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專業教學論文(共10篇)
時間:2022-03-24 10:50:24
導語:平面設計專業教學論文(共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高校平面設計專業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保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平面設計的感知能力,還能夠將教與學充分結合起來,而且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更是反映高校教學水平的標準。所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營造高校平面設計專業運用于社會的氛圍。首先,對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提出要求。以此作為建設的指導性體系,通過各種資源的相互配合,再現實踐環境的真實場景,聘請資深的職業講師,為學生講解平面設計職場中的文化、環境,使學生深入了解平面設計在職場中如何發揮作用,同時將員工平面設計的成果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其次,實行校內基地校企聯合的運行模式。學校與企業商討達成一致,由學校承接部分企業的平面設計業務,學校必須保障平面設計業務完成的質量,同時聘請企業內部員工作為校內基地的指導教師或相關負責人,促使學生在校園中感受企業的工作模式,為其正式進入社會崗位提供經驗。最后,以經濟效益為基礎通過不同途徑實現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盡量貼近真實的企業單位。學校可外派平面設計的教師到社會企業中去,學習企業的運行模式與運行規律,致力于創造具有企業氛圍的校內基地,或者定期組織高校平面設計專業的交流會,借鑒外校成熟基地建設經驗,在保障自身校內基地的建設水平的同時提高平面設計教學質量。
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高校平面設計專業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點,校外環境中所包含的平面設計知識豐富多彩,同時學生在校外環境中實踐可以獲得更有價值的指導和培訓,所以高校平面設計專業建立以校外環境為主的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可以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提供基礎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與校外企業的高度配合與融合。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畢竟校外企業是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基礎的,校外基地建設不論是在合作伙伴上還是在合作模式上對校外企業、高校都是有挑戰性的,因此校外基地的建設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校外基地對合作企業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一方面要保障學生可以在校外基地中得到很好的鍛煉,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提供合適的崗位,幫助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由此高校與企業才可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第二,注重合作企業的內在素質。部分校外企業看重高校專業人資的豐富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在校外基地刻苦實習但是并沒有取得任何效益,滋生消極情緒,這對企業和高校都是不利的,因此高校在進行校外企業合作時,一定要注重企業的綜合素質。在學生在校外基地實習期間,高校應采取跟蹤服務的措施,確保學生在校外基地中可得到專業的平面設計指導,提高其專業實踐能力。第三,校外企業合作模式的選擇。校外企業合作模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生的教學模式,另一種是學生的管理模式。學生在校外基地的教學模式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制訂。如,某些平面設計企業有淡季、旺季之分,高校可與企業商討,在校外企業業務的淡季,可在職場中對學生進行集體培訓,促使學生在適應企業環境的基礎上學習到專業的知識;在校外企業業務的旺季,初期可挑選比較優秀的學生首先進入工作崗位,然后逐漸將所有的校外基地實習生安排到崗位中。學生的管理模式是企業與高校共同決定的,可采用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的管理模式,如學生在校外基地的工作內容由企業管理,而其生活、學習方面由學校管理,雙向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而學生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基礎,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如此才可促進平面設計行業的發展。社會對高校平面設計專業給予了高度的期望,高校應培養高素質的平面設計人才。
本文作者:龐迎慶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第二篇
1單科教學,不便于融會貫通,不利于綜合設計能力培養
首先,我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軟件操作課程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飛騰、方正書版、3DSMAX、AUTOCAD等,以前我們采用的都是類似《Photoshop平面設計教程》類的單科教程,每節課的任務就是圍繞這一門軟件的某些工具(命令)進行案例教學,一個案例做完后不知道這個工具(命令)將來在工作實踐中哪個地方會常用,做好的案例也不知往哪兒用,時間長了學習積極性被打消了,這個工具(命令)的用法也會因為印象不深刻,記憶不牢固而忘掉。也就是說學只是為了學,而不是為了用。其次,每門軟件都有它的特色,比如Photoshop在圖像處理方面有很強功能,這是其他軟件所不能及的,在繪制平面矢量圖時CorelDRAW和IlluStrator無疑又是最方便的、方正軟件在報刊雜志排版方面又簡單又快捷,3DSMAX在做三維立體構圖時功能又是無可比擬的、AUTOCAD在制圖方面又是強手。平時我們每個老師只熟悉其中一門課進行教學,遇到一個實際任務,往往僅憑一個軟件很難快速完成,學生在綜合分析和設計能力方面缺乏鍛煉,很難適應工作中的綜合設計要求。經過企業專家的訪談和論證,老板想要的畢業生不是只會某個軟件的操作員,而是有較強的學習和分析能力,應變和創造能力的設計師,這就是說我們以前的實踐教學內容遠遠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和需求,我們必須對教學內容大膽改革,使我們的教學任務變成企業的工作任務,教學內容就是企業的業務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做,再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
2多個學科橫切,重組教學內容,教材就是典型工作任務的制作流程
經過到企業的多次實踐,和企業專家多次交流溝通后,我們專業的老師有一個共同認識,我們的實踐教學內容就應該是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的制作流程,從接到客戶的一個要求開始,到分析、決策,設計多種方案,確定方案后,打印印刷、裁切出成品、客戶提貨等,整個工作流程都應該是學生必備的能力素質。那么我們的課程內容如何體現呢?教材又該怎么編寫呢?我初步認為我們不按軟件來分課程,按企業典型工作任務來分課程,至少分四門課程《數碼圖像后期處理》、《網站美工》、《印刷前期排版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比如《數碼圖像后期處理》一書則主要是PhotoShop軟件調圖修圖功能的應用,項目一:婚紗影樓的數碼照制作(5寸照、7寸照、寫真照等),項目二是證件照制作,(1寸照,2寸照、駕照、身份證照、護照等)項目三:婚紗照制作(婚紗相冊,大幅婚紗照,電子相冊等),這塊可能用到電子相冊制作軟件或視頻處理軟件的操作教程。《網站美工》主要針對網站設計前期的靜態網頁設計,主要是用PhotoShop軟件對圖像素材的調色、再加工,網頁插畫設計等知識點。再如:《印刷前期排版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兩本書以CorelDRAW軟件或IlluStrator軟件操作為主,針對不同的任務用到什么軟件,教什么軟件,比如每幅作品中都有數碼照片的調色和圖像再加工,那就講Photoshop的調色技巧,書籍裝幀項目中書內頁排版就講方正飛騰軟件,封皮就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軟件,這兩本書我們主要提取了九個典型工作任務:彩頁印刷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報紙排版設計、異形不干膠印刷設計、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板面設計、字體設計、卡片設計。這樣,我們把教材就變成了企業中常用的工作任務,我們的一個項目任務涉及到多個軟件的操作技巧,用到哪科就講哪科,教會學生把所有學科融會貫通起來,靈活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而且每一個項目涉及到不同的輸出工具和制作流程,學生每學完一個項目就能實實在在地掌握這個項目從始至終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到企業中就能很會適應工作環境。
