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發展下的民族文化論文

時間:2022-08-09 08:43:16

導語:傳承文化發展下的民族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承文化發展下的民族文化論文

1民族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挑戰

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人們對民族文化在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加強。進入21世紀以來,民族文化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視野,無論是“民族文化大省”戰略,還是文化產業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不被當做出于“民族政策”或“政治穩定”不得不關注的對象,也不再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點綴。[1]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在機遇的背后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1.1現代化進程加快給民族文化傳承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和趨勢,拒絕現代化意味著民族的貧困。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進程。這一現代化進程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等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但同時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摒棄傳統文化,追求快速而直接的經濟效益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即使有人在滾滾而來的現代化進程面前依然堅持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但是能堅持到最后的人寥寥無幾。這樣的結果便是民族語言瀕危、某些民族口頭流傳的文學藝術瀕臨失傳、很多精湛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日漸消失、曾經用來培養人類美德的日常生活風俗和禮儀逐漸被廢止。馮驥才先生就在《緊急呼救》里說“: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需要撥打110緊急呼救”[2]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將無法復制。

1.2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給民族文化傳承提出新的挑戰

市場經濟不僅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也帶來了我國文化的繁榮,民族文化也隨之變化和發展。但是,市場經濟也有阻礙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一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在于擁有金錢的多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很多少數民族青年離開本鄉本土投入到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時,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也以此為契機,推出以民族文化、民俗旅游為主要特色的旅游項目,在有的省份、有的地區更是將民族文化作為自己的名片和特色。但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滿足游客好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旅游往往忽視了民族文化的精髓,甚至有些項目與民族文化內涵背道而馳,從而導致民族文化失去了許多原滋原味的元素。

1.3改革開放帶來的挑戰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流行文化、都市文化進入民族地區,很多民族地區的年輕人對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民族文化的關注,再加上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近距離的接觸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這樣的結果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不斷流失,許多重要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乏人,面臨失傳。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開發手段也加劇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破壞與流失。其次,文化體制改革既使文化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帶來了生機,同時也帶來極大的困難。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的絕大多數文化團體,在管理體制上進行了深度的改革,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打破大鍋飯,有的自找發展門道,有的解體了,民族文化藝人自找活路,分散各方;年輕人對流行文化的關注度遠遠超過了對民族文化的關注度,許多民間技藝無法傳承。最后,隨著全球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民族同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主要表現:語言上,部分少數民族年輕人不會講民族語言;建筑風格上,磚混結構的房子逐漸代替了原來具有民族特色的樓房;服飾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逐漸被漢族服飾所取代等。上述表明,在現代化進程加快、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三大浪潮的沖擊下,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面臨及其嚴峻的挑戰,如何迎接挑戰,采取積極的應對舉措是當務之急。

2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對策

在中國文化發展繁榮來臨之際,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其重要內容。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如果離開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將會殘缺不全。因此,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文化的傳承應該樹立科學的文化傳承觀,建立家庭、社區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的聯動機制、共同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1思想上,提高對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樹立科學的民族文化傳承觀

進入21世紀,文化正在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誰控制了文化市場,誰就在意識形態領域發揮主導作用。對于全體人民而言,要從思想上加強對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樹立科學的民族文化傳承觀,自覺投身于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具體實踐中。科學的民族文化傳承觀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明確傳承的內容。一般來說,民族語言、民族藝術、宗教、文學、民俗、民間技藝都是屬于應該傳承的內容。②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體現的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本。具體來說,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要以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為本,創新民族文化的內容,充分發揮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功能。③保留民族文化的內涵,不進行破壞性的傳承和發展。正確處理追求經濟利益和保留原滋原味的民族文化、民俗之間的關系,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從政策和法律法規上加以規范和指導。

2.2政策上,為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提供資金保證和政策支持

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傳承不應該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而必須通過政府部門有意識地統籌并建立長效機制。政府部門應該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相關的經費支持,鼓勵學者和專家進行民族文化課題的研究、鼓勵民間藝人組建民族文化隊伍;鼓勵社區建立民族文化傳承的相關機構,利用民間藝人、培養民族文化的愛好者傳播民族文化;以重大的民族節日為契機,開展如民族工藝展覽、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民族文化知識,吸引民族文化的愛好者自覺加入到民族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隊伍中;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制定完整的民族文化教育體系和監控體系,并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民族文化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和考評,將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實際狀況作為考核學校等級的重要指標。

2.3途徑上,構建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相結合的聯動機制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文化,而文化的傳遞和發展又依賴于教育”[3]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三個基本途徑。在傳統社會中,民族文化的傳承大部分是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口耳相傳完成的。但是,社區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方面也是負有責任的,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社會環境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①發揮學校教育在聯接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媒介作用。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為家庭、社區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搭建平臺。學校充分挖掘當地民族文化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民族文化知識宣傳和教育,并讓學生將學到的民族文化知識帶回自己生活的社區和自己的家里面,同時將在家庭和社區中了解和感受到的民族文化知識帶回到學校,促進三方的交流。②政府應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比如支持學校和社區共同舉辦民族文化知識的相關活動,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發展。③充分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的發展。社會各階層的關注和支持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和重要保證,社會成員積極參與才能更好的發揮三者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作用和功能,促進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楊康賢徐麗珍工作單位: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