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01-07 02:50:35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高校空間中,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接受創業教育與創業服務、創業項目管理,本身就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這其中有著鮮明的價值解析。
1.1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1.1.1首創價值
在快速發展變化的新時代,大學生作為創業的主要人群,以其高附加值的腦力資本,參與創意創新,具有首創價值。這種首創價值也就是創造內生力,青年的活力與創造力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內生動力,是積極的人力資本,在外界有力條件的支持下,首創價值催生新的市場價值與人生價值。
1.1.2市場價值
中國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不可否認,新的創意可以催生新的市場,新的科技可以帶來市場的繁榮,空白市場的開發更可以帶來市場價值的增長。在開發市場價值的過程中,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創業主體,進行創業實踐,具有開發與繁榮市場價值,更具有規范市場的價值作用。
1.1.3人生價值
人生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奮斗。我國30多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積累,使得家庭供養子女的能力提高很多,不可避免的出現啃老族等,也有沉迷網絡、無所事事、不能艱苦奮斗等迷失人生價值的青年群體。這部分青年群體,感受成功與幸福的能力較低,對于社會及家庭的責任缺失,對于個人的人生規劃更是處于混亂狀態。激勵青年大學生敢于創新創業,也就是鍛造人生價值的過程。
1.2高校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是育人價值塑造新陣地
1.2.1育人價值
創業教育始終是與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相適應。創業教育是一項整體的教育教學改革工程,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人才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1]。創業教育是多種教育綜合進行的平臺,育人價值是基本功能。在創新創業中,把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集體精神,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融入其中,充分實現育人功能。
1.2.2參與價值
創業體系的各個主體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者,作為創新創業社會的推動力量,他們的參與價值彰顯社會的正能量。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及服務社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參與性,參與價值也在不斷演進。在創新創業大潮中,只有不斷,有效的參與,才能夠辨明功能轉變的契機與價值,從而促進自身不斷進步與提升。大學生作為參與主體,鼓勵其在創新創業大潮中參與,共享。
1.2.3主導價值
主導價值是目前社會多元價值現狀的主流,是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原則。高校在進行創業教育與實踐服務時,務必要緊緊把握主導價值的引領作用,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價值融合。實現主導價值的地位鞏固與養成創新,這本身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成長的要求。這種主導價值滋養創業價值的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青年群體的價值成長。
1.3大學生創業實踐服務體系的構建是社會支持系統價值共享
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形成創業教育氛圍的重要保證。高校要在緊抓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多元合作,實現價值共享。
1.3.1共享價值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并不僅僅是大學生在高校內的簡單培訓,或者是模擬創業。真實的創業過程需要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實現創意、資源、平臺等等共享。共享體現在公共資源共享、創意共享、管理理念共享、成果共享、價值體驗共享等。這些共享價值,體現社會創業環境的優化,大眾創業意識的增強,為建立創新型社會奠定基礎。
1.3.2協同價值
大學生創業教育協同模式是多方主體的協同推進。“建立高校、企業、科研機構機構、政府、社會組織之間多元合作、互動共享的參與機制。”[2]社會支持系統間要充分合作,必須協調發展。協同精神與價值是現代社會支持新事物發展的新生力量,是大學生在創業中可以體會與運用的綜合價值。
1.3.3德育價值
德育教育的實踐載體是各種各樣大學生積極參與的社會事務與活動的分享體驗。這種分享體驗經過內化成為大學生群體生成價值的一部分,這部分價值經過積淀與提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準體現,成為最有力的德育教育資源。在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循環往復過程中,大學生德育價值是貫穿始終的,是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業拓展的最有利的精神支持體系。
2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服務的特征辨析與現狀解析
2.1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特征
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創業教育是一個新興領域,與高教其他領域一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創業教育的主要特征進行深度辨析,有利于厘清創業教育實踐的發展脈絡與重要節點。
2.1.1互動性
角色互動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學的主要理論,角色是由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互動更是角色之間一種社會化的活動。在這種社會互動中,大學生主體活動在互動過程中有很多限制。進行創業勢必要突破這些限制,在創業的過程中實現在社會角色互動及角色轉變,引導大學生群體實現角色互換。這種互動性,激發了大學生積極適應社會的良好心態,豐富知識儲備,能力鍛煉,為進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2.1.2創新性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和實踐能力,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大學生群體是社會創新的主體力量,這種創新力量主要是以新思維、新發明等為主要特征。在科技創業、思維創業中離不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參與。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市場需求,集中于大學生不愿涉足的行業,要激發大學生群體在社會第三產業的創新能力,利用他們的創意,實現行業的創新發展。
2.1.3開放性
目前我國提倡大眾創性,萬眾創業,對于創業領域的開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行業領域,準入資格等的開放性可以允許大學生憑借技術或者智力能力參與很多行業的創業,在這些行業中留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與機會,去實踐,去思考,去拓展。這種開放性,讓青年大學生呈現了陽光勇敢的一面,媒體大眾對于青年群體的評價更為積極與正面。
2.1.4規范性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政府與高校需要結合創業政策進行頂層設計,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以學習為起點,規范創意創業行為標準。在創業政策與制度、行業標準、財稅政策、激勵政策,扶植力度等方面給予規范的全程指導,輔助。同時要求大學生進行創業有規范的依據,實現規范化操作,減少創業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消耗,讓規范性體現價值,實現價值。
2.1.5導向性
