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戰的認識和建議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05:22:00
導語:信息戰的認識和建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文首先研究了信息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類,再后研究了信息戰的作戰能力和技術,同時分析了16種信息戰功能,提出了信息戰技術主要是由以改進的常規電子戰技術為基礎的技術和黑客形成的技術組成的觀點,并提出了四點對策建議。
信息是戰斗力,是戰略資源。信息不僅是傳統戰爭中軍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一種武器,同時也是信息戰武器的目標。制信息權成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制高點。武器系統信息化和信息系統武器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現在,信息戰已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不可回避的嚴峻的事實。信息戰已引起各國軍界和科技界的廣泛注意和極大重視。
一.信息戰的一些基本概念
1.信息戰的定義
信息戰象電子戰一樣,既是一種作戰環節,又是一種作戰領域。這就是說,未來戰爭是在信息戰威脅的環境下進行的,同時又用信息戰的方式進行作戰。可以概括地認為,信息戰是信息領域內的戰爭,而不是其它領域內的武器作戰的戰爭。不同的信息戰定義也總是圍繞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絡展開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方法不同,反應了不同的觀察問題的角度和不同的電子信息技術專家維護本專業的立場。例如,通信專家認為信息戰是通信戰,計算機專家認為信息戰是計算機戰,而網絡專家則認為信息戰是網絡戰。然而,在國內則不同,有少數同志將大量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防空、導彈攻防和遠程精確打擊等高技術武器之間的交戰而形成的信息化戰爭也看成是信息戰。因此我們認為,對信息戰下準確的定義既要有中國的特點,但也要與國際定義接軌,二者不可偏廢。為此,建議將信息戰定義為:“通過利用、改變和癱瘓敵方的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絡,同時保護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統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絡不被敵方利用、改變和癱瘓,以獲取信息優勢,而采取的各種作戰行動。”總之,不管如何定義信息戰,我們都必須從其如何提高戰斗效能方面來考慮它。
2.信息戰是新軍事革命可能產生的新作戰領域之一
從國外資料報道看,新軍事革命最終可能形成四個新的作戰領域:一是信息戰。未來的軍事行動將主要是用信息作戰,攻擊信息基礎設施有可能制止或贏得戰爭。二是精確攻擊。未來的軍事行動將采用遠程精確打擊為主的攻擊方式。三是主宰機動。通過多維運用信息和機動能力,在整個戰斗空間的寬度、高度和縱深內,為空中、陸上、海上及空間的部隊提供有條理的軍事行動,贏得戰場主動,控制作戰節奏,奪取決定性的勝利。四是空間戰。控制空間,奪取空間優勢將成為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四種新的作戰領域將分別帶動不同領域的武器裝備的發展,而不是只由信息戰一種作戰領域帶動所有武器裝備的發展。我們強調發展信息戰武器裝備并不排除其它武器裝備的發展。因此,毫無必要大家都用信息戰來帶動各自的武器裝備的發展。
3.信息戰的軍事理論實質
信息戰的軍事理論實質是獲得信息優勢,即把作戰空間變得使敵人感到模糊不清,使自己的部隊感到透明。為己方部隊創造一個全面感知戰場空間的信息優勢環境,而使敵方部隊得不到作戰必須的信息。美軍參聯會對信息優勢的定義為:“在信息領域的支配權達到能在沒有有效抵抗的條件下進行作戰。”為獲得信息優勢必須將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C4)能力;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信息戰(IW)能力三者結合,只靠信息戰一種手段還不能完全獲得信息優勢。
4.信息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種作戰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
