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CQ素質培養體系實踐分析
時間:2022-07-01 11:37:01
導語:大學生CQ素質培養體系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現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武漢紡織大學現代紡織學院聚焦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己任,提出cq素質教育理念,凝練CQ素質培養規格,構建了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體系。以書院制為CQ素質教育載體,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服務大學生成人成才,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關鍵詞:CQ素質;課程體系;課程實施;效果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指出高校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人才培養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要求大學生全面成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實現人才強國目標需要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隊伍。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現狀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3]。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是以開發大學生基本素質和發展性素質為著力點,進一步深化教學主渠道外的、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4]。大學生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等。2002年3月,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等中央部委就實施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重點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通過量化評價指標來記載在校大學生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產生積極作用的重要經歷和取得的主要成績(不包括課堂教學成績)。2018年6月,團中央、教育部決定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成績單”,進一步將學生第二課堂的綜合表現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緊緊圍繞思想素質養成、政治覺悟提升、文藝體育項目、志愿公益服務、創新創業創造、實踐實習實訓、技能特長培養等內容構建課程項目體系,通過靈活采用記錄式、學分式、綜合式等評價方法,對學生在第二課堂的表現進行科學認證,將學生第二課堂的成績單作為綜合測評、評獎評優、推優入黨、就業考研等方面的重要參照依據。信息時代的到來,使95后、00后青年大學生受到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巨大沖擊,自我意識強又富有個性,追求自由但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弱,公民意識淡薄,合作意識不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時代,專業教育過細劃分,功利化現象日趨明顯,學生個性化教育日益突出,長期以來存在疏于德、弱于體和美、缺于勞的問題,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升[5]。同時,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力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畢業生能否勝任工作直接反映了其知識、能力和品格等綜合素質。根據調查了解,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技能表現優良情況依次為專業知識、學習意愿及可塑性、求職與自我推銷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力技能表現最需要加強的是單位忠誠度、良好工作態度、了解產業環境與發展、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社會責任感、實踐操作能力等[6]。可見,當前高校大學生一是道德規范實踐不夠,要改進德育工作,要把牢政治關,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要注重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實習實訓實驗教學,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三是身心素質健康水平有待提升,要建立評價保障制度,達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還不夠,要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重經典閱讀和豐富精神。高校必須著眼于社會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我國學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對于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大致有創新教學模式、量化評價和校園文化等三類路徑和視角,徐涌金等從內涵、結構、教育體系、拓展課程化、評價科學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張陽認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應重視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明確未來方向,也有利于高校認識學生共性與個性,因材施教;郭旭從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健康人格和綜合能力三個方面論述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作用[7]。目前綜合素質的研究結合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學分制和項目制、培養體系和綜合評價等,但多維度、系統地分析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系的文獻還不夠,武漢紡織大學現代紡織學院以CQ素質規格為切入點,開設CQ素質教育/訓練課程,結合課堂指導和課外項目化的學生活動,進行多層次的學習、訓練和評價,形成規范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三CQ素質概念
武漢紡織大學現代紡織學院作為湖北省高校試點學院,是首批國家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基地,旨在培養適應紡織產業鏈發展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知識、能力、品格”三位一體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的目標,學院首任院長國家千人計劃王訓該教授充分把握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和規律,提出了CQ素質概念。CQ不同于IQ、EQ,指人在綜合素質上應具備勝任力(Competency)、自信力(Confidence)、創新力(Creativity)、合作(Cooperation)、交流(Communication)、挑戰(Coordination)等能力。從2013年9月啟動CQ素質教育,初步進行了第二課堂活動學分制嘗試,并進行了持續的跟蹤調查和研究。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總結,對CQ綜合素質教育課程進行了調整,明確了素質教育培養規格,注重六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即政治品德(character)、溝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團隊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社交禮儀及藝術鑒賞能力(Connoisseurship)、閱讀寫作能力(Comprehension)、創新創業能力(Creation),構建了CQ素質教育/訓練課程體系,完成課程教學大綱編寫,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探索成績和學分認定辦法,將CQ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納入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四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體系現代紡織學院根據CQ素質教育課程培養方案,率先在學校創新實施了學分制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課程均勻規劃在七個學期完成,總學分22.5分,由六大模塊課程組成,分為三級教學層次。三級教學層次分別是每門課程的指導課、每門課程的基礎訓練和高階訓練,每學期課程包含6個模塊中的一門子課程,共六門子課程,實現立體化、多層次、分類別的培養(見圖1)。一是政治品德課程(Politicalcharacterorientededucation),由品德教育、紅色教育、社會實踐交流、志愿活動、誠信教育、職業道德及生產安全等內容組成,讓學生具備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二是溝通交流能力課程(Communic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國學經典、辯論藝術、演講與口才、讀書品鑒、模擬招聘和職場語言實踐組成,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通過運用適當的方法與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提升學生表達溝通和演講能力。三是團隊協作能力課程(Collabor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身體訓練、團體操、戶外素質拓展、團隊探究訓練項目和團隊領導力實訓組成,讓學生能夠參與團隊開展各項任務,能夠各盡所能、取長補短,發揮團隊精神,實現工作效率最大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領導力和組織策劃能力。
