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新聞報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1 02:17:00

導語:體育新聞報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新聞報道分析論文

一、美國報刊的體育新聞發展史

美國報刊的體育新聞是與美國的體育運動同步發展的。在最初的150年里,美國人對體育運動并不重視,業余活動的休閑性更重于競爭性。到了18世紀末,人們對體育運動的愛好急劇升溫,體育運動成為美國社會的一種新興力量,由此帶動了體育新聞的發展。

1829年,美國第一份運動雜志《美國賽馬與運動雜志》問世。19世紀30年代《時代精神》等運動刊物的問世,預示著美國的體育新聞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830-1865年這一時期,被認為是體育新聞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在這一時期的便士報上,體育報道,尤其是關于賽馬、冰球、職業拳擊的內容被廣泛采用以吸引讀者。不過在那個時候,體育報道大多是由報社其他部門的記者撰寫的。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報刊的體育新聞報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范圍也不斷拓寬。19世紀70年代,體育報道開始了有別于其他新聞品種的第一步。《紐約世界報》率先成立了專門的體育部。很多大城市里的主要報紙聘用了受過專門訓練的體育編輯,還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體育撰稿人,風行一時的黃色報刊對體育新聞尤其重視,其俚語話和幽默詼諧的風格也逐漸成為大多數體育報道的風格。1895年,《紐約日報》為了擴大發行量,開辟了第一個體育版。自那以后,在很多報紙上,體育報道漸漸有了單獨的版面、獨特的版式和寫作風格。

1920-1930年被認為是美國體育新聞的黃金年代。1890年時,體育報道在一張報紙中的比重,平均只有4%,而到了20世紀20年代,這個比重升高到了16%。體育運動成為整個商業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對經濟體制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體育新聞報道的市場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之后,體育報道的重點開始從大學運動轉移到職業運動,體育新聞的報道范圍也從傳統的棒球、拳擊、賽馬等項目擴展到職業橄欖球、職業籃球等項目。1945年,美聯社專門為體育新聞報道設立了一條專線電纜。兩年之后,地區性專線電纜投入使用,這進一步使體育新聞的報道范圍從大城市擴大到其他地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電視的介入,印刷媒體的體育新聞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興趣不再只集中在賽場,記者們開始注意到會議室、訓練館等地方。“結果,電視的出現不但沒有取代報刊的體育報道,反而促進了其報道的力度。”

二、美國報刊體育報道的現狀與特點

美國的報刊無論大小,都對體育新聞報道極為重視。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體育新聞報道在整個報紙新聞報道中所占據的較大比重,也體現在每個報社體育部記者和編輯人力資源的配置上。

美國的報紙通常都有好幾疊,幾乎不論什么報紙,不論哪一天,體育新聞都有專門的一疊。美國報刊重視體育新聞,不僅體育新聞的量比較大,而且體育新聞的地位也比較高。在《今日美國》這樣著名的大報上,重大的體育新聞常常被放在第一版的顯著位置。

曾有人作過一個統計,“隨機抽取的12周60份《今日美國》報中,頭版關于全美重大體育賽事的報道有41次,其中有21次是在頭版正中以2到3個寬欄的篇幅加以報道,且都配發了大幅彩色照片,十分搶眼。其余20次在報頭左邊或右邊以小幅圖片的方式加以簡介,具體內容在體育專欄中加以詳細報道”。即使是《華爾街日報》這樣純粹的金融類報紙,現在也在其周末版中辟出了半個版的體育新聞。

著名的《華盛頓郵報》有大約800名記者和編輯,其中體育部的記者編輯有七八十人。《巴爾的摩太陽報》大約有150名記者,其中體育記者有20多人。在筆者走訪過的一家社區報紙中,總共15名記者中,有5人是體育記者。這樣的人員比例,遠高于我國一般綜合性日報體育部人員的比例。

