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校生源現狀和訴求
時間:2022-09-18 03:49:28
導語:當代學校生源現狀和訴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朱建華劉博工作單位: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
自2008年開始,出生于1990年及以后的新一代青年學子開始批量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90后”大學生的一些特性給高校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所辦學歷史相對較長、辦學條件完備、師資隊伍優良、社會聲譽良好的優質獨立學院,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在2008年秋對大一的3222名新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為學校創新教育教學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數據參考。
一、生源呈現出“四多”的基本特點
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題和使命。2008年既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90后”學生批量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開端。獨立學院學生自2008年開始出現了某些顯著的變化,這給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一)鄉鎮學生多。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來自鄉鎮的學生約占61%,城市的學生約占39%。這是一個讓人頗感意外的數據。獨立學院因按辦學成本收費,普通本科專業每年的學費多在1萬元以上。獨立學院試辦初期,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城市學生占有較大比例。獨立學院學生來自鄉鎮的超過60%以上,是改革開放30年社會發展進步的明顯體現。一是鄉鎮居民經濟收入的提高,具有支付高昂學費的基本能力;二是鄉鎮居民對知識的渴望和認識,愿意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三是民辦教育的發展,給了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四是國家獎助政策開始覆蓋到民辦高校,有助于更多家庭困難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來自鄉鎮的學生占有較大的比例,是對獨立學院從“貴族化”到“平民化”的一次回歸,是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進步。一般而言,來自鄉鎮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精神,生活上比較節儉,學習上比較努力,這有利于獨立學院建設優良的學風和校風。但這類學生在從鄉鎮到城市的過程中,面對各種誘惑,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對自己的教育和要求,值得注意。
(二)非獨生子女多。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獨生子女約占44%,而非獨生子女約占56%。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將有關規定列入憲法?,F在,很多人一談到當代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學子的特點尤其是一些缺點的時候,動輒就是“獨生子女”怎么著怎么著。如今,非獨生子女的比例高于獨生子女的比例,也是一個讓人很意外的數據。這與鄉鎮學生比例較高有著直接關系。高校2008年入學的學生,多出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而當時中國城鄉獨生子女的比例具有較大的差異,基本情況是城市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比例要高于農村。例如,1985年時,城鎮家庭中獨生子女的比例為59.45%,而農村僅為5.27%;1990年時,城鎮家庭中獨生子女的比例為61.25%,而農村為13.97%[1]。非獨生子女和獨生子女各均有一些優缺點,大學期間共處一個大的環境,難免會發生各種碰撞和沖突,這給獨立學院的育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三)女性學生多。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男生約占47%,女生約占53%,女生的比例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中南分校開設的專業單從專業屬性上來看,文史類和理工類專業基本上各占一半,但近四年來學校錄取的新生中,女生的比例均略高于男生。2005-2008四年間,女生占當年新生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約為48%、49%、51%、53%。與女生逐漸增加相對應的是,男生的比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目前我國男女出生的性別比例為117:100,[2]男性比女性多3700萬。[3]在“男多女少”的現狀下,獨立學院內女性學生呈現出的遞增趨勢是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充分說明女性也逐漸享有同男性一樣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這是社會的一個巨大進步。女生比例的上升,對大學生間智力與情感的互補與激勵等,將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但女性學生增多,帶來的安全問題、心理輔導問題、情感問題以及就業問題等,也亟待解決。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獨立學院更應重視這一問題。(四)“90后”學生多。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80后”學生約占60%,“90后”學生約占40%。通過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11所高校2008級新生進行統計,“90后”學生平均為42%,最高的為54%,最低的為32.4%。[4]作為一所在第三批次招生的獨立學院,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90后”的比例已接近一本、二本院校平均比例,這既是高校批量迎來“90后”學生必然的體現,同時也是獨立學院生源質量提高的表現。2008年,中南分校本科錄取分數線在很多省份的投檔線達到或接近二本的分數線?!?0后”具有明顯的一些特性,獨立學院要引導“90后”健康成長,教育者自己要先實現幾個轉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強調整齊劃一向包容個性轉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單向灌輸向雙向和多向溝通轉化;在教育重點上,由過于理想化的宏觀目標教育向宏觀目標與人的自身需要相結合轉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網上疏導與網下引導相結合轉化。
二、填報高考志愿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
