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探討
時間:2022-01-28 03:13:15
導語: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并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chuàng)新、利用的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的一個部分,是依據教學規(guī)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它強調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語文學科,語文教學要廣泛采用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不是強加的、附帶的、可有可無的,它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1.利用現(xiàn)代媒體的大容量存儲技術,廣集信息資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學生通過網上提供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感受動物的可愛。教師再讓學生結合圖片,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口述。這樣,學生就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了。
2.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有效認知
如在指導學生寫作以景物描寫為主的記敘文《校園一角》時,除了上課前要求學生觀察校園的景物外,還可以把學校的噴水池、生物園、文化長廊等景物拍攝下來,制成課件,上寫作課時,播放給學生觀看。當鏡頭對準噴水池時,映入學生眼簾的先是向上噴射的一股水流,然后是四處飛濺下落的紛紛揚揚的水花,水花在陽光照射下,晶瑩剔透……在這個過程中,鏡頭移動順序先是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當鏡頭地準生物園時,鮮花綠草,小鳥飛蝶,朵朵花兒爭妍斗艷,紅、黃、綠、藍……五彩繽紛,鏡頭角度是由靜態(tài)轉向動態(tài)。這紛繁精彩的畫面既讓學生從中領略到了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景,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事物的順序與角度,從而使學生對寫景狀物有了明確的“序”的概念。學生通過欣賞、體驗,畫面轉變成十分美妙的語言。媒體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學生認知體驗十分獨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現(xiàn)出了多元化,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的多維發(fā)展傾向。
3.利用現(xiàn)代媒體的交互性特點,實現(xiàn)教學互動,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優(yōu)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學習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現(xiàn)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對教學信息通過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將之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同時通過人與機的多種交互方式,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質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解放心靈、發(fā)展個性的舞臺,有益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主動探究。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先動畫演示: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青蛙,就游過去。此時,有學生質疑:為什么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青蛙,就游過去呢?教師讓持相同觀點的學生一起合作,與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展開激烈辯論。學生充分運用課件中人物、木匣子可隨鼠標移動,使辯論各方運用課件演示闡明自己的理由,深入理解課文,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發(fā)展,使語文課堂展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有益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4.利用現(xiàn)代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實現(xiàn)教學反饋方式的革新
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要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教學效果,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供了多種信息反饋方式,而且具有反饋速度快、表現(xiàn)形式豐富的特點。IT或CAI輔助教學很容易實現(xiàn)一問一答的反饋,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及時評價。電子郵件、公告板、討論區(qū)、網上傳呼等也是信息反饋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復習課中,通過CAI課件建立題庫,學生可以選擇相應難度的試卷和問題,并對沒有掌握的問題進行重新學習。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
1.整合應是融合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湊合,而是有機地融合。(1)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信息技術的理論融合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解脫出來,不僅要有先進的教學理論,而且應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熟悉網絡管理,熟練地進行網頁制作,掌握必要的網絡編程知識,構建利于學生瀏覽的資料庫,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促進自我發(fā)展。(2)信息技術要與語文文本內容融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要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立足于語文教材。如果脫離教材而純粹的信息技術表演,那就失去了語文的特性,變成了信息技術課。(3)信息技術教學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融合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操作,給他們創(chuàng)設有關的教學情境,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困惑。
2.整合應體現(xiàn)主體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因此,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防止課件制作成為課本、黑板與練習冊的簡單搬家,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學習當中。
3.整合應講求實效性
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形式上的熱鬧,要講求實效,做到合理使用,不要喧賓奪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隨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加以指導,給予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把計算機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更強調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結構、實施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目前國際上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潮流。
本文作者:鄧偉洪工作單位:廣東省佛岡縣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