戰爭類型是按戰爭的性質或其某一基本特征所作的基本分類。如按規模分,有世界大戰、全面戰爭和局部戰爭。最近,錢學森同志站在戰爭的基本特征的高度,對未來戰爭類型的發展作了科學的論斷。他指出:“未來戰爭是在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戰爭樣式是按戰爭內容而進行的分類,如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和電子戰等。信息戰和電子戰一樣都是戰爭的內容,屬于戰爭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信息戰是錢老所說的信息化戰爭中的一種作戰樣式,而不是戰爭類型。信息戰和信息化戰爭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不能混為一談。
5.對信息戰不能理想化
現在,信息戰還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還必須與其它作戰樣式相結合才能獲得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完全運用信息戰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問題是確定對方的信息系統結構困難。盡管一國能夠規劃對另一國銀行系統的信息戰攻擊,交貢匭胗肫淥髡窖較嘟岷喜拍芑竦米畬蟮男芎托б妲能和效益。完全運用信息戰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問題是確定對方的信息系統結構困難。盡管一國能夠規劃對另一國銀行系統的信息戰攻擊,但是,很難確定行動是否有效,什么級別的擾亂措施能成功。道格.理查森在其文章中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計算機戰仍是科學幻想。”因此,對信息時代的戰爭不能過分理想化。不能把它想象成是遙控的、不流血的、干凈的和沒有危險的。信息時代的戰爭仍將充滿不確定性或模糊性,并具有多樣性。信息時代的戰爭仍是人挑起的,只能通過人參與才能結束戰爭,無法通過純粹的技術方案來結束戰爭。死亡和破壞仍將是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
6.對信息戰與電子戰基本特征的認識
信息在戰爭中的產生與使用大體分為四個過程,即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電子戰的基本進攻方式是利用電磁能和定向能干擾和破壞信息系統的信息采集和傳輸過程,從而使信息系統不能采集和傳輸信息,對已經采集到的信息它是無能為力的。如果上述方式無效,電子戰的最終作戰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毀的方式,使信息系統徹底崩潰。信息戰的基本進攻方式不是影響信息的采集和傳輸過程,而是影響信息本身和信息的處理過程,改變敵方已經獲得的信息,而使它按照錯誤的信息行動;或是侵入敵方的信息系統竊取敵方已經形成的信息,為我所用。如果上述方式無效,信息戰的最終作戰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毀的方式,使信息系統徹底崩潰。由此可見,電子戰的作戰目標是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傳輸過程,而信息戰的作戰目標是信息本身的處理和利用過程。電子戰和信息戰各有特點,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為補充,達到最佳作戰效果。
二.信息戰的分類及對其認識
從總體上看,信息戰應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級信息戰,也稱為戰略級信息戰;二是戰場信息戰,也稱為指揮控制戰。
1.戰略信息戰及對其不同的看法
戰略信息戰是利用非殺傷性技術而秘密實施的,不需要公開宣戰。它利用了國家力量的所有手段在國家戰略級形成可競爭的優勢,把“戰爭”的范圍擴大到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這種信息戰無論在平時、危機時刻還是在戰爭狀態下都可能發生。這種信息戰必須有組織地進行,并且要受最高政治機構的嚴格控制。例如,一個國家可以組織“黑客”通過因特網和與其直接或間接相連的其他專用網入侵另一個國家的交通、銀行、電力、石油等重要經濟部門或政府辦公系統,造成另一個國家交通癱瘓,金融混亂,電網停電,煉油廠爆炸,政府的計算機系統減速、失去聯系、崩潰。用這種信息攻擊的形式達到一個國家控制另一個國家的目標。
當前,對這種攻擊是否能夠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存在爭議。以蘭德公司和未來學家托夫勒為代表,積極支持、主張戰略信息戰這種觀點,還多次給國防部官員進行模擬演習。托夫勒在其著作中甚至列舉了一位前高級情報官員說過的一句話;“給我10億美元和20個人,我可以使美國癱瘓,讓聯邦儲備系統和所有的自動提款機停止運轉,使全國的所有計算機不同步。”聯邦調查局計算機犯罪緝查小組負責人吉姆·塞特爾曾經說過:“給我10個精選出來的“黑客”,90天內我就能讓這個國家繳械投降。”
