都明顯反映出古鎮鎮對民生土程的重視,以及取得的成效。

篇5

    所謂旅游城市,指具備良好的旅游資源,旅游業比較發達、在國內或國際旅游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城市。依據不同旅游資源的類型,可將旅游城市大致分成以下幾類:(1)自然資源型;(2)歷史文化型;(3)政治經濟中心;(4)交通區位優勢。

    眾所周知,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風光名勝和人文景觀。同時,城市所提供的各種完備的服務設施以及獨特的旅游享受,使得城市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區域旅游的中心。

    二、城市旅游發展條件

    1.城市旅游資源。除了以高質量、獨特的旅游資源為依托的傳統旅游城市以外,現代城市也以其方便的交通、發達的城市經濟、優越的商務與購物環境、先進的科技與信息、完善的設施與服務、豐富的文體活動、現代化的建設風貌、獨特的地方文化等,對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因而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

    2.城市形象。作為城市旅游載體的城市,無論是其外在的環境,還是內在的“素質”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或感受,而城市整體形象是城市自身各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包括城市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與管理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質等。

    3.城市的文化內涵。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固然需要經濟實力來支撐,但城市給旅游者印象最深的常常是它的文化特色,如紐約、巴黎、北京等馳名世界的城市,它們對旅游者的魅力是文化,是文物古跡、博物館、大劇院、社會的文明度,城市文化特征與文化設施。而這一切決定了城市旅游的特色。

    三、城市旅游項目開發

    (一)傳統的觀光旅游

    觀光旅游是以游覽觀光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它是滿足廣大旅游者對于不同于自己居住地的異國他鄉及其自然、人文風貌的追求和興趣并增加新的體驗與經歷而開展的一種旅游活動。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現代建設成就等都對旅游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觀光旅游將隨著專題、專項旅游的發展而同時發展,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二)城市文化旅游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因而在旅游活動中對文化知識的了解及要求越來越高,應開辟寓文化、知識和教育于游樂活動之中的特色項目,以滿足各層次旅游者學習文化、了解歷史、探求知識的需要。

    (三)民俗旅游

    這一旅游主要是利用各城市特有的民族風情、地方習俗和節慶采風而開發的一種專項旅游活動,這是了解不同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方式、文化差異的最好形式,主要包括民俗文化旅游、藝術節慶旅游等。

    (四)公務和商務旅游

    公務、商務旅游是目前國際旅游活動的一個重要類型,一般包括會議旅游、商務旅游和展覽旅游三種形式。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近20年,公務旅游每年以10%~20%的速度迅速增長,亞太地區尤為顯著。

篇6

稅收首次超億元,達到1.13億元,同比增長49.7%,是我市第二個稅收超億元的鎮。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大幅增長,達3385.9萬元,同比增長31.7%,全市排第二,(08年可能第三,赤溪因**電廠全面發電,稅收、財政收入大增。)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全年新增項目19個,按照市的統計方式計算,我鎮兩年累計合同外資4482.42萬美元,完成任務的194.89%,實際利用外資1651.09萬美元;內資7980.80萬元,完成任務的177.35%;三項指標綜合得分87分,全市排名第二;新希望、大乘、海大等4家飼料公司、傅誠紡織和華海通石油公司順利建成投產,增強了今年經濟增長的后勁。

三高農業有新的體現,成功試養泰國、澳洲筍殼,已被定為**市科研開發項目;引種臺灣水果蓮霧豐收,創造優質水果品種,是目前**最貴的水果,創造了大江品牌;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投入資金153.5萬元,全面完成15項水利工程。

成功獲得六方共建“中國傳統家具專業鎮”榮譽稱號,并于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傳統家具專業鎮”簽約揭牌儀式暨**中國傳統家具繼承與發展論壇,有力地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

工業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繼續完善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增低壓供電線路6.5公里,改造低壓舊線路10多公里,投入300多萬元改造大江Ⅰ線。