四是社交禮儀及藝術鑒賞能力課程
(Connoisseurshiporientededucation),由歌唱欣賞與實踐、博物館藝術館參觀、大學生禮儀及時尚、高雅藝術欣賞、電影與戲劇、職場交往藝術和非物質文化學習與體驗組成,讓學生具備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交際能力,具備全面的時尚禮儀常識、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較強的人文素質。社交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基本修養和素質,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的內涵需要,而藝術鑒賞讓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中發現美、感受美、認知美和創造美。五是閱讀寫作能力課程(Comprehensionorientededucation),由經典閱讀、閱讀寫作技巧、論文撰寫和調研報告撰寫組成,讓學生具備閱讀文本、觀察分析、選詞選句、文獻檢索能力,具備布局謀篇、構思創作的能力。閱讀讓人的生命變得豐富,獲得知識信息的儲備,寫作讓人的思維變得縝密,提升表達接受能力,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只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才能厚積薄發、筆下生花。六是創新創業能力課程(Creationorientededucation),由企業認知實踐、創新及創業講座、學科競賽、實驗室實訓、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組成,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科技創造能力,具備創新實踐、創業實踐的能力。現代紡織學院CQ素質教育充分堅持文化育人,第二課堂充分融入通識教育,創立了注重學生參與和體驗為導向、課內教學和課外訓練相結合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體系,確立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潛移默化地融入CQ教育理念,固化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多樣化文化活動的建設,堅持個性化教育,不斷挖掘和凝練特色,實現活動項目化、項目精品化,建立文化品牌,培育精神高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五CQ綜合素質教育
訓練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期CQ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實施,CQ課程由導師指導課、基礎訓練及高階訓練三部分組成,三級教學層次有機結合進行綜合評價。CQ指導課程為課堂教學,通過實施導師制,聘請校內外CQ綜合素質導師,為學生進行課堂講授課程和學業指導;CQ基礎訓練課程和高階訓練課程為第二課堂學習教育活動,由CQ綜合素質導師來指導,班級和學生自治委員會來組織執行,保證CQ教學大綱指導課和基礎訓練全覆蓋,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針對六大模塊課程設置高階比賽訓練,制定大學生榮譽清單,鼓勵同學們學以致用,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更好地完善綜合素質。課程內容見表1。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學分采用嚴謹的認定方法,堅持“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由CQ綜合素質任課教師、學生自治委員會和班級進行多維評定,學院進行審定。學分認定方法彰顯大眾化、多樣化、層級化、特色化,優化教學方式和教育質量。
六書院制管理服務育人
現代紡織學院在學生宿舍區成立了崇德書院。書院制是相對于專業學院而言的一種生活、育人的基地,實現了高校學生工作的重心從教學區向生活區的轉移[8]。書院作為學院學生工作的載體,倡導多元參與管理體制,建立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書院的建立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立體式服務網絡,確保學院進行專業教育、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的落實,形成育人的合力,拓展素質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崇德書院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立足于完善制度建設和文化平臺建設,立足于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和輕松有序的學習環境。書院以樓棟為中心建立管理系統,在書院設置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室,設舍監、層長、片長、寢室長,日常管理以樓棟管理系統為主,實行網格化管理,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不同生活習慣的學生交叉入住在一個寢室,營造關愛溫馨的氛圍,實現專業交叉和知識整合。書院依托社區功能室建立社區服務體系,依托宿舍管理委員會聚焦安全文明宿舍建設,依托黨團工作室聚焦政治品德教育,依托學生自治委員會聚焦學生文化活動,依托導師工作室聚焦學生學業指導規劃,依托就業指導工作室聚焦創新創業教育,依托心理咨詢室聚焦身心素質訓練,依托1+N學習互助中心聚焦團隊學習合作等,充分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把學生管理的中心轉移到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和學生服務的中心上去。
七效果
現代紡織學院CQ素質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和學生工作模式的有益探索,多年的人才培養顯現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光明網、中國青年網、長江日報、湖北共青團官網、紡織服裝周刊等媒體的報道。2017屆畢業生簽約率達94%,就業率達97%,考研錄取率達38%,2018屆畢業生簽約率達93%,就業率達97%,考研錄取率達45%,近四年學生獲得省級以上榮譽85項,公開4篇。學生就業考研取得喜人成績,畢業生入職魯泰集團、溢達集團、美的集團、傳化集團、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等知名單位,畢業生考入中國科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學院實施“3+1”實踐教學改革方案以來,為企業選拔人才、留任人才提供便利條件,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魯泰集團、溢達集團等知名企業紛紛評價學生總體素質較高,就業穩定性高,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勤勤懇懇,適應性強,專業知識扎實,應用能力強。現代紡織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和以人為本,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科學實踐,通過創立CQ素質課程培養體系,構建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平臺和載體,豐富課程文化內涵,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不斷增強師生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我成長。
作者:李德駿 謝超 郭泰辰 肖迪明 夏玲 金丹 鄢琳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個性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析
- 下一篇:汽車專業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訓實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