美國報紙的體育報道有其鮮明的特點。從內容上看,報道主要集中在棒球、職業籃球、冰球、拳擊、橄欖球等少數幾個美國大眾普遍喜愛的運動項目上,而大多數其他的運動項目(被稱為minorsports)在報紙的體育新聞版面上很少涉及。可以說,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體育新聞報道相比,美國報刊的體育新聞報道涉及的項目范圍是比較狹窄的。尤其顯得獨特的是,在世界各地都廣受歡迎的足球運動,在美國的體育新聞報道中很少提及。而且,即使是那些受美國人歡迎的運動項目,其報道也主要集中在本國的比賽上。事實上,財力遠比中國報紙雄厚的美國報刊,幾乎很少派記者赴海外采訪各種項目的世界錦標賽。

另一方面,在這些相對數量較少的運動項目上,美國報刊體育新聞報道的范圍又顯得較為寬廣。除了日常的重大賽事以外,俱樂部的經營、球員的轉會以及球員吸毒、斗毆等花邊新聞都很常見,涉及到著名運動員的案件更是成為美國報刊競相炒作的焦點。美國報刊體育新聞報道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重視學校體育。在美國報刊的體育部里,都設有專門采訪學校體育的記者。美國報刊認為,學校體育貼近讀者,會使讀者產生親切感,因此他們不僅花較大的力量報道中學、大學的籃球聯賽、棒球聯賽等,甚至辟出專版刊登學校體育的成績和紀錄。這在其他國家的報刊體育新聞報道中是難以想象的。

三、中美報刊體育報道的比較

中美兩國的體育新聞報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賽事報道在兩國都是體育新聞報道的重點,尤其是重大賽事。新聞媒體將奧運會、足球世界杯等大型體育活動作為提高自己聲譽的重要手段。奧運會等重大體育活動對于新聞媒體越來越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是毫無疑問,中美兩國報刊體育新聞報道的差異要遠多于共同點。

首先,從整體格局來看,中國的體育新聞報道呈現出綜合性日報弱、專業體育報紙強的特點,而在美國,恰恰相反。總的來說,美國的報刊市場是一個地方性報刊市場,真正的全國綜合性日報只有《今日美國》一家。美國的新聞媒體非常注重地域的接近性,認為這是僅次于趣味性的新聞要素,因此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專注于本地的新聞報道。現代報紙學指出,報紙具有明顯的地域化特征,讀者也有明顯的地域親近性。美國報業經濟學專家ROBERT·G·PICARD在《媒體經濟:理論與實踐》一書中談到:“報紙生來就是地方性產品,它通過傳送與特定的地理區域有關的新聞和廣告而與之打成一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唐諾·葛瑞姆稱:“我們的經濟學原理是設定地方性報紙。我們知道我們也許能在全美國銷售很大數字的報紙,或者全世界,但我們完全沒有興趣。”美國報刊整體的地方性傾向,決定了全國性體育報刊的困境。雄心勃勃的《國家體育報》在創刊18個月之后就被迫關門,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在中國,據統計,從1985年到1999年,我國的專業體育報紙從12種發展到40余種。2001年上半年《體壇周報》的發行量已達280萬份;《球迷》、《球報》、《足球》都成為2000年報業發行排行榜的領先者。相反,綜合性日報的體育新聞報道依然處于弱勢。“多數日報辦體育新聞歷史不長,還不能說已經擁有一支素質較高的采編隊伍。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日報普遍不大重視體育新聞,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綜合性日報仍不是全部設有固定版面每天報道體育新聞,有些日報的體育欄目還處于每周一期的副刊性質。”

中國綜合性日報在體育新聞報道上的薄弱,使專業體育報刊獲得了很好的發展空間。同時,相比較而言,中國人似乎比美國人更關心自己的城市以外的事情,這使中國全國性體育報刊市場的形成成為可能。“《體壇周報》和《足球報》的發行量都是相當驚人的。它們能有這么大的發行量是因為它們面對的是一個全國性的大市場。在廣大的體育迷中,雖然有強烈的主隊意識,但由于體育比賽是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這就使他們即使更關心自己主隊的情況,也會關心整個比賽的賽況和其他隊伍的情況。這對體育傳媒來說,使他們有可能突破地域的局限,直接面對全國性的大市場,從而獲得驚人的發行量。”