3投身企業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適應教師崗位更高的要求
課程內容改革后影響到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前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早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學生,杜明漢院長強調:“現在,在知識的海洋里,到處都是知識,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識,學生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接觸事物的時間,速度比我們老師接觸的又早又快,老師不再是掌握知識最多的,也不是最權威的,那么我們靠什么來吸引學生呢?”我想我們以前把教軟件操作當作教學重點是個誤區,我們應該利用最多5%的時間教會學生學習軟件里的命令和工具有哪些?怎么用?把95%的時間用在讓學生去根據客戶要求調研,分析、決策,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把一個個滿意的作品交上來。至于調研可以直接去市場調研,也可以到網絡上調研,也可以同學們互換角色模擬調研,必須讓學生到實踐中尋求他想要的答案,在調研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對新任務的分析決策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如果遇到技術上的問題,便是老師指導加引導的時候,可以對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啟發和輔導,從而讓學生在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作品上交后,還要進行多元化評價,使同學們每一次創作后都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取長補短。這對我們教師的素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掌握一門設計軟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提高,從一門軟件的精通到多門軟件的精通,從參與企業實踐,到能獨當一面進行創造性的設計,都需要教師靜靜地潛下身來,謙虛認真地向企業專家學習,和學生共同學習,這樣才能把控課堂上的每一個節奏,才能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才能把每個技能點落實到實處。
總之,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才剛開始,我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學生一起去創造新知識、新技能,做好學生的幫助者、指導者。
本文作者:許淑紅工作單位: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
第三篇
一、對策略型設計的分析
策略性設計的出現成為時尚的象征,在市場營銷的觀點下,策略型設計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設計,而是將營銷與其涉及的范疇進行融合,使各類營銷方法在產品的上市、入市和成市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效果。策略型設計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促進了平面設計師的市場化。優秀的平面設計師需要掌握的技能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對設計軟件的熟練掌握;其二,具備準確把握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其三,具備豐富的創意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對圖形充分發揮想象;其四,掌握與印刷有關的知識。策略型設計時代對平面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設計師除了要掌握以上技能,還要促進自身向分析者角色轉變,對營銷策略進行掌握,從戰略角度對企業和產品的形象進行宣傳和推廣。因此,在策略型設計時代,設計將不再是獨立存在的部門,而需要各部門之間的整合和共同參與。
二、現代市場與策略型設計的聯系
在現代經濟的競爭中,策略型設計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主要是因為策略型設計具備實效性、系統性和易操作性等特點。不同于普通的策劃服務和單純的設計,策略型設計往往在營銷環節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在設計中融入產品營銷的精神內涵,對產品形象進行優化,幫助企業實現盈利。如,可采公司在設計“可采眼貼膜”時,最初由于受到產品形象的影響,并未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可采公司通過改變設計方向,從策略型設計的角度出發對產品的包裝進行重新設計,最大限度地凸顯“可采眼貼膜”的特色,進而獲得了順利的營銷進展,取得了驕人的銷售業績。可見,策略型設計可以充分體現企業的性質、產品的特性、銷售和營銷,改變企業對設計的認識,不斷為企業創造效益。
三、策略型設計時代對平面設計教學的創新
1.啟發學生的設計思維
策略型設計時代更加注重設計師的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但目前部分平面設計教師仍然采用較為保守的教學方法,往往不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如果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潛能,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增加探索性話題,讓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對問題進行評估,鼓勵學生使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設計的原則。另外,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和創造,讓學生深度挖掘設計方案的潛在因素,讓學生可以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并融入社會。
2.對教學知識體系進行完善
在策略型設計時代,平面設計教學要增加對市場營銷知識的補充,在平面設計教學的知識框架中增加市場營銷策劃內容。但是目前我國平面設計教學在專業設計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并未開設消費心理學課程、市場分析學課程和廣告策劃學課程,或者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只是采用單純的理論傳授,沒有幫助學生對市場做出理性的分析,使開設的教學課程形同虛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提升學生的市場綜合分析能力。為此,在實際的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對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的傳授和講解,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辦學的方式,邀請經驗豐富的廣告策劃人為學生上課,組織學生到策劃公司進行學習和觀摩,讓學生對設計的流程進行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進而提高學生對平面設計的認識,激發學生積極創新的主動性。
平面設計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專業,應該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伴隨著策略型時代的到來,業界不能再將平面設計看做單獨的產業,要加強平面設計與現代市場的聯系,為平面設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高校要認真對待當前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問題,要從策略型設計的角度出發,促進平面設計教學創新工作順利開展。
本文作者:蘭州城市學院美術學院工作單位:姚文婷
第四篇
一、系統化資料庫夯實傳承的基石
民間美術植根于民間,來源于生活,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和普及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民間美術傳遞出的情感也是最真實質樸并且極具感染力的,在表面的實用性的同時,也潛在著許多最初始的文化觀念與習慣。首先在功能上具有明顯的實用性的特點,其次在色彩方面,獨特的大膽用色又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語言,或熱烈大膽、或素雅沉靜。對于從事平面設計教學的教師來說,多姿多彩的民間美術既是各地不同地理人文環境下地域文化最直觀的反映,也是指導學生開拓創作理念的不竭源泉。借用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的名言:“我們的腳下埋藏著巨大的礦脈,我們需要的是發現的眼睛。”[1]民間美術圖形造型上取法自然,但又不拘泥于自然,如何運用平面設計語言正確、充分地傳達民間美術的精髓,并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將其應用到設計中去,是我們在教學中始終要面臨的中心問題。因此,建立系統化的民間美術資料庫對于設計教學來說刻不容緩,作為傳道授業的一線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合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民間美術資料,進一步挖掘開拓民間美術的地域特色,建立翔實的系統化資料庫,夯實文化傳承的基石,為平面設計實踐教學提供大量充分的可借鑒的文化資源。