與此相反,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例如,艾倫·坎彭就指出:“倉促采用一種人們不甚了解的、未經檢驗的新戰法是有風險的,信息戰所依據的想定可能靠不住。如果這一想定出了問題,美國就會把一場有益的軍事革命變為對國家安全的賭博。”模擬演習并不能代表實際作戰。美國一位學者道格·理查森也在“信息戰的黑色藝術”一文中指出:大多數軍用計算機系統比相應的民用系統安全,“黑客”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大多數“黑客”對付特定類型的計算機系統是有效的,因為它是針對特定系統安全機構中的已知弱點進行的。一次很成功的“黑客”攻擊可能有很大的短期效應,也許會使電話和銀行服務停業數天,甚至使工業控制系統、電力網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陷于混亂,但它不會成為最終戰爭勝利者。“黑客”攻擊不會對政治領導人造成多大的影響。再如,最近臺刊也曾刊登過一篇不同觀點的文章,文中指出:固然,信息化社會的來臨提供了不少以小搏大、以寡勝眾的機會。但是任何人都不應該期望一個平時技術基礎、高科技工業并不怎么為人所稱道的小國,可以僅僅利用一群電腦“黑客”就使一個科技、工業大國陷入癱瘓。文章列舉了以下理由:世上電腦系統千千萬萬,多數大型系統的管理工程師即使有充足的信息和工具在手,也無法在一年半載的時間內徹底了解他人所掌管的系統,也不是每一位信息工程師都能將電腦軟、硬件的功能徹底了解;除非網絡入侵者熟悉整個作業程序及關卡,否則即使侵入某個組織的網絡系統,除了破壞一番之外也無力以假指令欺騙對方按照己方戲路翩翩起舞;信息軟、硬件發展速度是任何人都難以準確估的,軟、硬件改版、升級的程度和方向更是無可預計,因此計劃以信息戰全面奇襲敵國的團體必然會面對眾多無法掌握的變因,等等。另如,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現代計算機網絡的分散化,加上拷貝數據庫的做法,使得一次打擊便破壞一國經濟能力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現在還不能對戰略信息戰的效能立即作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結論,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2.戰爭中的信息戰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指揮控制戰就是在戰場上進行的信息戰,即在情報的支援下綜合實施作戰保密、作戰欺騙、心理戰、電子戰和物理摧毀。它是通過在戰爭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級保護己方指揮控制系統不受敵方攻擊的情況下,攻擊敵方的指揮決策能力,癱瘓敵軍的指揮系統,建立信息優勢的作戰行動。指揮控制戰已有明確的定義,而且認識一致。這一概念體現了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戰場意識,奪取戰場上的制信息權的目的,從而使很小的戰斗部隊也能更集中、精確、快速地發揮決定性戰斗力。但是,也應指出,指揮控制戰的目標是信息系統,而不是信息的內容。它以切斷敵方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流為目的,使敵方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數據。而信息戰的目標是信息系統的內容,即利用技術改變消息,目的是利用技術改變真相,影響領導者的行為,并欺騙敵方民眾,使他們失去對領導者的信任和支持。
三.信息戰的作戰能力和技術
1.實施信息戰所需的作戰能力
從作戰角度看,實施信息戰需要有兩種作戰能力。一是防御信息戰能力,另一種是進攻信息戰能力。在美國國防部出版的《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中給出了信息戰環境概念圖,并對上述兩種作戰能力作了詳細的論述。防御信息戰能力包括保護、探測攻擊與恢復三種分能力。攻擊信息戰包括阻止/破壞/削弱/利用、欺騙以及摧毀三種分能力。從技術角度看,上述能力靠信息技術轉化的功能來實現。《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提出了9種己方防御功能和7種進攻功能,共計如下16種信息戰功能。公務員之家
(1)信息抗毀功能,用其實現信息安全、信息系統完整性。
(2)訪問控制/安全服務功能,用其實現經授權的人員才能訪問信息系統,以確保信息安全與完整。這一功能包括可靠的電子釋放、多級信息安全政策。
(3)服務的實用性功能,用其支持分布計算的通信,以確保信息系統在需要時可用。
(4)網絡管理和控制功能,用其確保實現可重新組合的、健全的協議和控制算法、自我修復以及管理在不同種類平臺與網絡上的分布計算系統。
(5)毀傷評估功能,用其確定攻擊的效果。
(6)響應功能(隔離、糾正、采取行動),用其描述威脅、入侵者、網絡與系統受到的干擾,使決策者具備隔離、控制、糾正和秘密監控等能力。糾正能力還包括恢復、資源的重新分配與重建。
(7)易毀性評估與規劃功能,用其實現對己方信息系統與基于信息的過程的評價,以及對敵方信息系統與基于信息的過程的評價。對己方系統的評估有利于風險管理和易毀性分析。對敵方系統的評估可為攻擊規劃與作戰實施提供基礎。
(8)預先指示功能,用其為系統和子系統提供即將發生的攻擊預兆和指示。
