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11 02:53:00
導語:民生新聞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雛形階段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
此時民生新聞的某些構成要素開始在新聞傳播中萌芽。20世紀90年代初,晚報、都市報上的都市社會新聞、市井新聞就是民生新聞的萌芽狀態,這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等。1995年誕生的都市報,一開始就明確定位為“市民生活報”,“全方位報道各市民階層關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體育等各方面的內容”。其“市民新聞”與后來的“民生新聞”在題材選擇與價值取向上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電視熒屏上,1995年北京電視臺的《點點工作室》(1998年改名為《元元說話》,1999年至今叫《第七日》),都帶有了一些民生新聞的品質。1997年北京電視臺的《北京特快》與1999年成都電視臺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現出了民生新聞的一些特點。
2.民生新聞真正生成的標志是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推出的《南京零距離》
《南京零距離》之所被新聞界和理論家們公認為是民生新聞的真正開始,就在于這個節目不但發揚光大了都市報、晚報的民生報道,而且將“實用資訊、生活投訴和社會新聞”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民生新聞的典型范例,進而產生了普遍的“示范”效應,一時間,各電視臺爭相開辦起類似的民生新聞欄目,其中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安徽臺的《第一時間》、湖南經視的《都市一時間》、重慶臺的《天天630》、福建臺的《現場》和杭州臺的《阿六頭說新聞》等。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總監景志剛曾明確指出:“在我們的節目中,既有社會新聞,也有輿論監督,還有生活資訊,甚至時政新聞,反映的都是平民百姓日常狀態下的衣食住行,以致于用任何一種傳統新聞分類概念來概括都是片面和不合適的……我們需要新概念來概括并確認《南京零距離》這類已大量出現在我們新聞實踐中的節目樣態的內涵與價值”。他認為,對《南京零距離》及其同類節目“用舊有的諸如‘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等概念來概括已嚴重辭不達意。也許更適合使用的是‘民生新聞’這一概念。因為,這一概念不僅字面上比較切題,而且內容上比較準確地概括了這類新聞的平民視角以及民主的價值取向這樣一些本質性的內涵?!睆倪@時起,民生新聞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不斷發展完善。
民生新聞走紅電視傳媒的同時,黨報也增多報道民生新聞的版面以加強對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民生新聞成了電視、報紙諸多媒體競爭的利器。
3.民生新聞快速成長階段則始于網絡媒體的加入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這個容納了最多受眾的新勢力媒體加入到關注民生新聞報道的媒體行列中來,它的參與對傳統媒體的民生新聞報道和媒體間的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的加入使民生新聞報道手段更多樣化,傳播速度更快,傳播受眾更廣泛,使民生新聞的輻射面走出了一事一地,一則重大的民生新聞瞬間就可能引起全國甚至全球的關注。網絡媒體的出現也標志著民生新聞報道多媒體時代的到來。
二、多媒體互動使民生新聞報道產生了難以意料的影響廣度與深度
現在應該說是報紙、電視、網絡同時并存的“戰國時代”,從民生新聞傳播的現狀看,這個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形成了既是競爭者,又是合作者與同盟者的關系,他們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互相依存,彼此融合將民生新聞事件的影響力擴展到一個讓人難以意料的廣度與深度,新舊媒體的聯合掀起了一個民生新聞的風暴。