二、從教育出發培養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研究民間美術圖形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實踐,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相關或交叉學科也開始意識到民間美術的借鑒利用價值,在一些民俗特產的品牌及包裝設計過程中,對民間美術符號的利用不僅涉及造型技巧、色彩等方面,也強化了文化意蘊的利用。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如今很多優秀民間藝術已經失去了實用功能,即讓藝人獲得收益以維持生計的功能,這就使優秀民間藝術只能作為業余愛好被繼承,而不能作為職業被繼承和發展,一些愛好者很難投入全部精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部繼承尚且困難,發展就更無從談起。因此,一方面,政府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讓老藝人特別是有絕技的藝人,拋棄固有的成見,開門授藝、廣收門徒,這樣,即便優秀民間藝術失去了實用功能,仍然能在眾多的愛好者中得到保留,讓更多的人去學習、研究和創新,才能使得民間美術后繼有人。另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全部推給政府,高校教育也應有所擔當,作為高校教師要深度調研民間美術的特點,與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一起潛心研究。優秀民間藝術的發展最終是要以市場的承認為基礎的,在平面設計教學實踐中尋求更加貼近市場的設計選題,培養一批民間藝術帶頭人,讓優秀民間藝術在實踐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通過有效的圖形信息傳遞幫助民間藝人打開市場,提倡和鼓勵當地群眾消費優秀民間藝術,讓優秀民間藝術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與人們的生活一同存在和發展,也只有讓優秀的民間藝術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找到其應處的位置,才是對優秀民間藝術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才能推動優秀民間藝術與時代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從教育出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
在設計中強化民間美術的挖掘不僅能為設計創造附加值,更重要的是能夠產生一種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費者對商品品牌文化的了解,產生心靈的共鳴及對品牌的信賴感,延長其生命周期。民間美術的傳承恰恰說明了普通民眾對美永不停息的追求,更說明了民間美術不隨時間的變遷而泯滅的重要性[2]。綜觀目前國內的設計,仍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一些作品在盲目抄襲拼湊中,失去了形式的存在的本真。要讓優秀民間藝術保持原汁原味,防止形式存在而內容死亡的行而上,也就成了平面設計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對于設計的消費者來說,面對一個新的設計,必然是要先在現有的世界中為其找到一個可聯想的“原形”,才能對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產生心靈的認知與認同感。這種“原形”作為客觀現實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現存的“文化”。民間美術在圖形上善于用比喻、借喻、諧音、雙關、暗示等方法,委婉含蓄地傳達出美好的祝愿與祝福,如傳統圖案中喜鵲和梅花讓人聯想到“喜上眉梢”,松與鶴的形象寓意著“長壽”,牡丹體現“富貴”,猴子騎馬代表“馬上封侯”等。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輸灌這些理念并引導學生的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熟練駕馭圖形的能力,在創作中善于運用這些優秀民間美術的圖形符號語言,既符合大眾的審美和思維習慣,同時又美觀大方、含蓄委婉地傳遞了民族文化。將民間美術中純真質樸的情感元素應用到平面設計中,使作品傳遞出本源的自然美感,這樣的設計本身是在傳遞著一種文化,同時也是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四、從教育出發引導學生繼承創新
文化傳統影響著設計,設計又創造著新的文化。任何一種優秀民間藝術的存在都只是一個過程,時代的發展導致人們生存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和發展,使一部分民間藝術失去創造財富的功能和既有的審美群體,開始逐步遠離人們的生活直至遠離人們的文化視野,再加上對民間美術重視和保護的欠缺,也導致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陷入困境甚至走向消亡。民間美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的思想[3],對于平面設計教學來說也是如此,要引導學生繼承創新首要的問題是要杜絕抄襲,繼承不是簡單的克隆和元素堆砌。面對一個新的設計,消費者必然要先在現有的世界中為其找到一個可類比聯想的原形,才可能對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認知并且產生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加強對符號的形式特征的抽離、提煉與整合,在塑造新形象的同時又保留原來符號形式的感知意味,這才是繼承與創新意的核心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設計不停留在符號的表面上,而是深入研究符號之間的相互關系,把握其結構,再加以沿用,使設計緊跟時代脈絡,體現獨到的設計構思;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強化創新,在學習民間美術造型特點的同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擺脫既往的符號表面形式及其之間的形而上的模仿,以全新的形式結構詮釋、發展品牌理念,這既是文化符號意義上的表達,也是我們追求民間傳統文化應用于平面設計表達中的最高境界。
五、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藝術與科學、藝術與設計的界限不再是那么的涇渭分明,在生活設計化的今天,新的生活方式與觀念構筑了新的價值觀,新的文化觀引導新的個性與流行的趨勢,借鑒民間美術的原生態藝術來發展平面設計,將民間審美文化的原生形式合理地融合在設計里,是新時期設計師參與市場競爭的新式武器,推動民間美術與平面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設計符合現代消費觀念的品牌,不僅擴展了傳統民間美術的思維和創造力,同時也豐富了平面設計的藝術語言和思想內涵,是一種重要的設計策略,優勢互補、雙向通融,這也是提升平面設計教學質量的根本意義所在。
本文作者:張惠工作單位:徐州工程學院
第五篇
1平面設計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1.1廣告平面設計基礎教學課程的發展不夠理性
毫無疑問,廣告行業的發展和繁榮推動了廣告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發展,但是這股熱潮也讓人們喪失了對廣告行業的理性預期和評價。高校在缺乏必要師資力量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廣告學專業平面基礎設計課程教學快速膨脹,雖然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會的發展,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難以保障。與此同時,社會觀點也對高校培養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人才產生一定的誤導,廣告學平面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遠遠要比人們認為的要復雜的多,不是懂一點電腦知識、有一點創意就可以的。
1.2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缺乏創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同樣也要不斷發展和創新,摒棄舊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然而,當前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缺乏必要的創新,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擺脫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調動不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授課內容主要圍繞著課本中色彩、版式以及字體進行,與社會需要脫節。第二,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期間缺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任何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都是互相聯系的,廣告學專業的平面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也不例外。目前,高校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過于強調專業素質,忽視營銷學、心理學、傳播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習。