(9)入侵探測/威脅告警功能,用其探測內部和外部人員已策劃的入侵和已成功的入侵。
(10)破壞敵方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破壞敵方的信息系統,不被察覺地改變信息或污染信息。可以在信息進入信息系統之前對信息采取行動,也可在信息進入信息系統之后對其采取行動。
(11)瓦解敵方保護的功能,用其瓦解敵方對其信息、軟件和信息系統采取的保護設計和保護硬件。
(12)闖入敵方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提供強行闖入敵方信息系統、網絡和檔案庫并注入符合己方要求的信息的能力。該功能還包括能夠隱瞞闖入行動,或隱螨闖入行動的目的。
(13)對敵方信息系統實體破壞的功能,用其阻止敵方訪問和使用其信息系統。其手段包括傳統的硬殺傷和引起服務中斷的小的破壞行動。
(14)切斷敵方信息傳輸的功能,用其切斷信息流入某一指定的信息系統,或切斷在信息系統中流動的任何途徑。這種功能不僅限于使用傳統的電子方式。
(15)將假情報和操作人員插入敵方信息系統的功能,用其在敵方的某個信息系統中注入錯誤的情況,或在敵方信息系統中安插己方操作人員。
(16)偽裝攻擊源的功能,用其阻止敵方了解信息進攻源,并阻止了解信息攻擊源本身的行動。偽裝攻擊源可以限制敵方的反應能力,進而推遲糾正或報復行動。
掌握了上述16種功能,將不僅能夠提供信息戰防御能力,而且將大大增強信息戰功擊能力。
2.信息戰的技術
我們研究了美國國防部最近公布的非保密的信息戰研究計劃,并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使我們對信息戰技術的了解加深了,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信息戰技術并不象我們最初想象的那樣將使武器裝備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例如,對于把“黑客”與50年代的轟炸機和60年代的導彈等同起來的觀點,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戴威·福利曼就曾明確表示,信息戰的攻擊根本無法與核攻擊相提并論。有人認為,信息戰使用的多數技術都不同新的技術,但把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就能實現效能上的突破。信息戰技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黑客”形成的和為對付其威脅而發展形成的技術。二是以改進的常規電子戰技術為基礎而形成的技術。最近,美國國防部提出需要研究發展的信息戰新技術有:安全防火墻和保護手段(B3級)、計算資源的動態再分配、自動入侵探測和響應能力、基于現有商業設備的多級安全族、可靠操作系統、惡意代碼探測工具、安全分析工具、系統安全工藝、抗毀的適應性強的自動的依照具體情況的信息分發基礎設施、安全的全球定位系統、故障避免和恢復機制、高功率微波攻擊技術、對數字信息傳輸系統的電子攻擊、信息戰規劃與決策輔助工具等。上述技術中高功率微波攻擊技術、對數字信息傳輸系統的電子攻擊等屬于以常規電子戰技術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技術。其它技術,如安全防火墻和保護手段(B3級)、計算資源的動態再分配、自動入侵探測和響應能力、惡意代碼探測工具等又都屬于為對付黑客威脅而發展形成的技術。但是,信息戰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其理論、政策和分類都會迅速發展,而我們又無法看到美國保密的信息戰技術發展計劃,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信息戰技術完全沒有什么新技術。
3.信息戰的裝備
要想確切列舉出與信息戰有關的所有武器裝備就如同要羅列出一架飛機的所有部件一樣困難。然而,如果從支援保障、攻擊和防御三種功能的角度來看,推動并將繼續推動信息戰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以下三類。一是支援保障裝備。它由現有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和為信息戰的特殊要求而進一步改進完善的系統組成。它包括各種偵察和監視裝備、數據分析裝備等。第二類裝備是進攻性的裝備。這類裝備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破壞政府、軍隊和重要經濟部門的賴以發揮作用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武器。這類武器的目標是對手的國防信息基礎設施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國防信息系統、電信系統、電力分配系統、石油天然氣儲運系統、金融系統、交通系統、供水系統以及緊急服務系統等。攻擊的目標不僅是信息系統本身,而更注重信息的內容。即利用新的技術改變信息的內容,而不改變信息的載體。第二種是引起人員強烈心理反應而對其行為加以控制的手段。這類手段的目標是操作人員。有些病毒,如“666病毒”就能起到這種作用。第三種是無線電鎮壓手段。通過發射或反射電磁波、聲波、紅外信號等,使敵方電子設備、聲納和紅外設備失靈。主要技術有高功率微波攻擊武器等。第三類是防御性裝備,這是加強己方信息系統安全對抗敵方攻擊所需的技術和裝備。
