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探究
時間:2022-10-29 02:47:18
導語: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各省(區、市)高標準提出各自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的發展目標和措施,湖北、湖南等省紛紛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口號,廣西也是在全國較早提出了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標,因此,以廣西為例,就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內涵、意義和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文化強省;廣西;民族文化強區
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經濟發達,具備良好的地緣優勢,領全國文化發展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風氣之先,提出了宏大而又比較切實可行的文化發展目標,湖北、江西、陜西、河北、河南、湖南、安徽、貴州等中西部省份也陸續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當前廣西區文化建設熱潮涌動,蓬勃發展,民族文化強區建設進程強力推進,跨越發展,成果顯著,并且廣西也是在全國較早提出了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目標。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委會也適時提出了建設廣西民族文化強區的發展戰略。到“十一五”末,廣西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達7.6%,文化產業已成為廣西最具特色的時代底色,文化繁榮的“廣西現象”、文化產業發展的“廣西模式”和基層文化建設的“廣西經驗”引人矚目。
一、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內涵
文化強區戰略是基于自治區域范疇層面上文化發展的頂層戰略設計和規劃,是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范圍內文化產業戰略、文化經濟戰略、文化傳承戰略、文化傳播戰略等戰略體系的集中體現。“文化強區”的建設體現在公民思想道德綜合涵養的提升,科學文化綜合素質的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公共大眾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文化交流的拓展和融合。文化強區的具體表現是文化產業、生產規模的發展壯大與占GDP總量比例的增加,全民、區域公民的文化生活質量提高等等。
(一)實現各民族繁榮穩定,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正處于發展動力深度轉換、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重點要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加強思想輿論陣地管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完善互聯網+、信息化管理領導體制機制頂層設計,大力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從理論與實際結合上回答廣西區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廣大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理論問題。
(二)挖掘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文化資源,探索文化資源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的核心作用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引領民族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根本,廣泛開展理想信念和立德樹人教育,以弘揚民族文化和傳統為抓手,實現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開發與利用;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工程和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傳承和發展紅色基因,大力弘揚壯鄉壯族精神;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做大公約數,極大豐富區域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豐富區域廣大群眾文化生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優秀文化、民族文化只有深入群眾才有廣泛影響力;只有廣大群眾真正參與才有持久生命力。要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文化活動,打造“文化強區”品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文化強區、惠民活動,引導文化資源向基層民眾傾斜,讓廣大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
(四)正視區域文化發展差距,大力推動文化改革創新發展
改革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代特征,也是文化強區建設的重要動力。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文化產業和文化資源等方面與發達省份都存在明顯差距,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文化發展經濟扶持政策,推動區域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文化新業態,加快培育在全國和國際上有影響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講好廣西故事,傳播廣西聲音,展示廣西形象。
二、建設民族文化強區存在的問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面臨諸多問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底子薄、資源分散,文化品牌特色不多,產業缺乏系統性、規模化、集團化,與先進發達省(區、市)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文化產業競爭力不強,特色不多、不明顯,產品單一,質量不高,集中度不高。文化產業結構分散,層次低,沒有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呈現同質化、相似性競爭特征。文化資源利用、開發和產業化整合與信息化時代結合程度不夠,支柱作用不突出,效益不明顯。
三、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主要路徑
加快文化強區建設步伐,將推動廣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當前廣西正處于發展動力轉換、發展結構優化、發展水平提升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立足自身優勢,從建設民族文化強區出發為加快廣西跨越發展闖出一條可行路經。
(一)為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多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提供廣西范例
廣西區各民族友好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為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在實現相互幫助、相互尊重與友好和諧發展,如何跟上新時代的腳步,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多彩、可以借鑒的廣西模式和廣西經驗。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文化多樣性保護、多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繁榮方面樹立了良好形象,使世界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12個民族的文化是如何共同繁榮、互幫互助、和諧發展、各個民族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文化資源是如何促進經濟、民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廣西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將不斷彰顯和強化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個民族文化的和諧發展、共同繁榮及其對各民族團結、社會友好和諧的促進作用,從而為我國多民族團結統一、和諧相處和共同發展政策的成功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文化發展范例。
(二)提升民眾幸福感獲得感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人均GDP總量和人均收入指標雖然沒法與先進發達地區的水平相比,而物質財富總體講仍然是提升人們幸福感獲得感的關鍵因素,但并不是非唯一的或決定性的指標。通過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將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廣大民眾的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各民族裨益社會和民生的道德素質得以加強,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廣大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愈發提升,形成和諧共處安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風尚和安定團結的新局面,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促進面向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建設
如何樹立中華民族良好的國際形象、國際地位,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軟實力,是關系到國家層面的戰略工作。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之一的“民心相通”提上日程,其中,民族文化的傳播所承載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廣西的優勢不僅僅是我們常常說到的區位優勢,更應該彰顯民族特色文化優勢。要大力推進廣西壯族自治區與東南亞、南亞等國家之間在民族文化遺產交流、保護、文化多樣性利用等方面的合作,讓廣西壯族自治區精彩紛呈的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推進廣西生態理念,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廣西區各民族在世世代代休養生息和歷史長河的生產生活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優秀文化和產業資源可持續可再生利用知識,有先進的生態理念、智慧和人文道德思想,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大力發揮廣西區在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低碳經濟、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多樣性方面的特色和優勢,使廣西區成為一個民族文化和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經濟發展與文化多樣性協調發展的示范地區。
(五)打造充滿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的示范區
文化是不能固步自封和停滯不前的,傳承和創新應該是互動的,廣西要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要堅持科技與文化相融合,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極富廣西區個性魅力的特色文化創新產品,并不斷培養培育出能帶動區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優秀特色人才隊伍,使廣西區成為充滿和諧文化、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的示范性地區。
四、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建議
(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基,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屬點,通過覆蓋區域、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全區人民的精神歸宿感。廣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產業,以堅持政府為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區域、社區和農村為重點,廣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廣西區公共文化產品、資源和服務體系供給能力。
(二)促進行業間的多元融合和跨界合作廣西擁有明顯的民族、地域等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但要素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果卻并不明顯。在當代信息技術、科技發展不斷抹平行業邊界的背景下,促進行業融合創新和跨界交流合作是必然趨勢。行業融合創新和跨界交流合作的重點是推進文化與信息融合、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與傳統行業合作、文化與金融合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和區域國際化發展。
(三)加快培育領軍企業要做優做強做大文化產業,需要立足現有區域基礎和優勢,聚焦轉型升級,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資本運作、資本融資、優化重組、改組改制等方式,整合資源,突出優勢,應用新技術,完善產業鏈條,積極參與項目投資、市場開發、特色開發、產品宣傳、平臺建設等,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強的文化旅游龍頭企業;要加強戰略規劃和合作,高起點策劃、包裝、推出一批有市場前景的文化旅游項目、特色文化項目;要高度重視人才,特別是文化特色人才的培育、培養,引進專業人才,加強與國內外一流文化企業、產業管理運營團隊的合作與交流,完善校企合作交流機制,切實提高謀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載體,打造區域化、國際化的領軍企業。
作者:范偉政 單位: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經濟影響分析
- 下一篇:中美貿易戰經濟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