1.3缺乏專業的廣告學專業平面上設計教師
廣告設計專業在我國的興起比較晚,很多廣告設計的教師都是純藝術或者工藝美術出身的,盡管他們擁有高超的審美品位和扎實的藝術功底,但是,他們中絕大部分都缺少廣告學平面設計的實踐經驗,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廣告運作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沒有說服力,而且也缺乏廣告面向市場的商業解讀水平,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由于對受眾心理以及什么需求的分析不夠,很可能會過分強調唯美的意境的塑造而忽視了受眾心理、投放方式以及廣告調查的研究,無法適應社會需要。
2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2.1轉變教學思路和教學觀念
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要滿足社會需求,培養實用型人才,首先要轉變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感受多元化視角下的符號、元素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結合信息理念和受眾需求將不同符號應用到廣告設計的能力,要做到這些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學觀念,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2.2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傳統廣告學平面設計過于強調理論的灌輸,長此以往,學生不免感到乏味、枯燥,調動和不起學習積極性,因此,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應該由理論轉化為圖形以及符號的欣賞和創意方面。通過多媒體播放幻燈片的形式,引導學生欣賞中外平面廣告設計中的優秀作品,感觀刺激讓學生感受色彩、圖形、結構的組合以及變形,通過平面、二維、三維圖形的一次展示,讓學生體會混維空間在廣告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引導學生大膽創意,靈活運用多種材料、形式以及肌理來加強視覺沖擊效果。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營造寬松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間內。肆意展開靈感的雙翅。
2.3調整教學安排
傳統平面設計基礎課程過分強調學生對于平面設計韻律以及色彩組合規律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學生創作的生動準確性、完整性以及嚴謹性,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說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新時期平面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在設計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要側重學生對于圖形的感受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
3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廣告學專業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廣告學專業的特色為基礎,并立足于與社會現實發展需求,不斷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和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本文作者:陶柯工作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第六篇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概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強調以典型“任務”來完成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建構,“任務”要求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有著密切聯系。主張教師將教學內容移植到具體崗位工作的代表性任務中,學生通過對任務的分析、研究,了解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使用適當的學習資源,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實踐獲得知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平面設計實訓概述
“實訓”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達到學生滿意就業、企業滿意用人的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其實質是以特定崗位的職業活動為中心設計、依據解決相關職業問題的邏輯線索組織、將有關學科的知識領域融合到技術應用領域的能力本位課程。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效率高,更適合理論類課程的教學;平面課程設計實訓則是按照職業平面設計師的標準,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全面的實訓,通過模擬實際崗位工作環境,引進企業真實的崗位工作任務,實訓過程采取理論結合實踐,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式、體驗式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工作方法、團隊合作等方面提高。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融入市場,成為該行業的主力。在整個課程安排中,著力體現能力為本、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通過任務、主題活動等多種方式,將知識點和職業能力實踐融進課題訓練中,徹底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平面設計類實訓課程的現狀
1、實訓課程整體現狀不樂觀
通過對我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育技術、圖形圖像處理以及藝術設計(視覺傳達)四個專業的調查,了解到我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在學生二年級時分三個方向(平面、視聽、網絡)進行相關課程專題學習,結合項目課程實訓,以及畢業實實訓(學時:14周,學分:14),此外數信學院的圖形圖像專業以及藝術學院的藝術設計(視覺傳達)等專業也開設相關課程。雖然有相關課程但是課時卻很少,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訓課程的要求。調查數據顯示僅有23.21%對于目前平面設計類實訓課程安排表示滿意,高達50%的學生認為很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占14.29%、7.14%。
2、實訓內容理論化,脫離崗位實際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不滿足我校的實訓課程現狀,主要體現在:一是對實訓內容過于簡單,只提交一些簡單的作業,達不到實訓的強度;二是僅僅是理論課堂的延伸,實踐性的操作,未涉及實際崗位工作,更沒有真實的項目任務驅動,達不到實訓的深度;三是實訓缺乏體系化、系統化,學生接觸的是孤立的知識點,調查中很多學生提到對崗位實際工作項目、流程不知道,只知道知識點和相應操作,根本無法從根本上將課堂上的理論只是應用于實踐中,更別說創新了。
3、實訓方式簡單化,課堂知識延伸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的實訓只是在機房做些簡單作業,大都以教師講解理論,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進行,作業一般是教師自己以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的形式融合,跟崗位實際工作項目任務聯系不緊密,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實訓,更達不到企業崗位工作實際任務深度和廣度。圖形設計專業有簡單的實訓,接觸到崗位工作實際任務,但是比例僅僅為1.79%。調研中的其他專業學生目前的實訓大都是理論化、簡單化的做作業:以理論講解演示方式進行實訓的高達44.64%,而注重能力和崗位工作任務的僅占23.21%和1.79%。
4、實訓師資嚴重匱乏
調查數據顯示,我校實訓教師嚴重匱乏,相關項目的實訓均缺乏專業指導老師和有工作經驗的企業指導人員。實訓課程由理論課的任課教師兼任的高達43.64%,18.18%實訓的由本校相關研究的教師擔任,擁有專業的指導教師的實訓占29.09,而涉及到企業專員的實訓僅為9.09%。
5、實訓基地建設落后
