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安維護的社區建設芻議
時間:2022-05-16 09:12:00
導語:社會治安維護的社區建設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農村治安;農村社區;和諧社區;平安社區
論文摘要:農村社區是預防違法犯罪、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的主陣地。但是在目前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諸知工作規劃不系統、公共空間建設不足、對村民的宣傳組織不夠、平安社區建設滯后等問題,導致農村社區維護社會治安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因此,應當切實制定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加強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建設與管理、廣泛組織村民參與社區建設、加大農村平安社區環境建設、加強學習型農村社區的建設,以引導農村社區建設向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方向邁進。
一、良好的社區環境是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基礎
農村社區建設是新時期國家對農村治理轉型的客觀需要,是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基礎,其作用不可忽視。
(一)農村社區為村民提供了交往活動的空間,有利于增進彼此之間的深人了解,有利于消除誤會、化解矛盾。社區學校、社區公共娛樂活動場館、社區委員會等各種社區公共活動空間,為村民提供了活動消遣之所。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已婚婦女留守在家的情況十分普遍。這些相對弱勢的留守人員獨自應對各種困境,已經負擔了許多心理壓力,再加上親情長期缺失,難免會產生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將會成為誘發矛盾,乃至產生違法犯罪心理的巨大隱患。而在社區的公共活動空間里,人們通過聊天、傾訴、互相寬慰勸解等交流方式,有助于釋放積壓已久的不良情緒,除去引發矛盾糾紛的導火索。
(二)社區能發揮出巨大的道德與法治教化作用,促進村民棄惡揚善,追求文明進步守法。“由于違法犯罪行為是與文明對立的野蠻行為,所以,講文明必能預防犯罪?!痹谵r村小到諸如婆媳矛盾、子女不孝、鄰里糾紛,大到制假售假、坑蒙拐騙、村干部濫用權力等違法犯罪事件都會通過社區公共空間被傳播和熱議。社區相關組織通過對道德楷模與遵紀守法者的頌揚,對違法犯罪者的報道,對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等活動,使村民在傾聽、討論、對比中思考,感受到輿論力量的強大與法律制裁的嚴厲,從而棄惡向善,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使之合乎行為規范。宣揚文明的社區促使村民向善守法,最終展現的是文明的社區,守法的村民,社會治安的穩定有序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社區的糾紛處理系統,疏通了通向和諧的渠道。在社區中可以由村民推選有威望、明理、公正的族人、長者或見多識廣者組成義務糾紛調解小組,出面調處村民之間的一般矛盾。涉及贍養撫養、相鄰關系、土地承包糾紛、合同糾紛等較大的無法調處的爭議由社區民警、駐社區的法院工作人員介人調解,盡量通過訴訟外渠道解決,以降低成本。通過上述兩種方式仍不能解決的或者村民不愿意通過上述兩種方式解決的問題,社區則建議當事人向法院等專門機構起訴,同時為村民提供訴訟所需要的知識。對于社區內出現的嚴重的違法犯罪事件社區組織則設專人登記并及時上報公安、法院、工商、紀檢等部門,并積極協助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活動,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此一來,在村民中就不會出現因糾紛長期不能解決而產生的積怨,也不會產生因違法犯罪不能被及時發現處理而產生的恐懼心理。各種問題都能通過不同渠道得到相應解決,矛盾便自然消除。
(四)社區的平安建設活動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治安的穩定。平安社區建設是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該項活動除了持續不斷地在村民中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外,更注重“物防、技防、人防”措施的開展。通過社區整體規劃設計,預防違法犯罪監控設施的安裝,治安防控網絡的建設,警民聯手的治安維護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一張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的密網,讓壞人無機可乘、無路可逃。
二、當前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不利于社會治安穩定的因素分析
(一)社區建設未被真正全面充分重視起來。農村社區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理應有詳盡的規劃作指導。但實際上在相當一部分農村,鄉村兩級干部仍然以抓經濟建設為主,對為什么要建農村社區,農村社區與村民自治、新農村建設的關系等問題知之甚少,并沒有把社區建設系統地納人工作規劃。此外,社區建設包含硬件與軟件建設兩方面,涉及社區組織管理、社區公共活動空間的建設、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等諸多方面。有的鄉村只重視形式上的社區建設,比如要求村民統一把外墻刷成一樣顏色,每戶訂一個門牌;或者蓋一間圖書室,安置幾樣健身器材。至于圖書室里有沒有圖書,是否經常開放,村民的日?;顒邮欠裼腥私M織則沒人過問。這樣的社區并沒有成為吸引村民、引導村民活動的有效組織,村民仍然是一盤散沙,各行其是。還有的社區硬件設施一應俱全,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搞活動,如何吸引村民參與活動。
(二)社區公共空間建設不足。農村社區公共空間是村民的主要活動地,是社區發揮作用的主陣地,理應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重點。但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公共空間建設不足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認識問題,二是資金問題。在一部分地方政府眼中,發展農村經濟,開辦鄉鎮企業的工作更實際,更容易出政績,不太樂意搞投資多見效慢的社區建設。此外,興辦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需要投人大量資金,而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投人不足,缺少經費支持,是目前制約多數農村社區建設的瓶頸。在我國城鄉剪刀差的長期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低,農民貧困,村集體不可能拿出錢來發展公共空間建設。社區建設的進度取決于政府投人經費的多少。事實上,農村社區建設的巨大資金缺口僅靠財政的投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如何從多渠道籌措資金,是當前農村社區建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農村社區建設中對村民的宣傳組織不夠,導致村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不高。在當前的農村社區建設中普遍以黨政有關部門推動為主,村民參與不足,缺少社區發展的內部動力。社區建設宣傳工作不到位,大多數農民不明白社區組織到底是個什么機構,認為農村社區建設只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沒有興趣去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工作,只是充當社區建設的看客。而且“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還遠遠沒達到農民自愿掏錢發展社區,提高社區服務和生活質量的水平”。勞動依然是絕大多數村民謀生手段,所以沒有利益驅動,不可能吸引很多村民自覺參與社區建設。因而政府在推動社區建設中除了要加大宣傳,多想辦法之外,更要付出更大財政成本。
