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播學下中國傳播體制
時間:2022-09-10 03:12:20
導語:淺談傳播學下中國傳播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播學批判學派概述
傳批判學派的研究多關注宏觀層面的問題,如大眾媒介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等問題,彌補了經驗學派在宏觀層面的缺失;批判學派主要是對現行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批判,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強調社會弱勢和邊緣群體的利益訴求,避免了經驗學派在既有體制下為既得利益者而服務的研究。
(一)政府主導的傳播體制。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傳播媒體經濟歸國家所有,這也就決定了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必須堅持黨性的原則等特點。(二)受法律保護的傳播體制。我國對于傳播制度制定有相關的法律,謠言傳播、新聞傳播等都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相關法律的制定為我國的傳播體制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我國傳播業的健康蓬勃發展。(三)具有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經濟職能是指一個事物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傳播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而社會職能是指一個事物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能夠做出貢獻,傳播行業的積極方面對于社會文明新風尚的形成具有推動的作用,而消極、負面的信息傳播卻會對社會發展產生阻礙的作用。
三、中國傳播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對網絡媒體的管理還不夠完善。近些年來,網絡媒體迅速地發展,各種發表言論的平臺也隨之出現在大眾的生活中,然而,這些五花八門的信息的傳播也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信息的真實與否還需要人們去辨別,并且許多網絡平臺上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所的網絡信息存在詐騙等違法行為,這些情況都是我們應該共同抵制的。正是因為網絡發展迅速,影響難以控制,相關部門還未及時對相關情況做出有關規定,才使不良分子有了詐騙等行為的機會。(二)傳播媒體行業的社會職能還有很大發揮空間。傳播媒體行業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可能還存在一些媒體沒有完全發揮自身的社會職能,而仍然在追求所謂的經濟利益,這就導致整個媒體傳播行業還未完全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從而可能在以后的發展中走上錯誤的道路。(三)政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播媒體的發展。我國的媒體傳播業作為國有經濟下的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導的,我國的國有經濟大部分是由政府財政支撐發展的,因此在每一部分的財政撥款都是有計劃的,導致傳播媒體業在發展過程中缺少了發展的動力,所以說我國的傳播體制在政府主導下相比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傳播體制是缺乏發展動力的。
四、完善中國傳播體制的措施
(一)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政府主導下的傳播產業難免缺乏生機,發展缺少動力,這就需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引進市場投資,為傳播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但是市場要發揮其積極作用,抵制不良競爭,反對虛假廣告和傳播內容的低俗化,千萬不能由于市場的作用而給傳播產業帶來不良影響。(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定法律是制度的保障,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一個國家的傳播體制也要依靠法律法規的保障,為保證傳播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相關部門應該隨著行業的發展,針對相關問題不斷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把破壞傳播業的不良因素扼殺在法律制度的搖籃中。(三)提高傳播媒體行業的服務意識中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在政府管控下的傳播媒體行業也應該提高服務意識,在進行傳播的時候必須堅持真實性的原則,為人民帶來高品位、高質量的信息,為社會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促進社會文明發展。同時,媒體業不能憑借自身影響力大的特點大肆宣傳消極的、引起社會恐慌、擾亂社會秩序的信息,而應該為百姓提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從而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加大網絡謠言散布、非法言論的懲處力度。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其影響范圍廣、擴散速度快的特點日益凸顯,許多不良言論在網絡上通過各種平臺(微博、朋友圈等)散播,其轉發速度是我們難以相信的,低俗信息、反動言論的傳播會極大地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對社會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為此,我們必須對網絡上的謠言散布行為采取嚴厲的打擊措施,確保網絡環境的安全與健康。
五、總結
由于我國社會制度的特殊性,傳播體制也是在社會制度影響下形成的。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說是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國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對傳播媒體的管理既要嚴格也要放松在某些方面的管制,市場則要適當加大在傳播媒體行業的資金投入,相關法律部門要不斷制定適應發展趨勢的規定,社會各界要共同在不斷探索中逐漸完善我國的傳播體制。
參考文獻:
[1]周勁.轉型期中國傳媒制度變遷的經濟學分析[J].現代傳播,2005.
[2]趙子忠.內容產業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3]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M].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
作者:孫藝航 單位:渤海大學
- 上一篇:淺談森林撫育作法及建議
- 下一篇:社會認同效應傳播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