調查數據顯示,我校平面設計類的實訓基地幾乎沒有,實驗只是在機房操作,由于機房設備數量、性能、開放時間等有限,使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研究項目本身的意義,所以實訓也就成了僅僅是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而已。調查中很多的學生提到并建議實驗設備盡快健全、改善,實驗室管理開放化,在學生課余時間全面開放,勿僅限于上課時間開放,讓學生能用有充分時間和空間去完成任務,做好實踐。同時還迫切希望盡快增設企業實訓基地,校企聯合使理論與市場接軌,并通過企業真實的項目任務驅動,了解相關崗位工作實際流程和細節,以實現實訓和就業的無縫接軌。
四、構建基于任務驅動的實訓課程體系建議
1、實訓任務真實化
平面設計類實訓課程的最終任務是將學生帶入真實或者模擬真實的環境中,結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使其更符合崗位要求和專業要求,實現學以致用,為學生以后的頂崗實習或就業做好準備。因而無論是設計理念培訓、專業技能培訓、企業項目培訓還是綜合培訓都應該盡可能引進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盡可能模擬接近于真實工作的任務。
2、實訓教師聯合化
實訓課程對指導教師的要求非常高,這也是該類課程改革舉步維艱的問題所在。由于實訓涉及知識點一般較寬泛,且許多內容涉及崗位工作具體流程和新技術新設備等領域,同時還要求指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分布任務和進行指導。因此建議采用“專業教師+企業技工”模式,將熟悉教學的教師和企業崗位工作者結合能很好解決不懂企業實際亦或是不了解學生等問題,無疑會明顯提高實訓的教學效果
。3、實訓基地完善化
在改善實訓場所上,可以借鑒校內模擬實訓+企業實訓體驗的模式。實訓前期在高校進行,通過校內實訓來模擬企業的具體工作任務,給學生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經過學校的前期實訓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項目能力與經驗,這樣到企業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業的崗位工作之中,也便于與企業之間進行溝通,完成企業的項目任務。
4、實訓管理體系化
平面課程實訓是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是課程實踐最為重要的部分。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課程管理體系也尤為重要。課程體系管理,構建課程指導小組,負責對實訓課程進行統一管理,編寫實訓課程大綱和實訓教材,制定實訓具體計劃,安排各環節實訓課程。教師體系管理,健全實訓教師隊伍,包括專業帶頭人、企業技術骨干、校內外實踐指導老師,教學督導等。領導機構管理,設立領導小組,由系主任帶領,主要負責監督與考核。對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計劃、教學指導老師實施管理,建立和創立各種管理制度、檢查制度、考核制度、檔案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等。
5、實訓評價多元化
評價的最主要目的是改進和反饋,運用各種方法考核學生成績,根據結果對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評價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和教學的發展。評價標準應該以行業企業制定的崗位能力為依據,來考察學生的和標準的符合度,這樣才更有實際意義。評價內容主要是崗位見習和能力實訓,綜合實訓包括實訓過程學生的出勤情況,小組參與情況、實訓報告、項目完成等等來評價。
五、結語
論目前高校對校內實訓都很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實訓場地小,實訓時間、空間都有限,實訓與崗位任務實際關聯性不好保障,不足以滿足大量學生實踐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開展相關的輔助實踐活動,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通過擴充試驗基地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定期企業實訓將學生下放到具體工作崗位進行體驗學習,當然也可以和企業聯合進行訂單式培養。總之,實訓課程要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整體上提升,要讓實訓課程收到真正的效果。
本文作者:李建英王清清次晨陽工作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第七篇
一、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職業學校在師資力量的構建上存在思路模糊的問題,讓美術專業、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來承擔平面設計教學,這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教師沒有經過專業性的實踐鍛煉,平面設計方面的知識結構也不夠完整,他們出具的作品本身就存在設計力不足的問題,更難以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總體來說,職業學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二)教學資源十分有限
平面設計專業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對設計者的創造力、想象力要求較高,學生必須在廣闊視野、深厚積淀的基礎上開展設計活動。但職業學校對該專業的認識尚有不足,且受自身條件的約束,致使校方為學生提供的資源十分有限。學生設計素材的獲取和設計創意的產生還停留在教師傳授和網絡查詢階段,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很大局限,影響學生的創造力。
(三)專業特性難以凸顯
平面設計不同于簡單的繪畫或是軟件操作,它需要設計者具備敏銳的感受力、強大的創造力、獨特的表現力及正向的鑒賞力。在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常常對這些專業特性持忽視態度,或受制于教師水平、教學資源等因素而使專業特性難以凸顯,使平面設計流于單向、枯燥,缺乏生命力。
(四)學生基礎較為薄弱
職業學校在專業接收方面往往不設門檻,不對學生做基礎要求,導致很多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學生僅憑喜好進入該專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礎薄弱的問題給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很大障礙,專業提高也很難實現。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之后卻掌握不了專業技能,對其順利就業產生很大影響。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方法
(一)轉變師資,引入思路
學生的平面設計水準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很大關系,職業學校在進行教師選擇時必須轉變思路,確保通過教師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擁有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能力。當前很多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師都并非科班出身,僅憑借熟識平面設計軟件這一條件來承擔教育任務,對繪畫、藝術、文學、營銷、消費心理都缺少深入理解,缺少實踐經驗。因此,學校在引進教師時可以考慮外聘廣告公司中經驗豐富的設計師,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的平面設計,能夠站在市場需求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創作,在教師的指導下擁有高水平的設計能力,從而獲得擇業中的競爭優勢。
(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要培養出真正的設計師,職業學校在平面設計課程設置上需要不斷進行探索與調整,既要符合專業特性又要確保學生能夠切實掌握設計技能。首先,要將文化課與計算機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興趣,例如將語文課與廣告文案課融會貫通,在講解語文知識時引領學生進行優秀廣告文案的欣賞。其次,課程設置要盡量多元,除了基礎的文化課、專業課、計算機軟件課之外,還應增設攝影、鑒賞、營銷學等課程,使學生設計的作品更有根基,更能迎合市場需求。再次,對于計算機軟件課程來說,教師要注意進行細化,體現課程的交叉性。比如將課程解構為標志設計、包裝設計、排版設計、海報設計等,使教學更具方向性,學生也可獲得更加專業的技能。在交互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設計軟件操作能力也將大大提升。
(三)豐富設計教學手段
職業學校中以往的平面設計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缺乏針對性,學生的設計能力得不到切實的鍛煉,勢必難以適應就業需求,這就需要平面設計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手段探索。首先,要設立小班化教學模式,這是由于學生在設計思路、素材運用上有很大差異,需要教師進行針對性地分析與指導,輔助學生拓展思路,進行創新,而這只有在小班中這種一對一的指導中才有可能實現。其次,教師要將臨摹教學與創新培養結合起來,鑒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創新不足,教師在前期可以將優秀平面設計作品帶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臨摹,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版式、色彩、審美概念。在學生不斷積累的同時,教師要提出創新要求,引導學生建立起自己的設計思路,將新的創意與個性帶入設計當中。只有這樣,設計作品才能更有靈魂,滿足企業的平面設計需求,輔助學生順利就業。
