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01 04:22:32

導語: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研究

摘要:為有效控制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采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干預模型,借助Vensim軟件模擬不安全行為的動態演化過程,通過算例數據進行仿真干預實驗。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安全管理水平和作業人員個體的安全行為水平對其不安全行為產生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采取一定的組合干預策略后,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水平明顯下降,而基于“前攝性+反應性”思想的全面組合干預策略對不安全行為控制的正向促進作用更加顯著。

關鍵詞: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系統動力學;仿真

盡管我國建筑安全管理體系日趨完善,建筑安全形勢在BBS(behavior-basedsafety,行為安全管理)事故預防策略的廣泛應用下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重大安全事故仍然頻頻發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進而導致建筑項目出現了大量的進度中斷、項目延遲、成本增加等連鎖效應,調度計劃頻繁變更,存在項目風險性。作業人員是工程項目現場中具體施工活動的直接操作者,其不安全行為已經成為誘發安全事故的關鍵因素。據統計,超過一半的工業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所引發的[1]。所以,制定具有針對性且有效的行為干預策略,令不安全行為正向轉化是提高施工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水平的重大舉措,這對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和進度控制也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工程項目(尤其是煤礦工程)對于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干預策略多是從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切入,由于安全管理水平和個體因素對不安全行為的影響最為明顯,所以干預措施一般側重于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文化氛圍,合理獎勵和懲罰,加強安全教育培訓等[2-3]。然而,隨著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的深入研究,學者發現組合干預對不安全行為的干預效果最為明顯。Oyewole等[4]從項目管理視角出發,對煤礦工人不安全行為發生的一系列全過程進行了組合干預實驗。Yu等[5]通過安全控制、安全文化、安全素質以及安全管理體系4種組合策略對礦工不安全行為進行了干預,干預效果較為顯著。鑒于此,本文基于系統動力學理論(systemdy-namics,SD),結合工程項目的行業特點,構建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的系統動力學干預模型,分析系統中各影響因素和不安全行為之間的作用關系,借助Vensim仿真軟件對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動態演化過程進行模擬。

1因果關系構建

1.1影響因素分析。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人、物、管理以及環境這4個要素是發生事故的關鍵影響因素。本文結合系統工程思想,將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分為個體因素、群體因素、組織因素、文化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5個指標層面。具體包括以下因素。1)個體因素。葉貴等[6]提出應注重從個體的認知心理角度去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及其影響。董婷等[7]驗證了作業人員的思維能力、安全態度以及操作施工技能等因素是直接影響不安全行為的關鍵因素。其他研究學者也紛紛證實了個體因素是導致作業人員做出不安全行為的內在影響因素。故而將其二級影響因素梳理歸納為性格、安全意識、安全能力以及安全價值觀、安全知識與工作經驗。2)群體因素。李乃文等[8]提出有效干預工作壓力和心智游移能夠減少礦工不安全行為。成家磊等[9]、祁神軍等[10]從組織視角,揭示了組織安全氛圍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為具有明顯抑制作用。陳洋[11]研究了施工一線礦工群體對不安全行為的羊群跟隨效仿性及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孫麗青等[12]、張洪潮等[13]驗證了礦工安全自我效能感對服從安全行為起顯著正向影響作用。文章將其二級影響因素歸納為群體安全氛圍、群體壓力、安全效能感、群體安全行為模仿能力以及人際關系。3)安全管理。姚明亮等[14]通過實驗發現,管理安全干預能夠有效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能力,降低不安全行為發生的概率。對行為人進行安全管理主要是項目管理者通過采取一系列制度約束、監督檢查等管理方法,達到減少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這一目的,進而防止人、物兩者都陷入不安全狀態。文章將其二級影響因素歸納為安全行為管理制度、過程控制、安全監督以及溝通與反饋。4)安全文化。栗繼祖等[15]及朱睿[16]認為,安全文化是規范員工日常行為的產物,積極的安全文化能夠有效提高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績效。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低下,安全知識匱乏以及缺少現場安全工作經驗,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安全文化的支撐。安全文化建設必須要得到企業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通過培訓實踐、觀摩學習等方式指導作業人員安全投入施工生產。故而將其二級影響因素歸納為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投入、領導重視程度、安全參與。5)環境安全。黃輝等[17]經總結CNKI統計分析得出,作業環境、作業時間、機器設備等工作因素是導致員工做出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施工項目中,保障環境安全是進行安全施工的基本必備條件,故將其二級影響因素歸納為自然環境、設備安全性、人機匹配以及安全防護設施。1.2因果關系構建。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反映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和各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建立因果關系圖,如圖1所示。通過分析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得到以下6條主要的反饋回路。1)個體安全行為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個體安全素質↑—不安全行為習慣↓—個人安全能力↑—個體安全行為水平↑。2)群體安全行為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群體安全目標↑—群體壓力↑——群體安全效能感↑—群體安全行為水平↑。3)不安全行為水平↓—群體安全目標↑—群體壓力↑—安全效能感↑—安全意識↑—個體安全素質↑—不安全行為習慣↓—個人安全能力↑—個體安全行為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4)不安全行為水平↑—上級領導重視程度↑—行為規范管理制度↑—安全監督↑—安全管理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5)不安全行為水平↑—上級領導重視程度↑—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文化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6)不安全行為水平↑—上級領導重視程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防護↑—人機匹配↑—環境安全水平↑—不安全行為水平↓。

