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層學導式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1 09:41:00
導語:數學分層學導式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層學導式教學法”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經過近四年的探索出來的、適應素質教育的時展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引導自學--自學檢測--知識遷移--綜合運用--開拓創新”五個環節,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自學能力、知識遷移、開拓創新、可持續發展
高中數學“分層學導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
1、理論依據
1.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數學學習并非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一切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的獲得,都必須經過學習者主體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適合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思維時間)空(思維空間),讓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基于這樣的觀點,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應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
1.2、依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教學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成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是由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綜合運用的過程。
1.3、教育的認知心理的理論基礎高中學生處于精力充沛,渴望新知識、新事物,易于接受新觀念的年齡階段。思維活躍,敢于探索是其特點。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克服學生依賴教師的思想”。(贊科夫)
1.4、教學理論基礎(1)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發展必須以盡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保護學生個性發展為前提,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盡可能發揮和全面發展的共性是對所有學生的共同要求,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而內化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分層教學理論:分層教學綜合最優化教育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它是結合學生實際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同要求,使他們在目標的導向下,積極主動學習,探求知識,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漸提高,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2、實施目標
通過“分層學導式教學法”的實踐探索和具體操作,要達到如下目標: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學會”為“會學”,從“會學”到“會用”,變負擔為興趣,形成肯思考、肯鉆研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從而為主動學好數學形成優良的思維個性品質,以適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形成再學習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有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進一步內化過程,將知識進行整合為知識體系,形成再學習的能力。
2.3、關注人的發展、全面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興趣、品質意志的培養;關注學生窮理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符號表達能力和心理耐力的培養,達到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去推動其它相關學科的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真正達到“創優勢科目,爭全面發展”的目的。
3、實施過程
通過近幾年,我們全組教師的探索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確立了“分層學導式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引導自學--自學檢測--知識遷移--綜合運用--開拓創新”五個環節。
3.1“分層學導式教學法”課堂教學操作流程圖如下(圖1):
上述課堂教學操作過程歸納起來是五個環節:“引導自學--自學檢測--知識遷移--綜合運用--開拓創新”;
三個層次:一層:自學檢測、精講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小結重點和難點;
二層:知識遷移、精講數學方法,小結數學方法;
三層:綜合運用、精講思維方法,小結數學思想。
一個創新:創設研究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2操作說明
3.2.1、引導自學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教材中將授的主要內容,初步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典型例題解法,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練習(如教材上的練習題可讓學生獨立完成)。這過程在上課講授新知識前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自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明了化。
3.2.2、第一層主要是讓學生形成對知識感性認識。包括三個環節:自學檢測--精講--小結。
自學檢測要求教師對學生自學知識進行檢測,如編擬三、四道小題或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能根據已自學的知識就能回答,只能作基礎性知識的了解和檢查,能反映新知識發生的過程。在自學檢測之后,教師重點針對自學檢測中出現的問題,結合主要概念、定理抓住重點進行新知識的傳授,強化學生對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初步融合。這部分要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讓學生弄清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把握知識的脈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小結。這里要求教師講解精要。
3.2.3、第二層主要是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包括三個環節:知識遷移--精講--小結。
知識遷移重在鞏固提高,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辦法是教師精選二至三個解答題,檢查學生通過自學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在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調板,通過學生的調板展示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知識遷移之后,教師重點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學生知識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重在新知識的鞏固和提高,這部分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點。在這過程中,要求教師對新知識的講解重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培養,疏導釋疑,深化理解,并進行適當延伸。
3.2.4、第三層主要是讓學生形成知識的綜合運用和靈活運用的階段。包括三個環節:綜合運用--精講--小結。
綜合運用是對所學知識的升華,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內化知識的遷移,達到知識應用和深化。在這一層主要是出示一至兩個綜合性的題目,讓學生經過深刻的理解并自己動手解決,通過練習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在綜合運用之后,教師重點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反映的對新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進行綜合概括。要求在講解過程中,著重在知識的靈活運用、實踐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提煉和升華,從而形成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實踐能力。
3.2.5、反饋與創新:由前四個環節的引導來培養學生,再通過反饋練習或創新性小課題的研究達到對知識的靈活掌握和實際應用。
這樣設計成五個不同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對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理解的過程,形成大膽猜想,凝煉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以促進學生整體得到發展和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成效。
運用上述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反饋的信息,一節課的某些環節可進行靈活的變動。
4、教學原則:
在運用“分層學導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四個原則:
4.1、學生自主的原則: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愿,要使學生學會閱讀教材,理清知識結構,養成自學習慣。還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與能力、觀察、實踐、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中更好地促進智力全面發展,讓學生在主動中求發展。
4.2、培養興趣的原則:要使學生能達到教學設計的要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要求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各層次不同學生的特點,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學法指導,并在課堂上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讀書求其解”,多問“為什么?”的習慣。指導學生從知識的縱橫聯系中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3、問題--探索--創新原則:在教學中,問題是探索的材料,探索是創新的手段,而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操作過程中要求教師能適當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正確的思維規律,讓學生學到探索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這樣不僅達到了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創新意識的潛能,達到雙重目的。
4.4、自我評價和群體合作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好問題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相互合作,開發自己的思維空間。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同時,培養學生歸納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使學習潛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5、“分層學導式教學法”的優勢
5.1、“分層學導式教學法”法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站在解決問題的終極目標上,以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為切入口。以認識問題為載體,創設問題情境為媒介,思維轉化為主導,能力培養為目標,在教師的有效啟發誘導下,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維,達到輕松、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探索創新的意識和水平,從而找到一條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它是依據學生學習的心理品質和學習能力、個體層次差異、數學教育發展的前瞻性,構建的數學教育模式。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情況,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探求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的方法,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理想變為了現實。
5.2、鍛煉了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培養了教師的研究能力。通過三年的課題研究,形成了集體研究的良好氛圍,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且帶動我校其他學科教學狀況的全面好轉,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改善了我校因年輕教師居多、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良莠不齊帶來的不良狀況。
5.3、培養了學生的再學習能力。高中數學“分層學導式教學法”實施的關鍵是:強化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佟慶偉、胡迎賓、孫倩《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
2、田萬海《數學教育學》
3、趙雄輝主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5、王長沛主編《數學教育與素質教育》
- 上一篇:通信公司文明單位考察材料
- 下一篇:信用社高級經濟師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