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競技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及解決措施
時間:2022-04-10 09:36:38
導語:體育競技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及解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高校競技人才的培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通過分析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出當前我國體育競技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不夠完善、師資隊伍不夠強大、生源質量不高、培訓條件不足、組隊目標不夠明確。針對發現的諸多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不斷加強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體制改革,重視體育競技人才的培訓,這是高等院校需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競技人才;人才培養;解決措施
對于人才的定義,是經過學校培養,在德智體美勞方面有一定的素質,走向社會后適應某種工作的人。對于體育人才來講,凡是具備一定體育技能,并且在體育方面做出貢獻的人都算是體育人才。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加大了人才的競爭,我國高校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關系到高校體育事業的成敗,高等院校體育專業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競技人才的培養同樣也是國家培養競技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事實上,我國高校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并不盡人意,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問題和不足。所以,提高高等院校體育人才培養策略,仍然是高等院校辦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發展現狀
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在受到經濟、政治、生活以及體育觀念的影響下,與國外體育競技人才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體育競技人才數量逐漸減少,結構不夠合理,區域分布不均衡,首先,從數量分布來看,項目之間存在差異性,我國主要開設的訓練項目都是世界上經濟水平高的項目,例如田徑、足球,還有一些競技項目人才梯隊不健全,如體操、花樣游泳等,不注重后備人才的培養,在過了巔峰時代之后,很可能會潰敗。其次,從地區分布方面,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大部分分布在廣東、四川、山東等地,這些地方是體育后備人才主要分布區域,其次是河南、河北,然后是湖南、黑龍江、浙江等,這種狀況與不同地區的地域位置、經濟情況,以及政府對體育事業的重視程度有關。我國后備人才輸送率不高,人才梯隊呈現橄欖狀,一二三線運動員處于失衡狀態,這些目前所面臨的現狀必須一一解決。我國高校對體育人才課余訓練明顯不足,體育成才率較低,目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嚴重短缺,想要改變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深化體制改革,樹立人才培養觀念,以高校體育自身發展方向為切入點,深層次地分析當前現狀的制約因素,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定位,首先要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其次要滿足個人的升學需求,最后要滿足擇業需求,我國要借鑒國外的經驗,通過與國外體育競技人才培養計劃做比較,發現自身的不足,構建高效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與國家要正確面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問題,確保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1.培養目標不夠完善。高校運動隊的熱情是由領導決定的,如果領導喜歡競技運動,那么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一定會受到重視,但是一旦換上不喜歡體育經濟的領導,競技體育的培養熱情自然而然地會隨之減弱,競技體育的開展也會失去持續性,高校的體育競技人才培養全靠領導的主觀臆斷,顯然形成了若有若無的局面,人們往往對體育人才培養的認識都是通過條例和文件,所以并不具備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體制,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沒有完整的制度,想要培養出高水平及競技體育人才簡直是難上加難,2.生源質量不高。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收到制約的只要原因之一是生源質量不夠高,高校的運動員基本都是退役運動員,由無法進入俱樂部的運動員、應屆業余普通學生組成,所以生源差的因素影響了我國高水平經濟體育人才的培養,許多有發展的運動員很早就進入專業的系統訓練,由于中小學體課余訓練不足,所以嚴重影響了高校對體育后備人才的依托,這樣一來,體育人才培養就斷了一個層次,由于高校生源缺乏,所以不得不招一些退役或者被淘汰的運動員,這導致高校運動員的水平參差不齊,與最基本的要求都相差甚遠。3.訓練條件不足。我國高效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條件,明顯滿足不了世界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條件,無論從設施還是經費以及教練員水平上,都與世界級水平差一大截,沒有標準的運動場館,沒有良好的訓練器械,沒有優秀的教練員,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也影響競技體育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體育競技人才需要消耗人力物力,需要體育經費,資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經濟是體育發展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經費,沒有高水平基礎的運動員,經費不足的原因抑制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高校體育的體育培養經費大部分由行政撥款,但是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經費要高于教學和活動的經費,這對體育人才培養形成了阻礙,同樣也給高校增加了負擔。4.組隊目標不夠明確。在一些高校中,組建體育運動隊一般只注重當前利益,忽略了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使命,為了在體育賽事中奪金,甚至亂借國家優秀運動員,用金錢來操作比賽,使得大學賽場秩序混亂,違背了國家試辦高校運動隊的初衷,沒有明確的組隊目標,是無法培養出高水平的體育人才的。2001年的大學生運動會上,雖然獲得金牌數最多,但真正就讀專業的高校大學生寥寥無幾,甚至有的組隊領導認為高校辦運動隊是為了提高學校知名度,這些諸多明顯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5.體育專業就業難問題。社會主義經濟市場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體育專業學生而言,就業難問題更加明顯。這一普遍現象也影響了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很少有人去選擇體育專業。由于體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只注重技能訓練,不注重文化修養,所以在學生畢業后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即使有適合的崗位,待遇也不高,很難保障基本生活,這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體育項目的積極性,由于很多方面原因,高校只注重體育訓練,忽視了文化教育,雖然可以保證大部分體育專業學生可以畢業,但是對于學生走向社會后生活卻沒有了保障。在結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情況下,甚至有些體育愛好者都不得不選擇其他專業,這就對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整體規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三、體育競技人才培養方案
