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時間:2022-10-19 04:24:14
導語:淺談臺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者介紹了到臺灣世新大學學習期間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觀感,分析了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思考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內地的啟示: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的大學精神;以讀書會引領校園文化活動。
【關鍵詞】臺灣;校園文化建設;啟示
2018年2月至6月,筆者得到了去世新大學交換一學期的機會,通過在臺灣3個月的學習生活,對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有較深的感受和體驗。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具體的教育模式與方法等方面彰顯著自己的特色。
一、臺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1、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這體現在學校的各個方面。第一,開放式的辦公環境。世新大學的辦公環境的設計極具人性化,辦公大樓是一個開放的辦公系統,每個辦公區域是一個幾十平米的開放式的辦公室,師生辦事程序簡化,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第二,貼心服務讀者的圖書館大樓,進入世新大學的圖書館讓你覺得有家的感覺,進入館內就有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大廳,圖書館每層有沙發休息區域,還有指導教師服務,館外上下樓道之間的攔網、扶手等每個細節、每個角落,無不體現著他們極大的人文關懷。第三,細心營造的廁所文化。臺灣人把廁所稱之為“化妝室”,廁所的整體設計以人為本,功能齊全,整潔干凈,從外到內,除了有烘干機、擦手紙、洗手臺等,最讓人貼心的是有報警器,如有意外只需按響按鈕,3分鐘之內就有人進行處理。細心周到的服務、人性化的設計無形中會使學生受到感染,影響到學生在生活中多為他人著想。2、構建和諧、平等、友善的校園氛圍。從校園的精神氛圍來看,臺灣高校的校園風氣呈現出民主、平等,友善,和諧的特點。第一,學校的管理民主透明。在臺灣的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視學生會的作用,他們可以直接參與學校的一些重要會議和重大決策,并且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學校的管理更多地會從學生出發。第二,從師生關系來說,臺灣的大學制度規定更加人性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和學生的相處都是很隨意的,甚至有些老師會給同學帶點心。第三,從生生關系來說,大陸學校的學生普遍是合作以及競爭并存的關系,有時候甚至可能競爭比較多。而臺灣社會人情味很足,學生則以合作的關系為主,課堂上分組談論是常態,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比較多,課后作業也多是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探究完成。第四,高度自治的學生會組織,臺灣大學的學生會在學校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學生會在學校中影響很大,他們提出“學權由你來掌權,力量就在你身上”的口號,學生會也會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并且會組織學校的重大活動。3、以讀書會促進高校閱讀。臺灣高校的讀書會起步較早,1996年臺灣將讀書會納入教育體制,2000年,世新大學的讀書會在前校長成嘉玲的支持下初步發展起來,最初的讀書會只有25個小組,現在已經發展到200多個讀書小組。世新大學的讀書會建設呈現了四大特點:第一,通識教育中心專門規劃管理讀書會。學校專門組織讀書會推動小組,定期舉辦讀書會活動的規則的制定與執行,評鑒讀書會的表彰與頒獎。第二,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讀書會活動。學生通過自愿組成讀書小組,確定一個召集人,每學期討論活動不少于三次,并且有教師的指導,老師之間也會組成讀書會,就連前校長賴鼎銘也參加讀書會。第三,獎助師生成立讀書會,學校每年提供30萬新臺幣,獎勵優秀的讀書小組,鼓勵學生參與到讀書會活動之中。第四,定期舉辦各種讀書會推廣活動,例如學校每學期定期舉辦“讀好書,送面包”的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創造閱讀的風氣。
二、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分析
從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分析臺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杰斯等,他們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人本主義始終關注的是人的整體發展,尤其是人的內心生活的豐富和發展,即人的情感、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發展。人本主義重新詮釋了師生關系,他們認為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創設一種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任務,教師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觀點,也對此做出了實踐探索,世新大學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在校園建設的各個細節方面都體現了人文關懷,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很大的話語權,這些都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這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新方向。
三、臺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
1、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大學校園和諧的文化氛圍的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胸襟,促進大學生的個性養成,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首先應堅持平等性原則,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我們既要保持“尊師重道”的良好傳統,也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其次,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去。第三,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需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樹立合作精神。形成濃厚的合作學術氛圍。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有助于良好學術氛圍的形成,有利于師生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增強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意識。2、堅持以人為本的大學精神。第一,培育濃厚的人文精神,塑造高尚的大學精神。大學精神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體現,對學生的行為、價值觀都有導向作用,它負擔著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第二,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大學是一個人才濟濟、百花齊放的地方,高校要營造創新的氛圍,提供創新的條件,激發學生和老師的潛力,塑造特有的校園精神。第三,樹立服務意識,做好人文關懷工作。這種人文關懷體現在對學生尊嚴、價值、命運的關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應該以朋友和服務者而非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去面對學生,要注重對學生成長的關心和尊嚴的維護。3、以讀書會引領校園文化活動。讀書會是以一種特殊形式的小團體互動形態的研讀,通過參加讀書會,學生可以交流思想,分享閱讀成果,進而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當今的大學生普遍都很浮躁,精神空虛,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交流,而讀書會可以提供相同的閱讀話題,可以更容易地為交流提供切入點,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學生可以依據個人興趣或學習需要組織讀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讀書會把良好的讀書風氣帶入學校,塑造了大學獨特的校園文化。
作者:張豪 單位: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分析
- 下一篇:開放遠程教育成本效益現狀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