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探索
時間:2022-02-23 09:07:21
導語: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借鑒社會保障適度性的常規測度方法基礎上,綜合了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兩個維度,構建了社會保障適度性的復合指數,并深入解析了其理論和幾何意義。進一步應用該復合指數綜合評價了2019年我國31個省市的社會保障適度狀況。結果表明:綜合來看,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比較適中的省市約占四成,大部分是經濟發展中游的地區;而包括京滬江浙廣東在內的這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其社會保障適度性卻較低,其背后原因可能為經濟超前于社會保障水平而呈現的低適應性;其余20%的省份的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較高,主要是一些西部地區。因此,整體上我國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呈現區域性差異。
關鍵詞: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復合指數
一、社會保障適度性的常規測度方法
僅憑借社會保障支出水平這一個指標無法判斷其適度性,即現狀水平是過度或者不足無法判定,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兩種常見的社會保障適度性測算方法。
(一)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法
事實上,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受眾多因素的制約,這些因素通常分為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其中,經濟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所謂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是指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適應程度大小的一種度量[11]。假設,社會保障水平由經濟因素單方面決定,同時社會保障的發展符合經濟學的分配理論,在此前提下,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適應性程度的測算公式如下:(1)顯然,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CS)是一個彈性系數,表示社會保障支出的變化率(RSL)與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率(RGDP)的比值,代表社會保障支出變動對于經濟發展相對變動的敏感程度。具體而言,當GDP變動1%時,將會引起SL變動SC百分比。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適應性情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a.當CS≤0時,表示社會保障水平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是不適應的,兩者反向發展或是完全脫節的、不相關的。b.當0<CS≤1時,表示缺乏彈性,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水平同向變化,且社保水平增速不及經濟增速,兩者有一定程度的適應性。只有CS=1時,兩者間才是最佳適應狀態。c.當CS>1時,說明社會保障水平增速超過經濟發展增速,表明社會保障發展過快,處于一種超度適應狀態。在研究兩個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常用的方法有邊際分析和彈性分析。邊際分析測算的是兩變量關系的絕對變化率,相比之下,彈性分析考慮的是一個變量對于另一個變量的相對變動而做出的反應,能深刻地把握兩個變量影響的方向和程度,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能夠找出兩個變量間的定量關系,抓住主要矛盾,既簡單結論又深刻。同時,該方法跳脫出社會保障內容本身,從自身結構之外尋找制約因素,經濟發展則是影響社會保障支出最主要的內容。
(二)社會保障適度水平測定法
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測定模型最早是由穆懷中(1997)提出的,在我國應用十分廣泛。他指出社會保障適度水平有其適度下限和適度上限,是一個區間概念[12]。從人口學原理上講,適度下限的標準是實現生存公平,具體來說就是社會保障應該滿足居民的基本生存條件,保障城鄉人民的生存公平;適度上限的標準是實現勞動公平,即社會保障適度的繳費水平與給付水平應體現出勞動機會公平和勞動所得公平。只有同時實現了生存公平和勞動公平,才能實現創造與分配財富的統一。在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的測定模型:()STWSLQHHOPIJEWGDP=×=×=×+++。(2)在式(2)中,SL代表社會保障水平,由社會保障負擔系數Q和勞動生產要素分配系數H歸納得出,Q又可以分解為各項社會保障支出占工資額的比重,OP代表老年人口系數,I為失業保險占社保支出的比重,J為工傷與失業保險占比之和,E為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占比,H的值通常取為0.75。基于國外的經驗,養老與醫療保險占工資比重之和一般不超過老年人口系數,在此以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OP來替代測算,再根據中國已經采取的政策,得出社會保障其余各項目支出占比的上下限范圍。I、J、E的范圍多年來基本保持穩定,那么,社會保障適度水平區間就僅取決于老年人口的比重,若某地區實際社會保障支出水平落入適度區間,則表明其當前社會保障處于適度狀態。適度水平測定法的優點是考慮了社會保障包含的所有項目的支出水平,從自身結構尋找影響社會保障的內容。并且,它可以測定不同國家各個時點的社會保障適度區間,同時能夠測度社會保障支出的超度情況。與適應系數法不同的是該方法關注的是社會保障自身的內容,衡量了社會保障的內部影響,在社會保障涵蓋的眾多需求群體之中,更多的是保障老年人口的權益。
(三)常規測度方法測算結果
