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01 11:22:32

導語: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研究

摘要:我國園林設計歷史久遠,多以皇家和人文為主題,而現代式園林設計需要融合生態理念,貫徹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們并改善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生態設計原則進行剖析,堅持以可持續發展原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彰顯城市獨特文化原則、資源利用的精益化原則為中心,設計出更具立體感的園林,并給予一些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性策略,為園林生態設計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

我國的城鎮化發展策略卓見成效,截至2019年城市化率約為57.4%,城市面積逐漸擴大,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園林生態化建設覆蓋率已經成為衡量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我國各城市在園林生態建設方面有了初步成就,截至2019年我國園林綠化面積約為275萬hm2,其中城市園林面積僅約52萬hm2,這些園林中使用生態設計卻不足1%,涉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甚少。園林建設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050億元,市場增長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園林設計方面也逐漸走向規模化、專業化,但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園林生態設計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理論支撐,而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也逐漸成熟。

1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的理論原則

1.1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來源于生態學,是繼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后重新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新理念,也是現在各領域都在執行的先進理念。之前以人為本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生態環境不可逆的毀壞導致人類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而在此之后,人類提出了新的發展理論就是可持續發展是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在城市建設中體現出來,園林設計逐漸規范化、精細化,營造人類更好的生活空間,人類則盡力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截至2019年我國城市綠化率已經接近40%,但是距發達國家的水平仍很遠,園林生態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新方式,從僅是為了綠化設計園林,到更加科學、綠色的設計理念[1]。

1.2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

從人類開始生產和生活就未停止與自然進行抗衡,未停止過肆意地消耗自然資源,全球接近1/3的土壤滋養生物的功能退化,而且情況還在不斷惡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而人類也逐漸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已經不能維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新的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開始植樹造林,嚴格控制資源的使用,并在人類居住比較集中的城市開展綠化及園林建設,逐漸以園林方式影響綠色植被的覆蓋面積,實現了園林生態建設新理念,這是在共處的基礎上實現了精益化設計,豐富園林的功能及方式,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是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新形勢。

1.3彰顯城市獨特文化原則

據相關不完全統計數據,我國共有園林城市約210個,主要的種類為皇家園林、人文園林、寺廟園林、風景園林等幾種,而這些園林間的差異主要是具備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城市文化特性,從植被分類上主要是按照氣候分為南方園林和北方園林。南方園林風格以蘇州園林風格為模板,呈現的是小而精的南方特色,而北方園林主要是以皇家園林為代表體現的是宏偉的首都氣勢特色,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現代園林生態建設中很大程度受到所在城市文化的影響,再根據所在區域的氣候特征進行植被甄選,并融入一些現代化的元素,比如說立體環繞的音樂墻、極具標志性的雕塑、氣質感十足的涂鴉等。相對古代的園林多是供皇家游玩的,而現代的園林是服務于大眾的,可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同時將城市的人文、地理文化特征進行宣傳與表達[2-3]。

1.4資源利用精益化原則

為了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達到人類能在園林中找回純真的本質,而植被也能在更潔凈的環境中生長,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精益化。摒棄傳統的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原材料,采用新型的可再生資源材料替代,強化對風、水、太陽等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對城市治理來說難度很大的污水問題可以得到妥善解決,對雨水、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進行凈化處理,這些水可以用于城市綠植澆灌使用,其營養價值和作用效果不亞于地下水的作用。園林中有很多綠色植被,需要大量的水來保證其正常的生長需要,通過變廢為寶的方法滿足其用水需求。園林生態不僅僅是利用廢棄資源,也要對正在使用的資源進行長期、穩定的維護,園林的客流量雖然在嚴格的限流標準內,但還是對園林產生較大的損耗,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恢復,并遵循精益化原則[4]。

2基于可持續發展園林生態設計的策略

2.1人文與環境相互融合

現代園林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的合理搭配,人文搭配弱化,逐漸被城市特色文化所取代,為了更加彰顯城市特色,體現歷史、文化、地域、環境作用等因素有效統一,建立立體的體驗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休閑環境。園林往往與人民幸福指數相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為5.13左右,世界范圍排名近100名,而恰恰與城市綠化率關系緊密,所以隨著園林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多和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而園林將人與環境融合,實現共存的同時也相互給予生存空間和兼容性。我國是文明古國,非常注重人文的傳承,所以在園林設計中必須增加這一重要元素,并與環境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畫境,方能給人們更好的園林體驗[5]。

2.2科學選擇綠色植被

我國植被覆蓋率為70%,森林覆蓋率為25%,城市綠化覆蓋率為36%,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以上數據說明我國非常重視綠色植被的覆蓋,也是為了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用于綠化建設的植物超過2000種,北方以針葉為主,南方以闊葉為主,其中被子植物就超過1940種,蕨類植物次之。在園林生態建設時需科學、合理,例如,雪松、針葉樹、小白楊等樹木主要是北方選用;梅花、杏花、銀苞花等更適合北方的環境,從外觀上也彰顯其美觀、大方更加宜人;而南方多以花草為主,一年四季綠色蔥郁,給人一種四季如春的美感。要打造園林僅這些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植被進行錯落有致的設計和植被高度、光感、觀感等諸多因素進行細致排布。要選擇適合地域文化的植被,也要權衡植物之間的關系,而最重要的是人與植物的和諧,綜合考慮其觀賞性。

2.3自然資源與科技的有效結合

園林建設并不意味著要大興土木,要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使用一些舊的資源,一些水資源可以重復利用或者經過處理后再利用,風能可以創造資源,太陽能更是很好的清潔資源等,但是這些資源的利用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例如,城市廢水循環再利用就充分利用廢水處理技術,將雨水、生活用水、工業廢水集中到處理廠,處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澆灌,而且效果和地下水無疑,但仍舊不能飲用。包括一些風能、太陽能發電用于園林的用電,對園林內的音響、路燈等用電設施提供了更加清潔的能源。一些園林設計的回音墻、幻音泉水、3D森林等都采用了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6]。

2.4生態系統的立體設計

園林的生態設計,不僅是人與環境,還包括花、鳥、魚、蟲等,包括一些自然力量,如風、雨、雪、空氣等,這些構成了和諧的生態園林,園林設計必有水,水里必有魚等,這是應有盡有、和諧共處的生態圈。這樣的設計不僅凌駕于簡單的和諧,而是更高層次的共存,是將原始的大千世界建設為園林。所以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美觀設計,也要考慮生物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這里的層次足以形成空間立體化的設計,不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身負重任的設計者們需要更加努力、周全設計[7-9]。

3結束語

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各領域追尋的潮流,而園林生態設計更是不斷地創新,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人文與環境相互融合、科學選擇綠色植被、自然資源與科技的有效結合、生態系統立體設計的策略。相信隨著對自然與人和諧共處意識的深入,在園林生態設計上會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艾靜.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11):57,60.

[2]林鴿.探究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J].智能城市,2020,6(8):49-50.

[3]侯若峰.土木工程設計與綠色施工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20(1):23-24.

[4]凌敏.探索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生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J].花卉,2019(14):130.

[5]侯盼.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探究[J].山西農經,2019(4):103.

[6]喬柳青.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探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理論版),2019(6):1.

[7]袁連光.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及其可持續發展[J].現代園藝,2016(6):113.

[8]汪智宇.論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與可持續發展[J].南方農機,2017,48(10):180.

[9]邢相楠.山區百香果種植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9):46-47.

作者:龐捷 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