2007年5月到6月間,震動全國驚動中央的黑磚窯事件;2007年10月至12月,引起世界關注的華南虎事件;2007年3月到7月,在全國引發普通百姓和專家廣泛討論的廈門PX事件……都是多媒體交互式報道的重要案例。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單個媒體揭開事件后,本地的其他媒體(包括網絡)開始介入,讓事件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這其中網絡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由于網絡不受地域、時間限制,又將事件迅速傳至各地,直接引發了傳統媒體——全國各大報紙、電視臺的跟進報道,發出大量的追蹤報道。其后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和介入。
2007年6月,《深圳特區報》的一篇《被車撞倒還遭暴打六旬老人身心俱傷》的報道,拉開錢軍打人事件的大幕,接著深圳各電視臺、報紙和網站緊緊跟上,形成多媒體互動推進的第一波;隨后全國各門戶網站、國內各報社、電視臺緊緊跟上,形成全國多媒體跟蹤報道錢軍打人事件的第二波。這是一起多媒體交互式民生新聞報道的典型案例。
下面筆者以自己編輯處理過的深圳錢軍事件個案為例,說明多媒體互動對民生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度。
1.《深圳特區報》揭開了錢軍事件的一角
2007年6月的一天,《深圳特區報》社會新聞部記者石義勝接到一位陌生女士的電話,稱2007年4月,家中的老人上街散步時,遭一車主狂毆,雙方辦了協議解決方案后,車主卻拒不負責且失去蹤跡。職業正義感讓石義勝決定關注此事件。他見到報料人歐陽女士后,被歐陽女士提供的錄相資料震驚:一個60多歲的退休老校長,在女兒居住的小區附近散步,突然被后退中的車撞倒,車主不道歉不說,所而毆打他16分鐘之久,還不斷出言侮辱他“想偷車”,其間有圍觀路人出來勸阻,卻被打人者威脅“誰勸就打誰?!?月12日,《深圳特區報》以《被車撞倒還遭暴打六旬老人身心俱傷》為題披露了這一事件。
2.網絡擴大了錢軍事件的影響力
如果說報紙的連續報道揭開了錢軍的丑惡行徑,讓一批讀者獲悉了事件,那么網絡的介入,或者說傳統媒體對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錢軍事件迅速進入無數受眾的視線。
2007年6月15日,網站上出現了“錢軍行兇”的視頻,這一帖子發出后獲得了強烈反響,當天,深圳新聞網上此視頻的點擊率超過4萬余次,而在該網站聊天社區內,有關錢軍打人的帖子和回帖當天也超過10000篇。網友們幾乎都表達了同一個態度——“憤怒”。一位網友在帖子中這樣寫道:“我是在憤怒和悲涼中看完這16分鐘的視頻錄像的。錢軍,一個年輕人,竟然可以當眾毆打一個可以做他父親的老人,還逼著老人下跪,我在電腦前幾乎聽見那一連串的耳光聲。他是那樣的張狂,他的良心何在?他的人性何在?此時,譴責是人們發出唯一的聲音,懲罰是此刻最應該做的事情”。
3.多媒體互動加速了事件的最終解決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錢軍打人事件的進展,深圳新聞網專門開辟了論壇,幾天時間內,上網友參與了討論,不少市民在網上聲援被打老人,要求“嚴懲兇手”、“一定要治一治這樣的牛人”。網絡民意的洶涌,百度、新浪等門戶網站也紛紛關注事態進展,而網絡快速、多向、無地域限制的傳播,讓這一事件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湖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鳳凰衛視等媒體紛紛跟進追蹤報道。在全國乃至海外強大輿論的沖擊下,錢軍終于受到法律的制裁。
從錢軍行兇打老人事件的曝光,到錢軍在老家被捕,直至錢軍被判入獄兩年,多媒體在這場新聞事件中的滾動報道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展現在世人的眼前。電視利用其畫面、聲音上的優勢,給觀眾帶來了身臨現場的沖擊力;網絡以圖象和文字的快速傳播,網站與網民,網民與網民的密切互動,隨時更新,隨時查看的海量信息形成強大的輿情;報紙以對此事件多角度的深入報道,以對此新聞的深度分析引導輿論;從2007年6月12日起到12中旬,近半年時間里,《深圳特區報》共發表了有關錢軍打人事件的新聞追蹤報道及評論近60余篇。這三種媒體相互融合交互式立體報道加速了新聞事件的最終解決。
三、多媒體互動推動了傳統媒體民生新聞報道的變革
可以說,多媒體間這樣交互式的立體報道是媒體在報道方式上的更新。
首先,傳統媒體獲取民生新聞的線索來源渠道更豐富。
傳統媒體的民生新聞線索來源主要有四個渠道:一,讀者報料;二,市民投訴;三,記者深入百姓生活,獲得的民生新聞;四,從黨政部門獲得與民生有關的新聞線索。而出現網絡后,傳統媒體又多了條獲得新聞線索的途徑,很多記者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查閱本地的網絡論壇,以獲得民生新聞線索?!渡钲谔貐^報》社會新聞部記者就在網絡聊天室內獲悉了網絡“中獎騙局”新聞線索,然后在網上展開了調查,獲悉了受騙網民的上當的經過,發表了《輕信網絡中獎被騙1萬余元》的新聞報道及《騰訊公司提醒用戶謹防騙局》的后續報道。
