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9:25:00
導語: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論壇及方案展在成都舉辦,這是我國環境藝術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次有眾多國內外環境藝術專家和領導參加的高水平的大回顧、大交流、大總結、大提高的學術活動。
參加這次學術活動,我總的感覺是: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正在上路,而建筑藝術仍處在十字路口、無法選擇。因為環境藝術“有行無思”,還沒有成業;建筑業“有業無學”,學科尚未建成。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在我國的起步和發展
1981年,國際建筑師協會第14屆世界建筑師大會,首次揭示出建筑學的環境藝術與環境科學的性質。大會的主題是“建筑·人·環境”。大會的宣言明確指出:“建筑學是為人類建立生活環境的綜合藝術和科學。”
1985年,中國建筑學會在北京召開了中青年建筑師座談會,建筑作為環境藝術的性質,在會上引起更廣泛的重祝,與會的建筑師重溫了華沙宣言,撰文探討有關環境藝術問題。我國環境藝術作為學科和行業就是從這時起步的。環境藝術引入中國只有十幾年的歷史,沒有建立環境藝術學科是容易理解的。
1987年,《中國美術報》專門召開了環境藝術為主題的座淡會。包括建筑師、規劃師、雕塑家、畫家、美術理論家、哲學家等更廣泛的人士參加這次座談會。與會的專家開始籌建中國環境藝術學會,即現在的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環境藝術委員會,會長為周干峙先生。
1988年,在天津召開了《全國城市環境美》大型學術研討會,與會著名學者李澤厚、吳良鏞等很多專家,從多方面研討環境藝術理論與實踐問題。隨后不久,就出現了如深圳“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環境藝術佳作。
對建筑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的認識過程
人們認識到建筑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的。建筑價值觀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實用建筑學階段(追求適用、堅固、美觀的建筑)、藝術建筑學階段(視建筑為“凝固的音樂”)、機器建筑學階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機器”)、空間建筑學階段(認識到“空間是建筑的主角”)、環境建筑學階段(認為“建筑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現在,建筑價值觀已開始進入第六階段———生態建筑學階段。我們環境藝術目前究竟達到了什么樣的水準呢?總的講,近年來我們當然有大量環境藝術實踐,參與這一實踐的人也很多,但是,環境藝術作為一個行業和學科、尚沒有公認的科學的行業標準、行為規范,更沒有進行相應的學科理論建設,它的水準是處于正在上路階段,處于混沌層次,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由于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間,是構成建筑與城市的空間的材料、骨架、立意。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規劃師和建筑師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現在,有些重要的環境藝術項目,則因為對規劃師、建筑師的作用,重視不夠,所以出現了一些遺憾。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創作從哪里開始
有人問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建筑大師菲利浦·約翰遜:您的建筑創作從哪里開始呢?約翰遜答:從腳底板開始。真是不愧大師的回答,他是從腳下開始,體驗未來要完成的空間環境的主人角色的。
中國園林、中國建筑是十分重視腳底板的感覺、接觸的感覺的。作為景觀尺度層次來說,這是“零層次”,不是視學的感受,而是接觸的感覺。特別是紀念性建筑,十分重視地面的作法,材料的選擇。當你走在天壇、地壇大青石板鋪成的神道上,你會有一種神圣的感覺。天安門前御河橋和北海大橋的漢白玉欄桿,遠觀清晰的輪廓,近看精美的石雕,可依可靠,接觸人的地方都是圓潤的線腳,給人親切柔和的感覺,滿足各種景觀尺度的需要,形成親切宣人,神圣悠遠的意境。
另外,還有個財富與環境、生態、學術的關系問題。我認為,生態是環境的生存質量,財富是支持環境質量的物質基礎,只有環境、生態、財富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更符合生存的環境,存較高的環境藝術建設水平。我曾看到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公司,把財富作為x和y軸的原點,把環境與生態作為可以生財的x軸和y軸,我認為,它所表達的環境藝術理念是錯誤的。財富充其量只能是z軸。因為文化藝術代表環境的人文質量,應在以藝術為原點,它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
成都的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觀感
環境藝術創作從腳底板開始,也意味著從閱讀大地、體驗環境的需要和可能開始,從研究材料的優勢和特點開始。成都有一種紅砂巖,質地和顏色都不錯,怎么運用它呢?我看到的是用紅砂巖仿制成木欄桿形狀,給人木不木、石不石的感覺,藝術效果較差,很可惜。在成都活水公園和合江亭兩處的府南河邊,我看到兩處露天劇場,都把舞臺靠河岸擺,屁股對著河心,形成又高又陡的河岸。
我覺得兩處都沒有很好地發揮當地濱水綠化豐富的環境優勢。我設想,如果能做成水陸兩用舞臺,有時作水陸歌會演出,那將是多么精彩的情景啊!而且,前一個舞臺用了不少不銹鋼材料,后一個舞臺造型張牙舞爪,大有壓倒對岸合江亭的氣勢,這些做法都是與環境不諧調的。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概念
