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正追求和諧社會論文
時間:2022-05-28 03:33:00
導語:社會公正追求和諧社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的理論基礎;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的價值內涵;鄧小平公正思想的主要內容;啟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正,最初是作為一種對理想社會和高尚道德的追求而提出的、在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中要求得各階級的平等、公正是根本做不到的、意義說、實現公正是社會主義的元價值、效應說、社會公正的核心是給人應得、共同富裕原則和權利平等原則所構成的實質公正、政治民主原則和民主法制化所構成的制度公正、按勞分配原則和社會調劑原則所構成的路徑公正、發展基礎之上的公正:處理好先富與后富的關系,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政府職能定位的完善:政府應該作為利益協調和利益整合的主體來制定公共政策、正確地看待發展:實現以人為本,全面科學可持續的發展等,具體請詳見。
一、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的理論基礎
公正,最初是作為一種對理想社會和高尚道德的追求而提出的,屬于倫理學和價值觀的概念。在古代,無論是古希臘還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不約而同地把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確定為公正社會,同時也把公正確定為最大的"善"和"德"。中國古代"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就是公正社會的最早典范。在近代,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在許多重要的文獻中大量地論述了有關公正的基本問題。"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1]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指出,社會當中種種不公正現象得以產生的基本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經濟根源,也就是說在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中要求得各階級的平等、公正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應當在充分發達的生產力的基礎之上,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才能實現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整體發展。實際上,這就提出了實現公正理念、實現公正基本規則的最為重要的路徑。
二、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的價值內涵
(一)意義說
實現公正是社會主義的元價值,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鄧小平的社會公正思想,從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面強調實現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旗幟和標桿,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對于指導我們總結中國社會主義追求社會公正的歷史經驗,研究當代中國的社會公平問題,進而實現"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效應說
社會公正的核心是給人應得。[2]然而,給人以應得是一個歷史的原則,也是一個主觀的原則,因為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期,對"自己的應得"內涵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在我國轉型期的今天,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使國家領導者認識到,應得不僅包括基于人的基本平等權利而應從社會獲得的利益,而且還包括給予每個人基于對社會貢獻大小而決定的利益和給予社會成員為維護社會秩序、對現有分配結果進行社會調劑后的利益。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符合我國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需要,是社會公正的思想保證,對解決現實社會中不公
正問題有益,而且對于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的長遠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三、鄧小平公正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共同富裕原則和權利平等原則所構成的實質公正
鄧小平多次談到,社會主義理應是公正和富裕的社會,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他在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認為,"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3]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是鄧小平堅持社會發展和社會公正辯證統一的科學方法論在當代社會的集中體現。
共同富裕和權利平等,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鄧小平公正思想的實質,在強調全民共同富裕同時強調人人權利平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4]但是,在貧窮和社會經濟資源極為缺乏的條件下,廣大社會成員不可能擁有廣泛的基本權利,不可能擁有較多的生存與發展的機會用以實現權利平等。在貧窮基礎之上只能實施平均主義式的、具有烏托邦色彩的"公正'''',但歷史己經證明烏托邦式的"公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正,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因此,為了實現人民權利平等,鄧小平認為"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兩個大局思想和"三步走"發展戰略。
(二)政治民主原則和民主法制化所構成的制度公正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最根本區別就在于它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他們應享有最廣泛的充分的和切實的民主權利。對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5]鄧小平認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制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6]鄧小平認為應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7]
民主這一社會公正需要靠法律和制度來保證。針對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鄧小平提出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即要在制度上保證民主化。他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要講社會主義民主也要講社會主義的法制。"[8]"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9]這樣人民的民主權利才能得以避免受到侵犯。
(三)按勞分配原則和社會調劑原則所構成的路徑公正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其核心內容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本身就具有公平的意義。因此,鄧小平強調說:"我們一定要堅持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10]這就是說,按照按勞分配原則,在公平和效率之間,首先要考慮效率的因素。當然,強調"按勞",還要兼顧其他因素,否則也會造成分配不公。為此鄧小平提出:"多勞多得,也要照顧國家和左鄰右舍","多勞應該多得但是必須照顧整個社會。
實現社會公正應該把社會分配上的差別控制在既能激勵公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又能為社會多數人所能接受的水平。除了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外,鄧小平認為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強社會的調劑,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提高國家能力,中央要有權威,這樣才能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兩極分化。其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稅收政策,以稅收政策為杠桿,調節高收入。同時,建立個人收入納稅申報制度,依法強化征收個人所得稅制度。三是要建立個面系統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低收入者的保護。四是要宣傳一種人人平等、相互關心的人道主義的公平價值導向。
四、啟示
同志在2005年2月提出的和諧社會的內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此,社會公正被鄭重的提出來。鄧小平的社會公正思想,體現了對和諧社會的追求,對我們當代行政管理中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一)發展基礎之上的公正:處理好先富與后富的關系,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我國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原則,將效率、平等、穩定、和諧、尊嚴等人類孜孜以求的價值目標統一于自身,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有理想的公正。應該認識到,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正是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的進步、保障,民眾公正意識的覺醒,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加上政府、社會對發展過程中的不公正現象的重視、解決,社會將會更加的走向公正、文明。
(二)政府職能定位的完善:政府應該作為利益協調和利益整合的主體來制定公共政策
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要保證政策的公平,在行動時其利益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上,要警惕政策制定中的歧視現象。應該認識到社會公正和社會公共事業的相對獨立性,政府應該提供公共服務、改善公共設施,尤其應該注意擴大公共服務領域在農村的覆蓋面。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到了小康社會,政府應將總收入更多的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用來辦學。"尤其要注意對喪失勞動能力、弱勢群體的保護與幫助。同時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重視區域間教育的公平。
(三)正確地看待發展:實現以人為本,全面科學可持續的發展
在我國隨著經濟增長,出現了一系列的矛盾。發展應該是全方面的,是經濟、政治、社會的共同發展。經濟增長、政治民主、社會公平穩定相互制約和協調,應該以經濟增長、政治民主來促進社會公正。以社會公正穩定來保證生產力的健康持續發展。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我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正是對鄧小平的發展基礎之上的社會公正觀進一步深化發展,提到了社會目標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582
[2]君.社會公正的核心要義--給人以應得[J].云南社會科學,2005(12-23).
[3][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161,168
[5][6][7][9][10]《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321,332,322,146,185
- 上一篇:行政倫理范疇基本內涵論文
- 下一篇:垂直管理提升行政效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