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理論缺陷論文
時間:2022-08-12 03:51:00
導語:社會主義理論缺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斯大林、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的實踐,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偉大的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巨的大成就,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究其原因,其理論之不足就在于:脫離本國實際并片地面看待社會主義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建構。
關鍵詞:傳統社會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學
脫離本國國情來看待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從而導致理論上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偏差,可以說是上個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的實踐走向困境的一個根本原因。
一、脫離東方國家國情的唯心主義狂奔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之科學設想,社會主義理應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或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必然結論,但在實踐中,遺憾的是,歷史的進程卻沒有“合乎邏輯”的發展,首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國家不僅不是數個國家,而且還是當時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最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蘇聯”在當時是屬于資本主義最薄弱環節。
“二戰”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除少數國家是資本主義的薄弱環節,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建立在前資本主義的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課題擺到了社會主義者面前,這就是如何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對于此問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造者,馬克思恩格斯在其晚年曾經以俄國、印度及中國為例作過理論上的探討,這些研究和探討,后人稱之為“東方社會理論”,其主要內容就是研究和探索東方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峽谷”即資本主義社會而走上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但在這些探討中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明確的答案,而是實事求是的提出了幾種建議或設想:一是東方落后國家(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尚未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國家)有可能和西方“先進”國家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補充的話,那么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1]251。二是東方落后國家在西方勝利了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三是即使東方國家有了革命的機會,進行了無產階級革命,跨越了“卡夫丁峽谷”,也必須先建立要“吸取資本主義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會主義,然后再過渡到建立在“資本主義的一切肯定成果”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然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最初之實踐,卻未能對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東方社會理論給予足夠的重視。列寧成功的領導了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革命,使俄羅斯(1922年成為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列寧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依據實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果集中的體現在列寧晚年所提出的“新經濟政策”。
斯大林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但卻是一個不合格的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說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斯大林是嚴格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所描繪的未來社會主義的特征來建設社會主義的。如對公有制的堅持,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堅持,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支持,無不體現出共產主義運動領袖的精神。說斯大林是一個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于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斯大林教條式的對待馬克思主義,不僅忽略了當時蘇聯國內的經濟文化狀況,而且還過早地放棄了列寧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有益探索的成果“新經濟政策”,并在后來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以日當月,以月當年,以“加速度”的方式前進。
雖然很早就發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不足,但客觀上由于國外敵對環境的迫使,使得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時,亦走上了與斯大林殊途同歸的道路:“”“公社化”與斯大林的快速工業化集體化的錯誤根源是一樣的,都是嚴重的脫離了本國實際,都是試圖通過生產關系的不斷變革來決定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二、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形而上學建構
傳統社會主義與其脫離國情的社會主義實踐相伴隨的是在制度、特征層面上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形而上學建構。突出的表現為,斯大林的“模式論”,以及的“文化革命論”。
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建設最大之功勞在于,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和提供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后人稱之為“斯大林模式”。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原則,把斯大林模式放到一定的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來認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即在一定的條件、范圍內“斯大林模式”是正確的。但這并不等于其是絕對的正確,超出一定的條件范圍,其必然走向“反動”,這既有斯大林自身的原因,也有后人之原因。從理論上來看,這就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形而上學建構。
斯大林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特征的認識,以及認識的方法都是源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和方法。但其錯誤并不在于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而在于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斯大林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普遍性與當時蘇聯的現實狀況結合起來。犯了教條式的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這種錯誤在實踐中就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的盲目照搬,而在理論上的表現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結論、個別結論形而上學的堅持和發展。
首先,從方法上來看,雖然斯大林與馬克思恩格斯認識社會主義的方法基本一致,即相對于資本主義來看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角度來界定社會主義的特征。但斯大林與馬恩在此問題上還是有所區別的:馬克思恩格斯是相對于資本主義來描述未來社會特征的,但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種代替關系,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是生產方式這個人類社會本質矛盾運動的不同階段上的必然體現,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二者是階梯式的矛盾轉化關系。也就是說,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辯證關系角度論述社會主義是以社會的深層本質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為基礎的。而斯大林,在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角度來論述社會主義特征時,則是脫離了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基礎。不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看成是代替關系、階梯式的矛盾轉化關系,而是看成絕對對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關系。這樣勢必導致割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從而與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聯系,在將社會主義社會純粹化的同時也將社會主義孤立化,導致形而上學的看待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水火不溶的關系,堅決反對與資本主義的一切往來,堅持“閉門造車”式的建設社會主義。
其次,由于時代的局限,使得斯大林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得不將注意力或重心放在具體的制度和體制的制定上,這必將促使斯大林著重從制度和體制層面上來認識社會主義,如把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制度(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建立視為建成社會主義的標志,把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視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1936年11月25日,在《關于蘇聯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斯大林向全世界正式宣告,蘇聯社會已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稱之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制度。斯大林把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建立視為社會主義建成的標志,本身就犯了一個錯誤,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制度,作為制度是屬于形式的東西,從形式上來界定社會主義,這勢必導致形式主義的形而上學錯誤。
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雖然與斯大林有一定的區別,但二人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從特征、制度層面上來看社會主義,從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實現形式或某些方面來認識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斯大林模式是從生產關系角度,而不僅從生產關系而且在晚年還從上層建筑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層面上進行了了嘗試。但無論是斯大林的生產關系決定論,還是晚年的政治“文化”決定論,都具有同樣的理論缺陷,不僅割裂了非本質關系與本質關系的聯系,還割裂了本質關系自身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對象)‘到不接觸地出現在意識面前’—這就是反辯證法的實質”[2]245。即割裂了生產關系與歷史前提生產力的關系,割裂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割裂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并由此導致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片面性發展,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不能形成有機的系統,經濟、政治、文化不能統一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寧·哲學筆記[M].人民出版社,1956
- 上一篇:語文復習課結構管理論文
- 下一篇:近代政治現代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