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五結合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3-08 11:40:17
導語: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五結合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建設質量,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的指導作用,江西理工大學堅持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專職與兼職、理論與實踐、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開展課程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同度和對課程的滿意度,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促進具有江西理工大學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提供可參考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各個高校都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行業振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5]。但是,受地域、行業、資源等各方面的影響,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思考和亟待解決。1.解決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兩張皮”的問題[6]。創業是將科技與資本、設備、人才等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它實質上是對科技創新的綜合應用和產業化。避開專業教育孤立地開展創業教育是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要切實把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起來,開展基于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具備“科學素養+技術創新+創新驅動”等多重素質的創業者。這就要求高校構建跨學科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努力解決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空泛、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2.在“雙創”教育中廣泛植入紅色基因。高校要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全過程,應對創業的內涵有深刻的認識,進而使大學生具備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同時,高校應注重將紅色基因植入“雙創”教育,通過紅色基因進課堂,增加風險認知,促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違法、不唯利是圖、不利益至上、不浪漫至上、不一蹴而就,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同度和對課程的滿意度。3.對創新和創業的概念進行再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并非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必須開展自主創業,其重點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格品質、頭腦思維和能力素質的培養[7]。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校孕育出創新創業的文化,即要鼓勵大學生進行探索與冒險,引導大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客觀判斷,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8]。高校要推進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因此,高校需要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孕育新的創新創業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使其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進行主動規劃與探索,以積極和契而不舍的精神來實現對自我的挑戰。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五結合”改革原則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總體原則是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內容上,加強對課程的整體設計,提高課程建設的規劃性和系統性,把課程拓展為創新技術與方法、創業基礎和創業實踐三個部分,形成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1.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體現在對授課內容的優化上。線下部分主要講授創新技術與方法和創新創業基礎。創新技術與方法的內容應與大學生的專業背景相結合,講授創新思維和基本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專業以及自己的創新經歷和創新實踐來選擇授課內容。創新創業基礎部分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在線下進行。開設“創業創新領導力”慕課,大學生先進行線上學習,然后教師組織線下討論,并圍繞創新創業理論及相關案例,通過分組研究總結出創業者走上創業道路的普遍規律以及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2.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突出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創新創業實踐部分,教師可根據前期商業項目,指導大學生撰寫商業計劃書,布置任務、答疑和實施路演答辯;也可以策劃商業活動,讓大學生提交實踐報告,包括策劃書、實施商業活動和實踐總結等內容;還可以安排大學生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或指導大學生完成各類創業項目等。3.堅持專兼職相結合,主要針對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采用專職教師與兼職導師相結合的模式。高校應統籌對創業教育有興趣并有一定教學和研究基礎的教師,形成專職師資隊伍。另外,高校聘請知名企業家、技術管理專家、在科技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工作者和杰出校友等組成兼職導師隊伍,作為校內師資的補充。4.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既突出對“雙創”理念的理解,又突出對“雙創”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出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動手能力的、具有“雙創”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創新側重思維,創業重在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孕育創造精神,從整體上把握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中創造精神的思想實質。5.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即教師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在課程各個模塊植入大量創業者案例,讓大學生為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國家而自豪,激勵大學生努力投身創新創業的熱潮。針對江西理工大學地處贛南蘇區的地域特色及面向有色金屬和鋼鐵工業的行業特色,注重將蘇區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中,將“客家人紅土魂礦冶情”植入教學活動中,提升大學生對地域行業文化的情感認同。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構建“學中做、做中學、學做結合、重在實踐”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翻轉課堂+模擬訓練+研討分享”的教學方法,在創新創業課堂中植入“移情、專注、創造、體驗、反思”等實踐活動。