其次,兩國的體育新聞報道呈現不同的風格。總的來說,中國報刊的體育新聞報道往往帶有更強烈的感情色彩,而美國的體育新聞報道更注重客觀性的要求。中國的體育記者存在一種通病,即評論時多意氣用事,情緒化的詞句較多。也正因如此,一些記者養成了寫新聞稿件的套路,贏了就喜,輸了就批,絕對的將比賽的勝負作為寫報道的標尺。

“以情感人”是提高新聞質量和效果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新聞傳播所需要的。新聞報道不可能完全回避感情色彩。體育運動伴隨高度的情感體驗,體育新聞自然而然也就充滿著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受眾帶著明顯的地域性、傾向性觀看體育新聞報道的時候,隨著比賽的勝負,受眾喜、怒、哀、樂的體驗就更加鮮明和強烈。但是,記者過分地放任自己的情感流露,可能帶來不良的后果。如果對事實認知錯誤,情感投入發生偏差,就會放大情緒的負面效應,引起人們感情的失控。中國的體育新聞報道的一大問題,就是記者往往不自覺地成為一個球隊的球迷,以自己球隊的勝負為喜怒,并在自己的報道中宣泄這種“球迷情緒”。這樣的報道心態,是記者不恰當宣泄感情的體現。

相比較而言,美國報刊的體育新聞報道感情色彩要淡薄的多,對于過分情緒化報道的危害也有更深刻的認識。美聯社第一位駐華盛頓記者勞倫斯·格布萊特于1862年這樣寫道,“我的工作規則不準許我對任何事實妄加評判。”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認識到,體育記者不能成為一支球隊的“啦啦隊長”,要求在報道本地球隊時保持更中立的態度。“體育記者和編輯充當主隊啦啦隊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體育記者是以嚴肅、挑剔和細致周到的態度來從事自己的工作的。”

《體育新聞報》的前任體育主編迪克·卡依格爾批評說,在比賽雙方發生爭執時,體育記者經常不能客觀而全面地進行報道,提供雙方的觀點。“他們常忘記了比賽是在兩支球隊之間展開,而不僅僅是主場球隊的比賽。”美聯社前體育部總編威克·滕伯認為,“體育記者長期以來一直是球隊的啦啦隊長,而教練和球員也因此期望報社成為自己的戰績記錄本,并在報道中宣揚自己球隊的明星。可能還需要10年的時間,人們才會認可體育記者作為記者的身份,結束當球隊公關人員的局面。”美國體育新聞的這種變化也招致了一些批評,例如《圣路易斯郵報》的體育編輯鮑伯·布羅格認為,現在的體育新聞風格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前是一味吹捧,現在則是一味地指責。“如果以前的體育報道讓人感到肉麻的話,那么如今的報道則又顯得過于尖酸刻薄了。”但是無論如何,這種轉變的方向是正確的。

摘要首先,從整體格局來看,中國的體育新聞報道呈現出綜合性日報弱、專業體育報紙強的特點,而在美國,恰恰相反。其次,中國報刊的體育新聞報道往往帶有更強烈的感情色彩,而美國的體育新聞報道更注重客觀性的要求。第三,美國報刊體育版面比較漂亮,但是文字并不華麗、生動。中國報刊追求文字的生動活潑,但同時也暴露出在遣詞造句上的一些不足。中美兩國的報刊體育新聞報道都面臨著如何應對電視和互聯網挑戰的問題,而他們采取的對策驚人的相似:一是拓寬體育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二是走娛樂化的路線。

關鍵詞報刊體育新聞娛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