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絡倫理道德失范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7 02:50:00
導語:社會網絡倫理道德失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利益,但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中倫理道德問題就是其中之一,而大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問題更是突出和重要,應該加以重視,并切實解決。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問題
互聯網技術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其信息傳遞快捷、獲取方便、信息內容豐富、交往全球性、隱蔽性和思想互動性的特點被廣泛運用,改變著社會各階層群體的活動空間和生存、生活方式,及建立在生活和生存方式基礎上的倫理道德觀念[1]。而這種改變的影響重大而深遠,特別是對還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倫理道德觀念將影響他們對國家、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和行為。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關注和深入研究討論。
一、對網絡倫理道德的認識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來調節人們行為規范的手段和人類自我完善的一種社會價值形態,它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是隨著一定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網絡道德亦不例外。所謂網絡倫理道德,是指網民利用網絡進行活動和交往時所應遵循的原則與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倫理道德關系。與現實社會道德相比網絡道德是一種新的道德形態,它與現實道德既有緊密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現實社會道德規范是網絡道德的基礎。網絡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延伸與拓展。是針對網上行為的特殊性而相應作出的對現實社會道德的細化和充實。網絡道德除具有一般道德所具有的特性外,同時具有多元性、開放性、自主性等鮮明的特點[1]。
二、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網絡倫理道德問題表現
1.價值觀扭曲
網絡是開放、自由的空間,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使得一些西方的有害的思想充斥其中。我們的一些青年學生由于缺少理論根基與人生閱歷,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在此情況下長期接觸網絡,就易于被這些學說所迷惑而出現思想上的混亂和動蕩[2]。當前大學中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等資產階級思想的抬頭就是其體現,而長此以往學校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受到巨大挑戰。
2.沉迷于網絡色情難以自拔
網絡社會是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這其中不僅有無窮的有用知識,同樣有著各種垃圾一樣的信息和看上去很美的害人的誘惑。這些誘惑中,色情最為突出。國外有許多純色情網站免費開放,盡管網絡技術可以過濾掉一部分,但相當多的還是可以長驅直入的。同時,一些正規網站甚至是知名的大網站也有意無意地借助色情的東西吸引眼球,以增加訪問量。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色情充斥網絡:打開一個網站,赤裸的與遮掩的色情就會撲面而來:文字的、音樂的、圖片的、動畫的、電影的和聊天互動的等等,想躲都躲不開!時間長了,沉迷色情就成為自然。而這種色情沉迷會使他們的心理和精神上將變得非常壓抑、自卑、脆弱,甚至與他人打交道都會變得困難。而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大學生自控能力有限,極容易因為網絡色情內容和信息的誘惑而致網絡色情成癮。這種成癮的一大嚴重后果是為了得到性,可能直接對異性性侵犯,這樣不僅違背了倫理道德而且為國法所不容。
3.迷失自我
互聯網提供的東西很多,娛樂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而娛樂中網絡游戲(簡稱網游),又是最為重要和最受歡迎的娛樂,在今天的大學生中沒有進行過網上娛樂的極少,而沒有進行過網游的更是少之又少。網絡游戲以其聯網性和虛擬性等特點,通過為游戲者提供虛擬世界來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使游戲者最大限度地得到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得到的滿足、自尊和自信,因此,一些大學生樂此不疲。而沉迷網游的倫理道德危害在于網絡游戲頻繁的角色轉換,會使大學生的人格統一性受到影響和破壞,容易出現雙重人格及多重人格:生活中的有缺陷的“我”,“網游”中尋找完美的另一個“我”。現實生活中不完美的我是“常態”,要改變獲得長久完美的“我”只有沉醉于虛幻的“網游”了,而這樣的后果是迷失自我,甚至發生心理疾患。當前大學生中因“網游”而有“網癮”心理疾患的不在少數,有了這樣的心理疾患,學生的學習天職也就難以履行了。
4.道德情感淡漠
網絡的互動性特點使網絡世界中存在著網絡人際關系,而這種網絡人際關系具有的虛擬性、平等性及匿名性,徹底地改變了大學生的交往方式與思維方式,也為大學生重新建構新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可能。但是,當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的開展網絡交往時,就可能會過于迷戀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特別是當大學生現實世界中遭遇人際挫折或者失敗以后,更可能會逃避現實人際交往,沉迷于網絡人際關系(網絡聊天的盛行就是體現),淡化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區別,而長此以往會使大學生對現實交往淡漠及現實人際交往技能退化,這樣一來,性格內向的學生會更加封閉,自卑的學生會越來越喪失信心,而誠信的大學生也可能會因為網絡匿名性而學會欺騙。
