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強縣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2-25 02:32:43

導語:推進文化強縣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文化強縣建設的思考

1湘潭縣文化建設現狀

1.1縣域文化網絡逐步形成。全縣已構建成覆蓋縣、鄉、村、社的文化設施網絡,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為滿足城鄉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創造了條件。目前,縣級擁有縣文化館、圖書館、花鼓戲劇團、電影公司、文物管理所、白石文化廣場等文化企事業單位和公益文化活動場所。文化館已達到文化部縣級文化館一級館標準;圖書館藏書15.7萬余冊,擁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網點,被評為縣級公共圖書館二級館;紀念館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央六部(委)確定為“紅色旅游圣地”、“全國百佳旅游景點之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集電影放映、表演、乒乓球訓練、器械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白石文化廣場集體育鍛煉、休閑娛樂、文藝表演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此外,修復開放了齊白石故居,完成了尹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建成了省電視監控的高標準文化庫房。19個鄉鎮均建有宣傳文化站,鄉(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云湖橋鎮建成投資20多萬元的文化大樓,文化站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全省百強文化站”稱號;石潭鎮建成一棟400平方米的文化廣電大樓,圖書借閱、文藝培訓、活動開展等功能一應俱全。村級文化活動室蓬勃發展,縣城八大社區和50%以上的行政村均建有文化活動室和中心圖書室。1.2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目前,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在縣內普及開展,村村有節目、月月有活動。同時,在節目內容、節目表演形式等方面力求彰顯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如鬧元宵龍獅彩車游城、元宵文藝焰火晚會、石鼓•青山嗩吶、湘潭花鼓戲、皮影戲、剪紙等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項目已成為我縣文化活動的重頭戲,各社區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排練健身舞、腰鼓、獅龍表演等節目,為全縣人民提供了新鮮活潑、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大提升了縣域知名度和美譽度。1.3文化遺產保護初見成效。該縣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省、市、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庫存文物均得到有效保護。故居、齊白石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鼓•青山嗩吶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石鼓木偶和響塘紙影戲被列入湘潭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4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穩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的整體改革,組建了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版權)局和廣播電視臺。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在其內部推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現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方案設置。有序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1.5文藝培訓和創作成績突出。全縣文藝培訓經常持久。縣文化館常年開設聲樂、器樂、舞蹈培訓班,近10年已培訓學員5000多名;各鄉鎮常年開展文藝培訓,參訓人員達12000余人。文藝創作成績喜人。群舞《QQ寶貝》在湖南省“三湘蒲公英”青少年音樂舞蹈大賽中獲金獎,歌曲《江邊有個湘潭縣》在湘潭市“湘人湘歌”大賽獲一等獎,論文《鳴簫牌子與篳管淺談》獲文化部“群眾文化理論論文”評獎活動金獎,新編劇目《花郎緣》、小品《照鏡子》、《太后吉祥》等廣受稱贊。盡管該縣在文化建設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依然較多?;鶎踊顒釉谪S富,但其內涵有待提高;群眾參與面在擴大,其組織化程度有待加強;陣地在拓展,其規模和影響有待提升等。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經費投入不足。經費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的一大難題??h級財政吃緊,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有限,在鄉鎮一層尤為嚴重。盡管對文化經費的投入有文件規定,但真正落實很難到位。除了人頭經費外,縣、鄉用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后。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二是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任重道遠。齊白石文化旅游區項目計劃自1999年實施以來,至今仍未達成預期效果。白石鎮是齊白石大師的故鄉,不僅交通條件優越,而且這里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獨特的人文景觀、齊白石早期藝術淵源、貢蓮等鄉土特產、湘中民俗風情、亞熱帶山區風光和風水、民間傳說等相互融為一體。根據湖南省的旅游發展戰略重點:岳陽-長沙-韶山-南岳-郴州的“名人名城名山名水旅游走廊”,新建的白石文化旅游區正處于這一走廊的中點站,是省旅游重點確定的“長沙-韶山-烏石-花名樓-白石”名城名人胡里游的一部分。該項目規劃面積為20平方公里,主要建設“三區一中心”:白石藝術園景區、蓮花寨景區、紫荊湖竹海景區及中心貿易區。此外還有黎氏八駿藝術館、曉霞賓館等休閑娛樂設施。白石鎮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與自然旅游資源,走旅游開發之路切實可行,前途廣闊。然而為什么從1999年的項目制定到現在的2014年,時隔十多年,這旅游開發卻看不到當年計劃之中的成效呢?