1.改革培養體制。培養體育競技人才,需要把文化教育和體育技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運動員身心同時得到發展,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對體育方面的興趣,挖掘有體育天賦的人才,然后形成高水平運動隊,我國高水平體育競技人才文化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影響我國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一大弊端,文化水平影響了運動員的職業素質。在體育人才培養中要優化體育教學的方式,結合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立體模擬和平面模擬,增加體育教學的形象性,更加有效地提高培訓質量。2.突出重點項目建設。結合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項目訓練,根據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到兩個專業特長,成立興趣小組,把專項訓練做好,由高校領導擔任組長,把體育重點項目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教練員為直接負責人,對項目建設進行協調和監督,確保場地以及器材的完整性,確保比賽和訓練可以順利進行,重點項目的建設,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專項體育的興趣愛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真正實現人人有特長,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3.提高教練員水平。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在體育競技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練員占主導地位,運動員在創造好成績的背后一定有高水平的教練員,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對其進行訓練。教練員在培訓過程中要挖掘運動員的個人潛能,不要讓運動員覺得自己的教練員只有嚴威。而要給運動員更多的關心,彼此建立融洽的關系,成為良師益友,教練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掌握全面的基礎知識,熱愛自己的事業,擁有頑強拼搏的精神,訓練能力是專項訓練教練員的核心,教練員要合理安排訓練方案。了解運動員的基本素質,因材施教,掌握學生的動態,熟練地控制訓練這個過程,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有效地傳授給運動員使運動員,具備扎實的基礎。及時與運動員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地解決,以發展的眼光來進行體育競技人才培訓,不斷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合理地運用在自身的訓練過程當中,把思想教育與訓練相結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不斷大膽創新,在探索中總結經驗,不斷充實自己,學校優化體育培訓方面的師資隊伍,適當地對教練員進行系統培訓,擁有一名高素質的教練員,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體育競技人才。4.完善體育設施,優化訓練環境。不健全的體育設施直接影響參加培訓運動員的情緒和興趣,教學環境不好,學生的訓練熱情就不會高,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就會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進一步培養專業體育競技人才,需要學校提供良好的訓練設施,優良的訓練環境,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體育訓練環境是體育訓練的依托,一所學校的訓練設施的完整性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水平,直接影響體育專業課的開設,運動設施包括運動場所和運動器材,高等院校需要建立提議場館,為學生體育訓練提供有益的場所,運動器材及運動場地的布局、裝修的色調、訓練的空間等等都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心情。良好的體育訓練環境,有利于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可以調動學生訓練的主動積極性,設施齊全的情況下,運動員可以大范圍地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大訓練強度,延長訓練時間,為培養出高素質的體育競技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條件。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開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辦學,高等院校需要對體育競技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及時地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與研究,面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革,為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提供完善的設施與環境,改善教育機制,為我國體育事業后備人才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蓓 單位:西安體育學院藝術系
參考文獻:
[1]孔慶波,葛玉珊.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2]陽藝武,劉同員,黃彩虹.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演變及思考———兼論“體教結合”與“教體結合”模式[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5).
[3]馮駿杰,劉江南,黃德敏,許靜.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創新理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7).
- 上一篇:實踐教學法在體育散打課程中的應用
- 下一篇: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課程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