5.喪失是非觀念
網絡世界是一個言論約束少的地域,網絡中不乏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言論,這些言論,體現了時代精神、推動了網絡文化發展。然而網絡的虛擬性、網絡地址的隱蔽性和網民身份的難以確定性,也使許多人包括少數大學生利用網絡的這些特點,將現實生活中的不滿釋放于各種論壇、博客、聊天室等網絡場所。這其中不乏造謠生事,對他人進行謾罵、攻擊、惡意中傷、侮辱和誹謗的言論。而網絡的公開性和內容傳播的快捷性,使網絡言論信息一旦,就可能形成相當廣泛的波及面,甚至可能永遠流動、永遠無法恢復原狀,從而產生極其廣泛的影響,給受侵害人造成巨大創傷。
三、采取積極措施,防范網絡倫理道德失范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棟梁,對他們應該倍加呵護和積極引導,使他們德、智都沒有缺失,特別是不能讓他們迷失于網絡科技。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從技術、法律和倫理道德教育等方面防范網絡倫理道德的失范行為發生:
1.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其跟上時展
網絡的普及與使用,深刻地改變著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環境,直接影響著傳統德育教育的主導地位。先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也強調啟發疏導,但主要還是面對面的“我傳授,你接受”的單向直達模式,強調以教育者為中心,把受教育者——學生放在從屬地位,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學生所處環境單純,接觸的事物少,教師的講授往往成為影響學生最為重要的元素。而現在有了互聯網,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更直接地接觸社會,接受來自網絡的“立體”型信息。為此,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進行變革:從內容到形式都要跟上時展,從而達到學生樂于接受教育、信服教育內容,自覺排斥網際的“異端邪說”的效果,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
2.加強對大學生情感關懷,讓他們的心結疏解于現實社會
如前所述,大學生忘我的迷戀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從現實生活得不到需要的溫暖關愛,轉而尋求網絡。如果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必要關愛和在其遇到挫折時進行必要的心理撫慰,那他們必然會減低對網絡社會的依賴。而由過度依賴網絡產生的倫理道德問題也就可以得以一定程度的解決。高校可以利用多種方式進行這方面工作,如可以在校內依托校醫院開設常設的定點的心理診所,還可以利用校園網開設心理網站,開展網上心理服務,制作心理宣傳網頁進行心理常識教育;開設網上心理關愛咨詢熱線,進行對話輔導,幫助大學生疏解心理、情感問題。
3.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使用時的倫理道德素養
我國有幾千年倫理道德底蘊,只是網絡發展速度過快,人們在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下難以適應,才容易出現道德缺失。因此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使用時的倫理道德素養,引導大學生上網行為,就非常可行了。為此,首先,從中小學到大學都應開設有關網絡倫理道德課程,通過持久、深入教育,使倫理道德思想深入人心,增強個人的道德責任心,提高國民的整體網絡倫理道德水準;其次對大學生還應開設相關講座,如大學生剛入學時候就開設技術價值觀的講座,使他們能在合理價值觀指導下,成為合格網絡公民。
4.加強法律、規范建設,規范大學生網絡行為
人光靠自律往往是難以真正約束住自己的,特別是在“獨處”的情況下,上網行為往往多就是一種“獨處”狀況,因此,靠自律約束上網行為不做違反倫理道德違反法律的事情是不夠的,在自律之外還需要靠他律來約束。基于此,政府或民間團體應出臺相應網絡使用規則,以規范網絡使用者的行為,對違背倫理道德規范的給予社會輿論監督與懲罰。這樣會有利于規范大學生網絡行為。
5.不斷提高網絡技術,阻止不良信息的獲取、傳播
提高網絡道德意識是通過提高學生的自律性來加強網絡倫理道德建設,而加強法規建設是通過提高學生的他律性來加強網絡倫理道德建設。這兩方面都必不可少,而通過提高網絡技術手段,阻止不良信息的獲取、傳播擴散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同前兩種手段相輔相成的。為此,國家或網絡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統一技術標準建立一套網絡安全體系,嚴格審查、控制網上信息內容和流通渠道。例如通過防火墻和加密技術防止網絡上的非法進入者;利用一些過濾系統、軟件過濾掉有害的、不健康的網站、信息等;同時還可以通過技術跟蹤手段,使有關機構可以對網絡責任主體的網上行為進行調查和控制,確定網絡主體應承擔的責任,以警示網上行為等。
盡管出現網絡倫理道德問題的大學生是極少數,但由于網絡倫理道德問題復雜而難解,并且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要重視,齊心協力謀求對策進行解決,否則問題越來越多,對大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
參考文獻:
[1]王穎.關于網絡發展中的倫理問題的思考[J].理論觀察,2008(5).
[2]嚴耕,陸俊.網絡悖論[M].長沙:國防科技出版社,1998.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問題
- 上一篇:社會事業管理局工作總結
- 下一篇:鎮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