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性報道采訪特點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1 02:54:00

導語:調查性報道采訪特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查性報道采訪特點分析論文

一、調查報道采訪相對獨立

調查記者的采訪活動是一種相對獨立的采訪活動。相對獨立是指調查記者的采訪是一種獨立自主的采訪活動,而不是僅僅依托于某個部門的調查結果。

美國新聞學者威廉.C.蓋恩斯認為:“調查性報道必須是記者原創的作品,而不是公共機構的調查報告;他們所提供的是沒有記者進取精神就不能披露的信息;他們對于公眾具有重要的意義”。①羅伯特.格瑞斯(RobertW.Greence)強調:“在調查性報道中,調查和搜集必須是記者原創行為,而不是另一個人或者另一個組織的調查行為。選題和采訪必須由新聞媒體獨立進行”。②

與此相對應,我國的新聞學者和新聞工作者也越來越認同記者在調查性報道中的獨立調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制片人張潔認為,調查性報道必須符合三個要件,其中第一條就是記者獨立展開調查。南京大學新聞學者杜駿飛、胡翼青在論述調查性報道和批評性報道的區別時指出:“較為重大的批評性報道,大都是在內部已經得出結論的情況下才展開的,有些甚至中可以說是一種情況通報……然而,調查性報道不是這樣,它所報道的新聞事件,最初沒有任何結論,甚至沒有任何線索,全要靠記者的深入挖掘來完成這一過程。”③

在新聞實踐中,每一則調查性報道都滲透著調查記者的辛苦勞動。他們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新聞線索,然后確定選題,策劃調查方案,在調查時,他們要采訪各種消息源,盡最大努力找到第一手資料,尋覓知情人、目擊者。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調查記者還要避開權力集團為他們設置的重重障礙,有時候甚至是死亡的威脅。美國著名調查記者西摩.M.赫什是一個令美國官方感到恐怖的人,因為它的調查性報道總能夠掀起軒然大波。1968年,美國一個連隊在越南廣義省美萊村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一個村子的居民全被殺害,不少婦女遭到性侵犯。西摩.M.赫什偶然了解到一個美軍中尉因為殺害越南平民將被送上軍事法庭的消息后,就沖破重重障礙到監獄找到了這個軍官,從他的嘴里,西摩.M.赫什了解了整個事件的真相,并且寫出了《在美萊,我們瘋了》這篇美國官方極不愿意看到的調查性報道。報道刊出后,數十家媒體轉載,在美國導致了大規模的反戰游行。西摩.M.赫什并沒有就此罷手,他又深入采訪參與美萊大屠殺的美軍士兵,寫出了《美萊四號:對一場大屠殺和其后果的報道》,這些報道最后獲得了1970年普利策新聞獎的國際報道獎。對美萊大屠殺的報道是西摩.M.赫什的成名作,此后,他又采寫了很多有影響的調查性報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對美國監獄虐待伊拉克戰俘的揭露。在采寫這則調查性報道作品時西摩.M.赫什遇到了來自軍方的重重阻力,但是他仍然通過獨立的調查采訪摸清了新聞事實,并且勇敢地公布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調查記者的采訪雖然是一種主體意識很強的采訪活動,但是并不是絕對獨立的,在很多情況下,調查記者的采訪活動需要其他人和機構的幫助,尤其我國的調查記者,更需要國家黨、政機關、司法部門的配合。

因為這首先是調查記者獲得新聞線索的需要。調查記者不排斥個人或者機構提供的新聞線索,只要他們的報道有記者深入的調查,報道的對象是被掩蓋的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或者被忽視的社會問題,那么它的報道就是調查性報道。

調查記者需要其他人或者機構的幫助也是保護自己的需要。很多時候,調查記者面對的是惡勢力,如果他們一味單打獨斗,就有可能遇到危險和不測,許多血淋淋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調查記者在不影響報道實質的前提下主動獲取有關部門的配合和幫助不失為明智之舉。

