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26 03:40:41
導語: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教育作為一門發展的學科,其從產生到發展與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有著緊密聯系,體育教育的發展順應時代的要求和新的歷史使命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體育產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下走向產業化,新興的社會體育項目也開始走進群眾生活。高校體育教學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體育產業化發展這個大環境下,為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向科學、合理方向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培養社會所需要人才,促進社會現代化快速發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本文從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視角出發,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體育產業化;社會體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體育運動不再是競技體育的獨舞臺,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腳步加快。學生群體是廣大群眾的基石,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黨的指出,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制定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作為教育事業的一部分,以適合社會體育產業發展進行體育教育改革,對實現體育教學的科學發展,加強體育教學與社會現代化發展緊密聯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對貫徹黨的教育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現實意義。那么,如何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良性改革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成為了體育教育事業發展丞待解決的問題。
1.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
社會體育產業化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和滿足人們增長的體育休閑需求的產物。社會體育項目從興起到走進高校體育教學課堂,高校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體育競技訓練和傳統的教學內容,更多地傾向于注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以及素質教育。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對能力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在不斷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對全國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過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可以看出,與2010年相比,高校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整體上是呈現上升趨勢的,高校學生的身體形態發育水平都有所改善。但是這些數據并不能讓我們樂觀,高校學生的視力低下、心理健康等問題仍未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在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潛移默化下,高校體育教學在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和修養方面還比較薄弱,因而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在改革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1教育理念相對滯后。目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雖然逐步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但現行的改革方案并沒有從實質上改善教學,因為現行的改革更多的只是把改革落實于形式,教育理念相對滯后。1.1.1學生在體育教育的認識上具有片面性。由于學生受傳統體育教育思想頗深,其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認為體育課程僅僅是一門學校的必修課程,認為體育課程的學習旨在強生健體以便于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一直以來,相比于其他專業課程,高校學生在認知和行動上缺乏對體育課程的認同,對體育課程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認識不清楚,使高校體育教學失去了教育和實踐意義。1.1.2教師在學生體育理念的培養上具有片面性。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當前大多數高校教師更多地注重教學目標的完成,片面追求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忽視了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從而使得大部分學生在離開學校后就放棄了自我體育鍛煉,在脫離了學校體育鍛煉環境的情況下,體育鍛煉的意識逐漸淡化,“終生體育”的教育理念也無法落地生花。同時,在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體育項目的多樣性和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使得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個性化需求各有不同,因而教師難以滿足這種個性需求,讓學生從體育教育教學中無法得到人文關懷,這對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所需求的是不協調的,“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仍未根植于學生心中。1.2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缺陷。何為教學模式?所謂教學模式就是指教師在特定教學理念下進行的教學行為的總稱,其中包括了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要素。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教育理念相對滯后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體育教學模式上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2.1教學方式單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是一種常態化,大部分以老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的形式進行,這樣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呈現一定的不科學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體育項目時難以學到真正有效的內容,課堂效果欠佳。1.2.2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高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往往是以教師的專長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為依據,忽略了學生的個性需求和興趣愛好,導致學生失去了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導致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無法穩步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教學內容多為技能訓練知識和課程理論知識,體育文化和體育健康觀念的灌輸還相對缺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健康運動習慣的培養。1.2.3課外教學版塊缺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不足的表現之一就是課外教學活動的缺失。眾所周知,社會體育產業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整個社會群體對閑暇活動的重視和對個性化活動的需求增長而形成的,雖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將一部分社會體育項目納入體育教學中,但是高校體育教學仍然停留在課堂教學的模式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缺乏創新。1.3高校體育教學條件有待改善。高校體育教學條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敗。高校體育教學條件主要分為硬件條件和軟條件,所謂硬件條件就是指體育教學中需要用到的器材設備、場地建設、以及體育項目資金等,軟條件則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當前大部分的高校體育改革中出現了教學條件不充分的現象。1.3.1在“硬實力”方面,受到體育場地建設資金不足、器材設備陳舊儲備不足等硬件設施的制約,這從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體育場地建設的停滯不前不僅僅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休閑的需求,也無法給高校體育事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1.3.2在“軟實力”方面,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助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走向成功的一只看不見的手,從目前高校體育師資力量來看,高校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師資水平普遍偏低。由此可知,這些“看的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都是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