教師可根據自己授課特點以及各個專業的實際情況,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在做中教,大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學做結合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教師在教學中發揮教學管理、組織、協調、引導的作用,實現從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從以講授灌輸為主向以體驗參與為主的轉變,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學生通過在模擬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在訓練中鍛煉、在案例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在研討中總結的教學過程,梳理創新創業理念、沉淀創新創業知識、鍛煉創新創業能力、感悟創新創業浪潮。教師采用小班化分組教學,每組5~6人。以自然班為單位開設課程,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負責領導本小組開展工作,組織小組內的分工、討論、做工作坊、完成課后作業、組織路演等。通過小班化教學改革,實現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為課堂教學中的動態交流討論、嘗試體驗、參與互動、激活創新思維提供良好條件,增加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提高教與學的實效。構建完整的工程實踐體系。教師應建立“理論+實踐”的分層遞進式課內實踐教學,即理論學習、創新設計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推動知識的學以致用。建立“團隊+項目”的課外實踐教學,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科競賽、行業技術大賽、科研項目衍生出來的創新創業項目等為載體,以興趣為導向組建團隊,面向工程實際問題和綜合性、復雜性問題,緊緊圍繞實際工程項目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在模擬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在訓練中鍛煉、在案例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在研討中總結,構建一種基于行動的方法來推進面向所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業看作是一種方法,是傳授一種思考和行動的方式,而這種思考與行動的方式應建立在利用實踐來鼓勵創造的前提之上。借鑒基于實踐的教學方法,即分別采用玩耍、移情、創造、試驗和反思來推進創新創業課堂教學。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從2017年開始,江西理工大學持續推進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20年,教師在授課結束后,針對江西理工大學贛州校區2019級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1907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課程模塊的劃分上,29.1%的大學生認為“很科學”,51.18%的大學生認為“科學”。在課程授課效果總體感覺上,24.12%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好”,48.03%的大學生認為“還不錯”,23.44%的大學生認為“比較感興趣”。在課程是否對日后創業有實際幫助上,21.81%的大學生認為“很有幫助”,53.22%的大學生認為“有幫助”。大學生普遍認為“總體課堂氛圍不錯”,其中37%的大學生認為“教師注重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52%的大學生認為“教師偶爾會穿插一些趣事,整堂課氣氛比較輕松”。線上課程“創業創新領導力”普遍受大學生歡迎,35.7%的大學生認為“很好”,52.1%的大學生認為“較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總體對課程授課情況比較滿意,基本上達到了改革的目的。同時,大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收獲。1.普及了創新創業知識,激發了創業意識。大學生通過創業者創業故事的學習,更理性地進行思考,認識到創業其實并非易事,嘗試構建自己項目的商業模式和撰寫商業計劃書,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呈現自己的想法。2.學會了溝通與交流,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圍繞項目的分組學習,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大量的討論、發言、上臺展示、回應質疑,促使大學生學會了溝通與交流、表達與傾聽、分工與合作、思考與行動,感受到團隊的力量。3.激發了創新思維,提高了創新能力。從創新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意義,表明大學生要勇于創新,打破常規,走非常規道路。教師應通過在規定時間內找出一個有商業價值且具有可行性的項目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使其發現創業離自己并不遙遠。4.“做中學,學中做”,提高了工程實踐能力。江西理工大學部分班級針對小組的創意,設計出新產品,制作了智能飲水機、小半徑循跡小車、智能家居設備等產品。團隊成員一起動手設計、電焊、組裝、編寫代碼、調試,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動手能力顯著增強。大學生也提出了一些比較好的建議,如要求更加注重實踐,進一步優化課堂內容,對創新作品進行詳細討論,以及創造條件去實現這些產品,而不要僅僅停留在創意上等,這為后期繼續深化課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從課程評優結果來看,江西理工大學贛州校區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共55個教學班,評為優秀的有4個班,優秀率為7%;2019年共66個教學班,評為優秀的有10個班,優秀率為15%。其他全為良好,優秀率大幅提升。江西理工大學通過堅持“五結合”原則,緊緊圍繞“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綜合發展”的目標,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改革和實踐,面向所有專業和所有大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著重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以期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大學生創業公開課(簡稱“KT”課)教學模式,創新了教學方法,建立了一支專業且相對穩定的大創課師資隊伍,課程評優率逐年遞增。作為改革內容之一,江西理工大學申報的“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與路徑選擇”榮獲江西省第十六批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形成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地方行業特色高校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了新的范例。
參考文獻:
[1]王婷.“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文教資料,2017(25):204.
[2]石萍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24):61.
[3]郭芳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文獻綜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2):47.
[4]劉宏偉,尹勝君,李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0(5):32.
[5]張青敏,黃曉穎,呂宏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5):63.
[6]張爍.創新創業,高校怎么教(教育視界·關注創新創業教育〔上〕)[N].人民日報,2015-07-09(18).
[7]王洪才,劉雋穎.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核心·難點·突破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7(13/14):61.
[8]劉志陽,張勁松.匯聚“創新創業創造”強大動力推動實現偉大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9-08-09(5).
作者:古瑩奎 黃開啟 邱鑫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路徑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總承包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