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社交APP對網絡安全的消極影響及對策
時間:2022-02-25 11:31:10
導語:手機社交APP對網絡安全的消極影響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在手機上的應用,為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提供各類方便。伴隨著各類手機社交app的興起,不少大學生已經由最初的好奇轉向過度沉迷,不僅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學業,對大學生人身財產、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本文是從維護大學生自身網路安全角度出發,探討手機網游對大學生自身的威脅,并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手機社交APP大學生網絡安全消極影響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對網絡的沉迷逐漸由PC轉向手機,手機由于自身易攜帶、易操作及功能全面等特點,已經成為了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最親密的“小伙伴”。不可否認,適度健康的手機使用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的思維調節,有利于緩解學習中的枯燥;另一方面,對手機這一工具的錯誤認識、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對自身的影響同樣也會從“利”到“弊”進行轉變,直接或間接地會對自身造成損失。
1手機社交APP使用現狀
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人,較2014年12月增加36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隨著手機終端的大屏化和手機應用體驗的不斷提升,手機作為網民主要上網終端的趨勢進一步明顯[1]。在互聯網民年齡結構中,20-29歲達到31.4%,網民學歷結構中,大專達到8.8%,本科占到11.8%,網民職業結構中,學生占到24.6%。由于各類通訊運營商的角逐競爭,在2014年,大學生市場里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98%[2],大學校園近乎人手一部手機。智能手機的出現更是推動了手機網游的進一步發展,手機的使用不僅僅局限于通話,智能手機的出現已經將手機變成了一部小型的PC。由此也導致大學出現另類現象:部分學生上課時,手機幾乎成了課本的替代品,上課可以不帶課本,但不可以不帶手機。
安全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對于大學生網絡安全而言,更多的是強調在互聯網覆蓋下的這一環境中,大學生如何正確地健康的使用網絡,才能使自己免受潛在的威脅及損失。網絡使用的硬件逐漸由單一化向多元化,手機作為網絡承載的主要硬件主體,對于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著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隨著手機使用人數不斷擴大化、手機功能不斷豐富化,部分大學生自身對于手機過度依賴已經超過了一定的度,直接威脅自身安全。
2.1對學業的消極影響
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學業的正常進行與否直接關系著未來的社會發展的進程。據2015年CNNIC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14年12月,網民中整體游戲用戶的規模達到37716萬人,占網民總體的58.1%。其中手機網游用戶已經由2010年的7817萬人上漲到2014年的24823萬人,增幅達到約2.2倍以上,并且在電視、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及臺式電腦及手機網游用戶上網設備使用情況中,手機用戶使用量多達86.8%。在手機游戲產品用戶規模排行榜中,由騰訊公司的運營的游戲產品穩站前八席[3]。這些游戲產品都存在共有特點,則是共同依賴騰訊的一款社交軟件——微信。手機網游與手機社交APP的捆綁,對運營商來說獲利不小,但對于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卻直接干擾著學業的正常進行。上課玩手機網游,朋友圈里互相比排名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
2.2對學生自身人身財產安全的威脅
近年來,微信、陌陌等手機交友軟件強大的交友功能雖得到不少年輕人的熱捧,但這個網絡“交友利器”卻頻頻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暴露出不少大學生對網絡社交軟件過度信任的問題。當前我國的在校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出生在社會轉型、社會飛速發展及轉變的重要時期,這一群體在行為上具有強烈的自主性,自我意識強烈,由于其自主的行為特點,也賦予了其獨特的情感特征。90后的情感強烈,外顯而又張揚,但深度不夠,具有情緒心境化,隱蔽性差的特點[4]。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由于其獨特的情感,外加涉世不深,往往使得其更加相信社交軟件的絕對安全性,對網絡聊天對象往往缺乏提防之心。不僅如此,事發之后缺乏相關的保護措施,這就導致大學生這一群體極易成為詐騙的對象。
2.3大學生利用手機社交APP進行犯罪
所謂網絡犯罪,通常我們指的是指違反國家規定,直接危害網絡安全及網絡正常秩序的各種犯罪行為[5]。與一般犯罪者不同,大學生利用網絡犯罪,是建立在一定知識水平之上,相比一般犯罪更具有技術性及隱蔽性。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一邊享受著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另一方面無法免疫負面性的影響。近年來大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大學生犯罪也呈現出更加智能化的趨勢,他們改變傳統“騙術”,利用各類社交軟件實施犯罪,并利用“黑客”等手段,隱藏身份,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終也是難逃法律制裁,斷送自身美好的前程。3正確對待和使用手機社交APP相比PC社交APP來說,手機社交APP具有很多優勢,比如:節省資費、時效性強、方便快捷、功能新穎多樣等等。不僅如此,近年來各大運營商對手社交APP進行不斷開發進化,APP不僅僅3愛的教育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受神經系統的發展和知識、經驗及其智力發展水平的影響,兒童的情感較成人更具感性與易變性,對啟蒙階段的兒童而言,愛的付出是教育核心所在。郭沫若先生說:“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個人對父母、對同伴、對周圍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務于社會,立足于社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一個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深深熱愛孩子,有跟孩子們在一起的內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兒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覺察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特點的能力。”沒有情感,沒有愛,教育便失去了真正的生命。《音樂之聲》原名《真善美》,電影里的女主人公瑪麗婭可以說是愛的化身。她熱愛大自然,更愛身邊的孩子。她到上校家的第一天便遭受了孩子們的惡作劇,但她并沒有責怪孩子們,而是用愛心寬容了孩子們的缺點和錯誤,化解了彼此的隔閡。瑪麗婭的愛兼具母愛與友愛,體現了愛的廣大。她自己動手把即將廢棄的窗簾為孩子們做成了游戲服;在雷雨之夜,孩子們非常害怕,“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雷聲呢?”瑪麗婭幽默地開導他們說:“那是閃電和雷說話,雷在與閃電回應呢。”“如果有什么惹了我,讓我不開心,我就會想一些美妙的事情。青青的草地,滿天的星星,玫瑰花上的雨珠,小貓的胡須……”歌曲《我心愛的一切》也成為她消除孩子們緊張情緒的又一方法。大女兒莉莎跑出去與情人約會,瑪麗婭幫她逃過了父親的責罰,而當莉莎失戀的時候,瑪麗婭又寬慰勸解。瑪麗婭的真心換來了孩子們的諒解,得到了他們的喜愛,直至成為他們的媽媽。愛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它能抹平心靈的重重障礙。成龍在評價《音樂之聲》時說道:“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么,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名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瑪麗婭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這不僅是因為她有音樂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顆火熱的愛心。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與當代大投入、重視覺效果的影片相比,《音樂之聲》顯得很樸素,但它所體現出來的教育的光輝與教學的智慧卻處處啟迪著我們。瑪麗婭的教育是電影成為經典的重要因素,在功利教育思潮泛濫的今天,《電影之聲》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
作者:吳澤鵬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中本121班
參考文獻:
[1]溫立芳.世紀光影故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57.
[2](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條[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
[3]郭沫若.文藝論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240.
[4](蘇)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25.
[5]魏楚豫編.一生中要看的50部電影[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16.
- 上一篇:淺談油田安全環保管理
- 下一篇:數據挖掘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