(四)開啟校企合作模式
在職業學校辦學中,校企合作是一種實效性較高的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真實工作需求,使他們找到能力提升的方向,還能夠實現企業定點培養,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對于平面設計教學來說,更應注重學生實際設計能力的培養,學校要發揮能動性,積極與優秀廣告公司建立合作。例如,可以將廣告公司內成功的設計作品引入到課堂當中,使學生對成功作品的設計元素有基本的了解;或將公司內資深設計師請到學校,開辦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最新近的設計理念,明確平面設計的發展趨勢;還可以讓學生進入到公司實習,感受企業氛圍,接觸真實設計案例,這對學生設計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學校要將校企合作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促使學生的設計水平更加符合就業需求,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總之,職業學校在開展平面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就業為導向,努力克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師資水平、課程設置、教學手段、合作模式上進行探究與改進,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促使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本文作者:肖書巒工作單位:襄陽市技師學院
第八篇
1實施“學用合一”的教學內容改革
針對現有教材不能適應崗位能力培養的現狀,我們根據國家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資格鑒定標準,堅持知識與能力必需夠用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改革,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在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中將工業產品設計(CAD)、數字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設計、動畫片制作等比賽項目的競賽標準和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廣告設計師、包裝設計師、印前制作員等崗位的應知應會納入教學內容中。一系列的教學內容改革,切實增強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學生技能鑒定一次通過率保持在98%以上,省市技能大賽的成績一年更比一年好。
2探索模塊驅動實訓教學模式
圍繞人才培養層次,立足崗位能力需求,以代表性工作任務為單位設置實訓模塊,以驅動推進為手段,整合模塊構建典型工作任務,建設滿足項目實訓的教學場所,編寫實訓項目指導書和任務書,突出學生職業技能。我把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定位為圖像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印前制作員等3個崗位,設置12個模塊,整合為3個典型項目。模塊驅動實訓教學模式的實踐,鞏固了學生崗位能力的熟練程度,大大提高了學生職業技能,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3建立多元參與的評價模式
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突出技能考核,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形成“雙主體、重過程、企業化標準”的評價模式。多元性原則強調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方法和手段,評價的內容多元化。(1)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企業共同參與評價,其中學生主要是自評和互評。(2)評價方式和手段多元化。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筆試、操作、作品、設計項目相結合;開卷閉卷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社會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3)評價內容多元化。體現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養成、職業道德、心理素質、體質、文化理論、專業理論、實踐操作、崗位能力、方法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能力的綜合評價;要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品德與行為進行全面的評價。比如我在圖像設計師這一個專業定位上,提煉了證件照制作、婚紗照制作、畫冊制作等3個模塊,每個模塊又細化為若干個具體任務。在實訓過程中,每個任務都對學生進行考勤與紀律評價,每個模塊組織學生對實訓作品進行小組自評與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師傅評價等。最后,模塊包括的每個任務的考勤與紀律的過程性評價與模塊作品的學生、教師和企業師傅等各方評價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出該模塊的分數。期末考試時,將模塊的平均分數和期末考試分值再按一定的比例計算出該課程的分數。頂崗實習結束后,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要對每一個實習生進行評價,作為推薦就業的直接依據。
課程改革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教師,所以必須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以“提升專業技能”為抓手,采取培訓進修和“下企業”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雙師型”骨干教師的比例。以“專業教師下企業,能工巧匠進課堂”為途徑,不斷增強校企雙方的交流合作,選送優秀教師到高校進修、到名企實踐,促進教師動態、實時掌握專業領域最新發展前沿,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聘請行業內優秀平面設計師擔任學校兼職教師。同時加強校本培訓,實施“傳、幫、帶”教師培養制度,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從而建成一支師德風范優、教學水平高、適應專業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
本文作者:吉新華工作單位: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
第九篇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課程教學
本次實踐課程,主要對象是職三電腦美術專業學生,前提是他們已經具備職一的美術繪畫基礎,職二掌握圖形圖像處理以及相關設計繪圖軟件的操作與應用,這些前提條件都為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做好鋪墊。為了適應社會和學校自身的發展及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筆者在平面設計實踐課程教學上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打好專業基礎,掌握專業設計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跳過企業的適應期,基本適應從事平面創意、平面策劃、印刷制作等平面設計工作崗位。以崗位培養為出發點的實踐課程,是以企業平面設計崗位情景的課堂模擬方式進行實踐課堂教學,把企業的工作制度、工作形式等引入課堂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輪流任職平面設計企業中所需的不同崗位,負責相應工作內容,按照企業的運作方式進行模擬。從承擔項目、市場考察、分析研究、創意設計,到完成設計、印刷成品等,全過程由老師監督指導,通過這一方式,增強學生職業能力水平,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零距離”就業。長期以來,本校與周邊一些廣告企業一直建立著合作關系,為實踐課程的開展提供有更為有利的條件,教學中也聘請過平面設計師進課堂為學生講學交流,針對設計中的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了解課堂以外的知識,帶領學生到平面公司實地考察,了解設計師、印刷一線工人的操作流程,讓學生對企業分工有更為直觀的認識,這些實踐交流活動十分受學生歡迎,能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下一步的工作任務作好鋪墊。
二、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出發點的實踐課程內容
