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正與公民道德建設透析
時間:2022-04-29 02:27:00
導語:社會公正與公民道德建設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公正是現代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石。社會不公正現象嚴重影響公民道德建設的順利實施。應從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制度環境、提高公民公正意識等方面來改善社會公正的環境,促進公民道德水準的提高。
關鍵詞:社會公正道德道德建設
“從現代倫理學意義講,社會公正是指對一定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和社會現象的倫理認定和道德評價,是對社會權利和社會義務的公平分配,它包括社會基本制度和秩序的公平合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對社會成員的普遍公正要求和行為規范。”(李萍:《公民日常行為的道德分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頁)可見,社會公正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直接影響人們的道德水平和社會整體道德狀況的重要社會因素。因而,探討社會公正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影響,努力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對于現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公正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石
社會公正是一個復雜概念,它涉及多個領域,就公正類別來看,有政治公正、經濟公正、法律公正、道德公正等。但任何一個公正都蘊含著道德的意義,因此,本文從這個角度來探究社會公正與公民道德建設的關系。尼布爾認為:“社會將公正而不是無私作為它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它的目標是為所有人尋找機會的均等。”(尼布爾:《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頁)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把公正看成是社會的第一德性。當代美國公共行政學者庫柏認為:“公民的品德的總則是‘正確理解的自我利益’。廣泛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不可能僅僅是一種道德境界的倡導,也不是對自我利益的簡單超越和否定,而是一種在恰當的機制下達成的公共和個人的‘雙贏’。”(王云萍:《庫柏對公民品德的研究及啟示》,《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3期)而麥金太爾則直接把公正理解為是一種美德。從上述理論路徑思考,我們不難得出社會公正乃是人們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社會公正對于一個人的道德人格形成和社會美德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公正觀念一開始就塑造著人們是非善惡的觀念。一個缺乏公正觀念的人,也必然缺乏是非善惡觀念,沒有友誼、情感和信賴,往往唯利是圖,因而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道德人格的基礎。公正作為一種社會的力量和道德力量對我們的行為進行一種糾正和激勵,作為觀念的社會公正并不是蒼白無力的,相反,它對人們的生存世界常常具有扳道者的功能,它對人們行為動機的形成、價值觀念的選擇和道德目標的達成是有直接的浸潤作用。現實生活諸多事例已經表明,由公正體現的正義感,是道德人格的脊梁。其實,公正不僅是人們道德觀念的生長點,同時也是建立社會道德新秩序,即公民道德建設的著力點。縱觀人類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社會倫理的秩序往往因公正的衰退而式微,社會道德秩序的建立始終與公正觀念的確立和公正制度的建立聯系在一起。可見,從人們倫理道德觀念形成的角度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是現代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石。
二、社會不公正現象影響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順利實施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社會公正程度以及人們對社會公正的認可程度與社會成員普遍的道德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如果說社會公正最能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的話,人們的道德水準就是社會公正及其文明程度在人們心靈上的投射和印記。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諸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公正的物質文化基礎大大提高,但社會不公正問題也以更加復雜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刺激和影響下,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評價、道德水準出現不穩定、迷亂、失衡甚至扭曲。許多典型事件所表現出來的仇富心理、求官罵官心態、借名人一夜成名的動機、以暴露個人隱私來自我表現的欲念,以及平均主義情結、戀舊于計劃經濟的心態等,無不是社會不公正現象刺激作用的結果。至于那些因社會不公而報復發泄、因生活壓力而抱怨敵視社會、因貧困而墮落等負面道德反映,更是社會不公正現象在道德領域的極端反映。可見,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廣泛存在正嚴重侵襲著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領域,影響公民道德建設的順利實施。當然,我們不能把消極的或負面道德思想和行為的出現,都歸結為社會不公,還必須分析和探究其他因素和根源。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并重視社會不公對人們的道德心理的挫傷和不良刺激。
- 上一篇:小議中職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透析
- 下一篇:心理資本下人力資源管理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