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理論課教學的課堂討論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8 03:28:00
導語:音樂理論課教學的課堂討論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音樂教學法是研究音樂教學規(guī)律的宏觀理論,作為音樂教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有音樂教育學的一般特點——概念具體、理論性強、實踐性也很強。就理論這部分來說,是一般音樂專業(yè)學生尤其是只重視技巧課的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也不大愿意投放精力的一門課程。因此,音樂教學法課應該發(fā)揮其“組裝車間”的作用,既能提高教學法理論水平,又可以增強教學實踐能力。
【論文關鍵詞】音樂理論;討論課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音樂教學法作為師范生的一門教學能力訓練課,其理論部分不僅教師教起來乏味,學生學起來亦深有枯燥、單調之感。因為,僅僅依靠課堂講授,一是難以讓學生認識到教學能力的重要;二是很難轉變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即學教學法理論不如學技巧課(音樂、鍵盤和器樂)來得快。所以,我們必須從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革,改變過去單一的“灌注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經過對近三屆學生的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課堂討論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討論課的前提
首先,課堂討論這一教學方法的使用應有選擇。在講授概念集中、觀點和理論較難理解的章節(jié)(如“音樂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之間的關系”、“國外五種音樂教學體系”、“怎樣評價一堂音樂課”、“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基礎”)時,適合采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前后內容有密切聯(lián)系的章節(jié)之后、以及在實踐課和見習課之后。對于一般容易理解部分的章節(jié),不必搞討論,以免流于形式。其次,討論必須建立在平時課堂精講和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只有當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對某些概念吃不透,掌握不準,通過看書、見習或做模擬教學之后又發(fā)現(xiàn)存在疑雁點時,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展開討論。再次,教師事先必須做好安排,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應有意識地擬定幾名學生重點發(fā)言,內容要盡量要求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還要有說服力。這樣可以避免課堂上面面相觀,即使是啟發(fā),也需要時間。
二、討論課的準備
課堂討論的準備工作,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教師方面,二是學生方面。教師方面主要是要恰當地選擇討論思考題,這是確保討論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值得注意的是,討論題不是太抽象(太抽象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討論不起來),也不能太簡單(太簡單容易人云亦云,大家沒興趣)。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1)加深對比較難的概念的理解。如“奧爾夫教學體系中‘節(jié)奏人手’的核心”、“奧爾夫教學法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差距”、“原始的歌唱與情感”、“審美心理的形成”等等。
(2)前后概念的比較。如“達爾克羅茲的‘體態(tài)律動’學說與奧爾夫的‘節(jié)奏’入手的異同”、“唱歌是提高識譜能力的簡捷方法”、“節(jié)奏訓練在視唱教學中的作用”、“歌唱的潛意識與審美”等等。
(3)綜合思考題。如“音樂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之間的關系”、“中學音樂課為什么不能以唱歌教學為主”、“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基礎”等等。學生方面,要根據思考題立意,除參閱教師提供的輔助資料之外,還要根據線索擴大范圍,多查閱、多搜集有關文章、報導及實例,必要的還可以做些調查和實踐,以掌握更多、更準確的理論依據和數據,為在課堂討論中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而做好充分的準備,使之既有深度、有具體事例剖析,又有廣度,能舉一反三,以理服人。但是這兩方面的準備工作僅僅是為了課堂討論取得好的效果的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于思考題的啟發(fā),使學生頭腦中的模糊想法歸結為一個系列問題,并通過討論暴露出來,以達到對音樂教學法理論理解。
三、討論課的實施
課堂討論的實施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布置階段,二是反饋階段。布置階段是指在課堂討論的前一周,先把思考題發(fā)給學生,人手一份,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準備。與此同時,要向學生講清課堂討論作為音樂教學法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音樂教學法概念的有效方式,希望大家根據各自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多查閱、多觀摩、多思考,認真準備思考題,相信通過討論肯定會有所啟發(fā)和收獲,但如果馬虎對待,收獲當然不大。提示他們在準備中對暫時不理解的概念和內容可以記下來,在討論課上提出來,以求其問題的解決。此外,還要要求學生將發(fā)言材料整理成書面文章交上來,作為一次平時考核。文章確有見地的,將被推薦給有關報刊和雜志。這樣一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課堂討論的熱情和興趣,其認真程度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也逐漸上升。可見,課前的布置交代是課堂取得較好效果的必要保證和先決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反饋階段主要是指課堂上的組織討論。一般可以分小組進行,也可以全班集體討論。如果教學計劃安排的好,時間允許的話,我們主張以小組形式為宜,這樣可以使海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尤其對那些有膽怯心理的學生,既可以減少心理緊張程度,又為培養(yǎng)其口頭表達能力提供必要的條件。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人員不宜過多,以五到八名為宜,其中要設組長和記錄員各一名。組長負責正常討論,記錄員負責把討論中碰到的難點及不同看法的爭論焦點記錄下來。教師可巡回參加各個小組的討論,但只發(fā)表一些啟發(fā)性的意見和提示,盡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多聽取來自學生方面的教學反饋,千萬不能讓自己變成小組的主角。對學生討論中不完整或不正確的發(fā)言,教師也不必急于糾正,可以在適當的機會,有的放矢地提些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即使爭論起來也無妨。這種采用“生問生答”的教法,可以使他們在激烈的論辯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
小組討論結束后,要安排一次各組長及記錄員的集中匯報,因為教師不可能完全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這樣的匯報,實際上是安排各小組的代表集中再討論,老師從中可窺一斑,同時,各組的意見也相應地得到了溝通和交流。此外,教師還應該把各組的原始記錄加以整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一次課堂總結,既是對討論中遺留問題的解答,也是對全部內容的歸納。
四、討論課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從中學音樂教學法謀堂討論的效果看,它對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碰到了一些問題:有的學生起初對討論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聽同學瞎扯是浪費時間,只有聽老師講才有收獲”;還有的學生膽怯或怕說錯了丟面子;極個別的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討論前不準備,討論時不發(fā)言。針對上述種種現(xiàn)象,教師首先要排除阻力,堅信討論課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其次,必須對這些學生做耐心的引導、督促工作,鼓勵他們從討論中去體會討論的必要性,困難是會克服的。
以上只是筆者在中學音樂教學法課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課堂討論這種形式,作為音樂教育理論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還很不完善,衷心希望大家對這種做法多多提出批評和建議,使這門課程更好地為培養(yǎng)合格的音樂師資發(fā)揮作用。
- 上一篇:全球危機探究中小企業(yè)的存活之道論文
- 下一篇:國內刑法立功時間綜述論文
精品范文
1音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