隨著網絡在民眾生活中充當的角色越來越多,網絡也成為民生新聞線索的重要來源之一。網絡聊天室、論壇及博客等都是記者發現民生新聞線索的好地方。
其次,為應對網絡媒體的“快”(傳播速度快)、“廣”(幅射面廣),傳統媒體在對民生新聞的報道中,也開始進行多角度深度報道,并加大了言論的力量。
在網絡媒體還未形成氣候時,傳統媒體對民生新聞的報道,多是事件性報道,基本為“面”性報道,缺少多角度、縱深挖掘式的報道。因此很多民生新聞流于膚淺、庸俗。網絡加入到民生新聞報道的隊伍后,傳統媒體若仍流于事件表面,則難于與網絡競爭。于是傳統媒體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對事件進行深度剖析,努力為大眾揭開事件的真相,并利用自身與政府關系的優勢,及時傳遞政府對事件的決心與措施,為百姓與政府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承擔起了解惑釋疑、理順情緒、凝聚人心、服務大局、弘揚正氣的責任。同時,在對華南虎事件、廈門PX事件及深圳錢軍事件的報道中,網絡媒體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影響事件發展解決的“雜音”。而傳統媒體作為主要媒體卻通過各種形式的言論,來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營造了和諧社會的良好輿論環境。
再次,傳統媒體在民生新聞報道中開始注重主動運用網絡的勢力。
相比廣播電視媒體、報紙等,網絡在對民生新聞的傳播中,顯現出了一個最大的特點:網民對新聞的參與和加工。受眾通過網絡成為新聞發現、制作、傳播的重要一環。如在對深圳錢軍打人事件的報道中,就有不少網民加入到報道中來,他們在網上不斷發帖,使報道變得更詳盡、更全面、更及時,直接推動了新聞報道的進展。
報紙和廣播電視媒體收集反映的,終究只是一時一地的、有限量的民意、民聲和回應答復,對瞬息萬變的新聞發展缺乏實時追蹤。傳統媒體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為了增強競爭力,同時加大新聞報道影響力度,不少報社和廣播電視臺開始開設自己的網站,傳統媒體通過這些網絡載體,隨時隨地對民生新聞進行低成本的無限量實時跟蹤,同時收集匯聚最廣泛、最真實、最代表“民眾利益”的民眾聲音,并使之與政府、社會管理方、非利益相關方等多方面進行意見交流及對話,形成了一個民生新聞報道的大合唱,一起實現維護
“民眾利益”的可能途徑。
四、多媒體互動下的民生新聞報道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規避新聞暴力。
多媒體聯合介入干預民生事件,強大的輿論很容易加強輿論的強勢權利地位,尤其是網民的參與,在滿足公民知情權,表現百姓現實生活的前提下,很容易非法強行闖入社會個體的私人空間,公開個人隱私。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在貼近群眾,真實再現百姓生活的旗幟下,很容易將普通百姓的隱密之處曝光于大眾面前,將社會個體的行為視為社會整體行為,將媒體變成了逸聞趣事的集散地和批發地,由此降低了媒體的品牌和形象地位,也不利于人們對周圍環境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對錢軍打人事件的報道中,也出現過類似問題:錢軍打人事件曝光后,錢軍所在單位、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家庭電話、身份證號碼,甚至其妻的姓名、工作單位、手機號碼和女兒就讀的學校班級都在網上被一一披露出來。結果出現了錢軍10多歲的孩子在學校門口被人扔東西打的事情。
2.不能形成越權干預的慣性,防止媒體的角色錯位
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中,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占相當大的比例。在此類新聞中,記者所充當的角色是比較模糊的。越權干預司法、立法、執法,或以保護弱勢群體的面目出現,或以政策的執行者和推動者自居,這是非正常的一種表現。
因此,無論是多媒體時代的電視、網絡、報紙交互式的立體報道,還是在視角、立場、意識上的民生新聞,都是中國媒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內容與形式的創新與發展。
摘要本文對多媒體時代助推民生新聞的影響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時代民生新聞
- 上一篇:新聞控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調查性報道采訪特點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