2.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及對策建議
在上文中,筆者從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視角出發,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仍存在教育理念滯后、體育教學模式創新不足和體育教學條件不充分的問題。因此,筆者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2.1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意識,立足于讓學生全面融入到教育教學中。隨著社會體育產業化的發展,社會需要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大學生“終生體育”思想意識的缺失,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立足于讓學生全面融入到教育教學中。2.1.1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同感。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在教學主體對象上發力,尤其是對學生這一教學主體對象意識形態的形成。那么如何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程認知,讓學生前面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呢?要融入教學計劃,在日常教學中恰當滲透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增設一些和人文知識有關的理論課程。要融入教學設計,體育教師在教授每一個運動項目時,要將與之相關的體育理念、體育歷史、體育文化作為授課內容,巧妙地融入教學中。2.1.2轉變教師對體育教學改革的認知。教師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取向的關鍵,單純的身體素質教育已不能滿足社會人才的需要,必須切實提升教師德育意識,把德育意識培養納入到教師日常培訓體系,為體育教師量身設計培訓課程,并且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鼓勵教師學習體育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轉變教師對體育教學改革的認知,將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和體育精神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共同融入到教學中。同時,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新媒體的崛起為拉近師生關系搭建了交流和溝通橋梁。比如,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微信等聊天軟件,建立班級微信群,及時有效地了解到學生的動態和需求,增進師生情感,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人文關懷,極大地有利于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2.2完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提升體育教學模式創新力。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現如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教學模式不完善的情況,主要一個因素是改革的創新力不足,為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力度,我們應當:2.2.1豐富課堂教學方式。老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激發學社對體育鍛煉的熱忱,并且在互聯網發展的熱潮中,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敏感度也越來越強。從而,我們在課程設計中要豐富教學形式,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情景模擬、角色體驗、團隊競爭等新式教學方法。同時,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媒體平臺,進行多媒體教學。由于教室是學校的公共實施,所以體育老師也可以利用教室教學。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進行理論教學內容的播放,以及播放激發學生興趣點的體育教學相關視頻,彌補教師口授教學上理論知識教授不足的缺陷。2.2.2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合理與否與學生“終生體育”體育理念的樹立息息相關。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知識”,應多注重教“文化”、教“精神”、教“思想觀”。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多增加一些熏陶學生體育鍛煉情操的教學內容,讓課程理論與思維意識能夠齊頭并進,使得體育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同時,課堂內容設置也要從大學生的求知需求出發,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注重“術道結合”,深度拓展體育教學內容。2.2.3增強課內課外教學的聯動效果。從教學大綱上既定的目標來看,高校體育教學基本注重于課堂教學,因此,拓展課外教學對促進學生課余閑暇時間去感受體育活動,從實踐中學習體育知識,從生活中培養自身的體育素養和體育鍛煉意識。比如多組織體育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室外課堂的形式,在社團活動中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從內心深處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再者,可以組織課外運動隊,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外校內的比賽,從競賽實踐中融會貫通老師課堂上教授的理論技巧,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因此,增強課內外教學的聯動效果對完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和提升教學模式的創新力度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3加強改善體育教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條件的優與劣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也影響著整個教學質量的高低,故而我們要注重改善高校體育教學設施條件、優化師資資源。2.3.1優質的高校體育教學設施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和深化教學改革的物質保障。大學體育課的開展首要條件便是體育設施,其主要就是實現體育課可以平穩有序展開地物質保障。新時期高校體育設施關鍵就是為了實現高校體育授課的進行、專業訓團隊的練習、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進行、還有多類體育運動競賽的需要。由于在社會體育產業化的大背景下,學生對體育設備多樣性的需要得到提升,高校需要關注探索體育設施地多作用性、科學性與安全性以及穩定性。2.3.2優化師資資源,提升學校師資力量。所謂師資力量,不僅包括教師過硬的教學業務水平,還包括教師的育德能力,以及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首先,過硬的業務水平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由于高校教師隊伍中在年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使得教教育教學水平均衡發展。其次,師資力量的提升離不開資源的優化配置,校方應為體育教師予以充足的財力、物力等資源支持,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體育相關的俱樂部、社會團體等體育產業項目,結合學校體育教學,促進學校體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有效地對體育教學改革對癥下藥,逐步形成特色校園體育文化。最后,提升教師的育德能力和思想高度與實現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這一目標是一脈相承的,因而我們可以在教師隊伍中加強思想學習和培訓,在思想上武裝自己,提高自身的價值教育能力。
3.結語
本文從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視角下,概述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并在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路徑。綜上所述,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新的歷史使命,使得高校體育事業能夠良性發展,我們必須堅持不斷地深入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從根源上加快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樊偉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
- 上一篇:體育運動訓練動作仿真分析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學術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