另外,調查記者并不是“無冕之王”,在他們面前也會有很多法律禁區,有時候為了把調查進行下去,調查記者也必須取得有關部門的配合。2000年,《新快報》記者得到新聞線索:粵西電白縣有人利用BP機準備在高考時組織大規模作弊活動。《新快報》記者立刻派記者進行了前期調查,在初步掌握證據后,報社考慮到舞弊事件牽涉到教育部門及公安部門,作弊事件的調查取證以及今后的處理也必然離不開這兩個部門,于是將這一情況分別向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公安廳作了反映,這兩個部門當即決定派人趕往電白調查。在《新快報》和兩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電白高考舞弊事件被徹底揭露出來,有關責任人受到了嚴肅處理。《新快報》通過這次調查報道既擴大了影響,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廣東省教育廳考試中心負責人說:“這次《新快報》記者深入暗訪掌握的主要線索為破案提供了有利條件,《新快報》立了一大功”。廣東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在對記者表示衷心感謝之余不止一次說:“和公安人員相比,《新快報》記者的暗訪能力毫不遜色”。④

在采訪時,調查記者常常會陷于兩難境地。單純看重報道的獨立性就可能會舉步維艱,有時甚至調查不下去;而過分依賴某些部門又會喪失報道的調查品質,使報道流于一般,有時甚至由于報道了對方提供的不實信息導致虛假新聞出籠。這時候,調查記者需要把握好度,要像一個游走在水火之間的高明魔術師,通過適度的調諧,使水火不容變成水火相濟。

二、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更加科學

調查記者的采訪不是盲目和隨意的,而是有科學的規定和方法,它是一種融合了新聞采訪學、偵查學、證據學、社會調查學等多學科知識的社會行為。

新聞采訪學是調查記者采訪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新聞采訪學是研究新聞工作者采訪活動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它,新聞工作者可以了解新聞采訪的一般規律,明白新聞采訪的一般流程,掌握新聞采訪的基本方法,這些是作為調查記者必須首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如果調查記者缺乏這些知識,他就無從知曉從哪里獲取新聞線索,即使獲取了新聞線索也無法判斷其新聞價值,到了新聞現場,更不會選擇采訪對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采訪方法。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調查記者,我們必須要從打好自己的新聞采訪業務根底做起。

偵查學是研究犯罪活動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偵查部門如何通過科學的偵察手段和技術發現、揭露和證實違法犯罪活動的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目前,偵查學已經發展出刑事偵查學、偵查心理學、現場查勘學、偵查思維學等學科分支。偵查學中的許多知識對調查記者有借鑒價值,比如偵查人員在偵查活動中運用的技術、手段、措施、方法、謀略等等,有人曾經把調查記者稱為“偵探記者”,就是因為他們在調查采訪活動中運用了大量偵察學的方法和技術。

調查記者不但要“用事實說話”,還要學會“用證據說話”。證據是事實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普通的事實,這就需要調查記者掌握證據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證據學是研究在訴訟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的處理過程中,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和其他法律事實以及相關法律規范的學科。⑤而證據實際上是一種認定事實的基本方法,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認識經驗和認識手段。⑥調查記者的報道對象是損害公眾利益的個人或者組織,他們的目的是揭露犯罪,曝光黑幕,因此在調查過程中就需要記者運用證據學的知識尋找可以說明問題的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受害人的陳述、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筆錄、視聽資料等等。

注重證據不但是節目調查的需要,也是調查記者自我保護的手段。調查記者是行走在危險邊緣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上新聞官司。據不完全統計,僅1988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受理的新聞侵權訴訟就達200多起。在第一次新聞侵權訴訟十年后的1996年,全國新聞侵權案件已經超過一千件。到2004年6月底,全國各地發生的新聞侵權訴訟案件達到了三千多件,⑦這些案件中不乏由于調查性報道引發的訴訟。新聞侵權訴訟數量的與日俱增為調查記者敲響了警鐘,在采訪時必須注重證據的搜集,報道中每一個觀點和結論都必須要有強有力證據的支持,這樣,即使調查記者因為報道站在了被告席上也能夠全身而退。