志愿填報是整個高考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了解考生填報志愿的基本情況,無論是對于完善高考招生模式還是創新獨立學院教育教學、實現獨立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獨立學院生源的基本特點和獨立學院所在的招生批次,決定了獨立學院學生填報志愿具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一)多數人對高考不滿意。在考生分數一定的情況下,基本上決定了其上什么批次的高校。但對于2008年高考發揮如何,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約70%的學生認為自己“發揮欠正常,考得不理想”。眾多學生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滿意,這反映出:一是我國的高考選拔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三是學生個人的求知成才意識比較高。少部分學生對自己的高考成績缺乏清醒認識,也反映出部分“80后”、“90后”有一種“得過且過、隨遇而安”的心理。近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高校學生“棄學”和“退學”的現象在各個地區和高校中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學生自動退學率從2002年的0.1%升到了2006年的2.6%,2007年全國為10%左右。[5]對于獨立學院而言,減少學生的無故流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獨立學院應在學生入學后加強其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早日走出“高考失敗者”的陰影,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找回自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
(二)志愿填報多自己做主。人們常說,“高考考學生,填報志愿考家長”。中南分校的調查修正了人們的這種“慣性”認識。面對高考志愿,“自己決定的”約占44%,“父母決定的”約占10%,“其他親朋好友建議的”占14%“,以上三種情況的綜合”占25%,“稀里糊涂填報的”約占7%。這表明,在考生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家長并未起決定性作用。讀什么學校、選什么專業,“我的大學我做主”,這點在“80后”、“90后”學生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這也是當代大學生獨立自主意識的反映。可以預見,今后“90后”學生中面對每年高考志愿的填報“自己做主”的比例會逐年提高。由學生自己做主選擇學校和專業,最大的好處在于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把學生的興趣、潛質等與院校和專業結合起來,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學生的閱歷畢竟有限,對有些院?;蛘邔I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往往容易造成“望文生義”,今天選擇的專業明天可能就會要求更改。對于獨立學院而言,一方面要盡量積極推行通識教育,按大類招生,減少專業方向;另一方面,應完善各種政策,如果學生確實在某個方面有興趣和潛力,應允許其轉到其他專業就讀。
(三)多數人對院校有所了解。高校進入“90后”時代,學生填報志愿也多是“自己決定”,是不是就意味著學生填報志愿會很隨意呢?調查顯示,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對學校“非常了解”和“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4%。這表明,學生在成績一定的情況下,對院校的選擇目標非常明確。他們會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了解自己擬填報院校的有關信息。在各種渠道和途徑中,網絡成為學生了解院校最主要的方式,通過學校網站了解的約有59%。這些數據對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一方面,當代的大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獨立學院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調動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值得思考。另一方面,他們對網絡的依賴性更高,如何提高他們的網絡素質,是擺在獨立學院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這既包括獨立學院在教學手段現代化中如何利用網絡的問題,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網絡滲透的問題。
三、影響考生選擇院校的因素具有多樣性
考生選擇院校、院校錄取考生,均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在本次調查中,對于為何選擇到中南分校就讀,共計列出了11個選項,3222名學生對這些選項總的選擇次數達到8881人次,平均每人選擇就讀的因素達2.76個,這表明影響考生選擇獨立學院就讀的因素就有多樣性。獨立學院要招收到優秀的學生,關鍵還在于能不斷加大辦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走特色辦學之路。
(一)高考成績是決定性的因素。在調查給出的11個選項中,選擇“沒什么考慮,高考分數決定的”和“覺得報考中南分校被錄取的把握比較大”分別有849人次和1039人次。這是所有選項中選擇人次較多的兩項。這實際上是我國當前獨立學院招生現狀的具體反映。高考成績是考生選擇院校的決定性因素,考生不可能脫離自己的成績選擇高校,他(她)只能選擇和自己成績相對應批次的高校,只能根據往年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選擇被錄取把握比較大的高校。在分數一定的情況下,考生要想提高自己志愿的命中率,應多了解院校近年招生錄取的有關信息。這些信息如獨立學院近三年招生的最低分數和最高分數,省級招辦公布的近三年高考人數、各個批次招生計劃數和各個批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等,把這些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再來確定填報的院校,相對而言把握會大一些。
(二)辦學條件是重要的內在因素。辦學條件是高校辦學最基本的保障。數據表明,環境、硬件、師資等辦學條件成為影響考生選擇院校的重要因素。選擇“環境優美”、“硬件完善”、“師資力量雄厚”選項的人次分別為1435人次、440人次和538人次。網絡時代為考生了解高校的辦學條件提供了便利,校園環境如何、實驗實訓條件如何、教師隊伍如何,諸如此類的相關信息考生都可以在獨立學院網站上進行查詢,這也為考生選擇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值得注意的是,中南分校依山傍水的優美校園是考生選擇前來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優美的校園環境”也是學生選擇最多的選項。這既反映出當代的青年學子在成長求知的過程中對環境的渴望和認可,同時也為獨立學院未來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優美的校園環境,應該是新時期獨立學院環境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院校品牌是重要的外在因素。為何選擇到中南分校就讀,在參與調查的2008級3222名學生中,選擇“聲譽好、知名度高”、“歷次排名一直位居全國前列”選項的分別有939人次和994人次。這表明,獨立學院自身的品牌已經成為考生選擇院校時重要的外在因素。品牌實際上是高校在長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綜合評價指標。品牌也是生產力。在分數一定的情況下,考生愿意到同批次高校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校去就讀,這本身也無可厚非。品牌是一種積淀,也是一種歷史和文化??忌骄哂休^高知名度的品牌高校就讀,也有利于將來的就業。對獨立學院而言,要重視對自身品牌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更多考生的青睞。對社會的文化引領功能也被認為是高校的第四功能,高校對社會的文化引領如何,也會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品牌建設。獨立學院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名譽度,就需要讓社會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發揮對社會的引領功能。