本文以我國2019年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的數據為樣本,所使用的相關指標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20)》,老年人口指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社會保障支出為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和社會保險基金支出之和。為了對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性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我們同時利用式(1)和式(2),分析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適應性狀況,并依據各指標的評判標準,對我國各省市進行了分類。如表1所示。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CS=1是一種理想狀態,那么只有當0<CS<1時,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才是比較適度的,以各省市適應系數的均值為依據,將適度區間進一步細分為強適應和弱適應兩個區間。最終的測算結果歸納見表1。上述兩種方法下的測算結果有明顯差異是正常的。從表1可見,2019年我國31個省市中,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CS的值在基本適應區間0~1之間的有14個省市,占比接近1/2,其中處于強適應與弱適應區間的省市各占一半。在其余的省市中,超過半數的省市社會保障水平處于超度適應狀態。由適度水平測定法的結果來看,實際社會保障支出水平處于適度區間內的省市僅有4個,占比約為13%,在其他27個省市中,超前適度與滯后適度的省市數目只相差一個。根據西方福利國家的實踐經驗,其老齡化程度普遍較高,社會保障水平大都超速于經濟發展,過高的社會保障支出造成了債務危機,從而會導致不良后果的出現[13],因此超度的社會保障支出也屬于一種特殊的不適應狀態,保持社會保障支出的適度水平是一種必然選擇。綜合兩種方法測算的結果,社會保障水平適度的4個省市,其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也是適度的。其中,北京和江西是強適應,貴州和云南是弱適應。在社會保障水平超出適度上限的省市中,絕大部分的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是超強適應或不適應。而在社會保障水平低于適度下限的省市中,大多數的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綜上,整體上來看,我國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還處于一個適應性較弱的狀態,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發展的步伐沒有實現一致,兩種測度方法下均達到適度狀態的省市寥寥無幾,這表明我國各省市普遍存在社會保障支出不適度的問題。
二、我國各省份社會保障適度性綜合評價
在適度社會保障水平的眾多制約因素中,根據已有研究,發現其中影響最大的兩類因素是經濟和人口老齡化[14]。如果視社會保障支出為一條“管道”,那么它有其“輸入端”與“輸出端”。首先,經濟發展是擴大社會保障規模的基礎,經濟加速發展會帶來社會保障基金收入的增加,那么自然地,社會保障基金支出擴張,因而,經濟因素從社會保障支出的“輸入端”產生影響。其次,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老年人口是社會保障所覆蓋人群的最迫切需求群體,不斷擴張的老年人群會從社會保障支出的“輸出端”產生影響[15]。故本文認為,不能片面地測度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是否適度,或者片面地測算社會保障水平與其內部構成因素是否處于適應區間。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性應將兩方面綜合起來考察,即社會保障水平與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發展的兩因素的綜合適度性,兩者結合后較之前的單個測度模型的內涵更加豐富。只有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水平、人口老齡化同時處于適度狀態,才能說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是適度的,其中任何一方面不適度,都可能會制約我國的經濟增長、削弱居民福利。在上述的適度性測定法中,測算了我國社會保障的適度狀況。在適度水平測定法中,適度區間的范圍主要取決于老年人口的占比,因此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衡量社會保障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的適應性,而適應系數法測算的是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由于不同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各不相同,社會保障水平與兩者的適度性也不盡相同。為了更加直觀全面地體映出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綜合適度狀況,我們將兩個維度相結合,構建社會保障適度性狀況的二維平面評價圖如圖1所示。圖1中,橫軸表示社會保障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的適度性狀況,縱軸表示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適度性狀況。在選取的2019年的樣本中,絕大多數省市的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CS為大于0的值,部分省市出現了小于0的情況,多半是因為經濟減速慢行,GDP出現了下降。以CS=1和CS=0作為判斷社保水平與經濟發展是否適度的閾值。同時,以全國的社會保障適度區間為標準,若某個省市的社保適度水平中值落入其區間,則表示該省市的社保水平與人口老齡化適應。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將二維平面圖分割為九個部分,在此基礎上,根據各部分的特點,將其分為四種區域類型:適應型、人口適應型、經濟適應型、欠適應型。區域Ⅰ為欠適應型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均不適應。區域Ⅱ為人口適應型區域,區域內省市的社會保障水平與人口老齡化適應,但是與經濟發展不適。區域Ⅲ是適應型區域,代表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均相適。區域Ⅳ是經濟適應型區域,意味著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適應,而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各省市的劃分歸類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見,區域Ⅰ包含的省市最多,超過了總數的1/3,這表明我國大部分省市的社會保障水平并不適度,既不與經濟發展適度,也不與人口老齡化適度。在經濟較發達的省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一般也較高,社會保障支出的增長速度滯后于GDP增速,而在經濟落后地區,政府大幅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導致其增速過快[16]。區域Ⅱ共有6個省市,社會保障支出的剛性增長容易導致其增速過快,引起社會保障與經濟的不適度。高度適應型區域內的省市最少,共有5個,他們的社會保障綜合適度性最強,社會保障水平同經濟和人口老齡化都相適應。區域Ⅳ包含了9個省市,其中上海市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是我國最高的,但是其經濟發達,社會保障水平也較高。另外,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云南、新疆的經濟發展開足了火力,社會保障支出隨之增加。