2SD模型構建

2.1SD干預模型構建。干預模型主要針對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進行仿真模擬。假設不安全行為不會帶來任何的行為結果,系統模型的研究價值也將不復存在。因此,本文研究對象限定為促使和引發安全事故發生的這一類不安全行為,并且,將其他內外部資源以及施工現場周邊環境等要素看作常量,只考慮個體行動以及制度規范視域下的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研究。構建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的SD干預模型,如圖2所示。2.2仿真方程構建根據系統動力學原理,利用DYNAMO函數對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系統進行量化分析[18]。設置各變量之間的數學邏輯關系,對主回路中的參數變量構建仿真方程。L6=∑(Li×αj),i=1,2,3,4,5;j=1,2,3,4,5。(1)αjα1+α2+α2+α4+α5=1其中,是系統中各影響因素對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影響系數,且。Li=INTEG(Ri,Mi),i=1,2,3,4,5,6。(2)其中,INTEG為積分函數,表示狀態變量的值;Mi為狀態變量的初始值。由于狀態變量的變動必須通過速率變量的作用才能夠進行,因此,速率變量的方程可以參照式(1)和式(2)給出。R2=A6β1+A7β2+A8β3+A9β4+A10β5。(3)β1、β2、β3、β4、β5其中,分別代表群體安全氛圍、群體壓力、安全效能感、群體安全行為模仿能力以及人際關系的權重。另外,在現實的項目管理過程中,行為監督、管理以及糾正等政策措施所發揮的效力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性,因此,安全管理水平增量應建立延遲函數方程。R3=DELAY1(A13δ1+A11δ2+A14δ3+A12δ4,3)。(4)其中,DELAY1為一階延遲函數;δ表示輔助變量的權重。其他輔助方程可參考以上公式并結合DYNAMO語言的方程規則給出,此處就不再作解釋。