(四)農村社區平安建設滯后,安全防衛措施不到位。早在20世紀70年代,奧斯卡·紐曼就提出社區的“可防衛空間理論”,主張完善社區建設是預防社區犯罪,維護社區治安的可行舉措。近年來,我國也有不少學者從社區規劃結構、道路系統、空間防衛、建筑設計、社區管理等角度提出社區預防犯罪的策略。通過城市社區建設的實踐,這些策略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有必要在農村社區建設中推廣。但這一點在目前的農村社區建設中往往被忽略。比如,在農村社區范圍的規劃上,很多地方僅是以原來村委會的管轄范圍確定社區范圍,致使社區面積過大,人口居住過于分散,安全管理難度增大。在社區的道路設計方面,仍然遵循原來的戶戶通大道的模式,致使整個社區道路四通八達、出口眾多,方便了犯罪分子的逃匿。此外在社區公共空間的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漏洞。
三、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農村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切實制定農村社區建設計劃。農村社區建設事關農村社會整體結構變革,全面影響村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這項活動雖然是在自然村社區范圍內進行的,但它涵蓋了農村社會治理模式、發展策略、文化觀念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在實質上是整個中國治理農村社會的轉型與整合的過程。對于這樣一個事關整個國家和社會穩定進步,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敗的基礎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建立起切實可行的農村社區建設領導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應當確立黨政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協同、村民參與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思路。鄉村兩級組織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領會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并嚴格執行本地區的農村社區建設活動。
(二)加強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建設與管理。國家要在建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保障機制,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的同時,積極鼓勵社會成員以多種方式投人農村社區建設。政府投資主要面向基礎設施與文教體衛等公益性公共活動設施上,如社區道路、治安防控設施、社區學校等。而對于歌舞廳、網吧、健身所、棋牌室等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應當鼓勵有能力的村民、社會團體有償投人建設,并允許合理收費,以彌補社區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在解決了資金問題之后,為保證社區公共空間活動的有序開展,社區管理者應組織人員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尤其是對收費型公共活動場所要加大管理力度,以防止為牟取暴利而不擇手段,乃至違法犯罪經營,甚至為黑惡勢力所利用、控制的局面。
(三)組織村民的同時廣泛利用外援參與農村社區建設活動。村民是農村社區的主人,也是農村社區建設的中堅力量。從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早的地方的經驗來看,在依靠基層群眾方面,有以原有法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村委會、村民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的農村社區建設,還有以各種農村自治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協會、志愿者協會、社區鄰里中心等為基本組織形式的農村社區建設。這些模式充分發揮了村民與農村各種社會團體和農民自治組織的力量,是值得借鑒的模式,其他各地農村可以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加以改進。在爭取外部力量參與農村社區建設方面,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者要積極倡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充分挖掘和綜合利用社會各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農村社區建設,力爭與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甚至包括國際慈善、基金組織聯手,廣泛吸引外部力量地參與到農村社區的建設中。
(四)加大農村平安和諧社區環境建設。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既是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之一。2009年10月19日,全國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重申總書記、總理關于社區建設的要求明確要求,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在管理有序上動真格、在服務完善上下工夫、在文明建設上用力氣、在安定祥和上出實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實踐證明,通過社區的外觀環境、內部構造的改善,來增加違法犯罪的難度,提高違法犯罪的風險,降低違法犯罪所得的收益,最終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方案是可行的。美國犯罪學家喬治在“破窗理論”中提出,社區中的破敗、混亂等小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常常會轉化成為影響整個社區的大問題—犯罪。就農村社區建設而言,首先,應通過農村社區環境設計提升社區整體外觀,預防與減少犯罪的發生。比如,統一規劃新村落,改變村民過于分散居住的舊傳統;減少農村社區的出人口,改變一戶一出口的舊模式,整個社區設置一到兩個總出口;在社區的公共空間設置照明與監控裝置。其次,應建立并實行穩定的警民聯系制度,做到“一區一警”。最后,還應當積極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教育活動,提高村民的治安防范意識,組織村民成立治安聯防小組,協同社區警務人員維護小區治安。
(五)加強學習型農村社區建設,發揮農村社區的教育功能。早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就提出,要把學習型社會作為小康社會的文化特征,并將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創建農村學習型社區,既是貫徹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農村社區成員素質的主渠道。通過學習教育活動引導村民接受先進文化,崇尚法治,走向文明,自覺抵制違法犯罪活動,這將是維護社區治安穩定的長久之計。農村社區的管理者首先要倡導學習型社區的理念,做到帶頭學習、善于學習,自覺地把學習納人工作計劃,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帶動整個社區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氛圍。其次要積極搭建社區教育平臺,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學校、遠程教育點、公共娛樂活動室等場地,聯合鄉、村文化站、婦聯、計生、團委等職能部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諸如農業科技、養生保健、法律常識、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傳授,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素養。
- 上一篇:教師年度工作總結匯報
- 下一篇:計劃生育的保密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