以上所得的經濟成績,是全鎮企業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各職能部門、村(居)委會相互支持配合、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外來投資者和務工者積極參與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鎮經濟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如產業結構不優,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效益不理想;村鎮建設規劃仍不盡人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開發區建設進度較慢,新增財稅源亮點不多;財力不足,社會事業欠賬較多;安全生產、土地利用、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和維護穩定等方面的壓力較大。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是落在我們肩上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創新巧干,奮力實現大江新跨越。

**年是關鍵的一年,今年指導思想是:以共建“中國傳統家具專業鎮”為契機,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狠抓招商引資,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向“打造工業強鎮、構建和諧大江”的目標邁進。

今年重點要做好以下幾件工作:

一是為企業做好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全鎮各級部門單位要自覺服從服務于加快發展這一大局,牢固樹立“政府就是服務”的理念,認真落實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主動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千方百計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靠前指揮,認真解決企業和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和順利完成。經濟部門要多做調研,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其他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共同打造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形成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是跟蹤落實江東工業區已落戶項目的建設上馬,改變該區的現狀,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同時充分利用閑置的土地和廠房,積極進行招商選資。

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完善建設基礎設施,努力改善我鎮的投資環境。

1、加快大江出口里坳路建設,力爭上半年完工。

2、積極爭取、力爭上半年麥巷路改造工程開工。

3、積極創造條件,配合市政府,爭取高銅線水步至大江段早日開工。(去年已順利爭取了市政府把這條路列為**07-08年第一號工程)

4、積極爭取和配合市供電部門在江東區建設一座11KV的變電站,以及改造麥巷線路。

篇7

北京申奧成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認可,是中華民族正在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結果,也標志著又一個推動中國快速發展進步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對北京而言,舉辦一次奧運會,對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環境改善、社會進步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據有關方面宣布,北京市用于奧運會的投資就將達到2800億元,其中180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將使北京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步伐大大加快。如此巨大的投資,無疑對北京和全國的經濟都會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據測算,7年間全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可增加0.3至0.4個百分點,因舉辦奧運會而增加的就業崗位就將達到200多萬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市場,而且還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世界各地的商家無不看好這個市場,無不想在這個日益龐大的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筆者認為,中國的實業家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百年不遇的良機。

那么我們如何搶灘奧運市場呢?這確實是值得我們每位實業家認真思考、冷靜對待、周密論證的課題。

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我們首先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積極介入自身有競爭力的行業和項目。這就是知已。同時,要廣泛了解和掌握奧運需求,有針對性地參與有關行業與項目的競爭。尤其是要有和較強的創新意識,拓寬視野,獨辟蹊徑,拾遺補缺,在奧運大舞臺上表演出威武雄壯的戲劇來。例如“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就是個大概念、大目標,也是這次奧運會的特點所在。圍繞這三個大的方面,我們就應該從中找出適合本企業的行業和項目。僅以建材業為例,在北京未來7年2800億元的巨額投入中,用于修建地鐵、輕軌、高速公路、飛機場就達900億元,奧運會場館和設施投資達140多億美元,還有5年內將要完成900多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18平方米的投入,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商機多多,關鍵在于如何捕捉和把握。在積極搶占奧運市場的同時,還要防止那種盲目地、超需求地、一哄而上的惡性競爭,避免和減少不良資產的形成,努力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既使企業能夠在奧運市場中占有一定份額,又能夠使企業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中國“入世”,從總體上講,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或多于挑戰。機遇主要是四方面:我們具有的勞動力優勢將會得到進一步體現,每年可增加1100多萬個就業崗位;我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已經明顯改善的投資環境對國際投資者將產生極大吸引力;我國技術創新環境的改善和貿易環境的優化,將為國內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供較為寬松的、穩定的多邊最惠國待遇;服務業的擴大開放,有利于提高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而挑戰則主要表現在企業內部;一是不少企業經營機制不順,管理水平不高,按國際慣例經營的能力較差;二是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效率低下,國際化經營的競爭能力不強;三是許多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生產成本較高,面臨遭受國外同行業沖擊的威脅。