3仿真結果分析

3.1仿真參數設置(L1,L2,L3,L4,L5,L6)=(80,75,80,75,80,200)(α1,α2,α2,α4,α5)=(0.2631,0.0831,0.4204,0.1665,0.0669)以3年工期的施工項目為例進行算例實驗,并設置初始系統參數:INITIALTIME=0;FINALTIME=36;TIMESTEP=1。根據12名來自建筑工程領域專家學者和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施工員的打分情況,整理得出狀態變量的初始值。利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系統內部各級影響因素對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影響系數,。3.2仿真模擬輸出與結果分析3.2.1系統模型初始仿真結果分析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系統干預模型的初始仿真模擬結果如圖3所示(圖中縱坐標“US”表示不安全行為水平,橫坐標表示時間)。結果顯示如下。1)0~18月,項目已經完成了一半的完工期,不安全行為水平急劇下降,說明在這一階段所采取的各項安全行為管理手段發揮了作用。2)19~36月,工程項目逐漸接近尾聲,不安全行為水平不再快速下降,反而逐步趨于平緩,最終處于一定的數值范圍內,這說明不安全行為系統自身的抑制作用具有條件限制。此外,個體安全行為水平等各個狀態變量的數值都有所增加,其變化趨勢與模型系統初始運行狀態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3.2.2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模擬分析基于控制變量法原理,對系統中各要素的數值進行干預。運行模型之后,得到施加干預策略下的變化狀態。1)個體因素與群體因素的干預效果對比分析。將L1和L2的初始值擴張1倍,其模擬結果如圖4所示。個體因素對不安全行為的抑制作用更大,且下降速度更快。原因在于: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歸根結底是以個體行為來進行表現的;且組織行為學理論指出,群體安全行為水平是施工作業人員個體行為的集成。因此,個體因素是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關鍵影響因素,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要提高個體安全行為水平。2)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環境安全的干預效果對比分析。在保持其他變量不變的基礎上,將L3、L4和L5的初始值擴張1倍,其模擬結果如圖5所示。當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水平以及環境安全水平等量增加時,安全管理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效果相比其他兩個因素更為顯著,最后1個月的不安全行為水平減少到了50以下。與此同時,在14~28月這一階段,3個狀態變量的干預效果減小了,不安全行為水平曲線趨于平緩;從第28個月以后,不安全行為水平慢慢趨于穩定狀態。3)組合干預策略的仿真模擬分析。基于“前攝性+反應性”原理,并結合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從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前、中、后3個角度考慮,提出3種組合干預策略:(1)L1和L2的值提高至120;(2)將L3的值提高至120;(3)將L1、L2、L3、L4、L5的值均提高至120。其模擬結果如圖6所示。采取組合干預策略后,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水平顯著下降,表明組合干預策略的干預效果比較顯著,且干預效果的優先順序為(3)—(2)—(1)。因此,在實際施工管理過程中,在保證物(環境)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降低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水平。1)通過提高項目管理者對施工安全行為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竭力做到事前演練和技能崗位匹配,增加對人、財、物等方面的安全投入,及時更新作業過程中使用的安全防護設備和機械工具,加大風險控制力度,只有足夠的重視和投入,才能夠推進工程項目施工安全行為管理工作。2)完善施工安全行為管理制度規范,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實施安全獎勵和監督檢查,從制度管理上減少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安全文化建設,通過素質教育、知識文化以及崗位技能培訓來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行為素養,從文化層面上引導員工進行安全作業。3)塑造良好的群體安全氛圍,加強作業人員對安全目標的認可度和安全效能感,通過安全生產績效考核和安全事故案例分享進行反饋和交流,間接地影響作業人員的心理和行為模仿性,逐漸規范施工作業人員的行為,從而提高群體安全行為水平。

4結語

本文以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相應的不安全行為SD干預模型,通過仿真模擬得到以下結論。1)通過系統動力學方法系統地揭示了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干預模型的影響路徑和作用機理,定量地描述了人的心理以及群體、組織和環境等外在因素對作業人員行為的影響作用,驗證了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之間存在的多重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2)作業人員個體因素和安全管理水平對不安全行為的干預效果較為顯著,模型模擬結果與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得出的權重排序基本一致。在實際的工程項目施工中要著重加強對這兩個方面的管理,從制度管控和自身約束兩個方面來規范作業人員行為。3)將行為人、安全文化、安全制度等看作一個整體,基于項目管理中“前攝性+反應性”思想,對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前后進行系統分析,施加全面的組合干預策略,大大提高了不安全行為控制效果。況相合,所提出的不安全行為干預策略對作業人員行為管理和安全生產具有非常大的向導作用。在后續的研究工作中,仍需對行為干預技術在工程項目安全施工領域中的實踐應用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時,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都是通過二級指標進行衡量和發揮作用的。因此,如何通過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的二級指標進行干預策略仿真并實現自主策略尋優是作者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俊亭 鄭明珠 賽云秀 單位:1.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創新創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