學生進入畢業班,平面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進一步全面展開,學校提供室場成立設計工作室,為學生設計提供設計實踐的平臺,并增設工作室窗口,服務于校園,為學校平時的各種活動設計海報,并通過設計競賽方式選拔優秀作品在校園展示宣傳,讓實踐課程更進一步得到拓展。
(一)虛擬項目設計流程的實踐教學。設計項目是職三學生在教學中掌握一定的設計理論與技術技巧以后進行的綜合實踐課程,包括設計、制作、印刷、成品包裝裝飾等一系列實踐活動。教師為學生進行命題設計,完成六大類型的平面設計作品:產品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畫冊設計、產品廣告設計、傳單設計、藝術繪畫創作等六大類等。這些設計項目由專業教師在課堂上分布任務,并邀請企業設計師作設計指導,學校提供了配置較好的電腦室,50人的班級,分成了10個小組,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每組成員分別完成六類作品。設計項目確定下來后,便著手組織學生市場考察研究,了解設計任務與市場的關系,寫出調查報告,各組確定所要設計的具體內容。隨后各小組開始擬定幾套創意方案草圖,確定設計方案后開始進行電腦制作。以設計項目為目的的工作任務實踐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熟悉平面設計流程以及以及印刷制作所用的軟件以及文件格式,掌握相關的技術技能,通過實踐的工作任務讓學生發現設計所遇到的問題,并自己行找到解決的方法。
(二)任務驅動,提升學生的創意能力。隨著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腦美術班學生的機房設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充分滿足了學生在設計與創作過程中所用的設計軟件。
1.設計初稿的擬訂。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完成的任務是確定自己要進行的設計方向,擬訂作品的表現形式,達不到要求的作品重新構思創意與制作,激發學生深入構思創意,為求作品精湛,初稿經過各自反復推敲,由專業老師把關確定下來,為下一步的電腦制作作好準備。
2.效果圖的制作。作品的電腦效果圖主要通過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等幾個設計軟件進行制作,制作過程中,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作品效果圖的尺寸大小、色彩模式、格式等,為后面的作品成品印刷要求作準備。制作過程中學生還會碰到技術問題,老師得及時給予指導,技巧運用,在學生制作過程中色彩運用是否協調,產品形體塑造透視是否準確得及時給予更正,各組成員建立團結的合作關系,遇到問題先在內部解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品設計,大大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競爭能力。3.作品的排版。各小組設計制作完成作品以后,接下來就是印刷前的排版,因為這個要考慮到印刷費用問題,所以,怎樣排版更合理、更節省經費也是個大考驗,各組在作品進行排版前,得按廣告公司的印刷機器的尺寸規格編排,印刷后還得將各個作品分別裁剪成獨立作品以便做最后的包裝與裝飾,這點得由專業教師引入指導,學生細心操作最終得以完成。
(三)企業實踐鍛煉,體驗實際工作流程。作品制作并排版完成,下一步工序就是送到廣告公司進行噴畫印刷,以小組為單位輪流進企業體驗,通過觀看印刷工人印刷出圖,成品過膜,裁剪等一系列工序,然后由工人引導學生親自設計師參與提問,主要針對學生的優勢給予鼓勵,并對工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最后各組的總分統計,評比出優秀作品。通過這次實踐課程教學探索讓我們的課堂與社會接軌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從中獲得一些心得和體會,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更明確了,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成果有了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是,這實踐課程教學探索只是初次探索的一個有益的嘗試,我們的調查研究和實踐也因條件關系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本文通過對平面設計實踐教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想法,能夠拓寬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或相近的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本著學以致用為目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應市場人才需求,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復合型創作人才。
綜上所述,中職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必須結合本校實際與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為出發點,以社會實踐為依托,探索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做結體的藝術設計實踐課程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一個指導思想,即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利用學生喜歡實踐探索的心理,減少學生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教學中的主體。
本文作者:曹陽工作單位: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
第十篇
一、創新的辦學理念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源泉。缺乏靈活性和高度同質化的大學傳統發展模式嚴重制約了大學的創新能力的發展。阿爾托大學是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背景下芬蘭政府改革高等教育體系的產物。以“創新”為辦學基調,以建設“世界最好的創新體系”為目標、以提高國家競爭力為使命、以創業型大學為依托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成果。阿爾托大學的創新辦學理念,不僅包含創新知識的產生,還涵蓋創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及創新知識的轉移、利用和創造新需求的創新活動,是一個知識集成應用的過程,阿爾托大學注重知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建構,保障創新質量,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辦學使命,旨在把爭取自身發展與促進社會進步相結合。從確立獨立法人地位、建立董事會制度、企業化的運作方式,資金來源多元化,到設立設計工廠、以學生為中心的文化建設等,阿爾托大學諸多舉措都是以創新的辦學理念為基礎的。
二、設計工廠——產、學、研高度融合的創新教育平臺
設計工廠是學校通過內外著力,建立的一個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能力有機生成的生態系統,即知識集成應用能力有機生成系統。在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我們參觀了設計工廠里面的著名芬蘭知名企業iittala公司的產品研發中心。學校發揮的地沿優勢和場地資源優勢,把知名的、有實力的行業龍頭企業的設計研發分部引進學校,實現了產、學、研、用的高度融合,在這里,學校成為企業的智庫和人才基地,企業也成為學校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的提供了平臺。在設計工廠里,企業的設計主管,主筆設計師可以更多機會地成為設計課程的教學力量,而學生的一些設計課程也可以和企業的產品設計、研發相鏈接,教學內容鮮活、實用、而且始終與實際聯系,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信息和趨勢。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里著名企業ilttalide的產品研發中心里,很多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讀期間就在企業設計師的帶領下參與了產品的研發而且表現突出,其作品被企業采用并生產,一畢業就被這些大的企業留用,他們的設計課程內容與社會實踐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對接。這種模式,使學校在實驗室建設,師資配備,學生課程實踐這些方面都達到了較好的解決,教學效果良好,大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就業,也有助于企業的產品研發在人員、條件的配備上一直保持在學科的前沿水平。實在是一個多贏的合理運作模式。在知識經濟形態下,知識的產、學、研、用不再是相互分離的,是一個交互作用、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顯然,第一次學術革命形成的以教學和研究為使命的大學功能定位難以滿足這種要求。知識經濟崛起的時代呼喚大學把知識的轉移與應用納入功能范疇,并肩負起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三使命”,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強大的創新輻射作用。因此,設計工廠,為設計服務社會的設計實踐教學開辟了一條具有參考意義的路徑。