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定義,也缺少概括性的敘述。1987年,我在《時代呼喚環境藝術———關于環境美的思考與建構》一文中曾提出:“環境藝術是美學藝術、場所藝術、對話藝術和生態藝術”、“環境藝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更宏觀的、關乎總體效果的問題,它是總體設計的藝術”、“環境藝術依其具體對象的范圍、層次不同,可以分為許多門類:國土藝術、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室內藝術、家具藝術、雕塑、壁畫、工藝美術等,凡需要考慮環境進行總體設計的藝術,可以說都有環境藝術問題”。當時我是從現象學角度考察和分析環境藝術問題的。
最近,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我認為根據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本身的性質,可以給它下一個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上講,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使城市“環境藝術化”的工作;狹義上講,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環境中的每個“對象”(環境藝術“作品”)環境化的設計。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范疇和特點
顯而易見,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范疇、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它包括城市公共環境的城市空間、道路、廣場、橋梁、建筑物、建筑群、園林、雕塑、壁畫、紀念碑、建筑小品,乃至櫥窗、廣告、欄桿、花池、臺階、路沿這些人造景觀;還包括天空、山脈、地形、水面、河流、樹木、草地等自然景觀;另外,屬于城市公共環境中起作用的、但不是固定有形的東西,如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習慣模式、人口構成特點、生產、生活、文化、交際要求等,都是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創造時要考慮的因素。因此,有人把環境藝術稱為“無所不包的藝術”、“管閑事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
由于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對象、空間、時間上的廣泛性,使得它具有許多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特點。它不等同于某一種藝術,是多種藝術組成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建筑藝術、園林藝術、雕塑、壁畫等機械的合成。它最大的特點,是“環境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環境化”,是環境與藝術的互動,當這種互動處于最佳狀態的環境藝術作品,方能認為是成功之作。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標準和條件
環境藝術作品的評價涉及多種評價標準,這些標準可能是:社會標準、生物標準、功利標準、民族標準、地理標準……以至于物理上的亮度、噪音、振動標準等等。它具有模糊性和無定性,不能象一幅畫、一尊雕塑、一棟建筑那樣有簡單而明確的評價標準。
為了能在多種評價標準下做出適當的選擇,我們必須有多元化、多樣化與一元化、主流化辯證統一思想。千標準、萬標準,以人為本是第一標準、主流標準。和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一樣,城市公共環境藝術也會由實用層次、千篇一律的克隆層次,提高到有特色的優美和崇高的審美層次。錢學森先生提出中國園林是景觀、園技、園藝三個方面的綜合,具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層次,可以滿足不同條件下的多種藝術追求。依此思路、方法,我認為可以補充“零”層次和“無限大”層次,“零”層次即指人與景觀的距離為零,是人用身體接觸對象的感覺和體驗;“無限大”層次指景觀的意境能引起觀賞者產生無窮的想象,不僅能超越幾何空間,而且能超越歷史時空。
著名的城市設計專家諾伯特·舒爾茨提出的“城市意象”,我國建筑學家梁思成提出的“建筑意”,都是對環境藝術綜合效果提出的高層次的目標。我們的環境藝術不能只為了滿足“藝術的環境化”,更要追求“環境的藝術化”,即不但要有“境意”,更要有“意境”,達到“精神家園”的層次。
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現狀與展望
創新是藝術的靈魂。但是真正屬于原創性的創新是十分罕見和殊為珍貴的。藝術創新有不同層次,有克隆或移植型、二次創作或模仿型、原創型三個不同層次。客觀上一件作品三種層次同時存在,但側重不同。即使是移植、克隆、模仿也應當有所選擇,在判斷優劣的前提下進行。
目前的問題是,許多藝術上的等外品被大量炒作、模仿、克隆,成為視覺上的污染、環境中的敗筆,造成建設性的破壞,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土地等資源。為了提高我國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建設的水平,建議與會的專家、領導和各界的朋友們,以此次大會為起點,做一些具體的建設性工作。中國申奧成功,對我們是極大的激勵和挑戰。我們要發揚奧運精神,發揚科學民主精神,團結一致、埋頭苦干、努力奮斗,從思想觀念、理論概念、人才培養、隊伍建設、規劃設計等方面,在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達到新的高度
- 上一篇:經濟委員會主要工作要點(縣)
- 下一篇:民營企業發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