調查性報道有時還要用到社會調查的方法。社會調查方法被引入新聞傳播學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誕生了一種被稱作“精確新聞”的報道方式。精確新聞是指新聞記者在采寫新聞時,運用制作量表、搜集數據、實驗調查、內容分析等社會學研究方法來搜集信息、調查研究的采訪方法。說起精確新聞的誕生,其中還有調查性報道的功勞,在1964年的普利策新聞獎評選中,調查性報道獲得了6項獎勵中的4項,一時間,調查性報道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但是個別調查記者卻無法忍耐調查性報道耀眼光環后的艱苦勞動,就通過記錄傳聞、留言來報道新聞,使調查性報道聲譽受損,人們普遍呼喚一種“科學”的新聞報道方式,后來,調查記者也把一些社會調查方法引入調查性報道,豐富了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手段。

三、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投入較大

調查性報道和一般新聞報道方式不同,它更多地體現著新聞價值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對時新性的要求并不高。由于調查性報道的時間要求相對較低,對客觀事實的深入調查又比較艱苦,所以調查性報道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新聞調查》采訪制作一期節目至少要半個月以上,陳峰報道“孫志剛事件”用了一個多月,王克勤采寫《的哥的姐怨聲載道——揭開北京出租車業壟斷內幕》用了半年時間,《申報》對“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連續跟蹤報道一直持續了三年零七個月。西方國家的記者在采寫調查性報道時花費的時間更多,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揭開“水門事件”的黑幕用了22個月。而美國《費城問訊報》記者畢辛格、彼德爾和圖爾斯基在采寫《法院的失序》這篇報道時,竟然花費了3年多時間。

調查性報道不僅需要記者投入大量時間,還需要他們投入大量勞動,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調查性報道的幾乎所有環節都要比其他報道投入大。例如選題,調查性報道的選題比較苛刻,要求既要是被掩蓋或者忽視的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或者社會問題,還要求有調查的空間和文本的張力,如果新聞事實過于簡單,那么調查出來的報道就不會對受眾有吸引力,正因為有了一個好選題,調查性報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調查記者是在精挑細選之后才開始采訪的。記者的調查采訪是最辛苦的環節,《武漢晨報》攝影記者王浩為了拍攝一伙“飛車大盜”偷盜鐵路運輸物資的情景把自己打扮成乞丐并且裝瘋賣傻13天,終于摸清了這伙人作案的整個過程,他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刊登在報紙上并且幫助公安干警將這個60多人的“飛車大盜”團伙一網打盡。有時候,記者為了能夠調查清楚事實,甚至“踏破鐵鞋、掘地三尺”。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地方報紙與美聯社共同完成了一項關于某研究機構開發財團行賄的調查性報道。那次調查性報道的成功,最終取決于翻騰垃圾場。一開始,記者懷疑該財團有經濟問題,要求采訪,但是遭到拒絕,經過了兩年的辛苦調查,他們掌握了一些材料,但是關鍵性的財務收支記錄一直沒有找到,最后根據勤雜工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了垃圾場,他們穿上工作服,開著推土機,把堆積三年的垃圾場翻了個底朝天,結果真地找到了幾個球箱,在箱子里發現了原始的財務收支紀錄,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寫出了成功的調查性報道。

另外,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是一種危險的“游戲”,威脅和利誘時刻考驗著調查記者的職業精神,調查記者需要有“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信念,才能抵制住各方壓力為公眾仗義執言。