三、科學、靈活的教學模式
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設有藝術系、數字藝術及媒體系、工業設計系、服裝設計系、陶藝系等,在漢娜女士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各個系的教學空間和實驗室。據介紹,設計學院各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均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滿足行業需要為本位來設立,以“適用”為宗旨,并根據實際需要每年作一定的調整,因此,其學生的就業率達到100%。由于以學生能掌握學科的最新知識和信息為目的,設計學院的課程目錄和內容并不固定。在教學上大多數的課程是聘請本國或國際一流的設計大師做講座或帶領課題研究來進行,學生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圖書館有充足的藏書,他們有大量的參考書目需要閱讀。設計學院的教室多為開放式的,教學形式以課題討論為主,以答辯和提交實物結合的方式來作為課題的作業提交。在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室內設計、材料設計和工業設計方向的本科生學習和課程安排都是基于設計項目,每年學院都會進行50-60個項目,每個學生在4年中大約能參與10-16個項目。學校每年都會承接許多設計項目,但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能獲得充分贊助,而且在芬蘭高校活動很難獲得商業支持。甚至有些公益性質的項目,其實政府并未出資,設計費用主要來自學校的日常經費和小部分商業設計機構贊助。但是,校方認為,學校方面獲得的回報不是簡單用錢能衡量的。一方面,這種項目為學校維系了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媒體的報道增加了學校的聲譽。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學生通過實踐鍛煉獲得成長,畢業后也更容易得到商業設計機構的認可。這也意味著,接受了用戶體驗、戰略創新、服務設計等專業教育與訓練的學生們,將通過不同的設計角度與各自的專業背景來探討問題,并用融會貫通的設計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這些項目也不會止步于課程的結束,除了項目本身會繼續下去外,在設計博物館,學生們的作品被展出,并交給公眾評價。在這個任何大門都向優秀的創意打開的學校,有理由相信,學生們會通過課程找到新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設計學院幾乎所有的工作室都是開放式的,在明亮、寬敞的教學交流空間周圍的走廊和電梯間,都展示著學生的作品和教學活動、講座的介紹和時間安排公告,濃厚的學術氣氛撲面而來。令我印象更深的是,在教室中還設置了沙發、酒吧臺、小型廚房、咖啡座等非常人性化的設施,這么輕松、愜意的學習環境,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這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靈活的教育模式,開放的教育氛圍。
四、強調跨界、跨學科的融合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服務設計這一設計門類逐漸成為設計前沿,了解人的需求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蘊含的設計機會在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跨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是未來設計人才培養的方向。在外界的眼中,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培養的設計師是多能的,他們的設計是“實在”的,他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能考慮到設計本身以外的相關環節對設計的影響,這源于學校把一種設計觀念提升到對設計教育方向的總體指導上,注重跨學科,跨界的交叉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提倡通才的培養,體現創意、商業、技術的創新融合。比如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他可以學建筑、室內設計、家具、景觀設計、汽車設計,影視制作,甚至工程學、經濟學等等,學生不僅具備設計的能力,還有整體性的設計思維,以設計推動創新。
五、設備完善的實驗室和科學的實驗室管理制度
在參觀交流中,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的實驗室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設備先進完善的木工實驗室、金工實驗室、玻璃陶瓷實驗室、染織紡織實驗室影視制作實驗室等等,都是可以把設計構想變成成品實樣的生產空間,學校能夠提供工藝精度相當高的生產條件,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設備和技術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有先進完善的實驗室為基礎,科學而嚴謹的管理制度是實驗室高效率運作的有力保證。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的實驗室都是開放式的,裝有門禁系統,師生可憑工作證、學生證進入使用。每個實驗室有專門的實驗指導教師管理,工具擺放整齊,分門別類,一目了然。實驗室使用時間安排以預約制進行,是學院里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場所,即便在假期也有教師和學生在使用。
六、采用靈活的構建模式
建立多學科集優導向、國際化視野的師資平臺。我國目前藝術設計院校的師資構建模式,在編的固定編制的教師占教師人數的絕大部分,客聘教師的實際比例非常少,存在著嚴重的“紙上談兵”的現象。在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里,情況剛好相反,他們采取靈活多變的師資團隊構建模式,打造了一支綜合素質高、結構合理、專業互補性強的、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兼職師資隊伍。他們是固定編制的教師占教師人數的比例非常少,客聘教師占教師人數的絕大部分。絕大部分來自工商企業界的第一線,具有出色的職業背景。例如,創意與文化產業學院(包含藝術設計、影視制作、數字動畫、服裝設計、音樂)的教師,70%以上是藝術設計師、導演制片人、視覺傳達、動畫設計師等。商學院的教師,多數是企業的總經理、會計師、金融師、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國際貿易經理等。工程與信息學院的教師,多半是汽車、航空、電子通信、計算機工程師。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該專業的在讀學生75人,固定的教授只有2人,助教3人,但是,一個專業的客聘教授就有五十幾個,他們是來自各個不同大企業的設計師,學會的專家、博物館研究員等等的。學院會在學期一開始,根據他們的個人工作時間表,配合、遷就他們的校外工作時間,安排他們的課程,必要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以采取大師、設計師與專業教師聯合教授同一門課,分別負責不同階段的授課方式。使之互相不沖突。由于客聘教授、專家的資源豐富,學生能得到來自各個領域的較高素質的、有一線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的指導,教學效果良好。與此同時,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教師團隊成員必須是獲本專業博士以上學位并具備5年以上實踐設計工作經驗,或者是在知名的企業中實際的設計作品得到社會的廣泛應用和認可的有5年以上實踐設計經驗的主筆設計師。通過與建筑學院、理工學院、經濟學院強強聯合,為設計學院提供師資共享、以及跨學科研究小組、共同的研究中心等提供多學科平臺支持,在此基礎上交叉融合、聚集更有活力、特色更鮮明的設計學院教學團隊。短短的十幾天考察一晃而過,卻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的革命。阿爾托大學設計教育的創新,使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個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能力有機生成的生態系統,帶給我們一連串的啟示:設計教育改革,對內,應以制度創新為基礎,自主地通過組織上的重新安排、集優導向的交叉學科融合、多層次與多主體的交互協作、提升大學的知識創新能力,造就大學的創業能力以及為持續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形成創新、創業、有效知識轉移與滿足需求的主動進取與持續發展的態勢;對外,與產業界和政府保持緊密聯系,分享思想,發展創意,創造知識財富,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創建新市場并產生需求驅動的聯合研發合作,確保大學的人才培養和研究成果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國家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設計教育的創新是一個動態調整、不斷演進的過程,代表著大學設計院校發展范式的進步,其具體措施并不固定。放眼國際,不斷適應本國變化的具體環境,由外而內逐步深化,阿爾托大學設計學院的創新教育模式,對于我們國內的設計教育,無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鑒。
本文作者:鄒建敏工作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