篇8

(關鍵詞)經濟報道 市民視角 策劃 服務功能

貼近讀者、貼近群眾,使得一個時期以來都市類報紙在與其它報紙的競爭中后來居上,獨領。短、新、快、活,成為都市報新聞的特點與優勢。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成了都市類報紙的劣勢。對可讀性、服務性的狹隘理解和追捧,使得這類報紙往往只關注于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和生活服務類新聞等,而對關注社會發展的主流問題,并能及時反映當地政治、經濟、文化動向,滿足讀者思想需求的報道往往不夠。

中國已經進入WTO時代,以社會新聞起家的都市報將以怎樣的戰略設計贏得新的競爭?都市類報紙幾乎同時以不同的方式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了經濟新聞,用有別于傳統綜合類報紙的話語解釋經濟。

都市類報紙的經濟報道,要求經濟報道變指導性為服務性,變從生產者出發為從消費者出發,以市民視角,用市民語言,觀察分析、傳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或市民關心的經濟問題、經濟現象,大量報道與市民相關或為市民關心的經濟信息,剖析市民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提供廣泛而到位的服務。

在具體報道中,突出兩個重點:為城市建設造勢,為市民生活解渴。城市是市民賴以生存的家園。城市建設事關市民切身利益,一座橋梁,一條道路,一個廣場,一項工程,市民都極為關心。城市的點滴變化,市民都為之高興。這些既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又是市民百姓關注的熱點。為城市建設造勢,是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唱好祖國頌、社會主義頌、改革開放頌的需要。一張大眾化、區域性極強的媒體,通過所在地的城市建設成就唱好“三頌",以日新月異的變化鼓舞人心,是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都市類報紙在組織大量的城市建設動態性報道的同時,還應著眼于強化新聞性及其思想性,精心策劃從宏觀上出深出新的報道。武漢市第三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楚天都市報》發表消息《武漢,不再為橋“激動’’》,以人們對大橋的“情緒演變’’為新聞眼,通過人們的感覺趨于“平淡”,折射出時代變遷的“不平靜’’。這則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的報道,獲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為市民生活解渴,就是要為市民提供實實在在、一點一滴的服務。這種服務主要包括生活信息服務、辦實事和釋疑解惑等。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求醫問藥,只要與市民生活相關、對市民生活有幫助的實用信息,都應該見諸報端;對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記者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進行救助,為市民解決實際困難。

都市類報紙在采取更為貼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取向,保持都市生活報紙經濟報道大眾化不動搖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經濟報道的新聞性、必讀性,圍繞市民關心的問題加大策劃力度,主動介入策劃報道各類經濟活動,嘗試在區域經濟生活中扮演活躍的角色,以期擴展服務功能,干預經濟生活,這是都市類報紙經濟報道努力的方向。

作為區域性主流媒體,都市類報紙在競爭加劇、市場細分明顯時,可以主動介入某些領域策劃實施經濟活動,這是強化經濟報道的有效途徑。都市報對于當地讀者和區域經濟的影響不可替代,相當接近,因此它在這方面比其他報紙更有發揮的空間。尤其對經濟專版來說,因為報紙介入了可操控的經濟活動,報道和版面因此有了興奮點,有了動態感,服務性、接近性因此而增加。 對于區域經濟而言,在一個時期內會有熱點、焦點出現,都市報身臨其境,天時地利人和,可以根據讀者的關注度,捕捉熱點、焦點介入,甚至擔當這些經濟活動的主辦者。通過主辦一系列經濟活動,讓經濟領域向都市報敞開大門。豐富多彩的經濟生活每天都是新的,都市報完全可以在讀者關注、市場需求的結合點上,捕捉時機、策劃經濟活動和事件,使經濟報道每天都展露新顏。在主動介入策劃一些經濟活動的基礎上,對于讀者關注度較強、市場細分程度較高的經濟領域,都市報完全可以從中發掘服務功能,塑造自己的名牌活動,從長計議,做強做大。

篇9

一、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這種氛圍中,師生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參與進來,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學的開心,老師也會教的舒心。為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放下架子,作學生的朋友,真誠坦率的親近學生,交流感情,互動合作。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認識到學生是主體,老師只起引導點撥作用,避免“滿堂灌”。因此,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使他們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提倡教學相長,精講多練,把時間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昂揚的學習狀態。

