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時間:2022-07-21 10:25:20

導語: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分析

藝術設計,是一種兼具社會性與科學性的創造活動。藝術設計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審美素養,還涉及人文、歷史、社會等方面的拓展教育。藝術設計教育是以解決社會諸多設計問題及需要為導向,以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的教育。因此,藝術設計教育必須具有較強的社會實效性,以滿足社會現實需求。當今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及用品的設計需求逐漸加強,對設計者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隨著設計業的蓬勃發展,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不僅在美術院校,而且在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院校等普通高校,均得到全面發展。據統計,2010年我國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近百所,僅黑龍江省就有25所綜合類高校設有藝術設計專業,2012年我國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已近千所①。2012年國家新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藝術學獨立為一個單獨學科門類,設計學成為一級學科,這也為設計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但是,隨著我國開設藝術設計專業高等院校數量的增多,其龐大的招生規模與社會需求產生巨大矛盾。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困難,已成為當前各高校及社會面臨的困境。同時,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問題,也成為各高校在龐大招生規模下,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即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上找到突破口。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大部分按照傳統美術教育的教學理念、培養目標開展教學,難以擺脫美術教育的教學體制,造成學科劃分不清晰、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等問題。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本科課程分為造型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設計三部分,但這三部分自成體系,缺少聯系與貫通,加之承擔造型基礎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美術專業出身,缺乏對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致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陷入重摹寫與技法的固化僵硬教學方式,學生專業基礎薄弱,綜合創意能力不強。基于上述問題,迫切需要進行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從不同視角思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與時俱進地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以適應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能力及素質要求的新變化。

二、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藝術設計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及設計實踐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設計成果的商業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就我國當前藝術設計行業及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現狀而言,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在行業發展前景上,文化創意產業帶動下,藝術設計成果的商業價值轉化;二是在藝術設計教學基礎上,學生設計訓練與實踐環節的順利銜接,以及由此帶來的設計成果文化與商業價值轉化。上述兩個環節在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平臺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相輔相成、互為基礎,共同構成設計成果的社會價值轉化平臺。針對上述兩個關鍵環節,目前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1.以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視角,急需文化素養深厚、藝術視野開闊的高素質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及產業化發展脫節。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以文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獨特創意為原動力的領域,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的新興產業。通常包括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藝術品及古董市場、音樂、建筑、廣告、數碼娛樂、電腦軟件開發、動畫制作、時裝及產品設計等行業領域[1]。這與藝術設計專業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市場為導向的行業特征一致。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是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國內尚未建立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目標,完整、系統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且不能與市場接軌。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一直進行“大眾化”教育,使得培養目標過于寬泛、籠統,缺少對專業領域相關職業崗位的具體分析。其學科體系、學科屬性、課程體系、培養模式相對滯后,評價體系、考核體系與其他學科雷同,體現不出藝術設計專業的規律和特點。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為文化創意產業輸入優秀的設計人才[2]。此外,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缺乏相應理論指導,關于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體系整合方面尚待提高。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急需設計人才。對比日本、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在2005至2011年期間,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文化創意人才數量十分匱乏。針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相脫節的現狀,可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模式。自從英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創意經濟”概念,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出建立以文化創意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全球呈現出文化創意產業風起云涌的景象[3]。支撐產業發展的專業學科逐漸受到重視,學科建設趨于完善。其中,藝術設計專業是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柱專業。世界各知名高等藝術設計學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開拓式調整,注重設計研發與成果轉化,以創意產業發展為平臺,逐步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實現設計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機結合。以游戲產業為例,2012年美國著名高校設有游戲專業的大學已超過100所,日本、韓國的高校基本都開設了該專業。韓國還設立了由政府支持的百余所游戲專業研究機構。韓國以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創意產業飛速發展,與充足藝術設計人才資源及強大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撐密不可分。

2.以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為視角,目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存在教學成果無法轉化問題。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擴招后,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如何順利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機融合,一直是各高校面臨的嚴峻挑戰。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由于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等問題,導致學生缺乏競爭力,獨立工作能力不強,文化底蘊不深厚,缺少適應社會、文化、經濟及技術發展的后續能力。此亦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程緩慢。因此,以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目標,構建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文化創意產業化發展雙向突破,迫在眉睫。

三、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構

以文化創意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一方面有益于教學成果的轉化,另一方面有益于教學實踐中產業平臺的建設[4]。具體措施如下:

1.制定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使培養目標直接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對應。即在注重理論與實踐學習并重的基礎上,突出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制定每個目標的評價標準,以細化的評價指標規范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也就是說,每一條培養目標都跟隨相應課程考核指標,以突破“大眾化”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人才培養目標過于寬泛的瓶頸。

2.創立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教學方法。針對教師教授理論知識比重過大、學生實踐內容(尤其是課外實踐)過少的現狀,結合“案例型”“研究型”教學方法,引入專題項目實踐教學,加大課內外的設計實踐比重。在項目教學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同時,針對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的現狀,開創“文化專題法”教學,要求學生針對實踐項目進行文化內涵分析與提煉。

3.構建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構體系。設立由理論培養模型和能力培養模型共同構建,以實際課題研究、專題項目實踐、創新項目研發等共同構成,與創意文化產業對接的課程結構體系。通過實際課題研究,讓學生掌握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專題項目實踐,突出對學生專業興趣及發展方向的培養。通過創新項目研發,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意、創新潛能,使其在技能型訓練基礎上,挖掘研究型轉向的空間,拓展設計能力培養的彈性空間(見圖3)。

4.建立以藝術設計專業為依托的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以工作室為媒介,對外通過實際設計項目招標,與文化創意產業接軌;對內通過設計項目教學,形成向裝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景觀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輻射的“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為文化創業產業人才輸出搭建平臺,同時,根據專業類別設置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實施學分制教學模式。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及需求,在教師指導下、在限定的研究實踐項目及研究方向內自主選課,構建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知識體系及課程體系,使其既可向深處鉆研,也可綜合多種學科知識,綜合發展。

四、案例及經驗總結

本研究以東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農藝設計工作室為教學和實踐依托平臺。課題研究過程中,先后承擔并完成唐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國哈爾濱方正稻作博物館展陳設計、馬永順紀念館建筑及展陳設計、伊春鐵力觀光塔設計、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展陳改造設計等5個項目。項目實際操作過程中,藝術學院室內設計專業2007級1、2班,景觀設計專業2008級1班、2009級1、2班、2010級1班,廣告設計專業2008級1班,平面設計專業2009級2班的部分學生(共28人),參與項目的設計實踐。學生隨著項目的整體運作,經歷前期調研→實地考察→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效果圖設計→現場施工等完整的設計過程。通過工作室的實際設計項目操作,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隨著項目的深入,從課堂教學的方案設計進入施工現場。學生在設計實踐中,親身經歷設計成果的商業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轉化過程。工作室試點教學的經驗如下:

1.將實際項目引入課堂,把教學內容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課堂理論教學部分,將理論與項目相關考察、分析結合,有針對性、系統化地研討相關專業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與專業創作、項目創作結合,進行規定性設計創作訓練。實踐教學部分,深化實踐教學與具體項目實踐的結合,加大實踐教學中課外的教學比重。例如,將課堂設置在車間、商場、工地、印刷廠等,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掌握技能。實踐教學中,突出學生學習、選擇方向、構建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知識體系的自主性。

2.將學生文化素質培養融入設計項目實踐,于實踐中加強創新思維訓練。通過項目前期階段文化背景分析,及總結階段設計內涵的提煉、概括與總結,全方位提升學生文化素質。例如,通過唐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博物館展陳設計實踐,學生對唐朝文化及其在中國東北地區分支的渤海國229年的文化興衰史有了深刻認識,并在文化與設計形式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實現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3.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實現教學內容動態發展和更新。通過工作室實際項目教學,實現設計與社會需求銜接,并通過實際項目的具體操作,將該設計領域的發展動態及前沿信息引入項目實踐及教學中。體現研究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方法的前沿性、思維方法的創新性、設計實踐的動態性,使設計追隨實踐動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綜上所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大背景下,對現有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新建構,實現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機整合,解決了教學環節與設計實踐相脫離的實際問題。通過工作室實際設計項目的實踐教學以及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使實際設計項目、科研項目的成果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并通過成果匯報、講座等方式,及時更新學生知識結構,使教學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解決了以往教學體系中課程前后銜接不嚴密、知識鏈不系統的問題。同時,在新的課程結構體系建構中,通過引入文化專題講座、文化專題形式的設計訓練、實際設計項目中對文化內涵的分析與提煉等,實現學生文化素質和藝術素養提升。與此同時,在學生文化素質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平臺構建基礎上,學生的設計成果得到轉化,一方面開拓了藝術視野,另一方面提高了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人才儲備,實現藝術設計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共同發展的雙贏。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僅以一所高校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為基礎進行實驗改革,研究過程中的普適性經驗尚待更深入提煉與總結,經驗推廣上有待在今后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