三、社會保障適度性的復合指數編制
上述適應系數法考察的是社會保障與其外部關聯因素——經濟發展二者間的適度性,而測算社會保障與其內部構成因素間的適度性,則是適度水平法。然而,僅從外部或者內部單方面的適度性研究還比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出社會保障水平與其相關方面的適度性。因此,本文試圖找到一個綜合指標,將內外部因素全部納入其中,以求更加全面地測度其對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的影響。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將社會保障的內部和外部影響兩個維度相結合,構建和編制如下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的綜合指標,稱之為復合指數。
(一)復合指數編制的原理
根據上述思想,將社會保障適度水平測定法與社會保障水平適應系數法以某種方法加以綜合,編制了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的復合指數,用來衡量社會保障適度性的程度。為了行文方便,X、Y、Z分別表示老年人口系數變化率、經濟發展水平增速、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指數。保留老年人口系數,作為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指標,人口老齡化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影響因素?!。?)式(3)中,α=Hk是一常數,H為勞動生產要素分配系數,k表示剔除了養老和醫療保險之外,其他社會保障支出總和適度區間的中間值。從統計的角度看,上述構造的指標Z的確是一個統計指數,它能從影響社會保障的內外部因素的綜合視角,更加全面地反映社會保障水平與之相適應的程度,因而它可以作為測定我國社會保障適度性的復合指數。
(二)復合指數的一般性理論分析
由Z的表達式可知,勞動生產要素分配系數H和k均為既定不變的外生變量,衡量社保水平適度性的復合指數Z,則受老年人口系數變化率X和Y經濟增速這兩因素的影響,Z值的變化幅度就只取決于X和Y的變化幅度。首先考慮X或Y的變動對Z的影響,顯然,X與Y成正相關,而Y與Z成反相關。具體而言,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當老年人口系數變化率X增大時,社會保障適度性Z增大;當經濟發展增速Y上漲時,社會保障適度性Z降低;當X增大且Y減小時,社會保障適度性Z增大。反之則反是。
(三)運用復合指數的實證分析
為了實證考察我國的實際狀況,將31個省市2019年的相關數據代入復合指數模型(3),描繪出各省市的散點圖,就得到了圖3。結合散點圖3,我們根據各省市社會保障適度性復合指數,將各省市的社會保障綜合適度性狀況分為三類,具體的分類結果如表3所示。對于類別Ⅱ中的省份,其社會保障適度性程度總體適中,省份數目占比四成左右。也就是說,這其中的12個地區的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呈現基本適應的狀態。相對而言,社會保障適度性較高的省份屬于類別Ⅰ,省市數目約占20%,復合指數均大于1,這意味著社會保障水平超前于經濟發展或人口老齡化,容易引起債務危機,政府財政入不敷出。而社會保障適度性較低的是類別Ⅲ,包含的省市約占四成的比例,這些地區至少與經濟或者人口老齡化單方面是欠適應的,整體上呈現較弱的社會保障適應性,即社會保障水平滯后于經濟發展和老齡化程度。下面對比表3與表1,復合指數法與單一指標法。類別Ⅰ內的大多數省市,其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均呈現超度適應的狀態,因此其綜合適度性較高。而類別Ⅱ中,包含了表1中適度區間的全部省市,其余大部分省市社會保障支出單方面與經濟發展或人口老齡化適度,所以其綜合適度性比較適中。最后,類別Ⅲ的省市至少有一方面處于不適應區間。整體來看,結論總體上一致,但仍存在一些差異,尤其是區域Ⅱ的結論是單一方法所不能得出的,這也是該方法的優勢所在。
四、啟發和建議
依據上述構造的復合指數,我們將全國31個地區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性劃分為三個類別。類別Ⅰ包含了西部地區經濟水平欠發達的四個省份,其各類企業和人才都相對欠缺,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導致該地區經濟增長緩慢,又由于其人口老齡化程度相對較低,因此造成了社會保障支出相對于經濟水平和老齡化進程來說過高。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充分發掘該區域特殊的環境優勢,建立和完善多層次人才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對于類別Ⅱ中的省市,其社會保障適度性狀況較為良好,這主要是由于該區域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相對適中,經濟也較為發達,為社會保障支出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并且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該地區未來需要進一步升級適應性,注重將社會保障支出投入對人力資本積累有效率的領域,譬如增加對高校、職業技能院校等教育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在類別Ⅲ中,絕大部分省市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其醫療保健設施健全,人們的養生意識提高,從而造成人口老齡化程度較嚴重,甚至超前于經濟發展。相比之下,其社會保障支出顯得不足,呈現為社會保障水平的低適度性。政府今后應重視為老年人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適應老齡化的廣度和深度雙向加速的現狀。另外,因地制宜發展老齡產業,有序推進老齡產業整體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保障收入的提高,實現經濟和社會保障支出的雙向驅動效應。
作者:鄧蔚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價值
- 下一篇: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精細化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