在市場環境、制度環境等宏觀方面良好狀態下,政府與高校,社會與國家對于各項創業政策的推行,希望以市場的自主形式來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激發市場活力,帶動經濟發展。大學生創業群體參與市場行為具有導向性,創業主體的市場行為與結果要與國家長遠發展目標一致,實現市場價值衍生的社會價值。這種導向性同時也會激發新的創新點,導引市場的良性發展。
2.2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的作用及影響
2.2.1增強國家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高校服務社會能力
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相互影響的多元體系。在這種價值體系中,獨立純粹的個人只是一種理論的存在,每一個社會人都要融入民族、社會、國家。具備完善知識體系的大學生是優質的人力資本,敢于創新創業的青年群體更是具有巨大的創新能力。一個國家的創新創業能力,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綜合國力,影響國家的國際地位。創新能力更是關乎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關系國家經濟的走向,對一個國家影響是根本性的。高校培養創新能力人才,契合國家的發展需要。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技術的演進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撐,為社會公共價值的實現與普及提供科學有效的范本。
2.2.2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道德意識
市場多元主體價值觀念的影響,為青年群體的價值選擇提供了支撐。為回應青年價值選擇,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原則,做好思政教育,引導青年價值選擇回歸。青年群體的社會責任感淡泊,道德推脫現象已經引起我國社會的關注。要在社會實踐中,對道德推脫與責任缺失進行有力的回擊,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道德意識,就要治理團體精神的渙散,疏導集體責任感淡化的癥結,尊重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倡導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中,培養價值認同與集體歸屬,體現團隊力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開展創業教育與實踐。重點以三種品質為著力點,即堅持正義原則、堅守高尚道德、愿意努力奉獻,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社會道德意識。
2.3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高校職能部門需要深入做好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探索結合。“創業教育不是臨時添加在高校身上的政治任務,也不是高校面對大學生就業壓力做出的一次無奈的被動選擇,而是高校基于時展需要與學生個人發展需要進行的一次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的轉變。”[3]從各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系統來看,存在主管部門權責不清的現象。從共青團主抓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比賽,到教務處主抓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與管理,看似實現功能的交接,實則還是兩不相關;對于創業指導教師隊伍的管理沒有明確的資質要求,多數專任教師主觀認為指導大學生創業隸屬于學生工作,與教學關系不大;不少指導教師,對于本職工作外的創業指導,存在工作量、職稱評定、科研壓力等方面的質疑等,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整體質量不高;更為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政教育未能及時有效介入大學生創業教育。少數創業學生無視學校管理規定,逃課創業,成績掛科等現象層出不窮,創業為盈利是追求,游走在利益與道德邊緣,價值堅守滑坡,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
3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服務與思政教育模式構建
3.1通過思政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業文化主體自覺意識
目前有些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功利化、形式化,急功近利想去快速培養一名企業家,實現市場利益與價值,而忽視了培養大學生的文化主體自覺意識,即使有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多數只有金錢價值而沒有文化價值。“大學創業文化具有高深性、先進性及創新性等特征。”[4]文化自覺是大學文化功能的基本要求,文化自覺在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物質財富積累情況下,家庭與個人的生存奮斗壓力減小,生存性創業推動力減小。因此文化自覺應該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內生動力。而大學生因為人生經歷有限,且有一部分大學生存在文化自覺的缺失,創業的文化自覺需要強有力的價值引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創業價值需求,培育新型的創業文化在文化自覺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創業素養,提高創業能力。讓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教育的進程中實現自我教育。
3.2以思政教育貫穿三個課程構建協同教育模式
我國創業教育相比國外基礎比較薄弱。“在國外,創業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大學生,而是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都有比較系統的教育內容。”[5]傳統教育的弊端,在教學內容上知識體系陳舊,與實際需要脫離;教學模式單一,重知識傳授,輕理念啟發;考核以熟記知識為標準,實踐能力流于形式等。思政教育也存在上述弊端,因此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為契機,實現以思政教育與創業三個課程的協同模式構建。把創業教育內容與時代思政教育需要共同融入創業理論課程、創業活動課程,創業實踐課程,并在大學的不同階段給予實施,各有側重。三個課程的建設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與現實需要,在這個三個課程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是培養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也是依托現有高等教育模式和大學生知識能力養成規律的課程改革創新。
3.3建設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實力雄厚的教育工作隊伍
要建立高校創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業教師的培訓機制,建立實力雄厚、賦予創新能力的教育工作隊伍。“創業教育需要理論與實踐并舉ˋ雙師型ˊ的師資,但是當前既有一定理論高度又具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ˋ學者型企業家ˊ或ˋ企業家型學者ˊ十分缺乏。”[6]面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內各部門的職能要做相應的調整與增加。在三個課程合理設計的基礎上,把思政課程經過革新融入創業課程中。組建創業指導講師團,普及創業教育。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組建創業指導講師團。講師團由大學生創業者,企業家,創業組織、風險投資公司等組成,可以對感興趣創業的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同時也要鼓勵高校中的師資隊伍進行創業,在創業實踐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經驗與教訓共享,價值引導才能更有說服力。
作者:王艷 陳淑娟 單位:宿州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難”成因及對策
- 下一篇:自主探究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