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化與民族文化論文

時間:2022-01-26 02:13:28

導語:信息文化與民族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文化與民族文化論文

1信息文化對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民族文化凝聚著民族感情、民族意識和民族的價值取向,增強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是要提升國家文化的軟實力,使人民群眾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權益。以信息文化來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是指在民族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信息文化的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文化在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中的驅動作用、支撐作用和提升作用。

1.1信息文化有利于全民族文化創作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的參與。文化發展首先需要人才的保證,如果沒有各行各業的文化人才出現,文化的發展是難以持續的。而且我們所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和民族性,來源于人民實踐又為人民服務的文化,所以更加注重從老百姓中發掘文化人才,注重培養大眾的文化創作隊伍。信息文化的創作主體具有全民化的特點,從而保證了全民族文化創作的人才供應,通過廣泛吸收各行各業的文化人才,可以培養出一只優秀的、大眾的文化創作隊伍,讓全民族文化創作更加繁榮。

1.2信息文化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個性化發展文化創作力得到充分展現是文化發展的標志,文化個性化發展為文化創作提供了新思想、新動力,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來源于全民族文化的個性化發展。信息文化具有創作活力持續迸發的特點,借助于信息文化創作主體的全民化,它可以融合全民族文化的共性,也可以為全民族文化個性化發展提供平臺,讓民族文化創作主體的文化創意持續迸發,從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

1.3信息文化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要文化作品為民喜聞樂見可以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提高全民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感。因為優秀的文化作品可以鼓舞人,可以為民眾提供既反映現實生活,又可以為民眾在社會轉型期所遇到的困難與困惑提供解決方案。從結果為導向的視角看,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要目的都是以文化創作成果為民喜聞樂見為落腳點,而信息文化創作成果為民喜聞樂見,因此也可以推論出信息文化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1.4信息文化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影響力和外交影響力,樹立中國的文化形象是中國文化強國戰略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之一,也是我國文化實力彰顯的關鍵。信息文化具有的文化影響力國際化和全球化特點,非常有助于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增進中華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中華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在吸收和借鑒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增強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1.5信息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需要在既有文化基礎上的文化傳承,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文化變革和創新。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增強離不開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發展的歷史,首先是文化傳承的歷史”。信息文化是一種與世界文化共同的傳播與繼承形式,通過這種共同的文化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文化就很容易地超出本國本民族的范圍在世界上傳播與繼承,以至讓中國的民族文化影響世界。

2以信息文化增強我國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需要注意的問題

信息文化作為信息社會的主流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信息文化在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和在加快擴大不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和交往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信息文化也增大了全球文化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沖擊,給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

2.1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它主要有四層含義:“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二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三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四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才能充分挖掘出蘊藏在人民群眾中深厚的文化創造源泉,才能激發人民群眾高昂的文化創造熱情與活力。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同時,也讓中華民族各族同胞心連心緊密團結在一起,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要求人民群眾不斷增強文化創造活力,只有不斷創造出新的民族文化才能反映出人民群眾日新月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不斷展現出人民群眾的新風貌,在文化創新中有新的收獲和喜悅,使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善于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指導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中國信息文化的理論基礎,成為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行動指南。所以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增強不能離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全民族文化創造不能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2必須預防信息文化霸權主義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傷害和挑戰信息文化霸權是信息霸權與文化霸權的結合,它們共同為信息文化霸權主義的強勢擴張奠定了基礎。所謂“信息文化霸權主義”是指一些發達國家仗著自身在信息文化上的強勢地位,借助于信息文化具有的文化影響力國際化和全球化特點,對相對落后的國家在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文化侵略和文化滲透,以達到讓這些相對落后國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們思想統治和控制的目的。俄羅斯信息學家A.B.斯克沃爾佐夫曾在論文《信息文化與國家安全》中提到:“對國家安全現代條件的理解與信息文化某些問題的解決有關。今天,我們社會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文化滯后。為了克服文化滯后,使虛擬現實概念適應信息活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文化霸權主義確實存在,例如從信息文化流的方向來看,主要從西方發達國家流向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伴隨著西方信息文化的流入,會使西方民族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等文化的整體移入,從而壓抑了其它國家原有的本民族文化的發展,隨著信息文化逆差的逐漸擴大,很有可能其它弱小國家會失去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據有關數據顯示“世界上2/3的信息來源于只占世界人口1/7的發達國家,世界每天傳播的國際新聞有80%來自西方主要通訊社。西方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信息量是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100倍”。信息文化霸權主義之所以會產生,因為它是為西方發達國家全球戰略服務的,它是為國家霸權主義服務的,它是想用文化統領世界,因為“霸權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成功地把自己的利益裝扮成普遍的要求”。因此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必須預防信息文化霸權主義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傷害和挑戰。

2.3必須預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語言對中華民族語言的同化民族學家和文化學家經常說:“語言就是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有56個民族,據統計有130余種少數民族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們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消亡了,大部分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也會隨之消失。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同時,必須注意加強保護我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消失,必須更加警惕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語言對中華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同化。我們需要高度關注信息文化中強勢語言對我國民族話語權的挑戰,如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中指出,“世界已經越來越離開依靠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的人手中,他們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與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現在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中文母語正日益面臨著被其它民族語言淹沒的危險,守護中文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英文是信息文化傳播的主要語言,使得西方學術界與新聞媒體的觀點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在信息社會中形成話語霸權;另一方面,前些年在中國的外語熱相繼出現了重英語輕中文母語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文藝作品中夾雜使用著大量外文,英文居多,并被人們引以為榮,逐漸成為風尚,特別是中國出現留學低齡化的傾向,更容易使中華民族的下一代在文化上與母語割裂,在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都會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全民族文化創新等方面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所以在以信息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必須注意預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語言對中華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同化,必須加強國民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必須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作者:張坤晶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