(四)教育教學質量也是重要因素。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統計發現,“管理嚴格”、“就業率高”、“辦學規范”、“成功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等,也是2008級學生中選擇到中南分校就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這四個選項中,選擇的人次分別為826人次、557人次、543人次、721人次。這四個選項是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管理嚴格”和“辦學規范”是“依法治?!焙汀耙婪ㄞk學”的體現,這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環境”保障?!俺晒λ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圍繞這一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教育教學上進行了很多探索;“就業率高”是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最直接的體現和反映。考生希望通過接受高等教育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提高自身未來的社會競爭力,關鍵還在于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耙蕴厣蟀l展、以質量求生存”,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高校在辦學的探索過程中凝煉。大學要有自己的理念和特色,對于處于提高辦學內涵階段中的獨立學院而言,同樣要重視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四、對未來就業的期待要求創新教育教學
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進一步加劇。對于獨立學院而言,在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也都面臨著如何解決好未來幾年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大一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期待,為獨立學院創新教育教學、建立長效就業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
(一)約55%學生準備繼續深造。統計表明,在中南分校2008級的學生中,約29%的學生畢業后準備“直接就業”;約42%的學生準備“讀研(含專升本)”;約13%的學生準備“創業”;約8%的學生準備“參加其他方面的培訓”;5%的學生準備“出國”。另外約3%學生表示“待業”或者“暫無考慮”。如果把“直接就業”和“創業”的相加,大學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約占42%;把“讀研(含專升本)”、“參加其他方面的培訓”、“出國”等相加,那么畢業后希望繼續深造的學生約占55%。中南分校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的獨立學院,大一學生中約有55%的人畢業后準備繼續深造,一方面這是廣大學生對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的體現,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部分用人單位對高學歷的苛求,讓他們不得不選擇通過繼續深造來應對社會的要求,以便將來更好地發展。這給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和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需要院校既要考慮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又要考慮學生進一步深造的訴求,盡可能地做到兩者兼顧。
(二)約41%的學生對就業充滿信心。最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壓力較大,而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又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在這種現狀下,初入大學校園的大一學子,對未來的就業是一種什么態度呢?統計表明,約41%的學生對未來就業充滿信心,約32%的學生稱“現在才大一,對未來就業還沒有什么感覺”,另有約32%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對未來就業沒有太大的把握”。為構建就業教育的長效機制,中南分校在2008年秋季開學后,向全校大一學生開出了《走向成功》、《大學生生涯設計》兩門必修課。這兩門課的教材系中南分校學工系統一線的素質導師等集體編寫,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授課教師每次還集體備課,集中探討問題。生涯設計教育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分學期設計,學期初制定規劃,學期中對照檢查,學期后總結反思,整個設計貫穿于學生大學全過程。生涯設計教育還引入了各種測評,以便讓學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發展潛力,從而制定合理的規劃和設計。
(三)約91%的學生期望到城市就業。此次對于大一學生未來就業去向的調查顯示,約39%的學生畢業后準備到“東部沿海城市就業”,約5%的學生準備“返回生源所在地”,約4%的學生準備“到基層就業”,約23%的學生準備到“京、津、滬等大城市就業”,29%的學生準備“留在武漢就業”。如果把到選擇“東部沿海城市”、“京、津、滬等大城市”和“留在武漢就業”的相加,那么畢業后準備到經濟發達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約為91%。當前大一學生對未來就業去向的選擇,與中南分校先前畢業生的實際就業去向具有一致性。城市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沿海城市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區域,但因受國際經濟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地方未來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能力有限。如何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將是獨立學院面臨的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除了院校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做保障。
(四)約81%的學生期望月薪2000元以上。調查顯示,約7%的學生“不在乎工資待遇,多少無所謂”,期望月薪不低于1000元的約占12%,期望月薪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的約占34%,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約占47%,其中期望月薪不低于5000元的約占11%。這一統計表明,在中南分校2008級學生中,約81%的學生對未來的月薪期望不低于2000元。部分學生“不在乎工資待遇,多少無所謂”,這與當前大學生就業中出現的“零工資”現狀具有一致性。2009年1月,廣州智聯招聘通過對全國2517家企業薪酬進行調查,2009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1846元,碩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731元。[6]在并不樂觀的就業形勢面前,約81%的大一學生對未來月薪的期望在2000元以上,這實際上給獨立學院的就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學生要想未來獲得高薪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對高薪的期待有利于激發和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90后”大學生對物質的追求和對成功人物的崇拜,比較看重經濟利益的得失,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學院要轉變他們就業觀念的難度與先前的學生相比會更大。
- 上一篇:林業局五事干部工作意見
- 下一篇:當代科技傳播與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