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新型工業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30 04:52:00

導語:信息化新型工業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新型工業化研究論文

一、對新型工業化的理解和認識

黨的十六大對新型工業化的完整表述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業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信息化、工業化、新型工業化等概念及其內涵。

所謂“化”是指由一種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續的、內在的改變,在形態上表現為一種趨勢,一種進程。在“化”的過程中,這種力量與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簡單的疊加或混合,而是通過滲透達到融合,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體,使事物發生某種質變。信息化是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出現的、以信息作為重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源的一種持續的社會改造和進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和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引起社會結構各個方面發生深刻變化。而工業化是相對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形態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以機器大生產和城市化為主要特征,不斷增加工業經濟比重,普及工業產品的應用,改變生產方式,改變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過程。它是就整個社會形態而言的,不僅包括經濟結構的變化,而且包括社會、文化、觀念、心理等等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

信息化與工業化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兩個重要發展階段,是現代化的兩個基本標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業化基礎之上的,是工業化和科技進步到一定程度的結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業化,更不能代替工業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帶動工業化,加速工業化進程,并使其運行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國際上,信息化和工業化正在處于相互促進、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站在戰略高度提出來的,符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情況的一種新型工業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觀規律基礎上的跨越式發展戰略;是適應時代變化,利用后發優勢,加速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決策。

所謂新型工業化是就工業化的實現方式而言,是對工業化的質的描述和要求,它區別于傳統工業化的特點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黨的十六大明確表述我國新型工業化的實現途徑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既不是工業經濟比重的簡單增加或工業內部結構的簡單調整,也不是單純的采用新技術、新方法。而是像黨的十七大強調的那樣:“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信息化主導著新時期工業化的方向,貫穿于新型工業化的始終,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須圍繞“信息化”這個核心手段展開。離開信息化,無論怎樣的高技術化,怎樣的經濟結構,都不可能成為新型工業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裝起來的工業化才是新型工業化。及時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帶來的機遇,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是時代的需要。為此,各級政府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把信息化作為“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

我省面臨經濟和社會轉型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必須強化各方面對新型工業化的認識和理解,統籌考慮經濟與社會、國際與國內的各種因素,把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雙重任務統一起來,落實到各項方略和實際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帶動作用

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過程表現出極為強大的普適性、擴散性、滲透性、融合性和創新性。這些特性決定了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的影響無處不在,信息化能夠持續地、全方位、全過程地進行,并不斷深化對工業化的影響,形成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的新型工業化。因此,信息已經同能源、材料一樣成為基本的生產要素,并且成為現代經濟競爭、市場競爭的核心和關鍵要素。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實現途徑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指明工業化的方向。新型工業化必須在信息化的框架內進行,以信息化為方向,不能脫離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進工業產業的增長。信息技術的引入,帶動技術創新,一方面通過增加制造能力、豐富產品、適應個性化需要,擴大工業生產;另一方面直接帶動整個信息設備制造業的市場需求。三是促進結構調整。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改造原有的工業格局和工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銷售,使整個工業領域資源配置有效、結構合理。四是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通過信息化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企業運轉效率,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整個產業的活力。五是節約交易成本。通過電子商務,打破地域限制、縮短交易時間,減少交易成本。六是擴大市場需求。通過信息技術的采用,可以創造需求、創造市場,帶動工業化的更大發展。

三、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著力點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信息化的帶動作用主要應體現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技術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場效率低、競爭力差等突出問題上,并以此作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著力點。

1、以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為突破口,加速制造業信息化

產業升級是個漸進的有序流動過程,傳統產業正在從發達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向正在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轉移,我國這種產業的轉入國。把握新的歷史機遇,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走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的新路,是建設新型工業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加以優化改造,就能夠大大節約傳統工業升級換代的時間和成本,后來居上,發展出先進的工業生產力。

信息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對傳統制造業最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導致了制造系統智能化。現代智能化的企業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軟件企業,大量的智能企業是依靠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消減成本、節約能源、減少浪費,生產傳統產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屬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業。

要采用各種措施,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在生產、制造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對原有裝備進行技術升級,以適應工業生產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工業流程,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生產能力。三是用信息技術提高傳統產品的電子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優化價值鏈,延長傳統產品生命周期。2、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手段,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術作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領域,導致了管理由科學管理向信息管理轉變,實現了管理學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過去無法實現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實現。現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內容主要可歸納為幾方面:一是管理結構的扁平化。信息技術在管理領域的應用,實現了信息傳遞、處理的電子化,導致了管理結構由金字塔結構向扁平結構轉變。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規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塊化的電子信息系統替代,能夠很容易地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調整,以適應形勢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過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數人壟斷,使管理的公開化、民主化、科學化成為可能。

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尚處在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時期,進入到信息管理層次的企業還不是很多,這說明在我省用信息技術改進管理還有很大的空間。

3、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擴大市場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現代電子商務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商務活動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所創造新的商務模式。一是極大地降低了傳統交易活動中的產品搜尋和價格談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網絡與傳統交通網絡相結合形成的現代物流系統,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動中的物流成本和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物流的時間。中小企業與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的通道難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電子商務是解決這類企業市場通道的最佳選擇,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人的信息化

我國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進行大量投入的同時,信息化對傳統工業化提升作用不明顯,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

因此要盡快促進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組織手段,提高各級領導對信息化戰略地位的認識,加深他們對信息化作用、如何發揮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決策能力。二是提高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知識水平,增強他們把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相結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會對信息手段、工具、設備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會對信息化管理的適應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