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規劃設計

時間:2022-02-18 08:25:44

導語: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規劃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規劃設計

摘要:介紹了城市交通開放空間的發展演變歷程及整體表現特征,通過調研哈爾濱市區內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交通性城市廣場,將城市交通開放空間定義為“點狀空間”與“線性空間”,總結了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在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提出了關于哈爾濱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規劃設計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交通性開放空間;點狀空間;線性空間

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是指在城市或者城市群落中,在交通性道路之間存在的一種區別于一般公共空間的開放空間體。這類開放空間一般依附于城市道路而形成,不僅具有美化城市環境的重要功能,同時也為社會民眾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公共交往活動的開放性場所,是城市公共空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表現出的形態特征,可以將其分為“點狀空間”與“線性空間”,二者共同構成城市的交通性開放空間體系,且在規劃設計上,兩種空間形式分別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與相異性。本文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對更好的創建綠色和諧的城市開放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1交通性開放空間的發展演變及表現特征

1.1發展演變

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形成及發展主要起源于西方,最早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由于城市人口數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用地規模的大幅擴張,大量有關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實踐不斷得以傳播發展起來,這為現代城市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正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馬塔的帶狀城市等[1]。而現如今,在新時期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城市土地不斷向外擴張,城市道路不斷密集化、立體化,城市公共空間環境不斷缺失,故為了滿足人們對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需求,也為了美化城市環境,則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應運而生。城市道路作為城市與城市之間以及城市自身內部之間的重要連通載體,不僅擔負著重要的交通運輸功能,同時也作為窗口展現了一座城市的整體風貌與特色。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認識理解將不僅僅局限于此,還為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賦予了交往、休閑、娛樂的功能,如此多樣的功能需求促使交通性開放空間依附于城市道路而產生。其發展經歷了從最初簡單空曠的道路結點到具有一定停車功能的停車場地,再到具有一定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公共開放空間。開放空間的功能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形式由簡單向復雜轉變,這一演變過程清晰地反映出了交通性開放空間作為城市空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人們生活中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文化與藝術的大量植入,將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賦予了更深的內涵與品質。

1.2整體特征

1.2.1實用功能

實用功能是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所具有的最典型特征。一般來說,交通性開放空間往往依附于城市道路而形成,表現出城市道路所具有的獨特的邊界特征。由道路邊界限定出具有特定的實用性的功能空間,不僅有效地利用了城市道路邊界的附屬土地,同時也豐富了城市道路周邊用地的功能性,為各種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可能,營造出一個滿足人們休閑娛樂、交往暢談的開放空間場所。這為豐富城市空間功能的多樣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物質基礎,使原有的無功能的荒廢的城市道路附屬地帶轉變為具有實用功能的具有一定邊界性的開放空間。

1.2.2疏散功能

交通性開放空間和一般性的城市開放空間一樣,都具有一定的疏散功能,是城市中防災疏散的重要場所。由于交通性開放空間的選址一般在城市道路的交匯處,或者城市高架橋周邊的附屬位置,這樣的區位選擇往往帶來噪聲嘈雜的空間環境影響,所以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設計一般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使其與其他空間分離開來,創造屬于其自己的特色。正是由于其具有這種和建筑物相隔離的獨立性,以及城市道路空間所特有的開放性,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才成為了城市防災疏散的重要空間載體。

1.2.3景觀功能

城市道路是集中體現一座城市文化與文明的重要窗口,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標簽。而交通性開放空間恰恰位于城市道路之間的節點上,依附于城市道路而形成,甚至也構成了城市道路系統的一部分,這也恰恰構成了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所具有的景觀標識功能及作用。而如何通過交通性開放空間將城市的文化內涵很好的展示出來,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而且交通性開放空間不僅應該能夠展示出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同一座城市中的各個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也應該各具特色,展示出區域的文化底蘊,創造出豐富的景觀大系統。

2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分類及案例研究

2.1分類

按照空間的結構形態構成模式,可以將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具有節點意義的點狀空間,一種是具有軸線意義的線性空間[2]。這兩類空間形式皆依附于城市道路而存在,共同組合構成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大結構系統。

2.1.1點狀空間

點狀空間是構成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結構體系中的一種“點狀”空間形態,以點的形式分布于城市空間中,一般位于城市道路交匯處,以環島形式存在較多[3]。點狀空間在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結構中保持著自身空間的獨立性,同時以點的形式滲透在城市道路的各個交匯處或者直接依附在城市的道路附屬空間。在點狀空間形態的塑造上有大有小,有獨立的單一形式,也有多個點狀空間依附在一起的復合形式。同時,點狀交通性開放空間具有一定的集聚性,通過城市道路的圍合,與周邊建筑環境形成一個具有內核活力的場所,將為人們提供一個自由活動交流的公共開放空間。

