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1 05:06:00

導語: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研究論文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來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天,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影響教育和經濟兩個重要國民領域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來提出應對之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對策

1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問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漸露端倪,近幾年成為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從2003年至2008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每年增加量超50萬,而每年畢業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在70%左右,未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從2006年開始,未就業人數已經超過100萬。據統計,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610萬,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似乎已很難避免。尤其是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就業可能就是難上加難了。

目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遇到三難,即落實用人單位難、專業對口難、正式上崗難。最近幾年對外公布的初次就業率一直維持在70-75%之間。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影響到高校穩定、社會和諧和人力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等,而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有識之士的更多關注。

2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就業問題的縮影,很多國家都存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中國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為了盡量滿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勢必會造成大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創造不了如此多的就業機會,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畢業生需求。

2.1大學生就業遇上嚴峻的“大環境”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一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結構性矛盾影響就業狀況。導致就業難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差距的擴大所導致的區域結構性矛盾。[1]大學生就業難處于“兩難”境遇:一邊是畢業生想去的地區和單位不要畢業生或畢業生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另一邊經濟發展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貧困山區及鄉鎮長期招收不到應屆大學畢業生。二是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三是就業競爭激烈,市場達超飽和。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然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崗位數絕對減少,大學培養的學生不適應市場的需要等,使他們在求職擇業競爭中處于劣勢。

2.2大學生就業面臨困惑的“小環境”

從“小環境”看,一方面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滯后于社會發展,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主動調整,往往依據自身師資條件等,專業設置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失衡。同時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對于實用性強的技術崗位招聘,很多單位在通過與學生面試中反映,高校部分專業課程設置無法與單位實際需求相適應。再次,很多高校連續擴招后,教師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應付事務性的工作,沒有時間補充新知識,缺乏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研究。[2]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標準,條件要求也愈加苛刻,文憑已經不再是走向理想職業的唯一“通行證”,除了崇尚高學歷,要求畢業生具有好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強的工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多數應屆畢業生往往不能夠完全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為許多用人單位所“嫌棄”,不少招聘單位的廣告明確地寫明“只限男性”或“男士優先”,性別上存在歧視。再者,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是“80后”的獨生子女,而社會對“80后”這一代評價褒貶不一,用人單位認為“80后”大學生員工普遍存在著散漫、忠誠度低、責任心弱等缺點,使用人單位招聘時有所顧忌。

2.3大學生畢業生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

大學生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不愿去老少邊窮地區、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等等;另一方面,過分看中單位的醫療、養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標鎖定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外企上。擇業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腳踏實地從基層開始干起的精神。二是自身素質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大學生的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的差距較大,部分畢業生“心比天高”,過高估計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但綜合能力又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相當多的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要應屆畢業生,他們認為應屆畢業生動手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較差,缺乏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些學生在為人處事方面還存在種種缺陷[3]。三是缺乏創業意識。傳統的就業擇業觀制約了大學生成功就業,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創業精神和自主創業意識。在面對當今市場巨大的創業平臺,高校畢業生寧愿成為現有就業市場廉價的替代者與競爭者,也不愿意實現對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創業之路。

3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3.1多管齊下,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大環境”和“小環境”

政府及社會應對大學生擇業就業難應有所作為。第一,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增強吸納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第二,應擴大畢業生入伍、研究生招生比例,這既有利于提高軍隊素質,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為未來國家競爭力儲備力量。第三,鼓勵經濟相對優越的畢業生到發達國家深造學習,學成歸國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第四,鼓勵各類中小企業、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同時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第五,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取消落戶限制。第六,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用人單位、高校、大學畢業生都在能人力資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用人單位要放低門檻,尋求真正可用之才。有部分企事業單位在目前畢業生數量龐大的情況下,把錄用人才的門檻抬得過高,本來是本科生可以勝任的工作崗位,卻要聘用碩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標準虛高,使得相當一部分人難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資源浪費。因此,要動員用人單位改變用人觀念,多注重高校畢業生的整體素質,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學歷。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民企、私企單位,為規避繳納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責任,不與就業者簽訂勞動合同,侵犯了就業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自己公共形象,進而造成大學生不愿意到這些單位就業,人為地促成了“就業難”。

高等院校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就業指導體系。一方面,高校應根據整個經濟環境來預測未來的人才需求狀況,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確定招生的專業和規模。在課堂教學方面,高校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把從片面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轉移到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軌道上來,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水平。從學生入學時起,高校就應在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相應職業課程的指導,逐步進行職業規劃,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導力度。

家庭要承擔起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責任。首先,隨時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注意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孩子少走彎路,更快成長。其次,督促孩子畢業后盡快成功就業。再次,不要強求學生絕對專業對口就業。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學生喜歡,只要學生肯努力,不管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業。最后,家長要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的流動越來越普遍,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整個社會充滿了競爭,現在沒有一包到底的“鐵飯碗”,單位都實行合同制。畢業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

3.2努力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力

大學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降低期望值。一方面,大學生不能總是盯著“熱門”職業。隨著社會的變遷,舊的行業在不斷消失,新的行業也不斷產生。過去被人視為“低賤”的工作,反而更能鍛煉人的本領,發揮個人的潛力。另一方面,樹立多元化就業觀,不能等到畢業時才決定是考研、出國還是工作。有的學生只是在找不到工作后才想到去考研,或是考研失敗后轉而去找工作,這些都是漫無目標的行為。只有早做準備,在大學期間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擇業目標,才能夠在畢業時不會感到迷茫。要強化機遇意識,牢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公務員之家:

大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提高大學生就業成功的根本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做人”的素質。有些大學生意識落后,只重視對學校所安排課程的學習,不注重對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畢業時就業核心力低,不能達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大學生應成為“T”型人才,“豎”代表專業基礎知識,而“橫”則要求大學生通覽各方面的知識。

大學畢業生強化創業意識。大學生應努力培養創業意識,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改善目前就業難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畢業生創業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進入高峰期,大學生創業不但可以改善畢業生自己的就業問題,同時可以為社會上其他的待就業人員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達到創業帶動就業的理想境界。然而創業帶動就業需要來自社會、高校、學生個人幾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社會應該給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有效的法律法規保障制度;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生個人應該具有勇于拼搏、大膽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穆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擇業與就業,2008(4).

[2]姚裕群.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演變與近期發展趨勢[J].人口學刊,2008,(1):10-14.

[3]邵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4):14-15.

[4]陳永昌.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思路和對策[J].北方經貿,2008(9).

[5]劉東菊.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就業[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6]寇楊.淺談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