四.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增強信息戰能力
經過最近的研究和消化美國國防部的有關資料,我們認為發展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完全屬于增強信息戰能力的范疇。正如美國國防部出版的《聯合作戰科學軍事計劃》所指出的那樣:進攻信息戰與防御信息戰的交叉之處是高效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它對進攻信息戰與防御信息戰都很重要,是信息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組成部分。
目前,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發展面臨兩個重要的議題:一是三軍系統如何統一,走集成化的發展道路;二是面對信息戰的威脅,如何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為此,形成了如下的新的發展趨勢:功能綜合化;三軍系統集成化;偵察、通信和導航等業務部分實現衛星化;分層式與非分層式信息處理體制相結合;加強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對安全體系結構提出嚴格要求。
面對日益嚴峻的信息戰威脅,美軍和其他國家對信息與信息系統的安全越來越重視,把安全看成是信息系統的生命,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加強了研究。國外已提出的信息系統安全的基本點如下:
(1)信息系統必須有能力支持在任意復雜程度或類型的多種安全政策下的信息處理,包括對敏感的非機密信息和多種機密信息的處理;
(2)必須充分保護國防部的信息系統,以便有能力在與開放系統體系結構相一致的多個網絡上的多個主機間進行分布式信息處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
(3)信息系統必須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屬性的用戶,利用不同的安全保護級別的資源進行信息處理。
(4)必須擁有對國防部信息系統的充分保護,以便有能力利用公共營運的通信系統來實現連通性。
五.對策建議
1.應特別注意研究信息戰帶來的機遇
我國已開展了多層次的信息戰研究,發表了許多有新意、有見地的報告,但是目前在機遇方面的研究相對于挑戰方面的研究顯得不足,甚至不如國外研究的深入。因此,應加強信息戰帶來的機遇研究,獲得越來越多的新的能力,變被動落后為主動。
2.對信息時代的戰爭和信息戰要全面、準確的宣傳
信息時代的戰爭不是遙控的、不流血的、干凈的和沒有危險的,不是坐在辦公室操縱計算機鍵盤就能完全取得勝利的。信息時代的戰爭還需要人的勇敢、犧牲。信息戰還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其他手段相結合才能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進行信息戰需要一個武器裝備體系,不是僅有進攻手段就萬事具備,相反,尤其需要一個完備的信息偵察獲取支援保證體系。當前在這些方面的宣傳不夠全面準確,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3.信息戰的概念與理論研究應和試驗演習相結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理論研究上面
國外,尤其是美國不僅注意信息戰概念與理論的研究和仿真,而且已將信息戰理論付諸實踐,各級領導部門都成立了信息戰機構。已成立的這些信息戰機構多次進行試驗演習,用演習結果指導概念和理論的研究,驗證概念和理論的正確性。否則,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很難說服對方,取得統一的意見。唯有試驗和演習才能提供檢驗概念與理論的機會,對未來的預測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大力提倡并安排模擬、試驗和演習,決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研究上。
4.應制定我國信息戰技術和裝備發展的總體規劃
在前一段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應當適時制定我國信息戰技術和裝備發展的總體規劃,爭取在信息戰技術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 上一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研究論文
- 下一篇:建設項目檔案管理工作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