2.1.2線性空間

線性空間是構成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結構體系中的一種“線性”空間形態,以線的形式分布于城市空間中。其一般主要有兩種形成機制。一種是由城市道路分隔帶演化而來,其往往位于兩條平行道路的中央,形成帶狀景觀公園;一種是僅僅依附于某一條城市道路,而順著道路形成的帶狀空間。但二者在結構形態上,皆表現為沿某條城市道路走向呈自由的線性分布,同時連接城市道路的重要節點和區域,在空間形態上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在線性空間的形態處理上,一般采用現代景觀設計手法,運用曲線、折線等將整條帶狀公園貫通,造型簡潔、抽象。

2.2案例研究

2.2.1點狀空間———以樂松廣場為例

哈爾濱市樂松廣場在空間形態上屬于點狀交通性開放空間的代表,其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三大動力和興路和哈平路的交匯處。廣場占地約5萬m2,周邊分布有商業、居住、教育等多種功能用地,人流量和車流量均較大。該區域交通情況復雜,道路相交方式包括下穿式、高架式、平交式三種,在空間視覺上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多層次景觀感受。地上1/3的面積覆有綠化植被,不僅滿足了城市綠化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時也為城市周邊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日常活動、相互交流的場所。而在廣場地下則設有購物廣場和防空洞,同時也在地下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以穿越廣場的地下通道。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該廣場作為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運用不同主題的雕塑分別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區域,同時,雕塑色彩艷麗,構成各個開放空間的中心,但是在廣場的規劃設計及使用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該廣場的開放空間缺乏良好的可達性,人們若想要進入廣場內部,需要穿過城市街道,但在街道的設計上并沒有考慮無障礙設計,同時也缺乏紅綠指示燈等標識物,根本無法確保開放空間得到很好的利用;其次,空間的連續性沒有得到體現,被道路劃分的幾處開放空間各自獨立,零星的散落在各自的區域,缺乏聯系,沒有將點狀空間的完整性體現出來;還有在廣場開放空間的設計上,僅僅運用綠化和雕塑來劃分和限定空間,沒有過多的考慮哈爾濱城市的寒地地域特色,缺乏城市個性的符號;由于廣場空間周圍臨靠城市道路,受噪聲影響嚴重,同時沒有考慮在東北寒冷地區的冬季防風設施問題,導致空間在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的細節設計上,沒有很好的關注人們的感受,缺乏人性化設施。

2.2.2線性空間———以金河公園為例

由位于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的金河公園一、二、三期所組合連接而成的景觀綠化帶在空間形態上屬于線性交通性開放空間的代表。金河公園起始于友誼路,終止于四方臺大街,作為兩條幾乎平行的城市道路之間存在的寬約為100m的城市道路“隔離帶”,該線性公園整整割斷了群力第一大道、群力大道、群力第五大道、群力第七大道等幾條重要的城市道路,依附于景江東路與景江西路而形成,全長約2800m,總占地面積約25.6hm2。在公園周邊分布有商業用地、文化展覽用地、高檔住宅用地等等。作為城市景觀綠化公園,金河公園采用了現代的景觀設計手法,大量運用折線等構成要素將整條帶狀公園貫通,造型簡潔抽象,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方式。同時,該帶狀空間通過雕塑、小品、景觀、水系等元素向現代的人們講述著800年前的歷史故事,整體造型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金河公園作為典型的線性空間,在空間結構的設計上講究造型簡潔的幾何形態特征,富有特色,并且運用不同主題的特色雕塑和景觀水系來營造開放空間。但是整體來看,其在空間的規劃上仍然有著幾個不足之處:首先該帶狀公園分為一、二、三期分期實施,在主題的選擇和表達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致使各區段特色不明顯,造成人們審美疲勞的現狀;其次,該線性公園在結構設計上過于追求折線形式,很多尺度是不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并且過多的折線形式致使空間單調,缺乏趣味性;在城市地域性的表達上,缺乏東北寒地的地域特色,如水景的營造沒有考慮到冬季的特殊性;帶狀公園本身可以作為一條非機動車道供人們行走及游覽,但是在實際工程中,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銜接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考慮;線性空間整體過于空曠,對于臨靠道路而形成的噪聲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缺乏人性化的細節設計。

3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要點

交通性開放空間與一般的城市開放空間不同,其主要表現在交通性開放空間往往是依附于城市道路形成,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噪聲影響和活動受限,如何將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營造成適宜人們交流休閑、娛樂運動的開放空間是很重要的。通過分別對哈爾濱市的點狀和線性交通空間的案例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設計要點。