2突出地方特色袁推進文化強縣建設思考

2.1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成縣城湖湘文化體育、金霞山廣播電視中心(含廣播電視自立發射塔)、縣文化館文藝培訓中心等工程建設。完善縣電視臺、紀念館、白石文化廣場、湖湘文體公園等重點文化陣地建設;在濱江風光帶項目建設中,著力融入歷史和湖湘文化元素,將濱江風光帶打造成一條集群眾休閑娛樂、文化品賞于一體的綜合性景觀長廊。加快鄉鎮文化站業務用房、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文化室建設,形成縣有園、鄉鎮有站、村有室、組有戶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全面建成設施先進、功能健全、運行高效、惠及全縣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幸福指數。2.2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按照方便群眾就近參與文化活動的原則,加強社區配套文化設施建設,在居民小區建設一批文體活動中心和體育健身場所,推動公益性文化設施和場所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在農村切實加大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中心、廣播電視“村村通”和無線網絡的建設力度。組織好傳統節日、重大節慶、紀念日的群眾文體活動。重點辦好中國(湘潭)湘蓮文化節,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加強鄉鎮、街道文聯組織建設,切實發揮文聯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定期舉辦鄉鎮嗩吶藝術大賽、龍舟賽、花鼓戲表演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高群眾對文化活動的認同感和參與度。積極繁榮文化創作,建立優秀作品獎勵機制,依托湖湘文化、白石藝術文化,定期舉辦湘蓮文化藝術節和多種形式文化交流活動,吸引更多的文化藝術人士來湘潭縣采風、創作,弘揚湖湘文化、白石藝術文化的獨特魅力,建設文化強縣。2.3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湘潭縣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歷史,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必須深入挖掘湘潭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使之煥發新的時代氣息。加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加大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力度,加快文化遺跡的修復建設速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保護開發羅亦農、王闿運、黎氏八駿等名人故居地;加快易俗河老街的保護和開發,展示以“千年洛口”為核心的文化名片,提升縣域文化品位。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鼓青山嗩吶”的傳承保護為重點,鼓勵更多民間藝人投身這一領域,推動我縣嗩吶藝術團的發展壯大;完善市縣兩級非遺代表作保護名錄,加強對白石書畫藝術、白石胡秀英剪紙、石鼓木偶戲、石鼓油紙(布)傘制作工藝等非遺項目的保護,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在現代文化建設中的作用。2.4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一是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圍繞“神洲人文圣地、三湘生態樂園”主題,著力打造“人文之旅、紅色之旅、生態之旅”三個品牌,打響做強文化品牌,增強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弘揚湖湘文化品牌。挖掘湖湘文化內涵,傳承湖湘人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和務實拼搏的進取精神。發展湘蓮文化品牌。弘揚湘潭縣愛蓮、植蓮、詠蓮的文化傳統,堅持辦好兩年一屆的湘蓮文化節,以文化藝術作品展、文化專題講座等方式,充分展示湘蓮文化的豐富內涵,不斷提升“中國湘蓮之鄉”的品牌形象。二是發展文化休閑產業。生態休閑業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方向,重點開發以金霞山、曉霞山、昌山、花石水庫、中路鋪水庫、上石壩水庫、湘江水系、涓江水系、漣水水系及易俗河老街為主的山水品牌。積極發展農業生態休閑游,創建一批省級旅游名鎮(村),提升鎮村旅游名氣,打造一批星級“農家樂”;整合旅游資源,創建一批上檔次的旅游景區和旅游酒店,合理規劃旅游線路,加快與韶山、衡陽景區對接,融入大韶山旅游圈,努力將該縣由旅游資源大縣打造成為省級旅游強縣。三是加快發展文化傳媒產業。依托電視、報紙、網絡三大媒體傳播平臺,以資產為紐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調整媒體結構和節目布局,打造新聞服務品牌。大力發展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網絡電視、樓宇電視等新媒體業務,加快發展數字媒體,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印刷產業,建設湘潭出版發行印刷產業園。四是大力發展書畫產業,依托齊白石紀念館,籌建書畫藝術品一條街,建立書畫藝術創作交流中心,健全藝術品交易拍賣市場,擦亮“中國書法名城”“、中華詩詞之市”等品牌。2.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縣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占比不少于1%,且每年增幅不低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重點支持發展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項目和社會影響大、群眾受益度高的文化事業建設,設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明確文廣新局、旅游、規劃、財政、工商等部門引導和支持文化發展的具體舉措。支持民營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文化發展領域,狠抓文化項目招商,突出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文化發展。

作者:蔡月芝 單位:中共湘潭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