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是一種投入較大的采訪還體現在它的投入產出比上。由于調查性報道的特殊性,調查記者費盡周折采制的報道不一定都能夠刊播,有時候會被無情地“槍斃”。《新聞調查》盡管是中央一級新聞媒體的拳頭欄目,仍然會遇到各種阻力,據統計,《新聞調查》中不能正常播出的節目約占所有節目的10%。

“無限風光在險峰”。盡管調查性報道是一種投入巨大,有時候甚至需要記者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報道形式,但是它仍然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著眾多媒體和記者趨之若鶩,無怨無悔地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四、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更加復雜

相對于其他報道,調查性報道的采訪更加復雜。記者最基本的采訪方法有四種:訪問、搜集資料、觀察和體驗感受(包括暗訪)。記者采訪一般的新聞報道大多只需要運用其中的兩三種,而調查記者在采訪時經常要運用三種

方法,甚至將四種方法綜合運用。

我們以《焦點訪談》2002年1-3月播出的調查性報道為例,看這些節目中運用了幾種采訪方法。注:A代表搜集資料;B代表訪問;C代表觀察;D代表體驗感受。

調查性報道的采訪不僅方法復雜,采訪對象也比較復雜。調查記者要完成一個報道需要跑很多部門,采訪很多人。比如安徽省有一個被判刑的犯人到派出所要求重上戶口時才被發現是一個未服刑的犯人。調查記者在采訪這件事時就調查了以下對象:(1)犯人本人;(2)法院;(3)看守所;(4)監獄;(5)公安局;(6)犯人家鄉;(7)司法專家(8)法律規定(9)司法部門的有關領導(10)其他知情人或者當事人;(11)檢察院。⑧王克勤在采訪北京的出租車市場時采訪了100多名出租車司機,聯系了30多個機關單位和20多家出租車公司。

由于調查性報道投入大,影響顯著,所以采訪環節也相對復雜。《新聞調查》的采訪分三個大環節:選題——前前期調查——前期拍攝。每個大的環節又可以分成一些小環節,比如選題又可以分成選題遴選——選題申報——選題策劃。《新聞調查》的前前期調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環節,據《新聞調查》的制片人張潔介紹,前前期調查指的是在正式拍攝前的前期調研和論證工作,它一般由編導和策劃來完成,就是對事件的新聞源、核心當事人進行核實。為什么要進行前前期調查?是由于《新聞調查》是一個非常大的欄目,攝制組一般由5到6個人組成,兩個攝像一個錄音,加上編導和出鏡記者。這樣一種大的投入,必須保證事實值得《新聞調查》去開掘。但是在目前新聞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很多信息源與事實本身出入較大。前期調研對大投入欄目非常必要,前期調研回來后,會形成一個詳細的拍攝策劃案,經過認可,整個攝制組就到一線進行采訪拍攝,這個過程大概是十天左右。

總之,調查記者的采訪特點決定了調查性報道是一種不同于其他報道的特殊報道方式。調查記者的采訪是調查性報道的起點,它決定著報道的寫作,因此在整個報道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注釋

1威廉.C.蓋恩斯著:《調查性報道》,劉波、翁昌壽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3頁。

2[美]布蘭特.休斯頓萊恩.布盧茲斯史蒂夫.溫伯格著:《調查記者手冊—文件、數據及技巧指南》,張威、許海濱譯,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2頁。

3杜駿飛、胡翼青著:《深度報道原理》,新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第39-40頁。

4新快報《深度陽光》編輯委員會編著:《深度陽光——新快報調查性新聞十大案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2-42頁。

5樊崇義主編:《證據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第12頁。

6陳浩然著:《證據學原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2頁。

7劉海濤鄭金雄沈榮著:《中國新聞官司二十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第2頁。

8歐陽明著:《深度報道寫作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33頁。

摘要調查性報道是一種以揭示真相為宗旨的報道方式,其采訪和普通報道方式不同,具有相對獨立、更加科學、投入較大以及更加復雜等特點。

關鍵詞調查性報道采訪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