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論文

時間:2022-03-09 03:35:33

導語: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論文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成就初顯

自牡丹江市成為全國28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之一以來,哈爾濱南崗區再次獲得創建資格,大興安嶺地區北極村北極光節系列節慶活動也于2011年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牡丹江市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已經于2013年9月通過國家驗收,其創建的“六項引領行動”,“3+4”推進模式,為區域性乃至全國范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示范,黑龍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成就初顯。依托于這些示范區和示范項目,黑龍江省的公共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文化研究也如火如荼。2013年5月,由老藝術家劉國仲發起的公益性民間機構———牡丹江國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傳播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國學人才的文化陣地;2014年1月,極地藝術研究會在牡丹江市成立。該研究會由我國著名冰雪藝術畫家周尊城先生與牡丹江大學攜手創建,依托于雪城的天然資源,該研究會成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培養藝術人才的又一個搖籃;2013年7月,由齊齊哈爾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曲奇華創辦的齊齊哈爾市文化創意研發中心、關東書畫研究院正式啟動運營,該中心對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化、信息化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文化研究如火如荼開展的大背景下,一批文化精品紛紛面世。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哈爾濱市組織的朝鮮民族打擊樂《四物游戲》獲得音樂門類作品“群星獎”;哈爾濱話劇院大型原創史詩話劇《索菲亞教堂的鐘聲》以戲劇形式展現了哈爾濱百年發展的歷史文化特色,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哈爾濱歌劇院根據張麗莉老師先進事跡創作的原創音樂劇《茉莉飄香》一經上映就受到了全國53家新聞媒體及網絡的廣泛關注;由齊齊哈爾馬戲團學員班表演的《高空四人技巧》等三個雜技節目在黑龍江省第三屆藝術教育成果調研評比中獲得三項大獎;齊齊哈爾市編排的大型民族風情音畫《達斡爾人》代表黑龍江省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得表演金獎等十一項獎項……。

二、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失衡

政府、文化事業單位、企業、非政府組織、公民個人都應當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供給主體。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應當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參與。但是,在實際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還主要是由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主導的,他們往往以培訓、舉辦講座、論壇、咨詢等方式在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近些年來黑龍江省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非政府組織有所發展,但是也主要是以秧歌隊、廣場舞蹈隊等公民個人自發形成的文化供給方式存在,有規模的,經過登記注冊的公共文化服務非政府組織尚未發育起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保?]顯然,黑龍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距此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另外,在黑龍江省公共文化供給中,部分城市已經開始注重引入市場機制,通過企業冠名等形式豐富地方公共文化產品提供的方式,如,“齊齊哈爾啤酒文化節”就曾經以“金馬·香江花園杯”和“中匯城杯”進行冠名,通過企業提供經費來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但是,黑龍江省絕大多數城市和文化品牌市場意識還非常淡薄,不能夠充分重視各類企業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的作用,例如在國內外都非常有影響力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龍江講壇”等,都沒有與企業聯合共同進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經驗。這種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過程中單純依靠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的力量勢必會造成供給主體的失衡,無法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進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后勁不足。

(二)公共文化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我們以公共文化的顯性功能為基礎,將公共文化產品分為信息型產品、知識型產品和娛樂型產品”[4]信息型公共文化產品一般是指由媒體提供的新聞服務;知識型公共文化產品一般是指以廣播電視、文化館(站)、博物館、圖書館為載體進行的文化知識、文化信息傳播;娛樂型公共文化產品是指具有公益性質的文藝演出、影視劇、休閑娛樂節目等。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這三類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日益豐富,各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層出不窮,文化館(站)的建設如雨后春筍般地進行,各種文藝演出蓬勃發展。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黑龍江省公共文化產品的質量仍有待提高。在信息型公共文化產品質量上,還存在著新聞間隙廣告搭配不科學的問題,在新聞播報間隙的廣告大多數存在著賣醫藥保健品、治療不孕不育醫院等內容粗制濫造的現象;在知識型公共文化產品質量上,雖然硬件設施已有很大改善,但是在文化知識傳播上出現了以單純的養生保健知識為主要傳播內容的局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流于形式;在娛樂型公共文化產品質量上,存在著快餐型、通俗型娛樂節目多,高雅節目少的現象。這些公共文化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導致公共文化服務不能滿足各類群體的不同文化需求,與政府對公共文化的投入不成正比。

作者:王永明國蕊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