二、抓住教材,以本為本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于以往教材改革,只是內容的增減刪補,而是努力體現素質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知識新, 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特別在形式上,力求直觀性,多樣性,趣味性。教材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用大量的生活案例來闡釋觀點,又以觀點統帥材料。因此,領會教材,以本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案,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與學生一道,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案例,揭示觀點。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全面理解把握教材,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才會在這種教學中知識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

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象、視頻,動畫等形式于一體,它以聲,色,文,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腦等多個器官,使知識的容量增大,內容更加充實,形象更加生動直觀,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易于學生接受,。它所創設的教學情景,能激發興趣,啟迪思維,能彌補教材中所不具有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手段,提高思品課的教學效果。再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目的要求,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收集相關資料,利用互聯網,下載有關信息、圖片,制成課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這樣,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還能克服在課堂教學中因時空的限制,所帶來的諸多不便,收到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四、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10

據悉,2015年年初,商會與黑龍江省駐京辦聯合舉辦了“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推介座談會”和研討會,組建了該省在京綠色有機食品銷售聯盟,對120家綠色食品直銷店和11家旗艦店進行了整合,統籌推進在京綠色食品營銷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黑龍江企業商會開展在京綠色食品營銷工作以來,各相關會員企業年銷售本省綠色食品10萬噸,銷售額近30億元。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公布,黑龍江墾區現代化模式榜上有名

新華網

近日,農業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次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探索與實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報告》,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經驗歸納提煉為七種模式,為相同區域、相近發展階段的地區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可供借鑒、可以復制的路線圖。

黑龍江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模式。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要目標,逐步形成以大農機、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為主要特征,高度機械化的勞動節約型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模式,適宜在我國人均耕地資源相對較多的吉林、黑龍江、新疆天山北麓等地推廣。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已占全省總播種面積的30%

東北網

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了解到,黑龍江省總播種面積為22162.6萬畝,其中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7200萬畝以上,占全省耕地總播種的比重可達30%。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以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絕對領先的基地建設,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基地面積最大、實物產量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省份。

發展綠色食品經濟不僅對農業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發展綠色食品提高了農產品競爭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并帶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目前,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已有1200戶左右,其中綠色食品企業占50%以上。綠色食品開發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發展綠色食品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通過綠色食品開發,該省探索出一條依托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目前,該省綠色食品開發主產區土壤環境指標、江河水質和空氣質量均高于國家標準。村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產區域杜絕了污染企業入駐,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黑龍江綠色食品將組團亮相中食展 為唯一“榮譽省”

曲靜

由法國高美愛博展覽集團和(中國)商業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SIAL China 2015中食展),將于5月6日~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將組團亮相中食展。這是記者日前從中食展哈爾濱新聞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中食展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大、最權威的國際食品飲料商貿展。將分為六大特色主題館,包括酒世界館、休閑食品館、中央廚房館、食尚精品館、高端飲品+健康食品館、綠色農業館。預計將有海內外2800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115000平方米,達到10個專業展館,專業觀眾和買家預計達到65000人次。

龍江綠色年貨閃耀京城

張桂英

以“綠色龍江中國糧倉”為主題的2015黑龍江綠色食品年貨大集1月22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熱鬧開場。來自黑龍江省省內160多家參展企業的12大類、2000種綠色有機農副產品,讓正準備購置年貨的首都人民喜出望外。大集開幕當天火爆異常,購銷熱烈。

黑龍江省省農委綠辦主任李旭介紹到,本屆年貨大集由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聯合主辦,展出總面積3000平方米,展品中精品云集,優勢突出,以大米為主的糧食產品占35%,食用菌及山特產品占26.3%,各類藍莓產品占12.2%,薈萃了我省優質農產品的精華。

為了讓首都人民更詳實地了解黑龍江綠色食品發展的現狀和優勢,大集上,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還舉辦了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成就展。利用圖片、圖表和實物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我省10年來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的發展成就,看了令人耳目一新,備受鼓舞。

遜克縣獲批省級生態縣增添綠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