3.1重視空間的可達性

在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上,無論是在點狀空間還是線性空間,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開放空間的可達性,即為完善的無障礙系統設計。良好的空間可達性可以使人們更加方便的利用該開放空間來進行相關休閑娛樂活動。可達性真實的反映出人們在開放空間中的活動可能性與難易程度,是衡量一個交通性開放空間是否滿足人們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把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可達性分為以下幾個衡量因子,包括人們從任意方向進入該開放空間的難易程度與安全指數,人們在該開放空間的活動時間內容與質量水平,以及人們在該開放空間內活動的滿意程度等等。其中重要的是人們進入該開放空間的難易程度與安全指數,由于交通性開放空間往往四周皆臨靠城市道路,車流量比較大,所以在交通性開放空間設計中應重點考慮人們出行及活動的安全性,要重視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的交叉設計,尤其是在線性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設計中,線性空間被城市道路劃分成多個子空間,如何安全的在這些子空間之間進行穿越將是人們最需要重視的問題。另外,在開放空間的可達性設計中也要重視一些細節性的人性化設計,如入口坡道的無障礙設計,臺階扶手及照明設施的配套設計等等。

3.2加強空間的整體性

在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中,連通性是關鍵,形成網絡是目的[4]。在點狀交通性開放空間的設計中,要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無論是結構上還是形態上都要體現出一定的完整性。可以根據探索各地段的功能需求與情感需求,來賦予特定的點狀空間以特定的功能與形式,從而使城市中的各個點狀交通性開放空間成為具有獨特功能與特征的一個整體。這些點狀交通性開放空間在城市結構中整體構成了一個有序完整的網狀結構,而同時,這些點也構成了一個個自身相對完整的個體體系[5]。線性開放空間往往依附于兩條平行道路形成,隨著道路的走勢而形成自由流動的線性空間邊界。相比點狀空間的個體完整性,線性空間更加注重多個個體相連接的集體完整性。線性空間將多個子空間有序的連接在一起,根據其各自的類型特征,營造不同的主題功能,最后以其共同點相互協調統一,為不同的人群創造交流的機會,使環境與環境、人與環境皆融為一體,更好地保證了開放空間的可利用率。

3.3注重空間的舒適性

一個良好的開放空間往往要體現出一定的舒適性,交通性開放空間也不例外。但由于其臨靠城市道路的特殊區位分布,使噪聲成為影響開放空間活動質量的主要因素。同時,在諸如哈爾濱這樣的寒地城市中,夏季的炎熱以及冬季的寒冷是塑造開放空間的影響因素。所以為了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開放空間,一定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考慮到物理環境的微觀設計,包括聲、光、熱等幾部分,絕對不可以過于追求景觀視覺構圖效果,而忽視了人們的生理感受。比如在設計中可以利用合理的植物配置來減少噪聲的影響,同時設置一些景觀小品來滿足人們遮陰避暑防寒的需求,以提高開放空間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

3.4增強空間的地域性

作為城市展示自身文化及特色的重要窗口,交通性開放空間以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分布,直接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在開放空間的設計上應充分結合城市的地域特色,展示當地的風土人情,傳達出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開放空間,賦予場所一定的精神文化內涵。交通性開放空間往往運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設計,并同時與人們的活動融為一體,將歷史故事再現到今天的生活中,這是極其富有詩意的創造。例如,在哈爾濱這座寒地城市中,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塑造一定要將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和今天現代的發展相結合,將冰雪文化、俄羅斯文化、金元文化等等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以增強城市的整體競爭力,更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以這座城市自豪驕傲的文化載體。

4交通性開放空間規劃設計的啟示

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規模不斷向外擴張,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土地價值不斷增長,但是,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有限,如何能夠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加大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這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由此,城市中的公共開放空間逐漸得到了重視,其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本文將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引入到城市的公共開放空間的構建中,不僅將其發展演變及整體特征加以概述,也對其在規劃設計中的注意要點進行總結,使其越來越多的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同時也更加肯定了當今社會人們對公共綠地及廣場空間的需求及重視。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依附于城市道路而形成,不僅向人們展示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和魅力,更加訴說著城市的歷史變遷;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空間,更加滿足了人們內心的精神需求;不僅反映了城市文化和文明的精神內涵,更成為人們去認識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標簽[6]。交通性開放空間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土地資源極其緊缺的今天,無論是點狀空間,還是線性空間,都是構成城市交通性開放空間大結構系統的一個子空間,都需要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來加強該空間的景觀建設以及文化建設,這對創建更好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惠遠.景觀規劃:概念,起源與發展[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3):373-377.

[2]林廣思.景觀詞義的演變與辨析[J].中國園林,2006,22(7):70-71.

[3]姚雪艷.從鄉村花園到都市公園———美國園林的今昔略覽[J].園林,2003(2):10-11.

[4]金紀元.奧姆斯特德和波士頓公園系統[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62(2):11-13.

[5]盧一沙.總體規劃階段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劃探究———以南寧市為例[D].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08.

[6]張東輝,李珂.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計辨析[J].華中建筑,2009,27(2):94-95.

作者:焦紅 洪洋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